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五台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国土面积2865平方公里,是忻州市面积最大的县,也是山西省第三版图大县,常住人口21.6178万,是忻州市第三大县。五台县拥有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平安畅通县4张靓丽国级名片和省级环保模范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平安县3张靓丽省级名片。

历史沿革

五台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落。李家庄南禅寺附近,曾发现灰层多处,并采集到磨尖的石斧、石刀、石杵、石簇,以及陶鼎、灰陶鬲足等,说明生活在五台地区的人类已懂得磨制石器,捕获野禽以充食物。

五台古为戎狄所居。西周时将冀北划为并州,五台为并州北地,一度为北狄所居。公元前五四一年(鲁昭公元年)晋荀吴败狄于大卤(太原),渐拓而北,地归于晋。韩赵、魏三分晋地,五台归赵。秦统一中国后,隶太原郡。

《汉书·地理志》载:西汉置虑质县,因县城西北有虑虎山,环城有虑质河而得名。汉因秦制、属太原郡。三国时属魏国,隶太原郡,为匈奴北部帅所居。西晋时属新兴郡,未置县。四八六年(北魏太和十年)复置县,改名“驴夷”,属肆州永安郡。北齐改属雁门郡。北周因之。607年(隋大业三年)改名五台县,因境内有五台山而得名,仍属雁门郡。唐、五代十国属代州。宋灭北汉,地乃归宋,隶代州。金属河东北路代州,1216年(金贞祐四年)升为台州。元属中书省南部冀宁路。1369年(明洪武二年),仍复为五台县,属太原府。1376年(洪武九年)改属代州,仍辖于太原府。1724年(清雍正二年),代州升为直隶州,于是五台不归太原府管辖。

1914年(民国三年),五台属雁门道。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第一行政督察公署,旋改称晋东北政治主任公署。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五台县属二专署领导。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改属晋冀二专区。1948年又改属晋中区一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忻县专署。1959年忻县、雁北二专署合并,属晋北专署。1961年复归忻县专署(一九八五年改为忻州专署)。1983年,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五台属之。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五台属之。

行政区划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阎锡山整理村范,划五台为六个区:一区即城首区,二区驻耿镇,三区驻寨里,四区驻东冶镇,五区驻豆村镇,六区驻台怀镇。

一九三八年十月,日军侵占五台城,五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移驻耿镇,仍沿用前六个区。为了行政方便,将一、四区成立为一四联合区。

一九三九年四月,日军又侵占台城至台怀公路各据点,为了适应斗争形势,划十四个区分领各村。一区驻门限石,二区驻耿镇,三区驻陈家庄,四区驻坪上,五区驻东坪寨,六区驻天和,七区驻龙王堂,八区驻红崖,九区驻灵境,十区驻台山,十一区未及成立即取消,十二区驻李家庄,十三区驻上王全庄,十四区驻殿头。

划分小区后不久,因少军梁驻有日军,未能建立区政权,其所辖村庄归七区、八区、十二区管辖。

一九四一年春,五台十三区、十四区划归代县,十三区包括现东雷乡全部村庄。划归代县后即为代县五区。十四区即现在阳白乡、红表乡的全部村庄,划为代县六区。是时五台县共十一个区。是年,河边村划归定襄县。

一九四三年,划归代县的十三、十四两区,加之新增槐荫、北大兴、南大兴等又划归崞代县,代县五区成为崞代八区,代县六区成为崞代九区。是时,五台仍为十一个区。计有:城关区驻城内,一区驻石咀,二区驻耿镇,三区驻陈家庄,四区驻坪上,五区驻豆村,六区驻天和,七区驻龙王堂,八区驻红崖,九区驻西雷,十区驻台怀。

一九四六年七月,五台全县解放,原划归崞代县的阳白、红表、团城一带归回五台。五台又为十个区。原八区改为九区,原九区改为十区。区政府驻地是:一区驻石咀,二区驻耿镇,三区驻陈家庄,四区驻坪上,五区驻豆村,六区驻马家庄,七区驻龙王堂,八区驻白头庵,九区驻西雷,十区驻探头。

一九四七年,为加强集中领导,五台重新划为八个区,直至一九五五年才撤销区建制。区驻地为:一区驻城关,二区驻耿镇,三区驻陈家庄,四区驻东冶,五区驻豆村,六区驻阳白,七区驻茹村,八区驻金岗库。

1953年,根据中央统一国家基层行政组织的精神,为了加强县对基层组织的领导,区级机构变一级政权为督促检查机关,县确定将全县二百六十二个行政村划为一百二十三个乡。建立乡人民委员会,由委员八至十一人组成,设乡长一人,副乡长一至四人,秘书一人。全县按地形划为三类乡:一类乡为平川区,共三十五个。

1956年春,随着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为了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遵照省委指示,扩大区划,全县将一百二十三个乡重划为六十个乡。

1958年秋,县委、县人民委员会于十二月六日发出通知、决定全县由原有的三十六个乡,四百零五个社合建为九个乡社合一的大型公社。公社下设管理区六十个。

1961年8月,全县将十三个公社划为三十个公社。

据1980年地名普查统计,全县三十个公社共有五百七十四个大队,七百六十九个自然村(其中二十二个无人居住、实际有七百四十七个),二千三百八十四个核算单位。

1984年秋,县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政社分开和建立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方案。同年十月,召开了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乡(镇)人民政府。将原公社所辖的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共计二十四个乡,六个镇,五百七十八个村民委员会。各乡(镇)所属村民委员会与原公社所辖生产大队相同。

1996年1月,祁楼乡并入蒋坊乡。

2001年1月,城关镇更名为台城镇。屋腔乡并入耿镇镇。大石、柳院、李家寨3个乡并入豆村镇。刘家庄乡并入沟南乡。东峪口乡并入陈家庄乡。红表乡并入阳白乡。天和乡并入茹村乡。

2019年7月,五台县辖5镇、11乡、1个驼梁景区,495个行政村。5镇:台城镇、耿镇镇、豆村镇、白家庄镇、东冶镇11乡:沟南乡、东雷乡、高洪口乡、门限石乡、陈家庄乡、建安乡、神西乡、蒋坊乡、灵境乡、阳白乡、茹村乡。

2021年5月,五台县撤销灵境乡,整建制并入耿镇镇。五台县撤销神西乡、建安乡,合并设立建安镇。以原神西乡和原建安乡的行政区域为建安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大建安村。红表乡并入阳白乡。

2023年辖6镇、8乡、1个驼梁景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居民办事处、249个行政村。

#山西省##山西文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忻州市   忻州   西乡   建安   天和   山西省   代县   太原   专署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全县   公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