销量大跳水!暴跌近40%,这家日本大牌,割不动中国中产了



引言:价格大跳水的“红腰子”,也拯救不了资生堂了吗?


核污水的“杀伤力”开始显现,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日妆品牌,如今在华正在经历滑铁卢。


2月9日,资生堂集团公布了2023年全年和2023年Q4的业绩报告。


据财报显示,资生堂集团2023年全年净销售额为973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68.3亿元),同比下滑8.8%;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39.6%至28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52亿元)。


图源:资生堂集团财报


净销售额、营业利润双双下滑,营业利润更是双位数下滑,这一数据表现比资生堂在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中下调的全年业绩预期还要略低。


在中国市场,资生堂的日子也不好过。



根据财报,2023年资生堂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净销售额同比下滑4%至2479.2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比日本市场销售额减少了119.7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77亿元)。


而对于2024年的全年业绩预期,资生堂预测2024年会有2.8%的涨幅,达到10000亿日元。



其中日本涨幅预计为10.4%,亚太地区8.5%,但是作为第二大市场的中国,预测涨幅只有1.8%。


可见,想要达到万亿规模的日本资生堂,想赚中国市场的钱没那么容易了。


作为一家享誉国际的高端美妆品牌,沦落到现在不断下跌的惨淡局面,资生堂到底发生了什么?




日妆品牌在华销售遇冷,割不动中产了


中国一直是日本资生堂最大的海外市场,对于这一业绩表现,资生堂在财报里归咎于是“处理水”的影响,即核污水事件,导致中国的消费者开始对日系品牌谨慎选择。


这一点确实可以从去年的天猫双十一购物节窥见一斑,在快消品牌销售榜单上,资生堂早已跌出TOP10的位置了,它的老对手兰蔻和雅诗兰黛排在第三和第四名。



体现在财报数据上也是一样,下半年“核污水”排海事件后,从2023财年三季度开始,资生堂的业绩就呈下滑态势。



2023年三季度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净销售额同比下滑9%,四季度更是同比下滑19.1%。



无独有偶,在华遇冷的日企何止是资生堂,宝洁旗下明星单品神仙水SK-II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也下降了34%;日本知名日用品品牌“花王”2023年全年营收同比下滑1.2%,净利润下滑49%。



8月24日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启动后,可谓是激起了民愤,大家纷纷自觉抵制来自日本的护肤品和海产品。



在社交平台上,更是一片充斥着对这些日系美妆品牌的谩骂。



眼看着市场份额不断下跌,销量提不上去,资生堂也终于低下了其高贵的头颅,开始降价了,比如旗下的明星产品“红腰子”的价格在近三年几乎腰斩,优惠力度堪称空前。


“几年前在代购手中50mL的红腰子价格为600多,如今沃尔玛120ml才598元,李佳琦直播间50ml也才370元。”


如此大的价差,消费者自然会觉得自己以前是被割韭菜了,并且也不得不怀疑是否交的都是智商税:这些打着高端护肤定位的品牌,真正属于产品本身的价值到底有多少?



所以,即使是降价,也难以挽回中国消费者的信任了。


在以前,日系品牌很喜欢打造“日本本土制造”的概念,以推崇品牌的匠心和工艺,如今看来,经过了核污水排放后,这一概念正遭到反噬了。



不过,日本核污水事件确实是极大地影响了“资生堂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但事实上,日系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困境”绝非“一日之寒”。



“迟钝”的日系美妆巨头


众所周知,日系护肤品牌一直是更新频率很低的,这可能是与日本的匠心精神有关,他们喜欢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主打细分化和专业化。



只不过,在近些年来,中国的护肤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掀起了成分党、配方党和功效党的风潮。


消费者开始为“成分”买单,他们开始研究产品的成分表,并且对护肤功效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更新迭代缓慢的日系品牌显然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反观国内的新锐护肤品牌,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玩得一个比一个溜,例如瑷尔博士的褐藻酵萃修护成分,HBN的泛醇B5成分,以及丸美的多重胜肽成分等等。



