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能没有墨脱!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县城,2/3的土地被印度侵占

| 文渊的历史书

编辑 |文渊的历史书

前言

这个县城靠近中印边境,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却有2/3的土地被印度野蛮抢占

这也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而这唯一的一条公路,也是我国修了52年的成果

游客从这条公路进去县城可以说是坐上了落差6400米的滑梯,但从县城上去,可以称的上是天路了。

公路的一部分

而抵达这里的前100公里,你可以轻松体验到从冬天来到夏天,从地球北极到赤道实现空间上的跨越。

刚进去时的雪山

雪山、原始森林、瀑布群、溪谷村寨、峡谷草甸这里都有,世界上大概也就只有这里才能让你在如此短的距离内领略多个季节的美景。

这就是我国的墨脱县,孩子们上着同一所学校,住着差不多的小区,去同一所医院。

而游客对这里的评价是“世界上只有一个墨脱,而墨脱拥有整个世界!

这里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也是西藏的西双版纳

墨脱县域内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200~7787米之间,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角。

温暖湿润的气候孕育了中国最北的热带雨林,所以墨脱被称为“西藏的西双版纳”。

随处可见葱郁的亚热带丛林云雾缭绕的峡谷,以及村寨点缀其间的田园风光

中国最大、也是最后的完整原始森林保护区就在墨脱。

这里不仅有珍稀的樟木、楠木、乌木、铁木,还生长着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白马雪山羚羊、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等。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就了墨脱的生生不息。

作为我国南端县份,这里集中了许多极端生物群落类型,如世界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国内分布最南端的针阔混交林等,堪称一个缩微版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图鉴

墨脱的特殊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垂直气候类型,由南向北形成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冰川等多个气候带分布。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植被从热带雨林逐渐过渡到针叶林和高山草甸,基本代表了从热带到寒带的各种典型生态系统。

这种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在同纬度区域内独一无二,使墨脱成为集中了诸多生物群落极端类型的神奇天然博物馆。

从地理位置上看的话,墨脱县还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最终汇入印度洋,而在墨脱境内,雅鲁藏布江突然折向西南在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之间形成大拐弯。

两座陡峭的山峰夹峙在狭窄的河谷两侧,迫使雅鲁藏布江倾斜流淌,在短短的几公里内就下降了近3000米的高度差,形成"马蹄形”河道。

在大拐弯处,雅鲁藏布江两岸分别是海拔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595米的加拉白垒峰两座高峰遥遥相对,山体陡峭,构成雄伟壮丽的山川画卷。

两座高峰之间,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全长500多公里,深达6009米,景观奇伟壮观。

每当低空俯瞰这个马蹄形的大拐弯和大峡谷,惊叹之声再次高亢,连见多识广的人也为之惊叹。

被印度野蛮抢占

墨脱不仅拥有秀美的风光,也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早在唐代,这里就被当时的吐蕃王朝所统治,正式纳入中华版图。

元明清各代,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此地的管辖,使其成为西南边疆的重要堡垒。

多位高僧更将佛教传入此地,使墨脱成为藏传佛教的发源地之一。

的确,这块土地上遍布着古刹、佛塔和转经路,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然而,19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觊觎这块异域风光。

1913年,英属印度的殖民当局趁乱私定“麦克马洪线”,将墨脱县大部分领土非法划入印控区。

这条非法的边界线在西藏境内侵占了九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成为中印边界争端的导火索。

新中国成立后,印度继续蚕食“麦线”以北的中国领土。

20世纪50年代,印军多次越境挑衅,进一步扩张侵占西藏南部边界地区,中国多次提出谈判解决争议无果。

1962年夏,印军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企图完全控制“麦线”以北约2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其中就包含墨脱县大部分地区。

我国收到消息后,当即组建了一个小队,紧赶慢赶才终于赶在印度的前面控制了白马岗(墨脱的另一个名字)。

如今,墨脱县总面积近3.4万平方公里,但中国只实际控制1.2平方公里左右的县城及周边地区,约占墨脱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印度至今仍占据墨脱面积的三分之二,达2.2万平方公里,这些区域被划入印度控制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

