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从不重用赵云,临终前才告诉赵云原因

前言

刘备,一代英雄豪杰,却在一生中从未真正重用过赵云,这一历史谜团深深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直到临终之际,刘备才在何等原因上留下了关于赵云的真相。

这个惊人之谜似乎隐藏着刘备的独到眼光或是别有深意的战略考量,使得赵云在刘备一生中始终扮演着令人费解的角色。究竟刘备为何不愿轻易信任这位武艺超群的虎翼将军?

一、创业艰难,四面楚歌

公元184年,天下已然大乱。东汉王朝积弱已久,皇权旁落,地方割据,民不聊生。在这动荡多事的时局中,一位怀揣远大抱负的英雄走上了历史舞台——这就是后世称颂为蜀汉创业之主的刘备。

刘备出身汉室宗亲,自幼即有兴复汉室、匡扶社稷的志向。然则其父刘弘本为郡吏,家境清寒。刘备自小便明白要实现抱负必须自强自立。十几岁的他勤奋好学,广泛阅读,了解时局民情。还未及冠而兄终,刘备便成了独立之身。

他铆足干劲儿谋生,或者编结茅草充当屠户,或者运输商品充当行商,都要养活自己和老母。如此艰苦奋斗十余年,他积累了人生阅历与见识,也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性格。终于,在三十出头时,刘备得以小有积蓄,心中的抱负也更加坚定。他志在天下,誓要兴复汉室、匡扶社稷。

然则刘备本无任何势力可谓一介布衣。要实现宏愿,他必须依附当世豪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势力要数公孙瓒、袁绍、袁术、曹操等人。刘备选择投奔北方割据最鼎盛的袁绍,希图从他麾下出头。袁绍任刘备为别部司马,给他一个起步的机会 。刘备心中暗爽,终有一头龙的样子了。

然而好景不长。袁绍和曹操大战官渡之后,大势已去。刘备亦只身南下,不得不另谋出路。任人筹码的滋味并不好受,刘备深知要自己占山为王,必须从零开始,步步为营。

幸而天无绝人之路。此时,感其抱负的张飞、关羽二人投靠刘备麾下。张飞性格直爽,关羽忠厚老实,都对刘备有好感,愿意给他一搏的机会。三人一拍即合,结为异姓兄弟。从此,刘备有了自己的护驾。

然则此二人都毫无势力,难以支持刘备大业。三兄弟被迫投靠下邳豪强刘表,希望依山傍水,积蓄实力。刘表任刘备为将领镇守新野。新野偏僻贫瘠,入不敷出,刘备备感难以发展。终日他眼巴巴望向刘表治下的武陵、长沙、桂阳等富裕之地,想要一展抱负。

就在刘备焦灼待机之时,曹操大军南下,意图夺取荆州。大势所趋,刘表感受到压力,需要人才自保。他任命刘备督领桂阳兵马抵挡曹操。此为重任,刘备欣然前往,誓为刘表死战。他与关羽、张飞率军数万,前往三路口阻击曹操大军。

然而寡不敌众。曹军太强大,刘备三万之众根本无力抵挡。大败之后,刘备只得退守当阳,与关羽张飞死守城池。形势危急之时,一位神秘青年杀入刘备阵中,大呼刘备名字。原来此人就是后来的蜀汉名将赵云,当年与刘备有缘,这回特地前来相助。

二、猛将投靠,锋芒毕露

赵云原名赵子龙,生于长安显赫世家赵昂,自小习武,是一代武艺奇才。他本投靠刘备的老友公孙瓒,后来见证公孙瓒自裁身亡,遂转投刘备麾下,誓要报答刘备昔日知遇之恩。

此时刘备困守当阳,赵云率领几百壮士,声势浩大杀到城下,使曹军以为援军到来。赵云身先士卒,纵马突围,所向披靡。曹军大败,刘备得以突围脱逃桂阳。从此,赵云与刘备结下不解之缘。

刘备占领桂阳后,继续抗衡曹操、刘表等势力。赵云在几场关键战役中力战功勋,名声大震。尤其是突破曹军天罗地网之势的正五关斩庞德,更是让人跃跃欲试。

然而好景不长,曹操夺取荆州,刘备失去立足之地。形势危急,刘备在汉津被袭,幸亏赵云后援,刘备才得免。但也只能暂时南逃。

然则逃难之中,刘备军无战斗力,又遭曹军夜袭。军心涣散,四下溃逃。刘备带数骑突围,几度陷入死局。辗转之间,竟与妻子儿子走散。此时此刻,赵云一马当先,杀入重围。他左右逢源,所向披靡,终于救出刘备主母,更救出襁褓中的阿斗,杀出一条血路!

此役,赵云立下汗马功劳,声名远扬。各路人马皆传颂赵子龙之名。曹操亲自出马围剿,也未能困住他。那银枪血战的场面,马超、张辽、许褚等猛将无不叹服。 当时怀抱孩童、独自一人突围重地的赵云,这匪夷所思的壮举,更让百姓流传,无人不叹服。刘备也对赵云更加信赖。

三、用兵如神,穷寇勇冠三军

在多次与曹操抗衡后,刘备终于取得立足之地。他占据荆州,与东吴联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此役的胜利,让刘备看到了希望,他决心占领中原。

