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断供”还可怕!美国芯片专家中大多是华人,他是顶尖大佬


2023年10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进一步收缩对华芯片出口,并明确规定了受限芯片的硬件性能指标。


这项史上最严禁令一经推出便引人瞩目。


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最高性能芯片A100和H100就在美方黑名单中,更讽刺的是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竟然还是位黄皮肤的美籍华人。


这个时常穿着一身皮衣黑裤亮相于人前,脸上挂着标志性微笑的硅谷大佬,究竟什么来头?




1963年,黄仁勋在台北出生。


父亲是化学工程师,母亲是小学老师。和巅峰期的高光相比,黄仁勋的出身显得平凡无奇,甚至还充斥着些许灰暗底色,拿颠沛流离来形容也毫不过分。


70年代的台湾局势动荡,一家人迫不得已只得迁往泰国。可越南战事正酣,战火又逐渐蔓延到泰国。


为了儿子黄仁勋的未来,黄父咬牙将刚满9岁的黄仁勋独自送上了开往美国的飞机。


可美国亲戚也是自顾不暇,英文并不好的舅舅误读了招生信息,将本该去预科学校的黄仁勋送到了肯塔基州的一所寄宿学校。


该寄宿学校主要接收来自当地的问题少年,所以学生随身携带匕首早就成了家常便饭,老师们也对浑身布满纹身的学生见怪不怪了。



期间,黄仁勋还和一个刚从少管所出来的刺头合住,也免不了遭受校霸的拳打脚踢,放学后他还被学校安排打扫全校的男厕所。


身为少数族裔的黄仁勋,置身如此恶劣的环境,却没有消沉下去。


相反,他慢慢接受并适应了环境,通过帮刺头补课还和对方成了好哥们,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而如何在混乱中找到出路,成了这段时期黄仁勋最大的收获,也让他养成了不畏困境的性格。


好在两年后黄仁勋父母也移民到了美国,这才结束了黄仁勋糟糕的寄宿生活。


在正规学校里,黄仁勋彻底展现出中国人的基因天赋。


15岁的他不仅成绩优异,自学能力强大,还在乒乓球上实力过人,在职业比赛中取得全美双打第三的佳绩。


不过,黄仁勋并没有像谷爱凌那样投身运动。


相反,黄仁勋慢慢爱上了技术,并决心为自己的热爱买单。


高中联考过后,黄仁勋就从一众兴趣中抽身而出,果断进入俄勒冈州立大学攻读电子专业。


后来又顺利进入斯坦福大学深造,成功拿下硕士学位。



深耕电子行业也为他日后创建英伟达夯实了基础。毕业后,黄仁勋选择在AMD任职芯片设计师。两年后,渴望继续成长的黄仁勋又去另一家芯片公司LSI Logic做销售,在这里黄仁勋一待就是八年。


长达10年的芯片公司任职经历让黄仁勋受益匪浅,从开发端到销售端的综合经验使黄仁勋深刻理解了芯片产品的内在需求。


凭借对芯片市场的了解和热爱,30岁的黄仁勋决定和挚友创立属于自己的公司,从仰慕(Envy)和下一代(Next Version)两个词中取义,将新公司命名为英伟达(Nvidia)。



可刚起步的英伟达就被专家泼了盆凉水。


当时CPU才是市场主流,而图形处理器(GPU)除了做显卡给宅男打游戏外,似乎没有任何应用前景。


更别提市场鱼龙混杂。大大小小差不多30多家公司都想从GPU行业里分一杯羹。面对专家的竭力劝阻,黄仁勋却铁了心要躬身入局。


当然,黄仁勋并非“愣头青”,习惯在不可控环境下剑走偏锋的他,隐约嗅到了一丝商机。毕竟在蓝海领域,才更有可能发现别人未曾察觉到的风景。


特立独行的黄仁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抛开主流的三角形绘图渲染技术不做,反而捡起无人问津的方形成像技术,冒险押宝在芯片的多功能性上。


就这样,英伟达第一款产品NV1不久后便问世。


它是一款集2D显示和3D加速功能于一体的显卡,虽然该芯片科技含量十足,但成本却十分高昂,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更致命的地方在于黄仁勋坚持使用方形绘图技术,和市面上三角形绘图技术设备根本无法兼容。



眼看公司初创资金已经见底,却迟迟不见产品盈利,黄仁勋不得不大幅裁员,将公司规模缩减掉三分之二。


然而,在英伟达的至暗时刻,日本游戏主机厂商世嘉却向黄仁勋抛来了橄榄枝,一笔价值700万美元的订单着实缓解了英伟达的燃眉之急。


原来就在黄仁勋焦头烂额之际,世嘉土星游戏机正寻找兼具2D和3D性能的芯片,幸亏游戏机不需要考虑兼容的问题。于是英伟达作为仅有的生产商,正好迎合了世嘉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


