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6岁抱着1岁女儿走上刑场,22年后,女儿成为中国“航天人”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1941年,湖北恩施方家坝“战时训导团”集中营中,时常传出来的歌声。

唱着《满江红》的,正是遭叛徒背叛,被国民党关押起来的共产党员何功伟和刘惠馨。

暗无天日的牢中,他们精神不灭,他们慷慨激昂,他们视死如归。

那一年,何功伟被秘密杀害在了方家坝的五道涧;

那一年,刘惠馨,“无情”扔掉襁褓中的婴儿,没落一滴眼泪,踏上了刑场,慷慨就义。

这团革命的熊熊烈火,从来没有熄灭,被丢在青草间的小小生命,顽强的燃烧着,骨子里的革命精神,生生不息。

吴翠兰,刘惠馨的女儿,她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一个何等伟大的革命者,她也知道,当年母亲扔下自己,甘心赴死,又是何等的民族大义。

多少个午夜梦回,她仿佛看到母亲刚毅的神情,坚定的步伐,迈向刑场的英勇。

她知道自己的使命,革命英烈的儿女,要把革命之火,永远的燃烧下去。

22年后,吴翠兰,做到了。

当年的刘惠馨,因何走上了刑场?被“遗弃”的女婴,后来的吴翠兰,又有着怎样的人生?

遭背叛被捕,狱中宁死不屈

刘惠馨,对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来说,这个工科女,本身就是传奇一样的存在。

女孩子读书的本来就已经寥寥无几,更别说学习超过大部分的男生的,更值得惊叹的,是在理工科,出类拔萃的女学生,那就更是凤毛麟角,刘惠馨就是其中一个。

她不但学习成绩让很多男学生自愧不如,还是一位爱国人士,红色革命思想犹如一场场的春雨,滋润着心底革命的萌芽。

23岁的刘惠馨,有着强烈的家国意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她无数次的想象着,自己有朝一日,一定也会走上战场,奋勇杀敌。

刘惠馨

1937年,七七事变,改变了刘惠馨的人生轨迹,本该是在校园中钻研学业的她,投笔从戎,投身抗日队伍中,虽然没能扛枪杀敌,但发挥了她的所长,用文字,用激情,宣传抗日精神。

没日没夜的写编写宣传语,利剑一样的宣传语,直击群众人心,实在没有墨水的时候,她甚至咬破了自己的手指,用热血,写下一条又一条。

1938年,刘惠馨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她一起的,还有曾经的同窗,马识途。

马识途

同作为共产党人,虽说喜结连理,但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在为革命奋斗着。

婚后没多久二人因为工作调动,需要两地分居,怀着孩子的刘惠馨没有任何怨言,依然奋战在地下工作的岗位上。

挺着大肚子的刘惠馨,奔走在湖北地区各条暗线上,秘密的传递着秘密情报。

她一刻不舍得停下来,她知道,做她这工作的,随时都有被抓捕的风险,趁还能做,必须竭尽全力。

网络配图

1940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出生在了传递情报的路上,生完孩子的刘惠馨,又踏上了传递情报的路。

还没来得及好好爱这个孩子,遭叛徒背叛,不幸被国民党逮捕入狱。

在狱中,审讯人员以为如此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随便吓唬吓唬可能就全都招了,就能套出来共产党的秘密情报。

他们低估了共产党人为了革命,视死如归的决心。

他们对刘惠馨威逼利诱,许诺她金钱,许诺她豪宅,许诺她高官厚禄,甚至把叛徒都叫来劝说她,最终只能落得刘惠馨一口唾沫。

网络配图

见此行不通,软的不行就开始上刑,电视剧中的烙铁并不是子虚乌有,真真实实的烙在刘惠馨的胸口,大腿,胳膊。

长鞭的抽打,晕过去就泼盐水,献血不断的冒出来,一条又一条的血痕,一块又一块的烙印,刘惠馨没有喊一声疼,机密情报也没有吐露半个字。

狱中艰难的日子里,狱中的共产党人们,就会唱起何功伟写下的《狱中歌声》

但刘惠馨还是更喜欢那首《满江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她坚信,一定会迎来那一天,凭借这样坚定地信念,她坚持住了每一次的严刑拷打

网络配图

每次没打完回来,被扔会牢房,用满是献血的双手,艰难的爬到孩子面前,给嗷嗷待哺的女儿,喂口奶。

母乳少的可怜,饥饿的女儿咬的她生疼,可相当于酷刑来说,她感受不到疼痛了。

疼着疼着,不知道她是晕过去了,还是睡着了……

大义赴刑场,忍痛扔下女儿

严刑拷打,都得不到半点有用的情报,国民党人也放弃了,放弃的结果,就是秘密杀害。

迎着清晨的照样,刘惠馨知道,跨出监狱的门,意味着什么,但她没有一丝的畏惧,看着东方如此灿烂的照样,她知道,革命也一定会迎来曙光。

走向刑场的每一步,都愈加轻快,因为尽头,是阳明媚。

看着怀中的婴儿,刘惠馨没有落泪,她知道,这是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儿女,随时都要面临的命运。

