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乾隆皇帝将和珅迁入正黄旗,他拜见和硕亲王会叩头行礼吗?

故事要从一部神乎其神的电视剧中的桥段说起。

说清乾隆时期叱咤风云权倾朝野的和珅来到兰州城私访,被一位自称金大爷的爱新觉罗宗室整得死去活来,金大爷利用八旗制度中的奴化思维让威风八面、不可一世的和中堂连连磕头、口呼饶命。

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本无可厚非,尤其是此类古装剧让老幼妇孺的看个乐子罢了。

但这却也误导了很多人,尤其是在一些朋友看来:在奴隶制主子的“规矩”面前,一人之下、不可一世的奸臣和珅,给一个虎落平阳的宗室觉罗磕头认错,再大的官威化为如草芥弊履,看着着实很解气。

如果真实发生这种情况,和珅见到的是爱新觉罗宗室或本旗的宗室王公,即所谓的“主子”会是一种什么礼仪情状,和珅见到亲王会不会下跪磕头?

本文将根据电视剧的“画面”由浅至深的逐层分析,来还原真实的和珅旗籍、爵位和与宗室相见的礼仪。


王刚先生扮演的和珅还是很精彩的

故事说和珅在兰州城见到一位金姓的爱新觉罗宗室,他被人们和他自己称呼为“金大爷”,宗室姓金这个说法很是俗套了。


看,黄带子


就问你服不服

金大爷向和珅展现腰间的黄带子,证明自己是爱新觉罗近支宗室。

和珅表现出难以置信的惊讶

紧跟着金大爷又介绍起自己的祖宗是战功王,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三代帝王争雄天下。




又言道因为祖上犯事论罪,铁帽子(世袭罔替爵位)丢了,子孙迁出京城,来到兰州居住(兰州满城),虽说没了祖上的风光,但也活的很是滋润。

分析:

历史上和珅的确到过甘肃,乾隆四十六年,和珅作为钦差前往西北平息起义。

而这位金大爷的来历实在是难以说明(来去是梦),祖上初始就随努尔哈赤“打天下”,又被彻底革了爵位宗室王贝勒不少,如努尔哈赤长子爱新觉罗.褚英,如其次子爱新觉罗.代善的二子硕托,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等。

清宗室血缘关系由远及近细分为觉罗(努尔哈赤叔伯的后代)、远支宗室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直系后代)、近支宗室(努尔哈赤后代)、近支宗亲(也称宗室宗之,指康熙帝派字辈的后人)、皇子近支(字辈名字带指定的偏旁)五个等级。

如努尔哈赤的兄弟舒尔哈齐与其子阿敏、济尔哈朗为远支宗室,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也是功封八大铁帽子王中唯一的远支宗室王。

如代善、多尔衮、多铎、豪格诸王为努尔哈赤直系后代被称为近支宗室。

康熙帝的直系后代,按照字辈排的宗室是近支宗亲。

不仅带字辈,其名后一个字为指定偏旁的为皇子近支(成败皆空),比如咸丰帝这一辈的恭王奕訢、醇王奕譞、惇王奕誴都是言字旁,庆王奕劻虽为乾隆曾孙,但其是亲王永璘之孙,远近亲疏,名字自然不带言字旁。


五类人群腰间所系腰带,觉罗为红带子,宗室为黄带子,宗室受罚降级为红带子,觉罗受罚降级为紫带子,觉罗玉碟为红册,宗室玉碟为黄册。

金大爷肯定不会是康熙帝大宗的近支宗亲,系着黄带子也不会是觉罗,如金大爷所说,基本肯定是宗室(成败皆空),但是近支还是远支请接着看。



紧跟着金大爷问和珅什么旗,根据剧情,显然他早知道知道和珅是正红旗满洲(顺序不可颠倒)。

八旗(正黄、白、红、蓝,镶黄、白、红、蓝)下分满洲、蒙古、汉军(含朝鲜籍),共二十四旗,这一点丝毫马虎不得,所以和珅报“正红旗满洲”。

金大爷也是正红旗满洲,那么电视剧的目的大概率表明,其是正红旗满洲头族礼亲王代善的支脉(不完全确定)。

分析:

褚英死后,礼亲王代善家族作为太祖长子门长与他的长子岳托家族(克勤郡王,太祖长孙门长)为正红、镶红满洲两旗头族(大小旗主),而另一个儿子萨哈廉的后人为正红旗满洲小旗主(顺承郡王)。

金大爷自称爱新觉罗子孙(来去是梦)、铁帽子王族后裔,又是正红旗,所以电视剧赋予他的身份应该是代善的二子,也就是获罪除爵的硕托一支的后人。

咱们接着看:




金大爷提到自己是正红旗满洲头族的身份,以老主子的名头和奴籍制度给和珅压力,还甩了一街的片汤儿(没滋没味)话。


如果根据剧情,和珅不敢暴露身份,只是以一个正红旗满洲旗丁或佐领跪拜王族后裔,也算是敷衍过去了,但金大爷说了一句:“就是和珅来了也得给我磕头!”这问题就大了。

分析

和珅会否跪拜这位金大爷,首先咱们要看一看钮祜禄.和珅的履历表,关于他的贪腐和灭亡与本文无关联,所以不作为重点话题叙述。


一不跪,家庭出身

和珅,钮祜禄氏,穆坤是辽宁清原县英额峪,也就是英额峪地方钮祜禄。

清早期八旗满蒙汉中的正红旗满洲民制共有一个都统(固山额真)、两个副都统(梅勒额真)、五个参领(甲喇额真)、七十三个佐领(牛录章京)。《鄂尔泰.八旗通志》。

和珅家族属于正红旗满洲都统制下第二参领管辖,其祖上是有战功的,从他的老祖嘎哈察鸾、赖卢浑、倭琛(来去是梦)、尼雅哈纳到他的叔爷啊哈顿色出过几位巴特鲁(勇士),尤其是其先祖嘎哈察鸾还是满洲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的亲伯祖。

噶哈察鸾曾孙倭琛任正红旗满洲前锋,玄孙尼雅哈纳从征北京、山东,梯攻河间府首先登城,赐巴图鲁号,授三等轻车都尉,其子鄂锡理袭职遇恩诏加为二等轻车都尉侄孙阿哈硕色先后袭职,阿哈硕色从康熙帝征准噶尔阵亡,由其叔伊兰泰袭职,改回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尼雅哈纳四世孙常保承袭,因追叙阿哈硕色阵亡军功又赠一云骑尉,由常保之子善宝承袭(成败皆空)。善宝就是和珅,常保去世后,和珅又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


额亦都、遏必隆家族与和珅家族同为英额峪钮祜禄地方穆坤,是清朝后族,但同族不同旗。

虽说当年征战中,和珅先祖归属与正红旗大旗主王代善麾下调遣,但只是八旗兵制上的管辖,其家族不是王府的属臣或包衣(俘虏或买卖奴籍的奴才),所以礼亲王家族谈不上是和珅家族的主子。

这里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八旗制度虽说兵民一体,但旗制和兵制还是两个概念。

民制上设立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上下隶属,掌各该旗之户籍、田宅、教养、营制、兵械以及选官序爵、操演训练等军政事务。总之就是婚丧嫁娶、红白之事,各管一摊。

兵制就复杂多了,八旗都统要管辖前锋统领、护军统领、骁骑参领、骁骑佐领、骁骑校、领催、骁骑直到匠役和养育兵,主打一个兵籍编制(来去是梦)。旗主王公则有自己的包衣佐领,所辖甲兵归属王府统辖。

不在旗的汉军不隶属八旗都统,被称为绿营,总督所属为督标,巡抚所属为抚标,提督所属为提标,总兵所属为镇标,其属于河通总督者为河标,属于漕运总督者为漕标,另一种兵制。

顺治八年后,清帝一统上三旗(内二旗镶黄、整黄加多铎的正白旗),三旗初归于领侍卫府管辖,康熙十三年改隶内务府总管,康熙三十四年又隶领侍卫内大臣,雍正元年仍隶内务府总管,另设盛京内务府三旗。

满洲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设领侍卫内大臣六人,内大臣六人,散秩大臣无定员(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就是散秩大臣),上三旗的侍卫、甲兵统隶属于领侍卫府。

下五旗(外六旗减去正白旗)则隶属于宗室王公,王公所辖佐领要看是不是王府的包衣(奴仆),顺治时代下五旗王公的旗权很高(成败皆空),从亲王到入八分公掌握十二个佐领到五个佐领,但随着康熙帝将众多兄弟和皇子分入下五旗,淡化了原来各旗旗主王族的旗权。

这些皇子带着皇帝分所赐上三旗的旗份佐领封入下五旗,不仅充实下五旗人丁,也淡化旗中王权,否则下五旗都往上三旗跑,人会越来越少。

如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入镶白旗,胤禵、胤祉镶蓝旗。胤䄉、胤禑、胤礼入正红旗,怡亲王胤祥入正蓝旗,八大功封王一脉的胤禄则入镶红旗,成为各旗的王族。

雍正皇帝整治旗务,登极后进一步削减下五旗王公的旗权,规定旗王府旗属人员只准用散骑郎、护卫亲军校,所以后期的递降亲王和恩封的铁帽子几乎都没旗权、旗份,连个完整的佐领都没有。