由于第一次合作圆满完成,世嘉决定拨款700万美元并派专家来资助英伟达开发NV2芯片,想让最终生产的芯片能应用在自家Dreamcast上。只不过因为方形绘图技术仍然存在缺陷,世嘉希望英伟达能使用主流三角形绘图渲染技术。


可英伟达坚信自己的直觉,并坚持使用方形绘图,结果导致NV2研发失败,直接导致Dreamcast难产。如果世嘉坚持让英伟达退钱,黄仁勋一手缔造的公司就只能面临破产倒闭的局面。


关键时刻,黄仁勋诚恳地同世嘉交涉,并承认研发失败。不知道是否是黄仁勋的坦诚打动了世嘉,700万美元的研发费竟没被世嘉要回。



不得不说,黄仁勋的大胆,无意间救活了公司。原本因研发失败,英伟达已经岌岌可危,愣是靠黄仁勋力挽狂澜又多活了三个月。


不过这次失败也让黄仁勋变得更加重视技术领域的选择,他开始积极吸纳行业新技术。


英伟达员工透露,黄仁勋经常会查阅很多论文,参与超算大会了解行业动态。他还会和一线工程师直接沟通,给工程师交代任务并检查进度。


黄仁勋成了芯片公司里最了解技术的CEO。即便临时登台演讲,黄仁勋也能脱稿将技术细节讲得清清楚楚,连比较硬核的产业动态也分析得头头是道。


要知道,这项成就放眼整个硅谷公司也没几个CEO能够做到。



1997年,在英伟达NV2失败后,3D图形时代已经悄然而至。


凭借对技术的精准把控,英伟达趁势推出第三代产品Riva128,靠着远超竞品4倍的性能得到市场青睐,四个月狂销100万片,英伟达彻底站了起来。


1999年,英伟达推出全球首款GPU——GeForce 256显卡。


起初,英伟达只是为玩家打造最好的3D图形芯片,但慢慢黄仁勋发现,GPU能被用来加速更复杂和庞大的计算。


而GPU背后的算力市场,正处在曙光乍现的阶段,前景并不十分明朗。可黄仁勋偏偏决定赌上一切,押注这个未知领域。


黄仁勋任命大卫柯克为首席科学家,专门研究名为CUDA的项目,意在打造一个通用的并行计算模版,让GPU发挥出最大的算力。


GPU在黄仁勋眼里不再仅仅只是图形处理芯片,而是解锁未来的钥匙。不过那时距离AI爆发还有十年之久。


当然,黄仁勋的孤注一掷也让股东们吓破了胆。


联想到英伟达当初差点栽在NV2上,如今在年营收不足30亿美元的基础上却每年豪掷5亿对赌GPU。一旦研发失败,英伟达便会万劫不复。



那时黄仁勋压力山大,眼看公司盈利能力被CUDA平台拖垮,无数投资人纷纷坐不住了,他们找到黄仁勋苦口婆心地劝他改弦更张。


可黄仁勋下定决心便坚决不肯动摇,在他眼里如果认准了一件事,不撞南墙他绝不会轻易回头。


而很多时候,南墙其实不是为了拦住你,它只是要你证明,你究竟有多渴望到达目的地。


幸运的是,这次黄仁勋赌对了。


时间来到2006年,CUDA架构正式上线。两年后,人工智能教授吴恩达基于CUDA构建出第一个深度学习模型,让GPU第一次以算力而非显卡的身份崭露头角。


后来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业界对于GPU的认知。


2012年,吴恩达领衔谷歌大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一千万张图片中识别出一只猫。他首先使用16000个CPU,集结1000台电脑,整整耗资100万美元才完成目标。


可往往研究项目都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每次都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于是,吴恩达决定拿GPU试试手。


令人震惊的是,相比CPU的繁琐,这次吴恩达仅用16台电脑,64个GPU就搞定了同样的事情。


更让吴恩达兴奋的是,一场新的算力革命正席卷而来,颠覆着整个行业。


毕竟自1978年英特尔开创X86架构以来,CPU就统治了近半个世纪的芯片江湖。这种擅长逻辑运算的处理器,却在人工智能诞生后,对大数据运算显得力不从心。


而英伟达的“并行计算”巧妙地解决了上千个线程同时处理的问题,天然适合“量大简单”的操作。


简单来说,CPU就像一个博士生,它精通复杂的算法,但一次只能埋头解决一个难题,而GPU就像一群能熟练应用四则运算的小学生,当面对海量的简单计算任务时,一群小学生也能轻松吊打一位博士生。



所以,在大数据时代,异军突起的GPU便直接碾压了精通传统计算的CPU,摇身一变成为AI时代最亮的“崽”。


市场更是用钞票做出了最终选择。


2020年7月,英伟达便以2500亿美元市值超越英特尔实现两级反转,等2023年3月,英伟达市值更是超过5000亿美元,反观英特尔已经不足1100亿美元。


2023年5月30日,在短短几小时内,英伟达股票竟暴涨2000亿美元,直接涨出一个AMD和将近两个英特尔,市值一度突破 1 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的科技公司。


黄仁勋的身价借此飙升至440亿美元(3132.8亿元),比去年狂飙2144亿元!


