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40载政绩平平,到雍正手里却成天下第一巡抚,他是谁?

雍正十年十一月五日,已经71岁的田文镜因为身体支撑不住向雍正请求退休,雍正虽不舍但也要爱惜老臣,便答应了。仅仅几天后,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退休生活的田文镜便病逝了。

得知田文镜病逝的消息,雍正很是悲痛,特地派人专门在易州城南修建了一座规模很大的田公墓;就这样田文镜成为雍正朝唯一一位附葬皇陵的大臣。

要知道皇陵安葬的除了皇上、皇后与皇妃外,就是皇子及其福晋等,朝中大臣一般没有附葬皇陵的。乾隆的裕陵倒是也附葬了两位臣子,一位是傅恒,一位是傅恒的儿子福长安。这对父子不仅是战功赫赫的大将,还是孝贤皇后的娘家人。

而田文镜能够有傅恒父子的殊荣,可见雍正对其有多重视。

不仅如此,雍正还下旨田文镜入河南贤良祠。

雍正对田文镜的评价很高:

“忠诚体国,公正廉明。”

然而乾隆皇帝却这样评价田文镜:

“鄂尔泰、田文镜、李卫都是先帝的重臣,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又不及鄂尔泰

田文镜不如李卫,而李卫不如鄂尔泰,可见雍正三大宠臣在乾隆眼里,田文镜是最差的。

乾隆皇帝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乾隆五年,河南巡抚雅尔图给乾隆上奏折,请求将田文镜撤出河南贤良祠,理由是河南的百姓、士绅们都对田文镜恨之入骨,所以不应当将其继续供奉贤良祠。虽然乾隆并没有肯定田文镜,但也没有答应雅尔图的请求,毕竟田文镜是先帝雍正亲封的“三大督抚模范”之一。

到了乾隆中后期,在泰陵附近的田文镜的墓地,阴差阳错的被当地的守陵大臣夷平。

在雍正眼里公正廉明的大忠臣,在河南巡抚雅尔图的眼里却是:

文镜在豫,百姓至今怨恨

这究竟是为何呢?

01

田文镜是广宁人,隶属于汉军正蓝旗。康熙二十二年的时间田文镜入仕,不过田文镜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中举的方式,而是以监生的身份。

按照大清的规矩,只有贡生或者是荫生才有资格进入国子监读书,成为监生。

荫生指的是,靠祖上或者是父亲的官位而取得入学资格的官僚子弟;

而贡生指的是,成绩非常优异的秀才,得到推荐后,可以入京师国子监读书,成为监生。

田文镜的父亲天瑞年曾担任过正五品兵部督捕司员外郎,如此田文镜通过监生的身份入仕还是理所应当的。田文镜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丞,在县丞的位置上待了9年才做到了知县

康熙四十五年,田文镜升任吏部员外郎,到这一年,田文镜已经入仕二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政绩平平,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而雍正的“三大宠臣”之一李卫,通过捐官的方式进入仕途,一开始便是员外郎的职位。也就是说田文镜苦熬二十几年的时间,才跟李卫的起点一样,不得不承认造化弄人啊!

从康熙四十五年到康熙病逝,田文镜先后任刑部郎中、长芦盐政、内阁侍读学士等职,虽说稳中有升,但基本上都是多年才升一小步。可以这样说:田文镜入仕四十余年,已经到了年过六旬的年纪,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若此时退休的话,田文镜顶多算是历史洪流中很小的一滴水,落入河中便不见了,历史上顶多留下一个名字加一个评价“政绩平平,凭资历缓慢升迁”。

但是到了雍正朝以后,田文镜虽然已经是一个花甲老人,但却是跟开了挂一样,很快成为督抚中的楷模。要知道不管是巡抚还是总督,都是朝廷中十分重要的位置,相当于封疆大吏。田文镜从康熙朝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能够用仅仅4年的时间被雍正称为“天下第一巡抚”,成为朝野闻名的能臣,确实非常不简单。