“你都不想想你死了你的孩子怎么办?把该交代的交代了,带着孩子享清福多好,你这让这孩子以后怎么活?”押送的人还试图利用孩子劝说刘惠馨。

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吻了女儿的额头,转头扔在了路边的草丛中。

“怎么活,是豺狼野兽吃了,或是饿死荒野,都是她的命,是她作为共产党儿女的命”狠狠的瞪了一眼,迈着坚定的步伐,倒在了枪响之后。

倒下之后的刘惠馨,没有闭上双眼,看着湛蓝色的天空,隐约听见阵阵虫鸣鸟叫,睁着的双眼,那是她的执念,她要看着革命走向胜利,看着华夏儿女,走向光明的那一天。

26岁的刘惠馨,英勇就义,她的英魂,何功伟的英魂,从前,往后,每一位惨死在敌人枪口之下的英魂,都将守卫在五道涧,看着后世,这里定然,万家灯火。

女儿长大,走上为国奉献的人生

兴许是流淌这革命的热血,刘惠馨的女儿没有实在荒郊野外,而是被当地的一个富裕人家捡走了。

这家人虽然家境殷实,却因为身体原因,无儿无女,那日又恰好经过五道涧处,暗地里目的了这一幕。

捡起刘惠馨女儿的,这是这家的男主人,被刘惠馨的慷慨就义深深的感动着,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保住英雄的后代。

为了让给孩子有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一家人从村子里,搬去武汉,隐姓埋名,给孩子取了“吴翠兰”的名字。

幸运的是,从小吴翠兰没有受过苦,父母把视她为掌上明珠,教她读书识字,教她“仁义礼信”,供她上学,学习文化知识,当然,也给她讲了亲生母亲的事。

吴翠兰继承了母亲的聪明才智,小小年纪,学习成绩相当了得,和她的母亲一样,凭着自己极其理性的思维头脑,成了一名理工女,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

有些事,似乎就是明明之中注定,吴翠兰所学的专业,和当初她的母亲一样,机械工程。

而且她最要好的同窗,竟然也是何功伟的遗孤,二人似乎又共同走上了当面各自父母的道路。只不过她们已经生长在了和平年代,但不便的是,为国奉献的精神。

马识途在于刘惠馨分别后,就再也没能见过这个只有短暂姻缘的妻子,更是不知道自己的女儿是生是死。

只是在得知妻子已经英勇就义之后,心痛不已,但生活总归要继续,可即便在多年后重组了家庭,还是无法忘记那个未谋面的女儿,如今究竟身在何方。

多年来,他没有放弃过寻找女儿,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传来找到女儿去向的那一刻,他激动的说不出话,连夜坐车到了北京,见到了吴翠兰。

看着吴翠兰的俊俏的面容,马识途确定,这就是自己的女儿,眉宇之间,一颦一笑,都是妻子的影子。
吴翠兰知道了,原来自己亲生父亲还活着,但她没有选择离开她的养父母,她知道,养育之恩是何等的大恩,断然是不能辜负。

马识途也没有强迫,他只需要知道自己的女儿还活着,而且还生活的幸福,这就足够了。

马识途晚年

优秀的吴翠兰,在北京工业大学的学习生涯很快就结束了,因为在学期间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直接被工程病研究所聘用,成了一名航天事业工作者。

吴翠兰和自己的母亲一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只不过吴翠兰奉献给了国家的航天事业,她的爱人,安毅民也是与她志同道合之人,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的核心设计人。

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吴翠兰都会带着老伴儿,来到湖北恩施的何功伟,刘惠馨的烈士陵园。

陵园建在山腰间,俯瞰恩施这片大地上的万家灯火,看这里的国富民强。

山下是何功伟小学,新生的希望,也在烈士们的庇佑下,冉冉升起。

墓碑上写着的“何功伟刘惠馨烈士陵园”,落款,是马识途书,还有一首“清江壮歌”:“雾散云开天欲曙,红旗满地迎风飘”。

这里放眼望去,满眼绿意盎然,这里,永远充满生的希望。

微风吹来,林间沙沙作响,那是革命先烈,为今日之华夏,胜利的凯歌。

他们做到了那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刑场   方家   满江红   天阙   女儿   英魂   狱中   情报   年后   母亲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