从曾经岌岌可危的游戏显卡公司,到大数据时代的算力之王,英伟达厚积薄发的背后,离不开黄仁勋对技术的执拗和敢为人先的勇气。



2016年,英伟达设计出首款超级计算机DGX-1,内部搭载新研发的GPU产品P100。


4个月后,黄仁勋将一台DGX-1亲手送给新成立的人工智能机构OpenAI,其创始人之一正是有着“硅谷钢铁侠之称”的马斯克。


凭借英伟达的DGX系统,OpenAI训练出了当下炙手可热的ChatGPT。


随着算力不断突破极限,英伟达又陆续推出了性能更加强大的A100和H100,让AI迎来质的飞跃。


如今,英伟达成了AI算力的首选,无论从性能还是通用性上来讲,只要做AI,就绕不开英伟达的芯片。


而一家AI初创公司的八九成资产也都花在购买算力上,芯片价格顺势水涨船高。


可即便这样,英伟达的芯片也早已供不应求,甚至OpenAI CEO萨姆也不得不发声恳求人们不要过度使用ChatGPT,因为连“地主家”也没有足够的GPU来优化ChatGPT。



如今,英伟达业务更是延伸到多个领域。


在图形处理领域,英伟达显卡仍旧处于垄断地位,并为虚拟现实提供着技术支持。在汽车领域,英伟达车载计算机也为实现自动驾驶提供着解决方案和产品基础。


当然,即便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商,黄仁勋也时刻保持着清醒,他明白只有不断奔跑才能远离危机。毕竟关于增长神话的缘起和破灭,他见得太多。


就像2017比特币大火时,显卡的价格暴涨,那时在数字货币市场英伟达芯片同样炙手可热,可仅仅一年后,随着加密货币的崩塌,GPU的价格和需求也迎来了过山车般的跌落。


而2021年元宇宙的兴起又让英伟达股价再度上涨,可惜不久后市场反响又归于平淡。


更别提还有来自竞争对手的背刺,老牌公司AMD在换帅崛起后,新任CEO苏姿丰也宣布将进军半导体行业,企图在AI热潮中和英伟达分庭抗礼。


除了硅谷巨头外,美国新出台的对华出口限令也让英伟达损失惨重,丢掉的中国市场占英伟达利润总额的25%。


此消息一出,英伟达市值更是一夜间蒸发掉535亿美元。


而英伟达的缺席也导致中国市场的空白,无疑让华为等后来者受益无穷。


为了不被美国“卡脖子”,中国政府决定募集3000亿人民币成立国家大基金,用于加快半导体的发展进程,未来“中国芯”的崛起势必会给英伟达造成不小挑战。



不过作为AI芯片元老,英伟达产品在成熟度和性价比上仍能轻松碾压所有竞争对手。


经历过虚拟货币,元宇宙和AI爆发的科技浪潮,黄仁勋作为AI领路人,能否延续辉煌仍取决于他对最新科技的掌控和对行业趋势的判断。


如今花甲之年的黄仁勋执掌英伟长达30多年,身家高达238亿美元的他却完全没有退休的想法,每天仍然保持充沛的热情和精力投身工作,渴望引领英伟达走向下一个30年。


乔布斯曾说:“不要让他人喧哗纷乱的见解淹没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有勇气去追逐自己的心,跟随自己的直觉。”


如果你觉得自己现在一事无成,别慌,黄仁勋是30岁归零才开始创业做芯片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拼很勤奋了,别牛,黄仁勋如今60岁还在浪潮之巅奋力狂飙。


-END-




参考资料:

1 . 《黄仁勋:无法辨别自己是猎人还是猎物时,奔跑就好》南方人物周刊

2 .《人工智能是“玩”出来的?》九边

3 .《硅谷硬通货英伟达,一夜大涨5000亿》南风窗

4.《英伟达跃过“万亿美金”,黄仁勋做对了什么?》逻辑思维

5.《60岁黄仁勋:希望再工作三四十年,之后变成“机器人”》澎湃新闻


作者:枫叶青

编辑:柳叶叨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美国   大佬   芯片   英伟   英特尔   硅谷   人工智能   显卡   可怕   美元   华人   专家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