在我国实际控制的墨脱县境内,驻军长期面临后勤补给极为困难的情况,所有物资都必须通过险峻复杂的天险多雄拉山口运输。

多雄拉海拔4200米,被当地人称为“鬼门关”,两国气候交汇之地,地貌复杂,地质活跃,灾害频发,大雪期间更是完全封山。

长期的补给短缺让驻军及边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

为解决这一困境,1985年12月,首批“黑鹰”直升机抵达墨脱。

“黑鹰”的出现可谓一场空中补给的革命。

4架直升机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墨脱一年所需物资的运输任务,仅用320小时就取代了过去全靠人力运输耗费一年时间的补给方式。

牦牛和人的负重有限,而“黑鹰”却以空中机动的形式破解了这一历史难题。

第一台发电机、第一台电视、第一台计算机、第一辆拖拉机、第一套医疗设备......在“黑鹰”的辅助下,墨脱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现代化“首飞”。

这无疑极大改善了边民的生活,也增强了驻军的战斗力量。

多雄拉不再是孤立无援的绝境,“黑鹰”跨越高山,将遥远的墨脱与后方联系起来。

在中印实控线交汇的墨脱边境,印军与我军时常展开针锋相对的较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让村和娘姆错地区。

墨脱县城以南150公里处的娘姆错地区,拉锯战更为激烈。

这里是中印争议最大的区域之一,面积230多平方公里。

北边为印军主张的“印度版麦线”,南边是中方坚持的“原始麦线”。

中印两军都无法实质控制这个区域。

印军只能每周用直升机进行一次巡视,而中方巡逻队艰难跋涉沼泽草原,往返一趟需整整一天。

沼泽中一块裸露的石头,上面绿色的“印度”和红色的“中国”涂鸦交替出现,象征着两国在此拉锯不休的对峙。

而另一个拉锯战较为激烈的则是西让村,它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怀抱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距离印控区最近的中国村庄。

村东为雅鲁藏布江,两岸险峻;村南一河之隔即是印控区,印军哨所耸立于对岸。

多年来,中印两国在争取西让村民心上斗法不断。

但随着中方基础设施建设,许多村民选择迁入我控制区。

现在,派墨公路已穿越喜马拉雅山,只需十几分钟就可从西让村抵达墨脱县城,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我军也在雅江东岸建立了有利的防御体系,牢牢掌控着雅江以东领土。

而前面所说的派墨公路则是我国修了52年才通车。

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

新中国成立前,墨脱与外界的联系全靠人力马力。

50年代,一条通往派镇的山路勉强开通,但要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多雄拉雪山,每年仅能通行两个月。

为打通这块“孤岛”,中国不遗余力开展了一场“补天”工程。

20世纪60年代,中国决心打通去墨脱的公路,海拔最高达到5808米,是当时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

在缺氧、严寒、大风尘暴等恶劣环境下,建设者们经历了无数困难,用了52年才终于完成这条只有100多公里的天路工程。

直到2013年,一条全天候公路才彻底打开墨脱通往外界的道路,结束了这个“高原孤岛”的历史,也拉开了墨脱崭新发展的序幕。

现在,8小时车程就可以从拉萨抵达墨脱县城,结束了过去只能靠飞机和藏羚羊的状态。

公路有个急转弯

而素以“绝境”见称的墨脱,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后,经济也走上快车道。

依托独特的气候地理优势,墨脱大力发展了特色农业、林业、旅游业、水电等产业,小康村遍布城乡,传统村寨也因旅游业得到保护改造。

作为西藏乃至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墨脱肩负着守护国土安全的重任。

墨脱,一个矛盾的缩影——边陲与核心,封闭与开放,贫瘠与富饶,战地与桃源......种种标签交织出的墨脱令人探寻不尽的魅力。

但任何语言都难以概括这个神奇的存在。

想要真正了解这个地方,只有亲自去看看,去感受高原湖光山色,去聆听峡谷间的轰鸣,去踏过林间木桥,让墨脱用它的模样,诉说那来自大自然的荡气回肠。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墨脱   印度   雅鲁藏布江   黑鹰   中国   县城   墨脱县   公路   西藏   海拔   土地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