当然这得益于两点:

一点是多年的官场磨炼让田文镜干练、精明,之所以升迁的慢终归也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

另一点便是千里马遇到了伯乐,正因为田文镜被雍正这位伯乐识别,并且提拔重用,才得以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而这第二点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便来看一看,在雍正的麾下,已经年过六旬的田文镜如何做到名垂青史的。

02

其实田文镜能够得到重用,还要“多亏了”年羹尧,毕竟雍正登基之前压根不认识田文镜:

雍正元年,拥护雍正登基的大功臣年羹尧正在川陕总督的任上,年羹尧给雍正写了一封奏折,请求朝廷能够赈灾,因为山西发生了大灾。但是当时的山西官员则坚称没有灾情,选择隐瞒不报,以至于老百姓都遭了殃。

雍正一时间不知道究竟该相信谁,这时总管事务大臣之一的马齐给雍正出了一个主意:前几天不正好有礼部的官员前往华山祭告吗?从京城前往华山必定要经过山西,将礼部官员叫来一问便知。

而田文镜恰好是前往华山祭告的官员,这是田文镜生平第一次单独被雍正召见,虽然以前没有见过这样大的场面,但是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也让这位年过六旬的田文镜变得越来越干练,将自己所见到的情况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雍正对此非常满意。

便问田文镜:“若让你去山西赈灾,你能完成任务吗?”

田文镜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便在雍正面前立下了军令状。而田文镜并非只是贪恋功劳,而是他确实有信心能完成任务。田文镜从一个小小的县丞一步一步擢升到了礼部任职,完全靠的是自己的能力,他有非常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或许对于田文镜而言“赈灾”真不是什么难事。

田文镜到了山西以后,不仅将赈灾的工作完成,而且还将山西积压多年的公务全都整理处理完成,而且还趁此机会将几位为官不廉者直接给清理掉。

雍正得知后,对田文镜大加赞赏,直接让其署理山西布政使一职。

田文镜真正发光发热的地方并非是在山西,而是在河南。

雍正二年,田文镜便被调任河南布政使一职,七个月以后,被擢升为山西巡抚。

雍正并没有因为田文镜年纪大而不重用田文镜,如此只看重能力而不看其他,用人上不拘一格,让田文镜有了真正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如此“知遇之恩”,田文镜自然要报答。

用田文镜自己的话说:

“即鞠躬尽瘁,亦难报效;惟有矢此血诚,不敢一毫怠惰,一事苟且”

其实雍正之所以如此重用田文镜也是有原因的:

雍正通过残酷的九王夺嫡之争,好不容易坐到皇位上。但是昔日跟自己争夺皇位的兄弟,尤其是皇八子允禩等人,仍旧在朝堂上身居要职,雍正的皇位坐得还不够牢固,还不能轻而易举将这些人除掉。对于雍正而言,急需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与这些人对抗。

另外雍正登基后需要虽然敌人尚未肃清,但是他已经迫不及待要进行新政。比如“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共”、“摊丁入亩”、“清查亏空”等,这些都需要干练值得信任的官员来负责。而田文镜因为在康熙朝时人微言轻,并未支持哪一位皇子争储,对于雍正而言是可以信任的;再加上田文镜在山西的表现,更加坚定了要重用田文镜的想法。

对于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来说,基本上这辈子已经看到头了,但是田文镜居然还能迎来人生的“第二春”,自然会对雍正感恩戴德。那他在任上究竟如何报答雍正的呢?

