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为何宁愿去严寒东北,也不选择富饶的南方

| 瓜田李的猹

编辑 | 沐语纪史

“白酒就大葱,一盅顶两盅。”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包含了两个地域的特点,一是山东大葱,据说长得比人还要高,煎饼卷大葱更是全国出名。

另外一个就是东北,东北寒冷,所以东北人为了御寒,比较喜欢喝白酒,特别是度数高的,而且东北人酒量大,一口简单的小菜就能喝上好几盅。

而将大葱和白酒联系起来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庞大的迁徙活动——闯关东

现在东北还有山东屯,也有很多东北人祖上是山东的,据说当年很多山东人来到东北,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扎根。

但是迁移的过程也十分不容易,途中历经千辛万苦,一个“闯”字足以说明个中坎坷。

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无一不被山东人的坚韧感动。

同时他们也有一个疑问,当年山东人走投无路之时,为何不选择去富庶的南方,反而决定去冰天雪地的东北呢?

生死存亡,远离故土

故土难离是每个黎民百姓的天性,而中国人又最讲究宗族本源,无数游子漂泊他乡之时都会发出感慨,就连是诗仙李白也忍不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人生有很多无奈,面临生存威胁时,只能背起行囊离开家乡,中华民族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人口迁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衣冠南渡”,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北方居民南下避乱,宋朝积弱时期,不敌女真败退,人民随之迁移到江南。

这三次迁移,使得江南地区取代了中原,成为了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明朝,天灾战乱不断,北方经济衰败到处是残垣废墟,百姓出逃之下,江南地区人满为患。

统治者只能下令让百姓去人口稀少的地方开垦,刺激经济的恢复,可见历史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人口迁移。

即便到了清朝、近代,也有一次规模空前的人口大迁移,那就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闯关东

清朝乾隆年间,人口暴增到3亿,但是分布极为不平均,富饶之地相安无事,可一些贫瘠的地方,实在承受不了人口的压力,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加剧。

到了清朝末年,政府腐败,各地起义频发,山东和河北等地区又遭受了罕见的天灾,百姓生活难以为继。

这时候就有一批人背井离乡,决定去其他地方谋生,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活动。

迁移百姓还不止山东地区,其他地区亦有大规模百姓因受灾去别处生活。

这些人大概分为三部分,各自奔赴未知的远方,有去内蒙古谋生的,这部分人称之为走西口,大部分是山西人。

也有东南、华南沿海民众迁移到东南亚,这是下南洋,主要包括一些闽南人、潮汕人、客家人。

还有去东北开荒淘金的,也就是著名的闯关东,迁移的主力就是山东、河北人。

我们经常说的闯关东,就是指这个时期,山东等关内百姓去东北谋生的历史,但这次大移民之前,零零散散也有一些关内人民去山海关外谋生,也可称之为闯关东。

在电视剧中,闯关东是一件极为不容易的事情,路途遥远,百姓只能靠着双腿前进,还要拖家带口,带上家里仅存的财产。

而且那时候交通不发达,闯关人民遇河过河,遇山翻山,本来就没粮食吃,身体饿的发软,还要进行高强度的赶路,很多人力竭掉队,和家人离散。

一路上还要过不少山林,接近东北地区后,山林中有很多野兽出没,百姓们手无寸铁,顶多有一根用来支撑的木棍,下场可想而知。

就算侥幸避开了野兽的攻击,也要面临土匪的劫掠,劫财还好,有些丧心病狂的土匪,就是要欺压百姓,被掳掠之人亦不在少数。

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东北,凌烈的寒风,漫天的白雪,百姓身上多无避寒之物,长时间下来手脚都是冻疮,又要面临生死的考验。

这样下来,在闯关东途中失去性命的百姓不占少数,人们只能靠一股信念,互相鼓励才能继续坚持走下去。

就像那句话说的:“闯关东咱靠的就是这个闯劲,你现在这个闯劲没了,到哪都好不了。”

而且以前的东北作为清政府的老本营,被认为是满族的龙兴之地,严禁内地人前往谋生。

到了末年虽然放开了禁令,允许百姓迁移,但还是要受到各种盘查,到东北后还要受到官兵的监视,实在是苦不堪言。

可即便在难,山东人民还是坚持了下来。

所谓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选择了闯关东,就不能后悔,也是因为这个信念,很多人才成功在东北黑土地上扎根。

据统计“闯关东”以山东、河北人居多,从清初持续到了民国年间,人数高达3000万人次。

为什么是东北

对此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山东人会选择东北,而不是更适合生存的南方?

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东北有广袤的土地,有让人活命的粮食,那时候的人没什么追求,有块地种,有粮食吃就行。

而且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对土地有说不清的感情,知道东北有肥沃的黑土地,义无反顾的就去了。

相比下来南方土地稀少,虽然江苏的耕地较多,但是人口也比较稠密,该分的土地早已分完了,没有多余的给新来的百姓。

并且南方人虽然富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靠做生意过日子,迁移的百姓属于外来者,一无本钱,二无人脉,想要谋得一份生计实在困难。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相同的东西因地域不同尚且千差万别,更别提百姓了,习惯了在北方生活,到了南方一时半晌难以适应。

南方气候湿润,无论是房屋结构,还是百姓的生活都以此气候为主,山东气候干燥,一正一反,山东百姓根本无法扭转生活习惯。

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来说,南方和山东差异较大,相反东北无论是气候还是生活习惯,和山东等地都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山东百姓更好融入进去。

所以山东百姓经过慎重考量,还是选择了习俗、语言、生活习惯更相似的东北地区,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也挺好,在东北获得了新生。

闯关东是时代的浪潮,而且山东和东北地区颇有渊源,在历史上曾经属于一个地方。

可以说山东百姓来到东北谋生是大势所趋,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为闯关东赢得了完美的结局。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与参考:

1.新华网,2013-01-30,《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闯关东":挡不住的大潮》

2.昌邑市广播电视台,2023-02-09,《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为何不去富裕的南方,而直奔寒冷的东北?》

3.五彩秦安,2023-12-01,《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为何不去富裕的南方,而是选择寒冷的东北》

4.黑龙江新闻网,2015-11-28,《小西屯:河北人闯关东的安乐窝》

5.中国民族宗教网,2014-03-01,《中华民族迁徙史的三大壮举: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江南地区   山东人   东北地区   东北人   南洋   大葱   富饶   山东   严寒   气候   当年   人口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