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曾外祖父发家的故事

同事说,他的曾外祖父是个传奇,他闯云南发家的故事,都是从母亲那里听来的。

清朝1840年前后,曾外祖父出生于川南一穷苦雇农家。没有田地,没有资产,只有两间破草房,只能靠租地耕种和帮工维持生存。

但他是个有骨气的汉子,成家后,为了挑起家庭的重担,改变贫穷受苦的处境,便像当地许多男人一样去闯云南了。

山东人为生计外出求生,常是到山海关外的东北,人称“闯关东”,那里地多人少,总能比内地好生存一些。而川南人外出谋生,大都选择云南,因它靠近四川,地处边疆,也是地广人稀,相对容易生存。且靠近缅甸、老挝等国,鸦片暗流涌动,不怕死,也可冒险走私鸦片带回内地,获取高额利润。

他抛妻别子,只身前往云南,最初在一地主家帮工,勤勤恳恳,起早贪黑,任劳任怨。虽收入微薄,但他把挣来的东西全都换成铜钱送回家里。可做了一年,也没能挣得多少钱,他便寻思另打主意。

恰好附近有个年轻的寡妇,家里颇富有,男人死了,正需要人手打理家务。听说曾外祖父为人诚实,勤恳做事,于是把他请为家里帮工,待遇比原来地主家好了许多。他知恩图报,更加努力干活,不但把地打理得好好的,而且也帮助女主人管理一些家务。

寡妇见他年轻力壮,为人诚实,里里外外一把手,心里暗暗高兴,于是有了新的盘算,想把他永久地留下来,替补死去的男人。

一年后,寡妇另请了种地的帮工,便让他做了自己的管家。寡妇曾经问过他,在家乡成家没有,他明白寡妇的心意,便说自己还是单身汉,家里穷,成不了家,这才跑云南来的,并感谢主人的收留与善待,愿尽心尽力为主人做事。

寡妇放心,便把家里的事都交付他管理,包括财务收支。曾外祖父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终于还是在家庭的贫困与振兴希望的被迫下,战胜了良知与羞愧,开始暗中做手脚,把一些钱财渐渐隐匿下来。

但他尽量努力做事,使女主人家收益日益增多,虽然自己悄悄截留下了部分,但整体上也并没有毫无底线地侵吞主人原有的大量钱财。毕竟还是朴实的男人,虽是生活所迫,也常常承受着矛盾与纠结的不安,不过,女主人也从未怀疑过他。

在男女感情上,从家庭角度看,他是忠于家庭的男人,有担当的男人。虽然寡妇对他好,想留他做男人,但他只是虚与应付,没有动过真情。但从寡妇角度看,他就是背叛:帮他,爱他,信他,结果是他仍不忘故乡的妻小,暗中截留下了一大笔钱财。谁对谁错,就看站在什么角度了,真不可一概而论。

在寡妇家就这样做了两年,虽悄悄截留下了一大笔钱财,却没占有寡妇的身体,他有自己的底线——既不愿意在这里留下,就不要去碰别人的身体,免受良心的谴责。虽然悄悄占有了女主人的钱财,那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努力做事的成果,截留下部分给自己,也在良心上勉强说得过去。

如此这般,只是亏了年轻的寡妇,这从川南来的汉子,没有坠入她的情网,辜负了她的一片情意——生活给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而已。

三年后,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曾外祖父悄悄离开了女主人,带着一笔钱财,踏上了返家的路程。

从云南返家前,外祖父还冒着风险,悄悄买了点鸦片,准备带回后赚一笔。把它用油纸包好,层层伪装,裹藏在肮脏的破棉絮里,装着逃难的人,风餐露宿,提心吊胆,千里迢迢返回故土。

即使这样,也是十分危险的,那时家乡不少想一夜暴富的人,铤而走险,闯云南走私鸦片,不是被黑道暗算,就是被土匪枪杀,或者毙命于艰难险阻的路途,真正能够成功的,那是烧了高香,少之又少。尽管如此,曾外祖父还是要冒险一搏。

