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与曾国藩的一场斗法,晚清第一奇案揭开军阀割据的帷幕

#看见人间百态#清廷封疆大吏一品官员被歹徒当街刺死,凶手当场被擒而案件却久审无果;慈禧震怒,先后钦点两名钦差大臣督办此案,但却一人潦草结案一人半路辞官。


这篇文章,我们就聊聊这起可能牵扯到清廷三十万湘军利益,以及一千多万两银子“天国圣库”的晚清第一奇案——马新贻遇刺案。


“刺马案”剧情演绎


同治九年(1870年)七月二十六日,江宁府校场上刚刚阅射完毕的两江总督马新贻,正打算从箭道步行回府。突然,人群中冒出一个人,拦住马新贻队伍的去路并大喊“大帅伸冤”。


马新贻的随从侍卫立马架刀拦住此人,但眼见此人孑然一身并嘴里喊冤,马新贻便向前询问此人有何怨情。


可正当马新贻刚要认真查阅此人双手递上的书信时,他突然快速地从怀里掏出一把短刀,对准马新贻的胸部狠狠地刺了一刀。


被刺后马新贻倒地不起,侍卫立马把刺客当场按住。被摁住后他大喊“我是张汶祥,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我一人做事一人当!”。


遇刺后的第二天,马新贻不治身亡。慈禧太后得知后十分震怒!


按理说,凶手既已被擒获,审他个水落石出应该是很快的事情。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此案进展缓慢,迟迟没有结果。


慈禧很生气,她要求必须立马彻查此事,因为马新贻是她钦点的心腹,距离上任两江总督还不到两年便生此事,这事如果没有交代,以后清廷官员恐怕难免心生怯意,她的威严可能也要受到挑战。


“刺马案”剧情演绎


因此,慈禧太后第一时间,钦点时任漕运总督的张之万赴江宁会审。


然而五个月过去了,张之万却只交上来一份令人疑窦丛生的报告。


据说这份报告中张之万指出,凶手张汶祥作案系个人行为,其作案动机有三。


其一,张汶祥为河南信阳人,因常年在外其妻与他人私奔,得知后他向时任浙江巡抚的马新贻告状,但马新贻拒绝受理他的告状,因此张汶祥对马新贻怀恨在心。


其二,张汶祥曾有不少海盗“兄弟”,因为马新贻上任后被逮捕,要求放人无果后张汶祥决定为“兄弟”复仇。


其三,马新贻禁止私办典当行,断了张汶祥的财路,所以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后,张汶祥就起了杀心。


但因这中间实在漏洞百出,比如张汶祥既然是海盗又怎么敢去报官,这不是自投罗网吗?另外他的妻子和财产被人霸占,他第一目的不是去杀霸占者而杀马新贻,这个理由很牵强。所以,它并不能令慈禧等人信服,也就一直没有被当作正式的结案报告。


“刺马案”剧情演绎


眼看案件迟迟没有结论,慈禧是坐卧不安。于是,她这次直接钦点时任刑部尚书的郑敦瑾前去督办案件。


郑敦瑾一到江宁,就召集之前在此办理此案的张之万和曾国藩等人。张之万认定张汶祥行凶就是个人所为,而被马新贻一手提拔起来的布政使孙衣言却表示,这背后定有指使者。


问及曾国藩时,他闪烁其词对于案情并不愿过多提及,追问急了他直接坦言,对于凶手的作案动机他确实也审不出。


这令刑部尚书的郑敦瑾也十分迷惑。因此除了带人去当天案发现场检查一番外,他还决定亲自提审凶手。


然而,提审张汶祥后他更加迷糊了,因为提审前他反复查看卷宗,所有卷宗都认定张汶祥是一个口无遮掩,语无伦次的狂妄之徒,但提审时他发现此人异常的冷静和严谨,除了说一句人就是他杀的之外,对于作案动机直接闭口不谈。


布政使孙衣言和马新贻的儿子马毓桢,建议郑敦瑾使用刑讯,但被郑敦瑾拒绝了。


“刺马案”剧情演绎


案件久审未破,但奇怪的事情却发生了。就在郑敦瑾到江宁后不久,江宁的大街小巷都有传言,马新贻是个忘恩负义霸占友妻之徒,就连戏台的京剧台词都是一摸一样,迅速且广泛传播。


对此,郑敦瑾忽然觉得背脊有些发凉,这背后是不是有某一股力量在刻意引导民间的舆论?


