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活了81岁,为何56岁退位,将皇位还给赵匡胤一脉,目的何在?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皇帝们往往坚守皇位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除非被外力推翻,鲜有主动退位之举。宋高宗赵构却在这传统中独树一帜。他在盛年之际,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放下皇位,踏上了太上皇的道路。

赵构,这位曾经为了稳固皇位、甚至不惜以冤屈的罪名,牺牲忠臣岳飞父子的皇帝,在他人生的五十六个春秋里,一直牢牢把握着皇权。当时权臣秦桧已死,养子赵昚更是毫无根基,他依旧稳稳地坐在龙椅上,皇位似乎没有任何动摇的迹象。

就在人们以为他会像其他皇帝一样,坚守皇位直到生命尽头时,赵构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退位,当上了太上皇。他对外宣称,自己已“倦政”,厌倦了繁重的国事和无尽的责任。这个决定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纷纷猜测,这位身强力壮的皇帝为何会做出如此选择?难道真的是因为对政治的厌倦吗?还是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

南宋的开基帝王

在北宋的辉煌与“靖康之难”的耻辱之间,有一位皇子悄然崭露头角,他就是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

赵构刚满百日,他便被封为蜀公,授予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要职。次年,更是晋封为广平郡王,成为众多皇子中的佼佼者。宣和三年,他再获殊荣,被封为康王。

命运对赵构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宣和四年,当他正冠于文德殿,接受父亲的赐字“德基”时,北宋的繁荣与稳定已经开始悄然瓦解。

不久之后,“靖康之难”爆发,金人铁蹄踏破汴京的繁华,徽、钦二帝及众多皇亲国戚被掳往北方。赵构,这位恰好外出不在京城的皇子,侥幸逃过一劫,成为徽宗硕果仅存的皇子。

金人的入侵让中原大地陷入混乱与黑暗,赵构也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他仓惶南渡,身后是家园的废墟和亲人的哀嚎。在这艰难的时刻,赵构没有放弃,他带着复兴宋朝的希望,一路南行。

终于,在江南的土地上,赵构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他在这里聚集力量,重整旗鼓,最终登基称帝,建立了南宋王朝。改年号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这一刻,赵构成为了宋朝的第10位皇帝,也是南宋的开基帝王。

迷雾中的帝王

宋高宗赵构他的麾下,有两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臣——岳飞和秦桧。这两位臣子的命运,都被这位性格复杂、谙于权谋的皇帝所主宰。

赵构并非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他也绝非昏庸无能之辈。他有着复杂的性格,善于权谋,却又气虚胆怯。

在南宋帝国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基础相对稳固之时,他手下的“中兴四将”在对金作战中取得了一连串辉煌胜利,宋、金之间的战略态势发生根本性逆转,战场大势非常有利于南宋。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赵构却选择了与金媾和,削夺了“四将”的军权,甚至将战功最卓著、对大宋最忠心耿耿的岳飞以“莫须有”之罪杀害。

赵构的这一举动,让后人对他产生了深深的疑惑和不解。为什么他会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选择妥协?为什么他会杀害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将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隐藏在赵构那诡谲复杂的性格之中。

赵构的性格分裂体现在他的许多决策上。他既有着明智的一面,能够审时度势,采取有利于国家的政策;又有着昏庸的一面,常常因为个人的恐惧和懦弱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这种性格上的矛盾和分裂,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争议和谜团。

对于赵构的评价,历史学家们众说纷纭。有人将他定性为“中兴之主”,认为他在南宋的建立和稳固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有病态性格的昏君,一个只想抱残守缺、满足于与金人平分天下的昏庸帝王。

这些评价都有其合理之处,但也都有其片面之处。因为赵构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争议。

总的来说,宋高宗赵构是一位被历史迷雾所笼罩的帝王。他的性格复杂而诡谲,他的决策常常出人意料。

从皇帝到太上皇

南宋隆兴元年,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悄然来临。在位长达36年之久的宋高宗赵构,主动选择了退位,将皇位禅让给了他的养子赵昚,自己则过上了逍遥自在的太上皇生活。

赵构,身材魁梧,膂力过人,他的胆魄却并未与他的体魄相匹配。建炎三年,他唯一的儿子夭折,这无疑是对他极大的打击。之后,他一直无子,直到绍兴三年,他在宋太祖赵匡胤后代中选中了赵伯琮,也就是后来的赵昚,作为储君候选养育在皇宫中。

赵伯琮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很受高宗宠爱并悉心栽培。绍兴三十年,高宗正式宣布立赵伯琮为皇子,并更名为赵昚。自建炎元年即位以来,高宗赵构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受惊吓,身心疲惫。他早就有了禅位之意,而赵昚的出现,无疑让他看到了希望。

