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客流“不见了”?


较有实力的连锁业绩也出现了问题,全行业来看情况可能更为严峻。

文 | Mo叔


多位经济学家、大V在跨年演讲或文章中,都用了比较悲观的字眼,作为2024年的前瞻注脚。在医药行业,中康科技对2024年的寄语是“承压前行”。


近日,中康产业研究院进行的一份关于2024年区县连锁综合竞争力的调研数据显示,有47%的连锁出现毛利率下降情况,10%的连锁总营业额出现负增长。


据了解,此次调研的企业药品零售业务收入年均在1亿元以上。这意味着,就连这批行业较有实力的连锁业绩也出现了问题,全行业来看情况可能更为严峻。


01

“药店人流变少了,一天天没几个人”


某社交平台截图


“药店人流变少了,一天天没几个人,一天2、3百销售额...”,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都不乏药店人的吐槽——药店的客流不见了。


业内人士认为,药店客流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药店数量太多了。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中国药店总数从2018年的48.9万家增长到2022年的62.3万家,年复合增长率达6.2%。2023年的具体数据虽未有官方数据公布,但中康CMH数据显示,全国药店数量已超过64万家。


而药店数量的快速增长,已经接近行业饱和的状态。最为直接的影响是药店店均服务人数的急剧下降,中康产业研究院报告称,药店店均服务人数已从2018年的2854人下滑到2022年的2263人,下降21%。按最新人口数据测算,2023年已低于2200人/店。


其次,线上趋势不断加强。对于慢病患者的囤药习惯,在不考虑时效的前提下,B2C提供了品类更齐全、更具性价比的渠道。


而O2O半小时送达、24小时服务,还比线下药店便宜,满足了消费者便利的需求。随着O2O平台的发力,消费者在药店门口线上买药直接提走的情况愈发普遍。在片区里的需求一定时,O2O业务的增长,直接挤占了线下的到客情况。


中康预测,医药电商未来数年将持续翻倍增长,到2030年中国药品市场的线上渗透率将达到15%。


来源:中康CMH


第三,消费者大量回流基层医疗机构。第一药店财智近期就发布了文章《药店最大的竞争对手来了?》引发了行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文章中提到,自门诊共济政策执行以来,由于大大拓宽了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的报销范围,且有高比例的报销和“零加成”政策,吸引了大量患者回流。中康CMH数据显示,基层医疗机构的总体诊疗人数出现明显提升。


来源:中康CMH


客流是药店的“命脉”,消费者不进店,再好的营销手段也无法施展。更为严峻的是,连锁药店的业绩已经出现颓势。


02

正在滑向“低价陷阱”


如前文提到,在中康最新的连锁药店调研数据中,已出现较大范围的毛利下降,以及总营业额下降的情况。


中康CMH数据显示,部分地区的零售药品市场规模增长已有所放缓。以山东市场为例,2018-2022年之间的市场规模在逐步上升,2022年为353.56亿元,而2023年1-11月份山东市场规模为312.89亿元。以此推断,2023年全年山东零售药品市场或将出现负增长。这虽然有2022年12月的异常扰动,但整体来看形势不容乐观。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药店财智》,现在业内最头疼的还是“低价”问题,一方面是集采+“零加成”政策压低了院内药价;另一方面是线上药价大幅低于线下药价,令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性不断提高。


尤其是后者,笔者在一条关于“年关将至,多家药店纷纷申请注销”的爆火视频下,看到一群行业人大吐苦水:不少平台的药品零售价格已经击穿药店的进货价。


某视频网站评论截图


线上药价能够做得那么低,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1、线上药店的成本较低。有业内人士透露,不少线上药店的实体开设在偏僻地方,某商城二楼等等,人员也压缩到极致,基本不考虑人流量。还有干脆是连锁新设的电商团队运营,只套用线下药店的地址,可以不考虑线下成本。


2、平台方的大额补贴。平台方更注重资本市场的“故事”,烧钱培养用户习惯,是互联网巨头的典型做法。近期又在团购平台的紧逼下,传统电商平台也加大了低价攻势。不仅如此,还有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式电商逐渐“入局”医药行业,进一步加剧线上平台之间的竞争。


3、部分工业、连锁的乱价。有部分工业、连锁企业或为了去库存,或为了引流,或为了新品牌建设,这些企业不断扰乱着市场的价格秩序。


然而可怕的是,这些行为都在强化消费者的“低价”习惯,可“唯低价论”放在医药行业,对品牌,乃至行业发展都是不利的。


03

做线上做不了的,医院不细做的


“短期看空,长期看好,谨慎乐观。”某连锁一线高管曾表示,当前药店高毛利模式已被打破,各项改革也要把药店的医保依赖症戒掉,药店线下价格也没法打过线上。所以连锁的策略应该是,“做线上做不了的,医院不细做的,互联网做不到的,人民健康需要的和能做到的事。”


广州白云山潘高寿药业总经理杨东升对《第一药店财智》分享到,工业和连锁一直是相互携手同行,但在新形势下,工业和连锁都需要自我的革新,创造出更紧密的、更有效的合作模式才能走得更远。


“其实只要做对一件事,就是回归专业,这无论对工业、连锁还是消费者都是大有裨益的。比如我们给连锁伙伴做了一个咳嗽类药品的组合方案,这个动作在去年就帮助了400多家连锁的咳嗽品类销售平均提升127%。”他具体谈到,从中医的角度看,咳嗽的类型很复杂,一旦用错药反而会加重病情。但让店员去掌握完整的中医诊断方法显然不现实,所以潘高寿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将诊断方法浓缩成极简的句式,用两句话就能快速且准确地判断病情。


但这仅仅是提升专业化的基础,接下来需要工业和连锁达成更深入的合作,包括店员的培训方式、激励方案、活动形式、回访反馈等等。当真正能有效解决顾客的健康需求,翻倍式的业绩提升并非偶然。


在杨东升看来,不只是连锁要提升专业化,工业企业同样也需要。这体现在对品类特性的把握上,哪些品类适合线上,哪些适合线下,需要有清晰的分类。比如,发现止咳药是不适合B2C的,就要马上下线。工业企业需要更专业的对待品类、对待价格,承担起责任,与连锁一起维护好市场。

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对于专业化,大多知易行难。山东医药零售行业协会秘书长左磊谈到,随着药店毛利下行,工业、连锁更要思考用什么品类、什么样的服务去转化流量。要站在顾客健康的角度去做专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药店   低价   客流   品类   山东   消费者   情况   工业   数据   行业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