而马毓桢更是愤愤不平,自己的父亲遭遇非命,死后却还要被人抹黑,于是他找到郑敦瑾诉苦。


他说坊间传闻的马新贻霸占友妻一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因为他父亲一共就两个老婆,都是侍奉期超过二十年的,坊间传闻说的他霸占了曹二虎之妻就是瞎扯。


但马毓枕提到一个问题,却令郑敦瑾相当疑惑不解。他说在同治七年(1868年),自己和父亲进京会见慈禧,当他在殿外等到父亲出来时,父亲一脸凝重的表情,俨然不像一个刚刚被加官晋爵的人,但如果说父亲没有升官那么,当时太后的网红心腹安德海,不可能跟父亲到殿外还执手相送。


“刺马案”剧情演绎


而后的第二天,马新贻就请假带着他回到山东菏泽的老家祭祖。祭祖完马新贻叮嘱家人,他此去江宁吉凶未卜,倘若他真有什么不测,一定不要进京告状,也不要为他追查凶手,只有隐忍才能让家人自保。


此话一出,郑敦瑾内心一震,难道说马新贻早就知道此次赴江宁是凶多吉少吗?那他为啥还一定要到江宁赴任?而他既然已经感知到危险,却让家人隐忍不告状,难不成这幕后之人的力量已经大到令他绝望了吗?


而也就在此时郑敦瑾的内探告诉他,刺马案发生前两天,接到密令的丁日昌前往天津与曾国藩进行密谈。


“刺马案”剧情演绎


甚至还有人提出,刺马案发生的当天正是两年前马新贻接旨赴江宁府,曾国藩离任两江总督往天津任直隶总督的前一天,如此巧合之下很多人都怀疑曾国藩与此案有直接关系。


流言蜚语满天飞,但也没有影响郑敦瑾的思路。


他很笃定曾国藩不会是此案的幕后指使者,因为从以往看马新贻并不是曾国藩的对手和政敌,马新贻只不过是奉旨继任自己的两江总督职位,他大致没有理由因此策划刺杀马新贻。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那段时间曾国藩不仅重病在身,还深陷“天津教案”的困局之中。


“刺马案”剧情演绎


在1869年,天津陆续传出有几百个小孩失踪。而有传闻说这些失踪的小孩,正是被天津的法国传教士抓走,他们挖掉孩子们的眼睛和心脏拿来炼药。


传闻越闹越凶,最终爆发了天津民众攻打法国教会,直接打死包括教主在内的二十多名法国传教士。


这件事情很快引发法国、英国、美国、俄国等列强的激烈反应,到了同治九年(1870年)初,他们立即屯兵大沽口以武力胁迫清廷处理此事。


因为这件事情处理得不怎么样,曾国藩被全国民众骂上了天。湖南方面的很多地方,更是直接把曾国藩当年写的牌匾全部砸烂,甚至表示他不配做湖南人。


但清廷也只能任命并寄望于曾国藩去处理此事。因此,要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还能抽出精力,去策划刺马案实在说不通。


“刺马案”剧情演绎


就在案情进展艰难之时,江宁营务总管袁保庆找到了郑敦瑾。


令郑敦瑾意外的是,袁保庆并没有提及刺马案,而是说起了“天津教案”。他说,当时朝廷除了命曾国藩去处理案件外,还下密令让马新贻在京畿和海口布兵严待,以防万一。


要保住江苏上海等地,就必须要调动长江水师,在此之前就必须要先整顿长江水师。


听过袁保庆的讲述,郑敦瑾是心头一紧。因为他知道虽然曾国藩为了对朝廷表忠心,将三十万的湘军全部就地解散,但长江水师的指挥权实际上还是在湘军的手中,慈禧一直想收回这个水师指挥权,但苦于没有机会。


而这次“天津教案”之事,以布兵整顿为由收回指挥权,那是绝佳的机会。


但是要收回长江水师指挥权,水师提督黄翼升绝对不会答应,而马新贻奉命去整顿长江水师,那不是摆明着要和黄翼升对着干嘛。


“刺马案”剧情演绎


马新贻和黄翼升之前就有过冲突,加上这次要“夺权”那么他们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激化。六月二十八日慈禧又下谕旨,令马新贻迅速调动长江水师,马新贻还在思考如何应对黄翼升时,一个月后就遇刺了。


如此说来,“天津教案”引发的水师整顿应该就是“刺马案”的导火索,黄翼升估计与此案脱不了干系。


长江水师由曾国藩一手创办,整个水师上下都是他的心腹,可谓是他的立身之本,这点袁保庆没说明,但郑敦瑾岂能不懂。


而怀疑黄翼升的人绝不止袁保庆一人,但碍于黄翼升和曾国藩的关系,没人敢把这事说出口。


“刺马案”剧情演绎


袁保庆走后,郑敦瑾顿时心生不安起来。因为如果刺马案真的是黄翼升策划,那么即使曾国藩并不知情,但真相公布后曾国藩不可能不受到牵连。


到时候,这就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谋杀案,而是一场巨大的正(证)至(治)阴谋,极有可能会引发清廷震荡。


想到这些的郑敦瑾,只感到脑子一阵眩晕,他明白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他面对的将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他无法撼动的利益集团。


正当郑敦瑾心烦意乱之际,江宁将军魁玉又登门拜访。


郑敦瑾以为他和众人一样是来游说劝解的,可谁知道魁梧竟然向他透露了一个更加惊天的内幕。


“刺马案”剧情演绎


魁玉在刺马案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就上凑京师,而朝廷也是迅速做出回应。一天之内连发四道谕旨,三道公开发布一道是密旨。


