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名妓李师师转世?



/ Part 01

中国在唐代以前,文人好雅,百姓好俗:在文艺上的品味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北宋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雅与俗的界限变得十分模糊。许多原本在读书人口中讳莫如深的事情却开始被津津乐道。比如,宋徽宗和青楼名妓李师师的香艳故事一经大词人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渲染,竟成了千古佳话。许多雅人和俗士一样,甚至对李师师那样一个绝代佳人,限于身份,最终不能和一代才子宋徽宗长相厮守感到遗憾。


不过,善良的中国人对待一切遗憾,都有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给遗憾安上一个光明的尾巴:既然梁祝无法走在一起,那就双双化蝶而去;既然唐明皇和杨贵妃无法走在一起,那就在仙界共享神禄;既然宋徽宗和李师师无法走在一起,那就转世轮回,再续前缘!


既然宋徽宗被金人俘虏,死在遥远的白山黑水;李师师在金人南下时颠沛流离,不知所踪,那么,他们两人,就要转世为金朝的帝妃,再续前缘!这也是宋代佛教大兴以后老百姓很自然的想法。


中国的历史、传说、神秘主义与善良的愿望,就这样紧密地纠缠在了一起。



/ Part 02

不少两宋和金朝的人都相信,宋徽宗本来就是转世而生的。他处理政事懵懵懂懂,宠信奸邪,笃信宗教,把一个繁荣的国家搞得一败涂地,最后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本人也死于异国。但他又偏偏极富文艺气质,书画文学无所不精,卓然而为一代名家,感情世界也十分丰富,这分明就是南唐后主李煜转世啊!李煜亡国后被厚道的宋太祖安置在汴京,却被凶残的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爱妻小周后也被宋太宗霸占,李煜转世为宋徽宗,就是要断绝宋太宗一系的皇统,向宋太宗报仇!


而另一个向宋太宗寻仇的,则是无辜遇害的宋太祖转世的金太宗完颜晟!


这就是当日在因果轮回思想影响下人们对历史最朴素的解读。到了金末,老百姓赫然发现,宋徽宗又幻化为宋太宗最忠实的子孙,转世为金章宗,来向金朝寻仇了。只是这回的故事中,连带李师师也一起转了世。


/ Part 03

在宋徽宗死于五国城三十三年后的大定八年,金世宗从中都北巡金莲川途中,梦到一人身着宋朝皇袍,飘到自己面前。看眉眼依稀见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是谁。正疑惑间,却被宦官唤醒,原来皇太子完颜允恭的妃子徒单氏生了孩子。皇帝大喜之下,忽然想起,梦里的人原来是幼年见过的宋徽宗!


这孩子后来定名完颜璟,他从小就乖巧可爱,举止贵重,极有皇家气派,深得皇帝喜爱。十一岁就被封为带有国号的金源郡王,很快又被封为原王。更令皇帝惊喜的是,完颜璟天赋异禀,无论学习女真文字还是汉语,都是一学即通,有如宿习,令几位侍读的大儒也赞不绝口。其样貌才情,皇帝诸孙无人可及。几年后,颇有才干的皇太子完颜允恭病逝,皇帝在悲痛之余不做他想,直接册封完颜璟为皇太孙。


皇帝晚年悟出一个道理,自己之所以能开创出“大定治世”,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让金朝完全汉化,一定程度保持了女真族的生命力。而此时他发现,当绝大多数贵族都沉醉在汉族发达的文化中时,只有皇太孙每天坚持穿国服,说国语。真正是最理想的皇位继承人。


大定二十九年正月,皇帝安心地在福安殿闭上了眼睛。金章宗的时代开始了。



/ Part 04

新皇帝也确实颇有才干,国家被治理得井井有条。继承“大定之治”的是“明昌之治”。然而,皇帝不但不再像先帝一样强调女真的民族性,反而自己改穿起和北宋一样的龙袍,一退朝,就和文臣一起吟诗作对,“看来穿国服,说国语都是他为讨好先帝有意伪装的,这番矫饰功夫可不亚于宋徽宗得位之前!”一些老臣心中不满,但又不敢开口。此时皇帝刚刚下诏,就算在戏台上,演帝王的都不可自称为“朕”,专制之下,谁敢说皇帝的不是?