风一程,雨一程,大路不走,走小路;平路不走,走荒野。翻过一座座荒山野岭,穿过一条条峡谷栈道,躲过一伙伙土匪强盗,闯过一次次生死之关。终于大难不死,一袭烂蓑衣,一个破斗笠,一担破行囊,满面土色,瘦骨如柴,乞丐般地回到了故乡。

回乡第二年,原来两间草房变成了一排石木青瓦结构的大院。那是典型的川东农村大院:依—溜低矮的小山,一横一折,十来间,高高的屋基,宽敞的阶檐,平整的院坝,后山有竹林,院前有果树,这就是曾外祖父闯云南的成果。

不仅母亲儿时在此度过,我们兄弟姊妹,也是在这大院里长大的。后来,时代变迁,这大院被分给别人,家人只占有了部分。再后来,一家老小离开大院,去到了城里,没人居住,直到前几年,大院最终倒塌。现在,连一点痕迹也看不到了——大院完成了它百余年的使命而彻底消逝了。

曾外祖父地下如有知,不知他是责怪后辈子孙的败家,还是为时代的变迁而感叹,这就不得而知了。

曾外祖父不但修了大院,还买了十多亩田地,还在小镇上开起了染房,日子一天天变好,由原来的穷苦人家,蜕变为富裕人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但这也让当地人佩服,曾外祖父也成了当地人眼中的能人而受到尊敬与膜拜了。

曾外祖父闯云南带回的第一桶金,虽不光彩,却换来了荣耀与脸面,从贫苦阶层跃升到了中产阶层。闯云南开了眼界,冒险增加了胆量,经济好了,眼界开了,但善良的本质却没变。他常常接济穷苦的亲戚与乡亲,也热心修路补桥的善事,于是更受乡人的爱戴与敬佩。

曾外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就是母亲的父亲——我的外公。曾外祖父虽然闯云南发了家,但他知道这是多么不易,甚至心底也深藏良心的羞愧与不安。他认识到读书的重要,要想改变处境,读书是条重要的道路。原来想读书没钱,现在有钱了,就要送儿子读书。

外公读书勤奋,熟读四书五经,苦练毛笔书写,引经据典,能说会道,做事沉稳,接交老练,渐渐成了小镇读书人的楷模。另一儿子不好读书,喜欢打斗,便去了军营。曾外祖父便把继承家庭的大业交给了外公。

随着年龄的增长,晚年曾外祖父过起了吃斋念佛的生活,做善事,积功德,便成了他生活的重要事项。除修桥补路,乐善好施外,且善待穷人。栽秧打谷,家里请了帮工,他必定嘱咐家人,一定要好酒好肉款待,质量要好,分量要足。每顿帮工吃完,他都要到桌上查看一番,如果桌上没有剩余饭菜,一定会大发脾气,斥责骂人,谁也不敢还嘴。常挂在嘴上的话就是:“再亏也不能亏下力人!”这大概也是与他年轻时当帮工的生活有关吧。

对人如此,对动物也是善心善意:别人打的鱼,捕的鸟,他会出钱买来放生;下大雪的天气,他会揣着装有切碎的苕粒与谷米的竹筛,不顾腿脚不便,踏着厚厚的积雪,冒着寒风,去到后山,给无处觅食的雀鸟喂食。

听母亲说,或许是善有善报,七十多岁,曾外祖父去世时,毫无征兆,无疾而终,坐在床上,就静悄悄地走了——走完了他传奇而矛盾,又让人感慨的一生。

同事问:他当过富人,也当过穷人;他做过坏事,也做过善事,他是好人还坏人呢?

我也无法回答,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但却是一个真实的人。

朋友,你们认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9

标签:外祖父   草房   帮工   云南   寡妇   鸦片   钱财   大院   家里   男人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