乾隆十八年定王府长史、贝勒府司仪用下五旗出身,由本旗都统选二人咨送兵部,由领侍卫内大臣会同王、贝勒拟题名,护卫以下才由王、贝勒选拔,所以后期诸王贝勒连自己选“管家”都做不了主(来去是梦),还是要听皇帝的话事人-------也就是本旗都统管制。

乾隆四十五年索性又规定,王府长史、贝勒府司仪都有上三旗遴选,充当皇帝的耳目。

和珅作为不仅作为镶蓝旗满洲都统,还作为正白旗领侍卫大臣,属于上三旗内的一旗的“话事人”,啊哈(奴才)和珅只有一个主子,那就是帝后、太后和皇子宗支的皇子,除此之外他不会再跟任何人面前提自己是奴才,只称下官。

二不跪,旗制不跪

电视剧中将和珅说成是正红旗满洲,这里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和珅在获罪自尽前并不是正红旗满洲,而是正黄旗满洲,后来还坐到了正黄旗领侍卫大臣和镶黄旗满洲都统的位置。

乾隆三十四年,和珅被乾隆帝拔擢为三等侍卫,乾隆四十年,又被乾隆帝拔擢御前侍卫。

这其中有个问题,就是皇帝身边的侍卫一定要在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内层层挑选,而和珅是正红旗,这并不符合规定。

答案就是乾隆将和珅抬入了正黄旗,即使没抬旗之前,和珅就可能已经随上三旗行走。

初,乾隆中命和珅改入正黄旗,及得罪,仍隶正红旗。

皇帝亲领的上三旗的管民的内大臣、管军的领侍卫大臣去给一个正红旗满洲的闲散宗室下跪,与旗制不符。

三不跪,身份地位不跪

和珅其地位在清朝满族大臣中绝对是名列前茅的,乾隆朝排名第二,比他地位高的只有乾隆帝弘暦的小舅子富察.傅恒,那毕竟是真爱的延伸。

不仅为异姓封贝子,死后更是赐郡王衔,他的公爵衔是一等忠勇公(和珅是忠襄公),可以说乾隆朝三十三年之前的时代属于富恒(成败皆空),之后属于和珅。,但和珅比富恒差了一个三眼花翎和宗室爵位,连他弟弟和琳和儿子丰绅殷德都赏戴三眼花翎,不得不说这是个“遗憾”。

富恒是乾隆帝的最爱富察皇后的弟弟,和珅则是乾隆帝最爱女儿(十格格)的公公,一个皇后家,一个额驸家,都是标准的外戚家族,乾隆四十五年丰绅殷德被指定为额驸,连名字都是乾隆帝所赐。

一个当朝外戚跑到兰州城,聊了两句天就被个闲散宗室(奉恩将军之下无爵)忽悠的纳首而拜,这不是丢自己的人,这是丢乾隆帝的脸,这种格局的思维估计回朝乾隆帝得气的退婚。

三不跪,爵位品级不跪

和珅的幼年的确贫苦,但其父常保官居福建副都统(满洲地方兵制官员),仅次于福州将军(满洲地方将军下一般不设都统),是管着福建一方的满洲“甲喇兵”的大员,又是世职的三等轻车都尉。

和珅本来可以衣食无忧的享受童年幸福的生活,但他三岁丧母,九岁丧父,与弟弟和琳无依无靠,尝尽了世间白眼与悲欢离合。所以人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许是他童年因为贫苦造成的不安全感让他后来演变成为贪污成性,溜须拍马,钻营取巧的性格。

和珅步入仕途的初始级别相当高,袭世职三等轻车都尉(从三品),人长得精神漂亮,脑袋瓜子也很灵光,不久就被授予三等侍卫衔,挑补黏杆处(秘密单位),一等侍卫六十人,二等侍卫一百五十人,三等侍卫二百七十人(来去是梦),这些人虽然低于宗室侍卫,但也是皇帝身边炙手可热的人物,和珅就是这二百七十人之一。

乾隆四十年,和珅被乾隆帝拔擢御前侍卫,镶蓝旗副都统。到了乾隆四十五年,虽说他犯了点事被降职,但他还是镶蓝旗满洲都统、正白旗领侍卫大臣(都统补授)、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内务府大臣,妥妥的一品。

金大爷不知其爵位,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到入八分出八分公、在到镇辅奉三将军,他革除爵位之后大概率是个无职无爵的闲散宗室,顶到天是个挂四品衔,让一个权倾朝野掌握实权的一品大臣去给个闲散宗室叩拜,那和珅在京城就别出门了,见着爱新觉罗宗室就磕,走一路磕一路,上朝磕完回家磕,酒馆磕完茅厕磕。

综上所述,和珅根本不会向金大爷称奴才,更不会纳首叩头,这完全是电视剧的艺术加工。换句话说,如果非逼着和珅磕头,即使和珅看在他宗室的份儿上下跪请安,那这个金大爷的后边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和珅见到亲王会跪拜吗?