此时,比皇帝小四岁的李师儿已经悄悄出现在中都皇宫。


中古时期还没有出现明清那样的选秀制度,皇帝接纳后妃主要是靠和各大贵族通婚。李师儿出身低微,父亲李湘和母亲王盻儿都是京南渥城的贱民,而且还在大定末年犯了罪,按照当时的制度,李师儿便以监户女子的身份入宫为奴,学习文字、礼仪、女红等。虽然每日学习劳苦,而且并无薪俸,但免费吃住于皇宫中,又有最专业的教习传授自己,更兼皇宫这个平台的特殊性——将来说不定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人生机会。年才二八的李师儿并无埋怨,安然入宫。


/ Part 05

这时南北休战已经三十年,正是大金的太平盛世。皇帝继位才两年,就已被不少臣民誉为守成的令主。但皇帝的习惯自与先帝不同。比如,相对先帝的宽大,皇帝更喜欢规矩——面对高丽国使节进贡的假玉带,先帝认为是高丽国小无人能识别玉和玉石,不予追究;而皇帝面对因为口渴割取宫中白梨的高丽副使却勃然大怒,下诏严禁。相对于先帝以武立国,颇重视老成厚德之士,皇帝更以文采风流自居,他更看重人的智慧。最近,他总是在宫中寻觅崭露头角的年轻人。


李师儿等宫奴的文字、礼仪教习张健是个男子,限于名教礼义之妨,宫中故事,宫教与弟子之间必须隔上纱障,师生数年仍然搞不清对方的相貌,只闻其声而已。


所有宫奴之中,最聪明的是李师儿,最勤奋的仍然是李师儿。无论是那清亮的声音,还是那辨声识位留下的印象,都让张健起了怜才之念。某日,皇帝来到教习所,问张健这批宫奴中有没有杰出人物,张健不假思索道:“声音清亮的那个宫女最可教育。”如此肯定,看来是侪辈之中无人可及。皇帝好奇之心大起,立时召见。一见之下,但见李师儿目光灵动,神情狡慧,一看就是个聪明的女孩。更可怪的是,这李师儿十分面善,似乎与自己早为故人。有着说不出来的亲切。这次见面,给皇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Part 06

本来即便是得到赏识,宫奴也不过是提高一些地位而已,仍然无法改变其阶层。但李师儿又怎么会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单纯的命运上呢?她早在入宫之初就按图索骥,讨好皇帝身边最受宠的宦官梁道。梁道财源广进,当然不会看上李师儿那点“孝敬”。但阅人无数的他却感到李师儿的心计和处事自与其他女子不同,日后也许会飞黄腾达。于是,趁着皇帝认识了李师儿,梁道在君前对李师儿的才华大赞了一番,并劝说皇帝纳她为妃。明昌四年孟夏,李师儿成了皇帝的昭容。


聪明和勤奋对李师儿来说,不过是能够入宫的机缘;利用好皇帝身边的中贵,才是她得以上位的最后一步。


然而,想真正抓住这位爱好文艺的天子的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有文艺的气质。这也正是李师儿这几年苦学文化的真正目的。


虽然昭容不过是低等级的嫔妃,但皇帝喜爱她反应敏捷,善解人意,常常让她随侍左右。


明昌四年中秋,浪漫的皇帝带着嫔妃在御花园中赏月。皇帝刚刚给群妃赐坐,忽然灵机一动,吟出一句:“二人土上坐。” 群妃中多数以为皇帝又在吟诗,就等待下文,然后囫囵叫好就行了;几个反应快的听出了这句的妙处:这是个拆字对的上联,“坐”字拆开就是两个“人”分坐在“土”的两边,皇帝这是在考大家呢!正在几人冥思苦想时,忽听一个清脆的声音朗然道:“一月日边明。”吟出下联的正是昭容李师儿。皇帝大喜道:“不愧是师儿,你可真是朕的日边之月啊!”面对皎皎明月,李师儿顿生巧对,既符合了题旨,又照顾了意境,更迎合了圣心,到赏月结束,几位出身女真贵族的妃嫔还如坠雾中,不知道皇帝和李师儿在说些什么。


/ Part 07

明昌五年,皇帝晋封李师儿为淑妃。宫奴封妃,在金史上也是头一遭了。李师儿过世的罪犯父亲李湘也被追赠为上柱国、陇西郡公,她的祖父与曾祖父都得到追赠。做过强盗的哥哥李喜儿和一无所长的弟弟李铁哥都被提拔为朝廷显要,到了泰和年间,分别官至宣徽使、安国军节度使和近侍局使、少府监。都成了副部级以上的高干。一时之间,李家权倾天下。南京开封府的李炳、河北中山府的李著原本都是小官,因为是李师儿的远亲,也沾了光,受到越级的提拔。


