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被遗忘的“吹哨人”,拯救上万人生命,却被开除公职

她曾是一位“白衣天使”,也是一名“吹哨人”,因为说出了实话,不仅工作没了,就连家庭也因此破裂了!但是她不后悔自己这样做,因为她拯救了上千万人的性命。

她就是20多年前“河南艾滋血祸事件”的吹哨人——王淑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者,却被逼得客死他乡,而且在她去世之后,除了亲人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为她哀悼,这是多么令人心寒的一件事情。

1985年,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出现了艾滋病毒病例,这就意味着艾滋病已经在全国蔓延开,而HIV也被称作是“20世纪的瘟疫”,令人谈之色变。

河南“艾滋血祸事件”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于当时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农村人口的增长,导致河南省出现了人多活少的现象,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剩余的劳动力。


当时我国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下令限制或禁止进口血浆、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

但是这些血液制品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又很大,这就导致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出现。

为了解决这种现象,于是中国就迎来了“血浆时代”。一时间各个地方开设了大大小小许多的血战,而每个血战的人更是密密麻麻。

“想要奔小康,赶紧卖血浆”在当时,卖血浆瞬间成为了一个快速赚钱的营生。


只要卖一管血就可以赚到45-50元,这相当于农村老百姓有时候一个月的收入,所以大家纷纷加入到卖血的行列中。

有的人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一天进行多次地献血。

河南农村当时本来家家户户都有都有多余的劳动力,“血浆时代”的到来,对于他们来说可谓是及时雨,所以大家蜂拥而至。

面对每天这么多的卖血者,越来越多的卖血站搭设起来,有的商家为了省事,直接将牛棚加以改造。


放上桌子,摆上棉签,一瓶酒精,一个针管,几个护士,一个新的卖血站就搭设起来了。

当时,不管是收购血浆的商家,还是卖血浆的老百姓,都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一心只想着怎样的赚钱,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所有人似乎忘记了艾滋病当时也对人们存在着巨大的威胁。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许多人对于艾滋病的认知并不是很全面,从主观意识上认为之所以会得这种病的人都是因为私生活不检点。


所以当时许多卖血站点根本就不要求,卖血人员在抽血前去做有关这方面的一些检查。

王淑平,1959年出生,父母都是从医者,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她渴望自己长大以后也可以成为一个“白衣天使”,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所以在1983年,王淑平从河南医学院毕业之后,便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医护人员。

她善良有爱心,对待工作和病人也有很强的责任心,是大家公认的优秀医护人员。

1991年,她被上级分配到周口防疫站创办的一个“采血站”帮忙,王淑平本就是一个对待工作非常认真的人。


所以当她在“采血站”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她就发现当时“采血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首先采血站为了节约成本,一个针头会连续为多个卖血者抽血,另外他们也都没有体检报告。

当时绝大多数的人采用的又是单采血浆的方式,也就是将采集到的血液通过离心机将血浆分离出来,然后再把剩余的红细胞再输回到卖血者的身体里。

这样一来,一旦有患者有传染病,那么其他人就很容易也被传染。


不过起初王淑平也只是担心,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前来卖血的老百姓,才让她下定决心当“吹哨人”。

1993年至1994年,血浆的经济可以说已经达到了顶峰,在整个河南声,采血站就超过了230家,而在周口就有39家。

河南的经济也因为“血浆时代”硬是冲了上去,但同时整个省的艾滋也在慢慢的繁衍。

1994年的一天,王淑平像往常一样在为卖血者采集血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人,起初王淑平并没有在意他,但是当触碰到他的胳膊时,她能明显地感觉到对方的体温不太正常。


于是,她便询问对方是不是生病了,不舒服?

但是对方却告诉她说,自己只是因为头天晚上睡觉没有盖好被子着了凉。

但是王淑平发现对方不仅是体温不正常,从他裸露出来的皮肤上可以看到,还有一些脓包。

她的心里面咯噔了一下,但是因为采血站并没有明确规定,卖血者需要提供健康报告,所以尽管心里面不舒服,但是她还是为这个人进行了采血。

后来,这件事情便总是出现在她的脑海里,安全隐患也一直成了她的一个心病。


当时她又特意留意了附近其他的采血站,发现每一个采血站都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她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一旦有意外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她连夜写了一封信,将自己发现的这些问题反馈给当地的相关部门,但是她寄出去的信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任何的消息。

但是这并没有让她放弃,为了验证自己的这个想法,她自掏腰包,将采集到的血液进行了检测。


当拿到检测结果的那一刻,她被眼前的数据惊呆了!因为在她检测的400多份血样中间,有62份的血液都呈现出了艾滋病的结果。

她连忙拿着这些检测结果的数据,找到当地的卫生部,希望可以他们可以在血液采集时增加一个检测的流程,但是却遭到了他们的拒绝。

后来,她便尽自己的能力,给当地的老百姓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并向他们讲述艾滋病的危害。

但是在当时,对于这些已经穷怕的老百姓来说,病不可怕,穷才是真的可怕。


她所做的这些事情,并没有提高大家的觉悟,反而她的这些行为在某些人看来触碰了他们的利益。

一时间,王淑平在当地遭受到了大家的排挤。

但是,她并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此时她更加关心地还是怎样可以解决安全隐患这个问题。

于是她便带了15份的血液样本来到了北京,希望通过更权威的部门做一份鉴定。


但是当她来到北京之后,才发现在这里做血液检测,需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资金,但是当时因为出来的比较匆忙,她身上带的钱并不够。

而这些血液又必须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检测,否则就会失效,没有检测的意义了,一时间,她急的在医院里面哭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她在医院里面遇见了首席专家曾毅,他主要负责研究中国的流行病。


在得知王淑平此次来医院的目的之后,他也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便决定帮助她。

在曾毅专家的帮助下,王淑平带来的15份血液顺利地完成了检测。

当王淑平拿到检测结果的数据时,再次被震惊到,在15份血液检测结果当中有13份都含有艾滋病毒,还有两份也被疑似。

王淑平当时决定越过当地的卫生部,直接上报给国家卫生局,这次之后,她的付出总算是得到了一点回报。


国家当即对所有的采血站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凡是不符合要求的全部都关闭,并且要求以后在对卖血者抽血之前,必须进行检测。

2年的时间,整个河南省由原来超过230个的采血站缩减为23个。

这件事情在当时掀起了一阵风波,而王淑平的名字也被更多的人知道。

当王淑平以为这件事情可以画上句号的时候,她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

当时的数据检测报告结果,有人希望她可以将报告中的数据改动一下。


王淑平自然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她知道,数据一但更改,那么她之前所做的一些努力就白费了。

所以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时她也因此付出了一些“代价”。

先是她被开除了公职,而他的丈夫因为她,也在公司遭到大家的排挤,后来因为她的行为,那些损失利益的人也会时不时地到她家搞一些破坏。

最终她的丈夫实在受不了,便选择了与她离婚。

2001年,处处遭受排挤的王淑平独自一人来到了美国,她离开祖国的这一年,河南当地的艾滋病危机也终于得到了承认。


2019年,她在美国因为心脏病发作去世,离开这个世界时她才59岁,但是她的离开并没有在世界上掀起一点的波澜。

除了自己的亲人,她没有受到其他的祭奠,也没有任何的媒体为她报道,她就这样无声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王淑平这个名字应该被大家所记住,她也应该受到大家的尊敬,因为她的付出与牺牲是伟大而又勇敢的!

(来源:记录和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周口   卫生部   血浆   公职   河南   安全隐患   艾滋病   老百姓   血液   生命   发现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