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航天之夜主持人堪比春晚,马凡舒王冰冰养眼,任鲁豫尹颂帅气

前言

央视播出了一台名为“航天之夜”的大型专题晚会,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通过歌舞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

背靠中国航天这个大IP,加上一众明星大腕的加持,这台晚会是否真的如宣传的那般“精彩纷呈,艺术性与观赏性兼备”呢?且让我们来细细解读。

多种表演艺术汇聚,构思新颖巧妙

这台名为“航天之夜”的晚会以中国航天为主题,共分为“问天”“梦天”“天和”三个篇章。在表演形式上汇聚了多种艺术门类,既有歌舞节目,也有动画短片。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穿插在其中舞台剧的表演。这些舞台剧片段构思新颖,将科幻元素与历史故事完美结合,让观众耳目一新。

比如演员何冰的表演,她穿越时空与中国火箭之父万户对话;金晨则通过同一人分饰两角,完成现代航天员与清朝女科学家的跨时空接力。

这种巧妙的想象为整台晚会增加了不少可看性。这些穿插的小品剧码与中国当代科幻风格颇为相似。


许多科幻作品中都有穿越要素,这些要素通常被用于将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和科技穿越到古代,以戏剧化的手段展现文明差距,表达时空演变的内在联系。

这种手法在短视频平台也颇受欢迎,许多UP主会利用这种套路制作有意思的短视频。央视制作群迅速捕捉到这一潮流趋势,将其巧妙的融入到航天主题晚会当中。

他们安排明星穿越到不同历史时期,与古人近距离接触,讨论有关天文科技的问题。这种穿越不仅能让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获取知识,也能带来更强的代入感和互动性,表达手法十分巧妙。


航天专家为主角,明星资源丰富配角

在参与演出的嘉宾配置上,晚会主创们也下了不少功夫。他们既邀请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专家学者,又聚集了众多一线明星助阵,两者配比恰到好处。

航天专家们是这场晚会的主角,通过他们的讲述,观众能系统了解中国航天发展的点点滴滴。而明星嘉宾们则扮演配角,辅助表演舞台剧等节目,为晚会增色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明星阵容力度十足,不乏许多实力派演员、歌手和主持人。他们既有正在当红、人气高涨的小生面孔,也有资历深厚的老戏骨。


这些明星的加盟,无疑使这场“航天之夜”更加璀璨夺目。之所以会吸引这么多一线明星加盟,一方面是因为航天这一主题本身就很吸睛。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速度惊人,代表了国家实力和科技水平,大众也越来越关注这一领域。明星们把握住这一风口,选择与其合作。另一方面,央视本身作为中国最高规格的媒体平台。

也具有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号召力。无论是在制作投入还是宣传营销上,都能为参与节目的嘉宾提供很好的平台与转化。这无形中也成为明星们加入的重要动力。

五大主持强势出击,台前幕后多重联动

晚会主持人方面,央视选择启用任鲁豫、朱迅、尹颂、马凡舒、王冰冰五人组合。他们都是央视的常态主持,有着丰富的主持经验和稳定的演出水准,合作默契十足。

五人中以任鲁豫和朱迅的主持能力最出众。他们已经连续多年主持央视春晚,气场强大。此次与三位主持新锐王冰冰、马凡舒以及老将尹颂联手,无疑是此次晚会的一大亮点。

事实上,这五人也并非仅仅在晚会现场“合体”,他们多数在其他节目中也常有合作。比如任鲁豫和马凡舒曾一同主持过多档节目;朱迅和尹颂也是多年老友。


任鲁豫和王冰冰还共同主持过商品直播......可以看出,他们不仅在舞台上默契十足,还有着频繁的工作交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提升了节目的完整性。

这种明星主持人之间的多重联动也是近年来综艺节目的一个成功运作法则。相比过去单一的主持搭档模式,多线联动的主持班底不仅能使节目更丰富多彩。

不同主持人之间的小差异也有助于丰富舞台感和话题性。所以央视这一次突破常规,集结多线主持强势出征,可以说是与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高度契合。


这也为节目的后续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毕竟对观众而言,熟悉的明星面孔永远是最好的定心丸。

大裁衣秀?服化道具助演员生色

舞台剧表演是此次晚会的最大亮点,穿插其中的多则是一些角色扮演类的短剧。为了演绎角色,演员们身着各色戏服、道具助演。

比如在何冰的穿越对话剧里,她身穿古代汉服;而在金晨饰演古代女科学家的剧段中,头戴花笠的她一袭朝阳锦袍,装扮古典优雅。


这些道具助演为人物角色增加了立体感,也使整场演出多了几分新意。不过细心的观众也会发现,这些服装与人物造型设计得有些花哨。

比如为了烘托“穿越”元素,演员们普遍身着一些夸张繁复的古代戏服,配戴头冠、花笠之类的道具。这有些超出历史常态,强调视觉感官刺激的做法也容易招致“装扮戏”的质疑。

其实这种服装化道具的大量使用,也与当前影视内容制作的主流审美有关。在短视频和网络剧热潮下,视觉体验往往凌驾于剧情逻辑之上。


制片人也越来越重视通过夸张的服化道来吸引观众眼球。尽管这种表现手法还是招致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但它毕竟契合了当前大众审美的主流方向。

所以说从商业转化的角度出发,央视决策层这种选择也是情理之中的。毕竟他们需要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市场的接受度。

平台新媒体有限,能否“航”出流量?

央视力推的这台“航天之夜”晚会最终只选择了新媒体平台播出,并未登上央视的旗舰频道——尽管从制作规模和嘉宾阵容来看,它似乎具备必要的硬件条件。


事实上,近年央视多个文艺节目也开始逐步向新媒体输出转移。但相比央视一台和综合频道,新媒体平台的用户量和影响力毕竟有限。

这样是否会导致本已精心制作的节目,最终难以“航”出足够的流量呢?这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其实这种放弃主流电视平台,转战新媒体平台的做法。

也反映了传统电视媒体所面临的窘境。在 5G 时代的冲击下,主流频道的用户群体逐渐老龄化,新生代观众都转战到了移动平台。


所以作为国家媒体的央视,也在积极调整节目的输出策略,转入新媒体与新消费的洪流之中。这无疑是一次值得肯定的尝试,但最终能否承载起如此高规格制作的流量体现。

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毕竟新媒体环境激烈,想要依靠几位明星的加持完成流量转化,恐怕也还是有难度的。

结语

综上所述,央视推出的这场“航天之夜”晚会,无论从创意构思还是制作规格而言都很有看头,堪称一台高精尖文艺晚会。


但它最终的平台选择、形式表现等也暴露出一些先天性的局限,这恐怕也会影响其落地的受众面和流量体现。一言以蔽之,作为一台高规格文艺节目。

它能否真正吸引普通大众的关注与传播,还有待继续观察。但这也折射出如今中国文艺市场的变化——大众娱乐需求与高雅艺术的闹剧,仍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调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航天   央视   大众   中国   养眼   帅气   晚会   主持人   观众   节目   媒体   明星   平台   马凡   王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