朝中不少大臣都开始巴结李家。最幸福的莫过于新晋的郡公夫人王盻儿。她算是苦尽甘来了。她住在新赐的公爵府地之中,每天晚上最大的事情就是数着刚刚接受的金银珠宝。然后拣贿赂最多的人名,第二天派人把名单送入宫中,悄悄递给女儿。其中,胥持国和纥石烈执中都因为行贿最多,得到李师儿的美言,特别受皇帝青睐,后来居然官至宰相。他们无能而贪婪,为金朝的衰亡埋下了祸端。在当时朝中正直之士看来,李师儿得宠,就是天下大乱的先兆。怎奈皇帝执迷不悟,也只好扼腕叹息。


/ Part 08

不过在皇帝看来,李师儿乖巧而有才学,正是自己心中的“盛世贤妃”。在自己的后宫中无人可及。皇帝自即位以来,一直虚悬正宫。嫡妻蒲察氏早在皇帝做“皇太孙”时就病逝了,被追封为钦怀皇后。皇帝远不像先帝世宗那样对一位妻子专情,如今,他打算立李师儿为皇后了。然而,没想到的巨大阻力却扑面而来。


当皇帝在朝堂上提出立后的想法后,女真大臣们异口同声地激烈反对。原来,金朝是以混同江边的部落联盟而建国,为保证周边诸部拥护,一直从徒单、蒲察、仆散、乌林荅等女真的显赫家族中迎娶皇后。如今皇帝居然要立一个出身卑贱的汉族罪犯之女为皇后,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帝心中一万个不满意,他想,这是朕的家事,你们管得未免太宽。更重要的是,立汉女为皇后,既是皇帝笼络汉人的必要手段,也是皇帝推行汉化的关键举措。女真群臣在大安殿中的公开抗议,令皇帝拂袖而去。而群臣交章上谏,穷追猛打,更令后宫中的皇帝难以招架。有的大臣援引本朝故事,居然说,世宗重国俗而天下大治,熙宗和海陵重汉人而全都被弑,就差指着鼻子诅咒皇帝了。最终,皇帝只能一边在心里暗骂贤臣都追随先帝而去,只剩下一群庸臣,一边打消了立李师儿为后的念头。


这一天,李师儿装作并不在意;这一夜,李师儿心中的怒涛反复将女真贵族们溺死。



/ Part 09

不过皇帝仍然下了一道诏令,晋封李师儿为元妃。这“元”字可非同一般,它意味着李师儿就是皇帝的正妻,实际上只比皇后差一个名分。而且,李师儿得到了管理六宫的权力,她已经是事实上的皇后了。女真贵族们此后一在私底下提到这位“元妃”,除了受到她暗中美言的得利者,无不咬牙切齿,大骂“妖妃”。


每天,皇帝和李师儿不离左右,花前月下,吟诗作对,好不逍遥。中都皇宫金碧辉煌的红墙碧瓦,更将这对璧人映衬得光彩无限。每到三伏之时,皇帝就带着李师儿来到中都东北郊外的大宁宫中避暑,他们一边在海子当中荡舟,一边联句助兴。皇帝的诗句飘逸大气,而李师儿的诗句婉转柔美,且时有贤妃规箴之意,其德似颇不亚于长孙皇后。令皇帝更感觉自己是唐太宗那样的圣明君主。两人累了,就来到假山之上欣赏奇石。这里的石头是灭北宋时从汴京运来,原本是宋徽宗的“花石纲”。玲珑小巧,真令帝妃二人爱不释手。


“陛下,臣妾好像见过这些石头似的。”李师儿一笑之下,分外娇柔。


“何止爱妃,朕好像也见过!”皇帝只有在李师儿面前,心情才会如此轻松。


皇帝最近写的瘦金体字越来越出神入化,直追道君皇帝。可他偶然看到李师儿的字时,却不禁大喜。原来,李师儿的瘦金体,和自己的别无二致。“臣妾太喜欢陛下的法书了,忍不住就偷偷学起来。” 李师儿的一切聪明才智,都放在固宠和发财两件事上。现在她最需要做的,恐怕就是生出皇子,进而再搏一搏皇后的名号。


/ Part 10

皇帝在子嗣方面十分不幸。早在大定二十六年,钦怀皇后就为他生下嫡长子完颜洪裕。世宗还为这个皇曾孙的出生在庆和殿大开宴席,穷欢而罢。本来,完颜洪裕就是妥妥的皇太子了,可是,这个孩子只活了两岁,甚至还没等到皇帝即位就薨逝了。从明昌三年起,几个下等嫔妃又为皇帝陆续生下完颜洪靖、完颜洪熙、完颜洪衍几个孩子,不过全都夭折了。到了承安二年,皇帝的第五子完颜洪辉又在出生后旋而生病,皇帝大急之下,悬赏五百万募医,但最终,孩子还是病死了。没有继承人令已渐入中年的皇帝分外苦恼。如今,凭借李师儿所受恩宠,一旦生子,被立为皇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于是,李师儿就经常和皇帝一起,祭告太庙,每次外出驻跸名山古刹,也求告神佛,希望能得到庇佑,生出“太子”。当然,顺带的,他们也一定要借此机会游山玩水,“陶冶性情”,这些活动大大挤占了皇帝上朝理政的时间。