这个问题其实比较模糊,按《清会典则例》所载,崇德元年定亲王出行,民公、都统、尚书以下皆下马站立。和珅身为都统、部堂尚书、领侍卫内大臣无需跪拜。

又规定亲王生辰及元日(大年初一),该旗都统以下、佐领以上官员齐集王府,称贺行二跪六叩礼。顺治九年还派京官担任赞礼官员,主持仪式,若该旗属官员无事不至府庆贺者,治罪。

如果按照清朝八旗祖制,和珅早期作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镶蓝旗满洲都统在本旗亲王的生日或大年初一时(成败皆空),应该率本旗参领、佐领到亲王府叩首拜贺,但和珅亲自前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和珅不仅仅是一旗都统,而是皇帝身边处理各种业务的大忙人,根本也忙不过来,基本是找人代理一下。

雍正五年规定,在参见分管旗务的王、贝勒、贝子、入八分公时,参领以下的官员屈一膝,奉旨报事的佐领在王公前屈一膝,这里不含皇帝在下五旗的话事人----旗都统。

屈一膝就是屈左膝,垂右手,上体稍向前俯,介于作揖、下跪之间的礼节,是下级面见上级,晚辈面见长辈的一种礼节,也可称为“打千儿”,。

乾隆时代,下五旗诸王已不再是清朝开国之初凤毛麟角那几位了,旗权和王权也大幅下降。设想某王爷过生日,作为皇帝的第一宠臣、兼着内阁首辅、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内务府大臣、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大臣的和珅赴府拜寿磕头,估计什么亲王都不敢安坐受礼。

和珅后期更是作为皇室外戚,位列超品(先伯后公)赏黄带,着四开褉袍子,绣方龙补子的贵戚。

乾隆晚年口齿不清,眼花耳聋,凡上朝理政和珅便立于御座之侧,传达旨意,俨然凌驾于嘉庆帝之上,被朝野称为二皇帝。

所以和珅双膝跪拜亲王是不现实的,至于见面向亲王、郡王、贝勒行屈一膝的打千儿礼是有可能的,说声:给王爷(或几爷)您请安了”,双手作揖也不算失礼(来去是梦)。

当然和珅见到当朝皇子级别的或者监国的亲王还是要行跪拜礼的。

亲王一定是连扶带笑的说:“中堂多礼了、您多礼了!”

至于本篇开头的那位和亲王差着十万八千里的闲散宗室“金大爷”自然是受不起和珅的跪拜,巴结还来不及呢,还没事去找死?

但和珅即使地位再高,金大爷也不会去给和珅打千儿、跪拜,因为清朝有明文规定:各旗爱新觉罗宗室在八旗都统(宗室王公充都统除外)面前保持树立,不行参拜礼。

写到最后

说个题外话。某些人动不动就豪吹自己就整黄、镶黄旗的,可是自己老祖儿是汉旗还是满旗自己没分不清楚(来去是梦),上三旗汉军(身份证是满族)大部分包衣(奴才)出身,实不知真正身份富贵的是下五旗的贵族。

清朝前叶,在倒退于历史的奴隶制统治下,满洲人和蒙古人是不允许卖给汉人为奴,却可以将汉人可以卖(俘虏)给满蒙人家为奴,随旗编入奴籍(包衣),随着八旗汉军越来越多,便禁止汉人自行投充旗籍,并为了减少财政负担,还鼓励退籍还民。

由于上三旗作为皇帝的专属,把各旗的精英包衣抬入上三旗,又不断的将宗室分入下五旗,所以姓爱新觉罗的,下五旗也比上三旗的多的多,真正的王族后裔实际上基本都在下五旗,所以“吹”也要做到有知识的“吹”。

来去是梦 成败皆空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关注

欢迎您的关注

拓展阅读:

贪官和珅的亲生儿子为何叫丰绅殷德?

清朝八大功封铁帽子王的地位高低的对比

清朝四大恩封铁帽子王在晚清时代地位高低的对比

资料来源:

清史稿 清会典 会典则例 八旗通志 八旗姓氏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亲王   和硕   黄旗   贝勒   爱新觉罗   满洲   乾隆   都统   宗室   侍卫   大臣   大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