密旨是发给安徽巡抚英翰的,魁玉的爆料让郑敦瑾猝不及防,因为他作为刑部尚书,竟然对这道密旨毫不知情。


英翰是满人,是慈禧太后的真正心腹,也是清廷在长江一带唯一有实权的“自己人”。


密旨的内容更是令郑敦瑾大惊失色,魁玉说内容是要求英翰加强安徽和长江的治安管理。这就很明显了,清廷在以防长江兵变。


马新贻一死,朝廷就立马想到长江可能会兵变,说明慈禧一开始就怀疑了湘军。


另外,马新贻一死,清廷又回调曾国藩坐镇两江总督,这就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如果凶手真是湘军,那么也只有曾国藩能收拾这个摊子。否则把他们逼急了引发的朝廷动荡,那将得不偿失。


所以,其实从一开始清廷就没有真正想过要追查元凶。


“刺马案”剧情演绎


联想到近日发生的种种事情,郑敦瑾觉得马新贻的儿子马毓桢可能还有话没说,于是他连夜来到马毓桢的住处。


看到郑敦瑾如此坦诚,他也决定把藏在心中很久的那个秘密说出来。


两年前和父亲到京师那次,为啥马新贻出殿后一脸凝重,那是清廷除了让他到江宁削减湘军势力,还让他追查“天国圣库”的下落。


“天国圣库”这是一个足以撼动清廷的天大秘密。太平天国运动时,为了能让众人团结一致,所有将士都把自己的一部分财产交由“圣库”集中保管。


到了曾国藩的湘军攻破天京城前,据传“圣库”里的白银已经达到了一千八百多万两,而当时的清廷国库只有20多万两白银!


“刺马案”剧情演绎


这么大的一笔财富遗落在民间,绝不仅仅是朝廷的巨大损失,更可怕的是万一它落入地方势力之手,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奇怪的是曾国藩的湘军攻破天京后,他们称并天王府已经被大火焚毁,根本没有传闻中的“天国圣库”。


为了避嫌更为对清廷表忠心,太平天国失败后曾国藩直接原地解散了三十万湘军。由于曾国藩高明而适时的避让,清廷对于“天国圣库”追问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但是,如此巨款遗失民间,紫禁城里的最高当权者每每想起,必定是寝食难安。


再结合之前马毓桢所说,马新贻留下的遗嘱“要忍气吞声,方能自保”。马新贻孤身一人赴江宁任江宁总督,钳制湘军还要追查“天国圣库”下楼,无异于孤身入龙潭虎穴。


或许当时马新贻心高气傲并不想认输,但最终,却又不得不认输。


在追查马新贻刺杀案时,越是靠近真相郑敦瑾越是感觉到无力。他发现自己现在的处境,竟然和当时的马新贻是何等的相似。


“刺马案”剧情演绎


也许是黄翼升为了保住长江水师指挥权,而对马新贻痛下毒手;又或许是因为追查“天国圣库”,某种神秘的力量必须让马新贻消失不可。


但不管真相是其中哪种,都是他郑敦瑾所不能碰触的。


湘军虽然名号不在,但势力根深蒂固。即使能查明刺马案与湘军有关,但清廷未必敢同湘军撕破脸。


另外,如果查明“天国圣库”真相并公诸于众,那么慈禧和曾国藩的斗法,就直接从桌底摆到台面。那么也必定会引起朝野震动,万一因此引起湘军兵变,简直不敢想象。


相比之下,马新贻一个人的死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刺马案”剧情演绎


公元1871年正月,远在北京的慈禧终于等到了郑敦瑾的结案报告。


这份结案报告依然沿用了张之万的说法,张汶祥刺杀马新贻完全是个人行为,与他人无关。


最终,在慈禧的首肯之下,这份奏折被认定为官方的结案报告。


1871年二月十五号,在曾国藩的监斩下,张汶祥在江宁刑场上被凌迟处死。马新贻则被清廷安排在山东老家举行厚葬,这在清廷晚期算是十分罕见的了。


而这份结案报告是郑敦瑾命两位随从的下人送往京师,他本人则在圣旨未下达刑罚未执行前,就以有病在身回家养病为由离开了江宁这个是非之地,顺带把官也辞掉了。


按照清廷律法,钦差大臣不回京复旨罪不可赦,但他毅然决然地返乡。


“刺马案”剧情演绎


对于辞官原因,他只写了八个字“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即对不起外面的众议,又在内心上愧对上天神明。


刺马案以张汶祥一人之死而落下帷幕,江宁总督的位置再次把握在湘军一系的手中,从此再无他人敢染指问津。


而近现代军阀割据混战的源头,也正由此开启。



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的文章,请记得点赞加关注,下期不迷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湘军   清廷   水师   晚清   长江   军阀   总督   天津   凶手   帷幕   天国   慈禧   剧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