03

虽然田文镜到河南人巡抚时已经63岁,而且身体还不好,但这些都没有成为阻碍田文镜大刀阔斧的整顿,首先便是雍正交代的第一项任务:清理亏空,整顿吏治。

这是雍正帝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田文镜到了河南以后便以此为先,将河南的亏空全部核查一遍,对那些贪污者,先给机会痛改前非,若当真不改的话,田文镜丝毫不留情面。

因为田文镜丝毫不留情面、措施严厉,所以河南清查亏空一事进行的非常快。

另外田文镜在改革的过程中,对下属官员的要求非常严格,对那些贪赃枉法、玩忽职守的下属,处置起来非常狠辣。他在河南仅两年的时间,便弹劾罢免二十三位下属。

田文镜改革必然会影响到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一些人的攻击;尤其是田文镜在惩治贪官上的雷霆手段,必然会得罪不少人。所以雍正经常会收到弹劾田文镜的奏折,说田文镜“刻薄”。

要知道田文镜之所以会如此,不仅仅是因为田文镜的性格使然,更多的是田文镜有雍正这座靠山在,因为田文镜很清楚雍正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雍正非常欣赏田文镜的干练,对此大加赞赏,为了不让田文镜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他曾告诉田文镜一定要讲究方式策略。田文镜非常感激雍正对自己的提醒,不过田文镜对这些人的诽谤丝毫不在意,仍旧对河南的政务进行不停地整顿。

雍正的新政“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首先在河南进行试点,田文镜在贯彻这一项新政的过程中,极大地影响到了保守势力的利益,为此在河南出现了大规模罢考的事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田文镜在到河南任职之前,河南是连年灾荒,让老百姓是苦不堪言。他上任以后便开始找原因,最终发现这跟河堤工程常年失修有关,若是常年无雨田地则会干旱,若是遇到大雨的话则会发生洪灾。找到问题的根源以后,田文镜便向朝廷请求拨款重修堤坝。

并且提出修建堤坝的人夫应当由各州县来分担,按照老百姓的田地亩数出人夫,或者是半顷或者二顷出一位人夫;而官绅则是按照新政一体当差。

官绅享有特权是一直以来都默认的,并不在当差的范畴。所以官府一般都敢轻易地招惹他们,但是没想到新上任的布政使田文镜居然丝毫不留情面。

但是河南的官绅也没有那么轻易屈服,所以便在一些人的挑唆下,开封府封丘县的士绅、武生等全部聚集起来,一起反对一体当差,最后发起罢考,一时间人数众多,声势浩大。

而河南的学臣对此竟不发一言,而河南的按察使更是声称“不在我的职责范围内”,一时间形势来田文镜极为不利,而他确实也赶到“孤立无援”。

不过田文镜并没有以因此而放弃,而是坚持与这些地主、士绅等人作斗争。以最快的速度将为首者直接捉拿严办,如此杀一儆百确实起到了效果,终于让考试得以照常进行,而地方也迅速恢复了平静,堤坝得以顺利修筑。

在这个问题上,雍正皇帝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全力支持田文镜。

有雍正的支持田文镜自然是更加勤勉,为了将自己在河南的工作做好,田文镜不止一次说:

“益加敬谨,夙夜匪懈,竭尽驾骀,以仰报我皇上知遇之隆恩”

在与保守派对抗的过程中,田文镜对待自己的工作也是兢兢业业。不管是钱粮、治河还有刑名、防盗等各项事务都是费尽心思,雍正曾下旨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作为雍正宠臣,田文镜自然不会落后,他先是将河南各州县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在雍正四年给雍正帝上了一封奏折,可以于雍正五年正式开始实行摊丁入亩这一政策。

雍正看到田文镜的奏折后便应允,如此河南便成为实行摊丁入亩较早的几个省份之一。

历朝历代治河、兴修水利都是朝廷非常关心、也是最棘手的事情,尤其是河南,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若是河堤修建不好的话,一下大雨成千上万的百姓便会流离失所。

田文镜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便加倍努力。

他在雍正二年修筑堤坝的基础上,从雍正三年正月开始,便对原先负责河工的堡夫以及由江南调来的河兵进行训练,同时进行约束。并且让管河的官员忠于职守,为的就是能训练出一支干练、忠诚的护河队伍。

这年夏季,河南下了大雨,黄河净水上涨四五尺到七八尺不等,汹涌蓬勃,而且还出现了很多“出槽漫滩”。为了河南的百姓,田文镜便昼夜守在堤坝上,并且要求各处的官员也要率领士兵们昼夜守住堤坝上,多备一些物料,哪里有问题及时解决。

就这样,河南成功躲过了这次洪灾,老百姓的庄稼也全都保住了。

雍正帝得知后,对田文镜大加称赞:

“如此在地方忧勤不懈.何事弗克办集耶?”