要置足中原,先要占领西川。西川太守刘璋懦弱无能,刘备决心取而代之。然则刘璋手下有张松、雷铜、张任等猛将,易守难攻。面对险恶地形,蜀军屡攻不下。

正当军心涣散之时,赵云挺身而出,在剑阁道迎头痛击张任,击溃敌军。张任的失败严重削弱了刘璋军心,标志着蜀军成功夺取西川。

此后,刘备称汉中王,继而即帝位,建国蜀汉。在这漫长征战中,赵云屡建奇功。他勇冠三军,是刘备麾下最得力的大将。然而让人不解的是,刘备对赵云的信任和禀遇似乎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这似乎暗藏着刘备的深意。

四、刻意疏远,存深谋远虑

建国之后,刘备对大多数功臣都有厚赏。唯独对赵云的封赏似乎有些吝啬。刘备册封了四大将军辅佐蜀汉,其中关羽、张飞是兄弟,理所应当;黄忠和马超虽为中途归降,然功勋卓著,封赏不过分;唯独赵云只封为翊军将军,似乎有些不合理。

后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意图灭吴统一天下。这场酣战中,群雄出征,唯独没有赵云的身影。赵云这个当世第一猛将,居然没有上场!

种种迹象表明,刘备对赵云并非漠视,而是存有特殊考量——他刻意疏远赵云,不给予太高权力,也少派遣出征。因为赵云实力太强,必须留给刘备最重要的托孤对象——他幼小的儿子刘禅。

五、天下大事,唯赵云与尔

刘备的考量是英明的。他知晓此番北伐很可能已是最后一次出征。为了蜀汉江山社稷的延续,他必须托孤于忠心之人。

诸葛亮、庞统等人是文官,难以镇压军心。关羽性格固执,难以辅佐君主。黄忠年事已高,难以支撑大局。马超外柔内刚,难以服众。最完美的人选非赵云莫属——忠诚,勇武,谨慎,温和。正是这样的性格和实力,才能成就伟大辅佐之臣,护国安邦。

果然,在刘备临终前,赵云奉命入帐受命。已经垂死的刘备直言赵云将是刘禅最重要的助力。他期望赵云多多辅佐自己幼小的儿子,帮助他稳定政局,成就大业。

六、撑起江山,成就后主

随后果然如刘备所料,赵云成为了蜀汉最重要的将领。他是蜀汉北伐战争的主力,也是姜维南征的核心人物。正所谓近臣十人,赵云足可当五。

蜀汉建立后,诸葛亮执掌朝政。他上台后力排众议,坚持先安抚蜀中,积蓄实力,后图大业。然则当时蜀汉新兴政权动荡,曹魏虎视眈眈,多有忧患。姜伯约认为应立即击魏,不可错失良机。姜维也主张趁魏国政局未定,立即发动攻势。众臣纷纷响应。

此时诸葛亮任命赵云镇守剑门关,负责拒敌。赵云忠勇独当,威震四方。他严令守关,屡次击退来犯魏兵。而后又建议修整士兵,严防魏军来攻。赵云的坚决主张,支撑住了蜀汉。随后果然魏国有变,政局趋于稳定。蜀汉赖以喘息。姜维也信服了赵云的英明。

及至初次北伐之时,赵云更受诸葛亮委以重任。他率军经斜谷道出击,出奇制胜。赵云与魏延连战皆捷,所向克捷。虽然最终兵败于祁山,然则战功赫赫。此后每次出征,姜维都倚重赵云。在这些关键战役中,赵云不辱使命,成为撑起蜀汉江山的中流砥柱。正所谓“蜀存赵云足以当十”,赵云对巩固后主江山功不可没。

七、忠心报国,功成身退

赵云自三顾茅庐时便投效刘备,前后四十余年,跟随刘备督战县郡,创业图霸。及至建国蜀汉,辅佐后主。

此生跟随英明神武的君主,尽心竭力、建奇功。夷陵之战退却,曾令赵云悲痛欲绝。及至刘禅让位于司马昭,赵云亦无奈隐退故里。

晚年的赵云仍眷恋着刘备故交,对败亡的蜀汉,长吁短叹。虽身披甲胄四十年,家无长物,然而看遍兴衰迹,尽节尽忠,上报主公刘备,下不负友情。数十年守土一心,功成身退之时,亦只怀念旧日英雄,不复不复多要。

八、褒扬一代名臣,勇毅忠荩

赵云这一生,可谓勇武忠荩。他武艺,谋略过人,为刘备张军成名,打下半壁江山。后又辅佐后主政权。

赵云性格温和执着,处变不惊,深得部下拥戴。每每委以重任,从不辱没。面对强敌料敌当先,进可致胜,退可全身。所以能成为蜀汉百战百胜的神将。大敌当前,他常能扭转乾坤。故有云:“蜀存赵云足当十。”

此后历史常将同期猛将与之比较。吕布虽勇猛无双,终难成大事;关羽虽英雄无双 , 终败于轻敌。当世群雄,唯灵均工于此。后世苏轼故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子龙”,正是褒扬赵云非常之人。

赵云临终之时,已经是八十高龄。虽然对蜀汉故国仍念念不忘,然心境已然淡然。他交代后事,自号“束身待阴曹”,作古长句,正式收官人生。

九、结语

刘备疏远赵云,原是存深谋远虑。他英明睿智,早已看出赵云之伟大 。所以刻意隐藏锋芒,待孤丈夫,以成就后人之伟业。赵云也不负重托,成为蜀汉中流砥柱。这些都说明了刘备的睿智,也彰显了赵云的伟大。后世之人,更应景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并且学习先人之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魏国   蜀汉   公孙   荆州   江山   后主   军心   麾下   猛将   枭雄   临终   抱负   原因   赵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