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的技术一有突破,外国的产品就纷纷降价?到底谁吃亏?

文|地理热叭

编辑|地理热叭

前言:

你知道吗,在高科技产品市场上,我们拉满了仇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被西方垄断的科技产品,原本都卖得很贵,一旦我们实现了技术突破,价格马上就暴跌。比如医院里的核磁共振仪,之前西方封锁技术,垄断了全球市场80%以上的份额,导致我们进口一台要几千万。

于是老百姓去三甲医院检查的时候,都要花上千元。后来国产仪器出现,成功打破技术封锁,精度不输进口货,售价也就几百万,堪称白菜价。医院收费标准也降到了300-600元不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降价的背后亏的到底是谁?

简单来说,一切都是因为西方长期靠垄断牟取高额利润的模式,本身就十分病态。

短时间内,他们或许可以暂时卡住别人的脖子,却没法阻止我们的科技进步和国货发展。每当我们实现技术突破,西方国家就会集体降价,用恶性价格竞争来打压中企,想要把他们扼杀到摇篮里。因此坊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我们的产品永远卖不出高价!还有人说,国货便宜是因为质量标准不一样,内销比不上外销,所以卖得便宜。

你觉得这种说法合理吗?

赞同这种说法的人,我只能说你不了解我们国家!

外国人以为靠卡脖子和价格战就能打压国产,让企业投入高昂研发费用之后得不到回报,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想去搞研究了。怀着阴谋论的人,殊不知我们根本不愿像西方那样炒高价格。国产高科技产品之所以是“白菜价”,不是卖不出高价,而是有着更大的格局。

那么,国产科技产品不卖高价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原因有以下3点。

能力提高了,思想却来不及改变。

中国大妈宁愿出国旅游,去日本排队,也要抢购日本的马桶,他们觉得日本马桶会加热,还会自动喷洗,是“高档货”,买回来倍儿有面子。但仔细一看,马桶底下和侧面却印着一行字“made in China”。这时候大妈就傻眼了!千里迢迢抢回来的日货,原来都是中国生产的!

更有意思的是,不仅制造是在中国,连图纸设计也都是中国厂商负责的,日本只负责贴牌。也就是说,国产货出口贴牌之后转内销,不仅忽悠了一大群人,价格还翻了好几倍,这波韭菜割得也太容易了吧!

再来说说年轻人!

同样是高端手机,华为卖5000多就被人骂吸血,骂忘本;苹果卖到15000,却被人称赞能保值。两部手机真的差很多吗?到底是人们在崇洋媚外,还是国产货真的不行呢?

稍微理智点的人就分析了,说这是因为内外营销策略不同,产品材料和性能也不同。这些分析得没错,但是并不全面,也没有看清事情的本质。

那本质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是我们的想象力,没有跟上如今中国制造的脚步!以往的刻板印象,让我们对国货和洋货进行了区别对待,实际上如今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非常小了,在很多领域,中国制造水平甚至赶超了许多欧美发达国家!

以前咱们穷,科技起步也晚,为了加快发展,我们的制造业只能接盘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升级之后的淘汰产能,从衣帽代工到零件制造,用几亿件低端产品的利润,聚少成多来换回外汇,以及像飞机、芯片等高科技产品。

在那个年代,西方技术的确更加先进,产品质量也更高端,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那时候咱们的企业要是能和外企合作,那就是高大上的代表,是质量的保证,所以整个社会都沉浸在对“洋货”的盲目崇拜里。

这个过程漫长、屈辱又很痛苦,直到今天还深深刻在不少人的脑子里。然而,华夏从来就不是一个不思进取的落伍民族!为了摆脱落后和屈辱的局面,无数先辈在科技领域,经历了上千次失败,也要尝试突破技术封锁。

比智慧和韧性,中国人不会输!短短几十年,我们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积累历程,哪怕西方联起手来,恶意进行技术封锁,我们都闯出了自己的道路。在无人机、芯片、人工智能、航海航天、新能源等许多领域,中国制造都后来居上,反超欧美。

大妈们曾经疯狂抢购的日本马桶、德国厨具,背后都印着“made in China”的标识。在新能源汽车和手机领域,全世界都有着不少“中国吹”。

除了工业,我们在基建上也不输发达国家。

曾经的纽约,承载了全世界的“美国梦”,如今的纽约街头却布满垃圾和流浪汉,还有像行尸走肉一样的瘾君子,晚上超过7点,单身女性都不敢出门逛街。

反观国内,哪怕是三四线城市的街头,依旧干干净净。人们自由逛街,到了凌晨也能享受到大排档和烧烤等人间烟火美食。

可能连我们自己都没反应过来,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工业制造强国了!可惜实力虽然上来了,但想象力还没跟着转变。不少白领精英依旧崇拜着洋货和奢侈品,有钱人仍旧以开进口豪车为荣。

