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庄则栋患癌症离世,留下遗嘱:我走后,不要办什么追悼会

前言:

一个普通人,会在足球场上完成人生的三连冠吗?会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吗?会在生命最后关头选择捐出全部家当吗?

显然,庄则栋并非普通人。

他是乒坛传奇,更是两国外交的推手,一生传奇,死后谦逊。


当历史镜头下聚焦这位乒坛英雄,他的一生何其波澜壮阔,令人动容。

政治风波中的乒坛巨星

1971年,正值中美关系解冻,中国乒乓球队受邀前往美国参加友好比赛,与美国队进行交流。

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十分复杂敏感,这次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备受瞩目。

作为队长和实力最强劲的队员,庄则栋肩负着沉重的使命。

比赛时,他技高一筹,3:0完胜对手,为中国队锁定了最后的胜利。


场下,他从容不迫,亲和有礼,树立了中国运动员的良好形象。

甚至,他还受到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高规格接待。

当尼克松总统亲自走下飞机迎接时,庄则栋顿时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欢迎,欢迎!”尼克松总统热情地与庄则栋握手,将他引入白宫内。

此时的庄则栋,深感肩上的责任。

他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了整个中国。

所以,庄则栋谦虚有礼,向尼克松介绍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史和自己的成长历程。

最后,他更送上一面印有联合国旗帜国徽的乒乓球作为礼物。


“中美人民都渴望和平。”

在美国之行结束时,庄则栋如是写道。

这场访问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纪元,而庄则栋则成为这个历史节点上的关键人物。

然而转眼回到国内,谁会想到,这位乒坛巨星的生活竟是如此朴素。

朴素生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与他在美期间受到的高规格接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回到家里,庄则栋的生活十分简陋。

他与老母同住在北京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墙上挂着的全是他年轻时夺冠的照片,而头顶的灯泡昏暗老旧。

退役后的庄则栋并未得到应有的关爱,主要收入只有担任少年宫的乒乓球教练所得的微薄报酬。

每日清晨,他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准时赶往少年宫,与孩子们一同训练。

尽管薪水微薄,但他依然认真投入,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无私传授给孩子们。

庄则栋的日常开支极为有限。

妻子佐佐木努力地撑起这个家,而他的一日三餐都简朴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然而,即便生活困顿,庄则栋从未有过怨言。

他始终保持着对乒乓球的热爱,时时刻刻用心投入到对下一代的培养中。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庄则栋为什么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同时代的人们并不了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妻子佐佐木独特的支持。

平凡岁月里不平凡的伴侣

庄则栋退役后面临的种种困境里,佐佐木成了他最坚强的后盾。

她不仅操持家务,也时时鼓励庄则栋保持信心。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她总会想方设法用郊外采摘来的野菜为庄则栋准备可口的饭菜,哪怕只是清汤寡水的青菜豆腐,也会让庄则栋感受到家的温暖。

周末时,佐佐木总会陪庄则栋外出散步或看望老友。


虽然他们买不起新衣服,去不了高级餐厅,但简单的散步和聊天也能让两人感受到天伦之乐。

每一个熟悉的街角与长椅都承载了他们的点点滴滴。

尽管在外人眼中,庄则栋是乒坛巨星;但在妻子面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丈夫。

正是佐佐木无微不至的相伴支持,庄则栋才能在退役后的种种挫折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当历史镜头下的焦点聚集在庄则栋的辉煌成就时,少有人注意到这位默默付出的妻子。

可正是佐佐木这般朴实无华的相濡以沫,成就了庄则栋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这份来自伴侣间精神上的互相扶持,成为他晚年生活中最坚实的后盾。

《闯与创》:他留给世界的思考结晶

在经历生活的种种困顿之后,庄则栋开始了新的尝试。

他开始撰写自己的自传体回忆录《闯与创》,梳理他从青铜队小将到世界冠军的奋斗史和技艺心得。

为此庄则栋不遗余力。

每天夜幕降临后,他便在书桌前坐上整整一夜,头顶的壁灯映照着他专注的侧影。

他不遗余力地回忆、记录下自己的训练方法和国际比赛点滴。

尽管字里行间略显稚嫩,但那份专注无比真诚。


在《闯与创》里,他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技巧心得,如何从基础开始打造,如何制定比赛策略,如何培养比赛时的心理素质......这是他对整个职业生涯的全方位回顾,也是对所有有志之士的真诚分享。