此外,日本的市场部反应一直很迟钝,在消费者的兴趣热点探寻和营销宣传上都是“慢半拍”的节奏。


2018年“成分党”的崛起,护肤大牌都会顺应趋势,开始卷“成分”和“配方”,比如海蓝之谜的“海藻活性精萃”,雅诗兰黛的“二裂酵母”。



而资生堂还在“老样子”,用花里胡哨的形容词堆砌文案内容,丝毫不提主打成分。



直到2021年以后,资生堂才开始慢悠悠地推出了专利成分4MSK(甲氧基水杨酸钾)、独家研发的ULTIMUNE肌因赋活成分等等。


另外,大多数外资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它们对国内的线上渠道反应也很迟钝。


以前,国际大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靠的明星代言和电视广告作为宣传渠道,从而打开市场知名度。



到了2015年之后,品牌的营销方式开始转为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线上种草平台,通过靠博主、网红、主播卖货的方式,将这些社交流量汇入到线上的电商平台中。



然而这些国际大牌,却没有及时跟上国内的自媒体时代,一直主攻线下渠道以维持其高端的定位。



资生堂在2019年才入驻抖音平台,显然又错过了抖音的快车道。


而且在短视频大行其道的当下,资生堂在抖音的营销方式还很落后,其发布的视频没有一条是过万点赞的,甚至过百的视频都很困难。



营销方式的迭代,让“慢半拍”的日系品牌在宣传方式上一直原地踏步,没有跟上这股浪潮,最终就会被消费者慢慢健忘。


还有一方面,受多种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消费者开始更理性消费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消费降级。


消费需求的紧缩,让消费者更愿意去买性价比高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平替”风潮会崛起。



根据解数咨询跟踪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际大牌用户流失的去向还是同级别的品牌;而到了2022年中旬,流失的去向开始变成薇诺娜、珀莱雅这些头部国货了。


消费降级的倾向也反应在了进口额上,根据海关方面的数据,日妆的整体进口量也在持续下滑,去年的7月至9月,连续下滑了30%、16%、25%。


但是“不识时务”的资生堂,甚至还在这两年发力高端领域,比如在去年的12月,资生堂集团斥巨资32亿收购了护肤品牌Dr.Dennis Gross Skincare,以强化集团的高端护肤业务,扩大旗下高端品牌的阵容。



甚至还在去年9月重启了诞生于1976年的高端彩妆品牌INOUI,以“NEW INOUI”的身份重新上架官网开售。



只不过,在性价比流行的当下,资生堂又一次选择远离消费者,收割市场,走高端路线。


只能说,在瞬息万变的中国消费市场里,品牌还需要拥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脱颖而出。



国货品牌成为“香饽饽”


近年来,国货品牌的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消费者早已对国际大牌逐渐祛魅了,品牌故事讲得再动听,都不如实实在在的配方成分和性价比重要。


“不是大牌爱不起,而是国货更具性价比。”



大家越来越爱买国货,不单单是因为价格,不管是在品质、性能还是硬核技术上国货品牌也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国货品牌在技术和产品上的发力,大家也都能够感受得到,品牌开始在成分、原料和配方上下足功夫,各类功效性的产品层出不穷。


“效果不比大牌差,价格还比大牌便宜。”是大家最常见的评价。



不可否认,国货早已从“廉价难用”转变成为了“好用不贵”的大众印象。




国货品牌的崛起,固然会使得日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在2022年的时候,资生堂还将中国市场视为其“增长引擎”。如今,这几年看来,资生堂确实过得没那么好了。


不过,资生堂集团毕竟是一个拥有152年历史的品牌,拥有一定的用户沉淀和忠实拥趸,5-10年的波动也属正常,自然的市场规律。



只是,在未来,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市场竞争、消费者的需求等等。


作为一个高端品牌,降价也并不是资生堂会长期采取的策略,想要重新刺激市场,顺利实现大象转身,资生堂还需要多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了解需求,重塑消费者的信任,才能重新拿回话语权。



您买过资生堂吗?对于资生堂在大中华区销量下滑,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 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最真实、最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日本   大牌   中产   国货   销量   中国市场   日元   中国   成分   消费者   集团   品牌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