这是富裕初期的正常表现,而不是产品存在极大差距,更不是人性问题。

其他国家其实也有过这样的阶段。比如现在被人称赞的德国家电和重工器械,在19世纪就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20世纪的日本货,白送给英国流浪汉都没人要。就连美国,早期也是“借鉴”英国技术起家的。

这些如今的制造和科技强国,在以前也曾经被其他的领先国家所鄙视过。

而历史就是一种轮回,我们先经历了人家当时经历过的阶段,在此期间,我们对国货没有自信、对自己产生怀疑,是正常的。因为大家还没有从过去落后的阴影中完全走出来。就算有些产品国内已经突破了也不敢卖高价,国外又反过来降价挤压国内产品。这样的形势需要时间和多方努力来扭转。

等我们真正足够强大并且稳定之后,所有的质疑都会被事实所击碎!换句话说,我们跑得太快,还需要时间来适应和巩固!

第二,西方的技术封锁和恶意降价挤占,让国货很难争取利润空间。

在外企眼里,我们就是过分老实的“冤大头”,明明已经突破技术封锁,质量不输洋货,却也不敢卖高价,有时候甚至还要价格减半之后才出口。应该学习外国那样,用高价来割韭菜,才会有高回报。

具体该怎么割呢?

比如外企就是凭借先发优势,通过抢注技术专利等手段来垄断市场,技术越是集中,越能卖出天价,除了成品设备价格高,配套的技术和服务还能再收割一笔。举个例子,比如以前我们进口盾构机,单价要2亿多人民币。这么一大笔钱花在哪了?不单是设备贵,还有配件以及后续的维护费用。

再来看90年代的电脑,一台要3万;进口空调甚至一台要10万?他们凭啥卖那么贵?还不是技术垄断?你电脑坏了总要修吧?空调不制冷了配件总得换吧?这些零件要不要钱?人工师傅要不要钱?而且专利在人家手里,你自己不能拆机修,一拆后续就不保修保退了。

这种强盗买卖,我们忍了十几年,只能憋屈的买对方的服务和技术,还得看人家师傅的心情。

好不容易我们争口气,自己研发出国产制造技术了,西方市场马上集体降价,价格大跳水,让我们的国货哪怕出口也拿不到什么利润空间,这样就能既割我们的韭菜,又扼杀我们的科技发展。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高铁、传感器、新兴材料等领域,都遭遇过类似的垄断和恶意降价挤占事件,导致我们难以卖出高价。

第三,我们刻意控制国产高科技产品的价格,有利于扶持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哪怕在诸多领域,我们已经处在领先水平,但仍旧不会主动去卖高价,比如5G基站、无人机、盾构机等等,价格和西方比起来相当白菜。这种控价政策,更有利于咱们工业完整体系的发展。

举个例子,当初京东方是全球第一大液晶面板生产厂家,曾经以3.5亿的身家在深交所和a股上市。然而在外企的降价包围中,京东方哪怕多次募资,仍旧无法盈利,股民骂他们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一骂就骂了十几年,京东方年年亏损,但年年都能得到扶持和融资。

要是放到今天来看,这妥妥就是上市圈钱的资本骗局啊!但奇怪的是,股民骂得越狠,外企挤占越重,企业亏得越多,京东方的生产线就建得越大!而国家的扶持力度,银行批的贷款限额也越大。最艰难的时候,政府甚至直接出面进行投资。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我们真的是冤大头?

其实,京东方的亏损只是表面,普通人只看到了这一家企业的亏损,国家却早站在大局角度,以长远的目光,扶持起显示屏制造背后的无数条产业链。

京东方是亏了,但他的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其实都在进步,都在赚钱!比如上游的工业软件、面板制造、材料供应,下游的手机、电脑、家电和军工生产,发展得都很快。

到了2021年,共计有十几家企业通过京东方的“亏损”成长了起来,甚至直接上市。比如下游的小米、联想、华为等等,如今都成了庞然大物!

这就是中国制造和工业体系发展的大局观!

对比之下,国产品牌有拼搏的斗志,也有牺牲精神,提意见可以,目的是改进而不是拆家。

这也是西方企业做不到也理解不了的事实!西方靠技术垄断收割高利润的病态模式,短期内的确能拿到高收益高回报,但却不利于长期的成长和发展。而承担高溢价的,永远是普通老百姓。

从这个角度来看,你觉得到底是谁亏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京东方   洋货   技术   国货   日本   下游   中国   吃亏   高价   外国   领域   我国   价格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