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丈夫在老山牺牲,谁料妻子改嫁大伯哥,30年后祭拜爱人痛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2014年7月24日,麻栗坡的烈士陵园一如既往地安静,一位妇人手捧鲜花,在长眠烈士的墓碑间穿行。

在王长献烈士的墓碑前,她跪下,轻轻抚摸着石碑的棱角,温暖的指尖与冰凉的花岗岩形成鲜明对比。

“长献哥,答应你的我做到了……长献哥,你跟我回去吧……”

泪水和哽咽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周围的空气也仿佛被这无尽的悲伤所充满。

这位妇人是何人?

她与王长献烈士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

喜结良缘

妇人是谢玉花,烈士王长献的妻子。追溯他们的往事,仿若翻开一本婉转悲怆的爱情长卷,其中记载了他们共同书写的忠贞不渝,以及那些在激荡岁月中轮回的誓言与泪水。

王长献,1963年出生于河南叶县。

王家颇为贫困,父母年迈体弱,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其中王长献排行第三。

但他的内心却始终保持着善良与乐观。

除了自家的家务事,他还会在农忙时节主动扛起锄头,帮邻里间种地收粮。

在乡亲们眼中,他就如同那犁田里的老牛,不言苦,不言累,只知默默地为大家耕出希望的庄稼。

沉默寡言的王长献心怀壮志,他渴望成为一名军人,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981年,王长献参军入伍。

军营的生活中,王长献在数不清的晨练与夜训中磨砺成为一名杰出的战士。

没过多久便被提拔为副班长。

这份荣誉并没有让他忘记自己的初心——那依然困顿的家庭。

他将大部分收入寄回家中,补贴家用。

每逢探亲回乡,村里热情邻里催促他早日成家,他总是笑笑不说话。

对他而言,能挑起家庭的重任,在夹缝中追寻自己报国的梦想,此生无憾。

20岁那年,王长献通过媒人的牵线,邂逅了名叫谢玉花的少女。

谢玉花乃家中的小宝,有三个哥哥,都早已成家独立。

作为家庭的老小,她受尽宠爱,在兄长和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

到了讨论婚姻的年龄,谢家想为她找一个好归宿。

可王长献拖家带口的家庭状况一听便让谢玉花父母拒之门外。

然而,谢玉花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她被王长献有责任有担当,保家卫国的形象所吸引。

对于谢玉花而言,王长献品质远比家庭背景来得重要。

王长献也为可爱迷人的谢玉花动了心,在一个清澈的下午,王长献开始了他迟疑已久的求婚。

“玉花,我知道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手中没有金银,家中没有丰田良庄,我能给你的,只有这双愿意为你农耕的手,和一颗永远爱你的心。”

谢玉花微笑着,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盼望,她的手轻轻覆在他那皮肤粗糙的手背上。

“长献,你是这世上最勇敢的人,我从小就知道。一个能在战场上保护同胞的人,定能在家中撑起这个世界的小天。我不要金银财宝,只要你。”

1984年,谢玉花和王长献步入婚姻的殿堂......

新婚分别

早在1979年,越南就频繁干扰中国边境地区,面对连绵不断的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响应,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

婚后温存只不过三天,王长献的生活就被部队发回的电报打乱。

领导要求他立刻返回军队,随军出征前往中越边境战场。

王长献心中的责任重于泰山,但转头望向床边熟睡的新娶妻子谢玉花,他的心也沉甸甸的。

分别时,他从院中摘了一朵盛开的茉莉,这花儿的纯净和坚韧,恰似他对妻子的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他轻轻地将花置于谢玉花的鬓边,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未言的深情。

“在家等我,我一定平安归来。”

他的话语虽轻,却坚定如誓。

谢玉花带着微笑送他出门,深信不疑地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别离,他总会如期而归,如他们交换过的无数次诺言那样。

1984年4月28日,中国军方开始对老山实施收复作战。

伴随着我方阵地上空信号弹绚烂绽放,宣告老山战役的序幕正式开启。

紧接着,数百门火炮齐声轰鸣,火力全开向越南军队在老山的阵地倾泻。

一小时后,我国军队全面启动,对老山发动攻击。

王长献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王长献俯卧在壕沟中,肩扛自动步枪,子弹如同暴雨般倾泻向敌人。

他的动作既迅猛又精准,每一次瞄准和射击都成功为战友争取了突破口。

一阵激烈的交火之后,一发手榴弹越过嘈杂的战场,落至壕沟中,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冲击波撕裂了狭小的空间

王长献被炸飞,血如泉涌。他俯看自己血色的军装,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用尽最后力气,写了一封遗书。