虽然此次洪灾河南躲过去了,但是田文镜仍旧不松懈,紧接着便安排各地一定要在今年的冬天以及明年的春天,老百姓地里的活不忙时,加固堤坝。

正是在田文镜的努力下,河南的治河工作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雍正四年十二月八日,雍正帝盛赞田文镜:廉洁奉公、谢绝私交,实乃天下第一巡抚。从这个时候开始,田文镜一时间成为朝野闻名的能臣。

其实仔细看田文镜在河南的所作所为,还是对的住雍正对他的称赞的。

04

可以说田文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孤臣,但他也愿意成为那个敢说敢干的孤臣。这一点是雍正非常欣慰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田文镜成为雍正非常宠信而且多次维护的宠臣。

有一次田文镜跟自己同僚杨文乾说,自己若是能被抬旗到上三旗该多好!

雍正怎么能不满足孤臣的愿望呢?

没过多久,便将田文镜抬入满洲正黄旗。

雍正还跟田文镜说:你有什么话直接跟我说,咱们君臣之间无话不谈。

估计田文镜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真的被抬旗,当然为了皇上会更加地卖力。

雍正七年,江苏一带发生水灾,急需要朝廷赈济粮食。雍正便让田文镜从山东、河南两地调粮,田文镜考虑的问题比较实际:江苏人应该会吃不惯河南的小米,即便是当真晕过去了,也未必能达到什么效果。

但是大学士张廷玉与朱轼却认为此时的老百姓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怎么还会挑剔吃什么呢?就这样小米运送到了江苏,结果如田文镜所料,百姓们确实不太认小米,赈灾的效果非常差。田文镜当然也委屈,便跟雍正诉苦,雍正还是比较明事理的,并没有将此次赈灾不利的责任推到田文镜的身上,对田文镜说:

只要你负我,我定然不负你。

雍正九年,山东河南发生了水灾,因为很多地方赈灾不利,老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出现卖儿卖女的现象。便有一些大臣直接弹劾田文镜救灾不力,雍正并没有责怪田文镜,而是再一次护短:田文镜并非不尽力,毕竟已经年老还身体不好,很多事情也是力不从心;才会被下属官员欺瞒。

此时的田文镜已经70岁,哪怕是这里边确实有田文镜的过失,雍正也不想田文镜晚节不保。

其实此时的田文镜确实已经身体很不好,疾病缠身,所以向雍正请辞,但是雍正并没有答应,只是让他回京城养病,等到病情痊愈后再回任上。只可惜田文镜身体确实已经太糟糕,回京城后不久病情并没有好转,反而急转日下,田文镜只好再次请辞,雍正才勉为其难答应

然而请辞后的田文镜,没来得及享受自己的生活,便病逝了。

田文镜的死让雍正很是伤心,便下旨在河南为田文镜修建祠堂,为的就是让河南的百姓记住这位为国为民的“模范督抚”。

只是没想到多年后,河南新的巡抚居然会给了田文镜这样低的评价,究竟是为何呢?

自从田文镜成为雍正的宠臣以后,便事事以朝廷为主,只要是雍正让田文镜做的,田文镜都会不打折扣的执行。而雍正的几项新政确确实实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利益,田文镜处事狠辣,得罪人是很正常的。

结语

田文镜算得上是一个典型的大器晚成,年过花甲还能得到重用,确实非常难得。这应当算是田文镜一生中最大的幸事,可见千里马想要跑得快,还需要有一位伯乐,而田文镜的伯乐就是雍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雍正   巡抚   伯乐   官绅   乾隆   当差   堤坝   山西   河南   政绩   官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