赵昚被立为皇子后,却数次表示拒绝接受皇位。大臣陈康伯认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应该先确立赵伯琮的太子地位,使天下人都知道陛下的意思,然后再举行禅位大礼。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在绍兴三十二年下诏退位,禅位于赵昚,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帝。

赵构的退位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他深知南宋军民的抗金热情大振,抗金运动风起云涌,势难阻挡。而积极抗金又违背了他的初衷。因此,他选择了退位,将皇位禅让给赵昚。

退位后的赵构,并没有完全放弃对政治的影响。他经常告诫赵昚不要轻易与金开战,因为他深知金的实力不容小觑。一旦撕毁合约与金重启战端,对于好战的金国来说只是胜负的问题,而对于南宋则可能是生死存亡的大事。赵构的这种谨慎态度也影响了赵昚的执政风格。

淳熙十四年十月八日,赵构在德寿宫中安然逝世,享年八十一岁。赵昚追谥他为“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盛年退位的三种猜想

猜想一:案牍之劳,心生厌倦

赵构,一位在位长达35年的皇帝。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亲身经历了无数的政治斗争和战争。案牍之劳,或许已经让他心生厌倦。而更让他感到无奈的是,自己并无子嗣。

这意味着,无论他如何努力,皇位最终还是要传给养子。既然如此,何不早点让位,享受一段清净的晚年生活呢?

退位后的赵构,久居深宫,很少过问国事。然而,有关宋金之间的战事和官吏的任用,他仍然会干涉。

这似乎表明,他并不是完全放弃了权力,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权力的平衡。而他对养子赵昚的孝顺和才干也颇为满意,这或许是他愿意禅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猜想二:贪生怕死,逃避战祸

身为皇帝的赵构,无疑是金人攻击的首要目标。自南宋建立以来,金人屡次来犯,而建国初期,国家动荡未平,兵力悬殊。

赵构一直从南京逃到杭州,甚至从陆地逃到海上。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深感疲惫和恐惧。或许,正是出于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战争的恐惧,他才选择了禅位。

禅位后的第二年,金军再次来犯,兵临城下。身为太上皇的赵构匆忙收拾包裹准备逃跑。这一幕更让世人觉得,他的禅位是出于贪生怕死的心态。

猜想三:借刀杀人,无颜正名

岳飞,一代良将,为南宋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百姓爱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忠臣,却被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或许,赵构在事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残忍。但是,身为皇帝的他,却无法向群臣和天下昭告自己的过错。

于是,他选择了禅位,将皇位传给了赵昚。而赵昚在登基同年便为岳飞平冤昭雪。这一举动无疑是在打赵构的脸。

但是,如果没有赵构的同意和授意,赵昚又怎敢为一个被太上皇赐死的将士平冤呢?因此,有人猜想这是赵构借助赵昚之手去弥补自己的过错。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挽回自己的名誉和形象。

无论哪种猜想更接近真相,我们都无法否认赵构禅位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它不仅改变了南宋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也让我们对这位皇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赵构禅位与赵昚的兴隆之道

赵构,一位经历无数政治风雨的皇帝,在感受到案牍之劳和战祸的威胁后,做出了禅位的决定。他并没有将赵昚当作傀儡皇帝,而是真心实意地传授圣智,二人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父子而非君臣。

赵昚继位后,第一个年号便是“隆兴”,寓意着他要继续赵构的绍兴之道,将南宋带向更加繁荣的时代。

赵昚深知赵构任用秦桧为相长达18年所带来的弊端,因此他决定采取措施整顿朝政。他颁布了“相不久任”的法令,以制约相权,避免宰相结党营私。

在短短三个月内,他频繁换相,成功地避免了官官相护等腐败现象,加强了皇权。这一举措为南宋的政治清明奠定了基础。

在平稳期内,赵昚致力于发展生产,推动经济繁荣。没过多久,宋朝便再次出现了往日的繁荣景象。他心中怀有北伐之志,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收复失地。

然而,命运却给了他一位名将——虞允文。二人经过数年部署,东西并进,一战定输赢,二战定天下。可惜天不遂人愿,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虞允文病逝了。他的离开也带走了赵昚未完成的北伐之志,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

1187年,81岁的赵构驾崩了。赵昚伤心欲绝,甚至两天没有进食。他拘泥于古礼服丧三年,以表达对赵构的哀思和敬意。

在此期间,他让赵惇代理国事。淳熙十六年,赵昚禅位给赵惇,自称太上皇。虽然退位了,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为南宋的繁荣稳定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1194年,赵昚病逝了。他的一生为南宋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称之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首”。他的谥号为“孝”,这是对他人格和功绩的最高赞誉。在他的领导下,南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达到了一个巅峰。

赵构与赵昚的父子情深、君臣义重,成为了南宋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最后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分享一下您的观点与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皇位   靖康   太上皇   目的   绍兴   养子   皇子   南宋   繁荣   皇帝   性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