1984年7月12日,人民解放军成功夺回中越边境的老山、者阴山等重要领土,重建边疆和平与稳定。

王长献烈士被授予三等功,名字列入保家卫国英雄名录中。

毫不知情的谢玉花在家望眼欲穿,却只等来一通电话。

这通电话催促谢玉花赶往部队。

心中暗生凶兆,她依旧努力自我宽慰,心中依旧存留着一线希望,想象或许是她的丈夫在战场受伤,需要她的照料。

但不久,残酷的现实摆在了面前——一张遗书,还有丈夫遗物,宣告了她最深的恐惧成为现实。

王长献的阵亡通知书送至谢玉花的手中。那一刻,她感到整个世界都陷入了黑暗,泪流不止。

她就想这样随王长献去了。

可王长献生前写下的遗书跨越时空的阴霾,字里行间向妻子传达着沉甸甸的爱与责任,希望给予她坚持下去的理由和力量。

在这张泛黄的信纸上,王长献恍若预感到了谢玉花此刻的失落与绝望,他在信中叮嘱她要照顾好自己,要坚强生活,要为两人的爱情继续前行。

他将自己对家庭的未尽职责交付给了她,为谢玉花的生活注入一缕坚强的曙光。

悲伤再嫁

作为烈士遗孀,谢玉花本可以享受部队帮扶,在部队工作,重新开始生活。

然而,她却说:“他只做了三天的新郎,就为国家献出了生命。我要回去,要回到我们的家,替他照顾老人,替他抚育弟妹,完成他未竟的责任。”

于是,谢玉花选择了改嫁给王长献身体残疾的大哥,接着留在王家。从那时起,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了谢玉花的肩上。

天未亮就开始忙碌,待到星星点灯才能喘息,她整理庭院、喂食家畜、锯木砍柴,无一不亲力亲为。她的勤劳和坚韧成为了王家的中流砥柱。

1986年,王长献的父亲在离世时,紧紧握住她的手,眼中充满感激:“孩子,你是我们的大恩人,你撑起了我们整个家。谢谢你!”在这沉甸甸的责任中,谢玉花找到了新的生命的意义和家庭的归属感。

公婆相继离世后,谢玉花继续毫不保留地为这个家庭倾注着自己所有的爱与努力,她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弟弟妹妹的成长和教育上。

料理完农活之后,她换掉沾满泥土的衣裳,又走进了离村庄里的小工厂。

工厂里的活计艰苦且单调,滴答作响的机器几乎淹没了一切声音,而她必须在这嘈杂中连续操作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她那份仅能让人勉强度日的工作。

尽管累得腰酸背痛,但她每想到那两个在书桌前埋头苦读的身影,心中的那股劲儿又会让她咬牙坚持。

她节衣缩食,从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费更多。

衣物总是穿到不能再缝补,饭食永远简单而粗糙。省下来的每一分钱,谢玉花都用来支付弟妹的学费和生活费。

如此劳累十几年终于将王家两个弟妹供上大学。

可命运如同一阵不可预测的狂风,凛冽无情。

弟弟大学毕业后却患上肝炎,高昂的治疗费用让人望而却步。

为了筹钱来对抗这个无形的敌人,谢玉花毫不犹豫地变卖了所有家当。

然而,可悲的是,所有的筹款依旧不足以填满医疗费用这个无底洞。

夜深人静时,谢玉花的祈祷声在空荡的房间中回荡,带着绝望与哀求,她呼唤着已故丈夫的名字,希望他在天之灵能够听见她的声音,给她以力量和指引。

最终,谢玉花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卖血。

她前后共卖了三次血,才将弟弟救回来。

就是这样的牺牲与决心,化作了希望的燃料,维系了弟弟生命的火焰。

谢玉花坚定的信念成为了这个家中关于勇气与牺牲最动人的一章。

2014年,在部队领导的资助与陪伴下,谢玉花老人踏上了前往麻栗坡陵园的旅程,以实现她多年来心中愿望——亲自祭拜她故去的丈夫王长献。

那天,阳光透过缥缈的云层,照耀在这片神圣土地上。

整齐排列的墓碑映入眼帘,每一块都刻着革命先烈的名字,记录着他们的英雄事迹。

寻找间,当谢玉花终于在一排行列中找到那刻着“王长献”三个字的墓碑时,眼泪止不住的流。

“长献哥,答应你的我做到了……长献哥,你跟我回去吧……”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不舍,以及对过往岁月的缅怀。

谢玉花在陵园的这一天,对她来说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祭奠活动,而是是她对于曾经爱与被爱的岁月给予的最深切的告别。

谢玉花的一生,是爱与奉献的壮丽赞歌。

她那不屈不挠的坚毅精神,重塑了家族的未来;她的无尽付出,如同明灯一般,照亮了众人的心扉。


参考文献

罗汉周. 忆秦娥·对越自卫反击战[J]. 诗词月刊,2019(3):56.

关敬之,栗广. 从最新解密档案看美国对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立场[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1):33-46.

孙家贵.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贵州兵[J]. 贵阳文史,2012, (1):49-5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麻栗坡   反击战   大伯   弟妹   遗书   墓碑   烈士   新婚   部队   家中   牺牲   爱人   年后   妻子   丈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