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开放冠名,俱乐部就能活下去?

2022、23两年对中国足坛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成绩的糟糕不仅暴露出诸多技战术问题,主帅、教练团队、联赛管理者,和足协领导、乃至更高层级的人物的贪腐问题,则更是令人失望。绿茵大环境的糟糕,是不争的事实,更是国足进步难的掣肘。

当然,失望的可不只是绿茵迷们。投资人受限于中性名政策被迫撤资,也让球队非常受伤。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数据,1994年职业化以来,中国各地区、各级俱乐部解散的至少95家,其中有44家消失于近五年,新政出台至少导致25家俱乐部退出江湖,竟还包括当季冠军队伍,无比惋惜。

在上任班子被“扫下台面”后,对新政的批判就成了大部分从业者的共识。终于,宋凯上任后表态调整,1月3日也正式通过官宣发文的方式,发表了“新政”。讽刺的是,距离上次新政发文的时间,不到两年。

此次“新政”着力解决球队冠名、异地搬迁和外援注册三大问题。相比于后面这两个的不痛不痒,球队冠名自然会是备受瞩目的那个。简而言之,“新政”要求中性名政策仍然存在,但可以允许企业冠名。大体格式参照“俱乐部名称+所冠名称+队”的方式,“所冠名称”可选企业名,和品牌名。此政策持续时间为2024-2028年。

毫无疑问,“新政”的出台是因为没钱了,“新政”出台的作用是为了拉来钱。当欠薪、欠资问题成为联赛的主要关键词,赞助商的撤退和队员的无心恋战是必然。此次改革,从理论上讲,确实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数据显示,2016年乐视冠名北京队费用达到1亿人民币,2018年斯威汽车冠名重庆队,则提供了三年2亿的费用,整体上的数值还是十分可观的。

要知道,2023赛季中超队伍的平均分成,相比于金元时达到4000万/每队的水准,下滑到比800万还少的水平,对俱乐部生存来说是极大挑战。而且,中国足协明确规定每场中超胜利的奖金为300万人民币,也就是说分成不够3场赢球奖的,实在可悲。

赞助商的再次加入,肯定能带来缓解。不过,问题是,能缓解多少、能缓解到何时?足球是很烧钱的运动,这一点众所周知。特别是在场地费用、人工费用、周转费用越来越高的今日,恐怕1、2亿人民币的“高价冠名费”,也不太管用了。可企业不可能报价太高,如此,杯水车薪,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冬日;接下来开春后,怎么生存,估计还是个问题。

好的赛事要靠赞助商的支持,更要靠自身的经营、回款。不要说英超、西甲这样的顶级,就是周边的J、K联赛,实际状况都要比我们好太多。观众的支持、队员的出彩、参加洲际赛好成绩,都会换来赞助商的开高价。第102届日本高中足球大赛可是吸引了10+的欧洲顶级豪门球探观赏,想象一下,即使成才率只有10%,由此带来的帮助都是可观的!

然而,这可不是靠几个“政策”能推进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俱乐部   发文   新政   中国   赞助商   联赛   球队   费用   人民币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