也就是从这时起,民间流传起李师儿是当年李师师转世的说法。或许是因为两者名字相似;或许是因为两者都出身低微;或许是因为两者都极有才情;也或许是因为两者都魅惑了君王。谁知道呢,老百姓的想法往往绝妙而朴素,未必能讲出那么多道理的。



/ Part 11

但现在,大臣们已经不太愿意为李师儿的事情“犯颜”了。一方面,已经阻止了李师儿成为皇后,那就够了,大家都懂得“不为已甚”的道理;另一方面,皇帝如今越来越专断暴躁,又有什么必要触及逆鳞呢?如今,敢于在皇帝面前“弹劾”李师儿的,也只有那些亦庄亦谐的宫廷优伶了。


泰和初年的一天,皇帝为庆祝改元,在宫中设宴,君臣一起观看滑稽戏。一位优伶在戏中头着玳瑁,饰演君王。这优伶对“捧哏”的说:“我国最祥瑞的就是凤凰。它飞的方向有四个,产生的祥瑞各不相同。若向上飞则风调雨顺,向下飞则五谷丰登,向外飞则万国来朝,向“里飞”则加官进禄。”


这“里飞”自然就是“李妃”,优伶的话等于向皇帝挑明了李师儿家族多年来受贿卖官的丑行,更间接指斥了皇帝的昏庸。不过皇帝极有涵养,对此不过一笑而罢。他当惯了太平天子,一些小事是不会在乎的。


/ Part 12

专宠之下,泰和三年,李师儿终于生下皇子,取名完颜忒邻。皇帝激动得难以入眠,立刻封幼子为葛王,他在盘算着两件事:立葛王为皇太子和借机立李师儿为皇后。皇帝想两件事一起办,不过后者阻力很大,皇帝对上次的事还耿耿于怀,兼之近来内外多事,所以两件事就搁置下来。


国内最烦心的事情来自黄河。黄河自明昌年间大改道以来,又陆续小改道。大略而言是河道决口,分为多股,冲毁了大片良田。河北东路和南京路境内的百姓流离失所,不少都辗转为盗;而在国境之外,西北的蒙古高原之上,酋长铁木真渐有一统大漠之势,对金朝造成极大威胁,逼迫着皇帝派大量军队挖掘界壕进行抵御,而间谍打探到,南边的宋朝最近也屡有主战大臣上奏北伐。皇帝也不得不派兵在淮水秦岭一线防备。内外交困之下,由李师儿推荐而得宠的宰执胥持国等人不但想不出任何善策,反而发行交钞,说要增加“财用”,结果闹得物价飞涨,民怨沸腾。金银却都落到胥持国们的手中了。皇帝现在已经没有改革朝政的锐气,他只希望在京城安然当自己的太平天子,反正爱妻在侧,皇嗣已定,就算后人说自己不及皇祖世宗,那也由得他们了。


而李师儿毫不关心朝局,她只要将来当上太后,一生富贵不尽,也就足够了。


这就是金朝的苟且时代,先代的进取之心早已荡然无存。既然如此,也就没有必要苛责某一个人了。


/ Part 13

可惜,这位葛王也没有顺利长大。就在大文豪元遗山写出千古名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泰和五年,两岁的完颜忒邻也在一场急病中丧了命,没有活到成为皇太子的那一天。这时的李师儿三十四岁,似乎还没有再为人母的希望。然而,皇帝却在岁月的消磨和整日的醉生梦死中身体日渐衰弱,常常咳嗽不停。尤其是铁木真自称成吉思汗,不再臣服金朝和艰难击败南宋的“开禧北伐”后,明眼人都看得出,皇帝的病体恐怕难以恢复了。李师儿自知再没有生育的机会,开始规劝皇帝宠幸其他嫔妃,以求得皇子。这倒不是因为李师儿有多么贤德,而是因为她深知,一旦皇帝驾崩时无子,帝系一定会转移。凭借自己和女真贵族间的恶劣关系,到时候别说成为皇太后,就是被满门抄斩都是很正常的。