这本书一经面世就引起强烈反响。

无数教练和球员将它视为指导乒乓球技术的经典,这是庄则栋留给世界的思考结晶,更是他对下辈乒坛选手的馈赠与传承。

直至今日,这本书仍然被所有乒球爱好者奉为圭臬。

那么,在这本书的背后,庄则栋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一位资深教练这样分析:在并不顺遂的人生道路上,庄则栋选择写作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撰写这本书,是他在不被重视的状态下,渴望得到认同与存在感的表现。

它固然承载了他对乒乓球的热情,但更是他内心对成功与认同的渴求。

也许,正是这种渴求支撑他在困苦时期里不放弃,并最终结出人生中再一个璀璨的果实。

大爱无疆的真善美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汶川大地震摧毁了整个川地。

在这个关键时刻,庄则栋展现出了他高尚的品格。

尽管自己的经济条件匮乏,但庄则栋毅然决定捐出20万元人民币,这几乎相当于他全部的家当。

当记者问及原因时,庄则栋淡淡地说:“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没想到,就在同一年,庄则栋被确诊患上末期直肠癌,这个消息无疑是重重打击。

然而,面对这场生命的巨大考验,庄则栋表现出令所有人敬佩的大无畏精神。

他毫无悲观和恐惧,而是安详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并默默承担起与病魔抗争的重任。

发现病情的那一刻,他没有丝毫抱怨,没有任何后悔,他只是在心里轻轻念叨:“来吧,新的挑战,我准备好了!”

生命最后的挚爱:书法艺术

为了排遣疾病的痛苦,庄则栋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书法艺术。

他先后师承多位大家,不断钻研书法之道。

即使在病床上输着静脉液,他也会挣扎着坐起身来,一遍遍练习书写,完全沉浸在艺术的天地里。

从草书入门到楷书大师,短短几年间庄则栋的书法造诣已能独当一面。

他枯坐在案前,墨水飘落纸上的每一笔都饱含他浓烈的生命力与情感。


无论是风雨欲来的行云流水,抑或苍劲挺拔的苍松,每一个字每一划都跳跃着生命的脉络。

2012年,在医生诊断其仅余一年生命的情况下,庄则栋坚持举办了个人书法展。

那些字里行间蕴含的坚定与激情深深震撼了每一位观展者,没有人会想到这些力作的背后是患者对病魔数年的顽强抗争。

展览现场,庄则栋微笑地接受着每个人的祝贺。

他谦虚地说:“我不过是个业余书法爱好者,如果我的作品能够打动您,已经很知足了。”

然而那日,每一个来访者的眼中都噙着泪水。

这不仅是病人对生命最后的热爱,更是人性中真善美的高尚体现。

留言与遗言:我最后的期冀

最终,庄则栋还是没能战胜癌魔。

2013年的冬末,这个令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豪的英雄在北京的一家医院轻轻闭上了双眼,朝生夕死,生命的烛火就此熄灭。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庄则栋仍坚持执笔写下自己的遗嘱。

他在字里行间回顾了一生,感慨生命如梦。

他感谢妻子的陪伴,感谢祖国的培育,更感谢老友的相助。

最后,他请求亲人不要举行荣耀的葬礼,只希望在最朴素的仪式后,让自己安然离开人世。

这份遗嘱是他人生中最后的写作。


在前半生追求国际荣誉的辉煌后,晚年的他更看重生命的本真与质朴。

历尽沧桑后的庄则栋,依然怀有一颗朴实无华的心。

当他在遗嘱的最后一行签上自己的大名“庄则栋”时,这个名字背后所承载的不仅是他个人传奇的一生,更是整个时代乒坛文化的发展与演进。

他将自身的精神融入乒坛文化,也将乒乓文化融入灵魂,成为这个体育运动与中国现代历史变迁中的不朽丰碑。

结语:

人生如梦,弹指一挥间。

当这个乒坛巨星轻轻闭上双眼之际,数十年的光阴在他脑海里逆转演绎。

那是怎样一个时代,青春、激情与奋斗的时代。

这就是庄则栋,这就是他马拉松式的传奇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遗嘱   尼克松   乒坛   追悼会   字里行间   乒乓球   中国   癌症   巨星   妻子   生命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