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男孩,一定要在这4个方面使劲富养,长大后他才会更有出息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有不少父母认为,教育男孩子就要狠,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父母不懂孩子天性,无视成长规律,只用蛮力、发狠劲, 靠“情绪暴力”速战速决,这种教育方法短期有效,长期来看对孩子身心是有害的。

哲学家柏拉图说:

“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和对付的。”

初读这句话让人很费解,原来是这样的:

“脑科学研究显示,男孩的大脑前叶发育较慢,自控能力较弱,更易冲动。

此外,因为睾丸激素的作用,男孩们更有活力,他们的个性也更易怒,更具攻击性。”

介于这两个原因,我们的男孩有时候可以气到父母心肝肺炸。

家有“反骨”男孩,切不可硬碰硬,学会这4个手段“顺毛捋”,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给机会逞英雄

昨天,闺蜜儿子昊昊脸上有几道伤痕,问其原因,闺蜜哭笑不得。

原来伤痕是昊昊为幼儿园同学“打抱不平”留下的,班里一位男孩揪女孩辫子,把一位女孩惹哭了。

昊昊见状,冲上去和那位男孩子较量,结果自己被对方抓花了脸。

闺蜜觉得儿子“多管闲事”,但昊昊的爸爸听完前因后果后,却拍手叫好。

他对昊昊说:

“我儿子是打抱不平的小英雄,爸爸支持你的作法。

但打架是不对的,你可以动员别的小朋友,一起找欺负人的小朋友讲道理,如果大家都反对,他就不敢欺负别人了。”

昊昊听了爸爸的话很是自豪:

“我要做个会讲道理的小英雄。”

都说父母处理孩子问题的态度,决定着孩子以后成长的方向。

作为父母,我们要肯放手,舍得放手,给孩子逞英雄的机会。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英雄行为随处可见,阻止别人伤害小动物,看到落水儿童找大人求救等等,都是英雄行为。

孩子便明白了,真正的英雄不是打架打出来的,而是用自己的正义行为表现出来的。

当然,英雄行为不光表现在见义勇为上,还体现在担当里。

曾经,我犯过这样一个错误,6岁的孩子硬要帮我提很重的物品,看着他憋红的小脸,我却说:

“别逞能了。”

至今,我还记得孩子那失落的表情,孩子哪里是逞能,他不过是在逞“英雄”。

美国性别科学研究领域里的先驱人物迈克尔•古里安,在对男孩长时间观察研究中发现:

“每个男孩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希望成为了不起的人’的英雄梦想。”

父母一定要让男孩做一次英雄,孩子小时候实现的英雄梦,会让他内心充满阳光和力量。

这种力量,会成为孩子成年后无数次挫败后的支撑。

舍得“用”孩子

教育专家卢勤说:

“好男孩,都是用出来的。”

家有男孩,妈妈若表现强势,男孩很容易感到自卑和无助。可妈妈若学会“示弱”,更容易养出男子汉。

在男孩面前“示弱”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力量。

卢勤是一位特别懂示弱的妈妈。

她抱着3岁的儿子李悦挤公交车时,差点摔到,她对儿子说:

“妈妈腿受过伤,抱着你上不了车。”

儿子腾地跳下来,给她捶捶腿。

卢勤高兴地说:

“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儿子很得意,从此再不让妈妈抱了。

卢勤楼下邻居养狗,她很害怕狗,不敢单独上楼,儿子虽然也害怕,但总会挡前面说:

“有我呢,别怕。”

对此,她也会对儿子感叹:

“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儿子给她端冷茶,她也会一饮而尽,然后对儿子说:

“我正渴呢,有儿子真好,要是茶再热点就更好了。”

就这样,李悦在妈妈的使唤中,长成了有智有勇有体魄的清华学子。

卢琴常对朋友说:“儿子靠着你,他就长不大,你靠着他,他就长大了。”

诚然,家有儿子,父母要弱一点,你太强大了,儿子就弱化了。

就像那句话说的,宠大的男孩是“宠物”,用大的男孩是人物。

适当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学会承担责任,可以让孩子更加聪明,懂得感恩,更有责任感。

哈佛大学曾经有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做家务的相比:

“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也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做过一项调查:

发现做家务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出27倍。

从实验结果不难看出,家庭在开展劳动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父母舍不得“用”孩子,其实在“坑”孩子。

听过一句话:

“你去做小草,让孩子做高山,孩子就能长成高山。

你去做小鸡,让孩子做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

其实,孩子渴望被父母需要和肯定,父母对儿子的肯定,最能激发男孩的潜力,当孩子被需要,他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允许孩子发脾气

朋友抱怨说:

“儿子像火药桶一样,一点就炸,太令人伤神了,真羡慕你们有女儿的。”

的确,在生活中,男孩似乎比女孩更爱发脾气。

他们一不高兴,就摔东西,满地打滚,还会冲你喊“打死你”。

关键是,处理这样的问题真的很棘手:

讲道理吧,他根本听不进;

不理睬冷处理,哭得更伤心;

对孩子妥协吧,又怕宠坏孩子。

儿童教育专家布雷恩指出:

“男孩子爱发脾气,是因他们自身的心理和情感发育程度,落后于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简单地说,和同龄的女孩子比较起来,男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语言功能发育较迟,语言上表达不出来。

于是,他们只能用哭闹、打滚之类的肢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面对上述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做?

《正面管教》一书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爸爸面对大发脾气的儿子,不急也不躁,而是蹲下身向孩子索求一个抱抱。

男孩先是一愣,而后停止了哭闹,有点不情愿地答应了。

父子俩彼此相拥,一场腥风血雨就此停歇。

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父母第一反应就是阻止,让孩子有气无处可撒。

事实上,“发脾气”是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就像笑、哭一样。

作家雷布斯曾说:

“孩子对你发火,其实是希望你能深入到他心里,帮他解决问题。”

孩子闹脾气,往往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安全,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在给自己的父母施加压力,但实际上却是在向身边的亲人寻求帮助。

儿童的情感如同流水,其根源在心中,若无法找到出路,便会逆流而上,将情感强加于自身,伤及自己。

培养一项运动特长

家有男孩的父母会发现,男孩天生就比较好动,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

我们不妨给男孩子培养一项运动特长,帮助我们的男孩释放体力,孩子开心,父母轻松。

斯坦福大学曾经有一项调查:

“美国名校录取的新生中:66%以上有体育方面特长。”

原因正如心理学教授贺岭峰所说:

“掌握一项运动特长的男孩,既有热情又有合作精神,有成功体验,会自律又有耐挫能力,还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从中找到方法。”

有体育特长的孩子,勇于挑战自我,有坚毅品格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积极生活的态度。

可在现实中,很多父母却对运动视而不见:

“踢什么足球,还不如多做几道题。”

“体育才占几分,有空好好补补语数英。”

其实,有运动特长的孩子,比只会学习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曾看到这样一个报道:

12岁的男孩金产界,3小时完成铁人三项:

1.5公里游泳、40公里骑行、10公里跑步。

成功过了“中国最小年龄铁人三项奥运标准挑战赛”。

可更让很多父母羡慕的是,运动只是金产界从7岁开始的日常习惯而已。

金产界的爸爸说:

“他主要还是以学习为主,运动就和玩一样的,没有强制性去做,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榜样,第二是点燃他的梦想。”

看似简单的一席话,却藏着为人父母的大智慧。

运动会给孩子带来一个健硕的身体,阳光开朗的性格,还有向阳而生的内驱力,而这一切都是优秀孩子的“标配”。

心理学上有个"飞轮效应",说的是:

为了让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出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

但当飞轮转的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你就无需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会不停地转动。

养育男孩的过程大概如此。

养育男孩,一开始的路会很难,走的也很缓慢。

但只要有耐心不放弃,我们的男孩终会想飞轮一样转起来。

没有一个优秀的男孩,是父母在纯粹放养中长大的。

每一个自信、阳光、优秀的男孩背后,一定站着和善而坚定、智慧又用心的父母。

养男孩就像种树,环境适宜,养料足够,而后才能枝繁叶茂。

愿每个男孩都能向着阳光,扎根深处,茁壮成长。


作者 | 诗漫·轮回,万事轮回,生生不息,一手育儿,一手育己。

插图 | 诗漫·绘画爱好者投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男孩   飞轮   出息   特长   男孩子   儿子   父母   妈妈   优秀   英雄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