泰和八年,宫中的承御贾氏和范氏都怀上了皇子,而频繁宠幸妃嫔更加速了皇帝的死亡,这是李师儿对皇宫中一场巨大的生死赌局。


皇帝虽然也身处这个赌局中,不过他自有观点。他估计自己可能看不到孩子出世,就想到一条“妙计”。他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叔叔卫王完颜永济。卫王虽然才具平庸,但一向对自己忠心,叔侄二人关系很好,估计他不会加害爱妃李师儿。而且卫王已经年老,估计十几二十年后,皇位就会还给自己的儿子。于是,病重的皇帝在和李师儿商议后,秘密召见了卫王。


李师儿对卫王的印象也不错,她觉得,若干年后的自己还真像个皇太后。



/ Part 14

泰和八年十一月,福安殿中的皇帝已经“大渐”,他说不出话,眼睛盯着李师儿和两位承御的肚子。他回忆起自己的“艺术人生”,眼角泛出一丝笑意;他又想到娇妻和没出世的孩子,最后,他在对皇叔信任感的包围中闭上了眼睛。


此时正好夕阳西下,一片晚霞中,痛哭的李师儿对未来顿生迷茫。


皇帝遗诏的内容是卫王继承皇位,自己有两位妃嫔已经怀孕,如果将来生下男孩,让卫王立为皇储;如果都是男孩,卫王就选择合适的立为皇储。


但遗诏中没有写到,新皇帝以皇叔的地位继承大统,那么先朝妃嫔做为侄媳,应该如何自处呢?


/ Part 15

皇帝对卫王的判断只对了一半:他确实才具平庸,但却并不忠于自己。卫王有四个儿子,而且均已成年,又怎能甘愿将来把皇位传给别人的儿子?皇帝对人性原来一无所知。


但新皇帝也不会在公开场合反对先帝的遗诏。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


大安元年二月,先帝承御范氏流产,根据太医所说,“年前十一月诊得范氏胎气有损”,看来是先天不足,无可奈何。范氏自愿削发为尼,并祈求先帝在天之灵保佑贾氏“早生圣嗣”。


四月,新皇帝下诏说有正义之臣密告李师儿、其母王盻儿和宦官李新喜三人合谋命贾氏诈称怀孕,等足月时再从李家找婴儿抱入宫中伪装成皇嗣。还说李师儿命女巫李定奴制作纸木人、鸳鸯符等邪物,致使先帝其它嫔妃都不能怀孕,李师儿乃是先帝绝嗣的元凶!


义愤填膺之下,新皇帝仍然想对李师儿法外开恩,然而王公百僚坚持要处置这个妖妃,所以,新皇帝最终赐李师儿和“诈作怀孕”的贾氏自尽,王盻儿与李新喜被明正典刑,李喜儿兄弟免职,并恢复犯人身份、流放远地。炙手可热的李氏家族顷刻解体。


/ Part 16

新皇帝的一切全都是造作,几个月间,先帝的两个遗腹子和一个宠妃就这样被他全部除掉了。“皇位永远都会属于自己的后代!” 新皇帝愉快地想着。


在临死之前的那一刻,李师儿只感到初夏的阳光分外耀眼。她奇怪此时自己的内心还能如此冷静。她思考着才华和智慧如此出众的自己何以这么快就一败涂地,但答案恐怕是来不及想出了。在饮下毒酒后,她在人世间最后说出的话是吟诵李白的诗句“昔为芙蓉花,今为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 Part 17

新皇帝的四个孩子谁都没有继承皇位。至宁元年八月,在五年混乱透顶的统治后,蒙古大军第二次逼近中都之时,大将胡沙虎杀害了皇帝,改立先帝的庶兄完颜珣为帝,这就是历史上的金宣宗。金宣宗认为当年贾氏和李师儿被杀一案“暧昧无据”,是卫王制造的彻头彻尾的冤案。于是给所有被杀之人平反,李师儿的亲族这才得以被赦还家。


虽然李师儿在强加的罪名下被杀害,看似冤枉,但她一生狡诈贪婪,有才无德,侥幸得来十余年的财富地位,对金朝的衰败要负相当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死也是其来有自的。


/ Part 18

中都城很快就被蒙古攻陷了,元世祖在大宁宫的方位修建了大都城,中都城渐渐被彻底废弃。如今只剩下北京城西南的遗址。然而,当你漫步在丰台与西城,与丽泽路、水关遗址等中都旧迹邂逅时,是否能想起这位相传是李师师后身的传奇妃嫔,从而涌起对历史成败与民间传说的思考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先帝   大定   女真   泰和   妃嫔   嫔妃   皇位   宫中   北宋   皇后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