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气与气至

得气是针灸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大概的意思就是扎针之后,患者出现的酸麻胀重等现象,而医生感觉针下沉紧滞涩的一种状态。得气与否,通常是判断针灸是否有效的一个前提。

我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针灸学》教材里面,将得气与气至解释成一个意思。这样的解释呢,难免会让新手感觉无所适从。


《灵枢˙九针十二原》里明确的说明“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有针灸歌赋《标幽赋》也说“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效”,把得气与气至当作一回事来理解的话,就会让人有一个错觉,很多扎针的时候,明明已经有了明确的得气的感觉,但是为什么患者的病痛却没有任何改变呢?就会让人怀疑经典里说的“气至而有效”到底是不是真的?

个人认为经典的论述其实并没有错,而我们的教材曲解了得气与气至的关系。

我们说的得气,医患两方面的各种感觉,让人有得气的感觉有部位应该是扎针的地方,是针刺的部位;而气至,应该是指患者的病变部位,很多时候扎针的位置与病变的位置并不是一个地方。

所以说得气的部位是“针所”,而气至的部位是“病所”,有了得气的感觉,这只能是针刺取效的前提,而不能说得气了就已经是针不取效了。只有针刺之后,病变部位产生了变化,气至的现象出现了,才能算是有效了。

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的话,针刺手法的各种操作其实都是针对“针所”来说的,也就是说手法再到位也是一个得气的现象,并不是气至的现象,所以手法其实也不是取效的最关键因素。我们临床上经常看到很多时候针灸那个针感特别的强烈,但是效果很微弱,这就是得气的感应很强,但是没有气至,所以效果不佳。


比如我们扎足三里治疗胃痛,特别关注足三里的感觉并不是最重要的,你要关注胃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得气   针刺   针灸   手法   部位   患者   前提   现象   位置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