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姑娘”孙龙珍在怀孕时牺牲,34年后,44万亩争议土地终归中国

1962年4月5日,中苏边境线伊宁段发生蹊跷一幕:苏联边防士兵将铁丝网一段一段剪开,剪成一个个大口子。

然后,苏联士兵拿着大喇叭喊道:

“塔城地区的乡亲们,你们原来是从苏联跑过来的,现在克里姆林宫还把你们当苏联的公民看,苏联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祖国欢迎你们,快过来吧。”

在他们的鼓动下,边民成群结队,哄抢、卷走集体的财产外逃。截止4月下旬,共有5万多人从裕民、伊宁、霍城等县逃走。

不仅如此,他们还围攻政府部门,打伤卫兵,抢夺武器、机密文件。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苏修当局一直在利用其在新疆的外交特权,以及双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大做文章。不遗余力地培养特殊势力,进行各种颠覆活动。

伊宁、乌鲁木齐两地的苏联领事馆把在分布在新疆各地的苏侨协会,变成其进行颠覆活动的大本营。他们以各种不可告人的方式在我边民中积极发展“苏侨”,建立涵盖广泛的情报网,培养了一大批反华分子。

与此同时,他们还通过广播、信件和报刊等手段,对上述地区进行思想渗透,宣扬苏联体制的所谓优越性,公开鼓动我边民到苏联去过“幸福生活”。

1960年开始,当我国遭遇自然灾害,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之后,上述活动变得越发猖獗。“伊塔事件”,就是其非法活动导致的直接后果。

逃刚开始,苏联方面的行动还遮遮掩掩,到后来就变得肆无忌惮。边防士兵公然在边境线上架起探照灯,为那些外逃分子指路,甚至并派出成百上千辆汽车到边境迎接。

对逃入苏境的边民,苏联有关部门迅速加以安置。同时,他们还鼓励外逃分子再返回去,煽动、引诱其他人外逃,按照带走的人数多少进行奖励。当局还公然鼓励那些人回去进行抢劫,抢走的东西越多,奖励就越多。

这就让那些边民受到鼓励,更进一步刺激了事态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外逃风潮向其它地区蔓延,扩大到额敏、托里、沙湾、乌苏、博乐等10多个县。截止5月底,先后有6万多人逃到了国境线另一侧,他们带走牲畜20多万头,集体财产不计其数。

逃离风潮带来的严重后果,不仅是政治影响,还有经济上的后果。

比如,边民逃离之后,很多地方没有了人烟,大量土地没有人耕种而荒芜。据资料记载,因为边民逃离而荒废的土地多达60余万亩,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在此背景下,新疆自治区政府积极行动起来,号召新疆建设兵团的战士到上述地区去,对荒芜的土地进行代耕,对没有了主人的家畜进行代牧,对其他生产活动进行代管,即"三代"工作队。

在当时的情况下,到上述地区是比较危险的,充满不确定性,一向任性的苏联人还不知道做出什么举动。因此,对参加“三代”工作队,个别人心存疑虑,犹豫不决,不愿意报名。

在新疆建设兵团某部的动员大会上,大家在那里议论纷纷,报名者却不多。这时候,一位20多岁的姑娘站了出来,径直走向主席台,对工作人员说: “我去!”

这位20多岁的姑娘,名叫孙龙珍。

1940年10月5日,江苏省泰县农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传出一阵阵婴儿啼哭,声音特别高。接生婆笑着说:“我还以为是个男娃呢。”

父亲在一旁叹息说:“唉,日子本来就难过,现在又多了一张嘴。”

在旧社会,中国农民的日子本来就苦不堪言,当时江苏又被日军占领,百姓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中国人本来就重男轻女,在战乱中生下的女婴,更是不受待见,可以说生不逢时。也许觉得自己在家里地位低,也许是生性要强,女婴成长很快,懂事很早,四岁的时候就帮助母亲做家务,九岁的时候就能纺线织布。

乡亲们对这个懂事的女孩赞不绝口,父母脸上也乐开了花。这个女孩,就是孙龙珍。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时间来到1959年,孙龙珍已经成为一个大姑娘,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她的丈夫名叫于志林, 是个英俊帅气的小伙,也很会疼人。

孙龙珍勤奋上进,孝敬公婆,体贴丈夫,都说于志林父母有福气,遇到一个好媳妇。可是结婚还没有一个月,孙龙珍就离开了家。

邻居得知之后,感到很吃惊,在背后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可能跟婆婆吵架了,一气之下出走。”

“也许人家有了外遇,和人私奔了。”

“不会吧,这媳妇看起来很贤惠的。”

“也许没有结婚前,人家就有了恋人。”

“我听说这媳妇去了新疆。”

“听说新疆很荒凉,几百里不见人烟,那里的狼比人都多。”

“离开咱这这鱼米之乡,到荒无人烟的地方,这媳妇疯了吗?”

后来他们才知道,孙龙珍告别新婚丈夫到新疆去,不是因为有了外遇,是经过丈夫同意的。她是响应政府的号召,去那里建设新疆的。

起初,孙龙珍希望跟丈夫一起去。可是于志林的父母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太好,作为独生子的他根本离不开家。而让新婚妻子到遥远的地方去,过牛郎织女的生活,于志林也难以接受,就吓唬她说:“你要去的话,我们就离婚。”

孙龙珍毫不示弱地说:“没有国家这个大家,哪有小家?不管你怎么做,新疆我是去定了。”

见妻子态度坚决,于志林只好让步说:“你到了那里不许忘记我,等我这边条件允许了,也到新疆去。”

孙龙珍听了也很感动,紧紧拥抱住了丈夫,深情地说:“放心吧,我永远是属于你的。”

就这样,孙龙珍依依不舍告别新婚丈夫,独自一人来到了遥远的新疆,成为吐鲁番火焰山化工厂的一名工人。

到了之后,孙龙珍才发现这里的工作有多困难,因为化工厂的环境非常艰苦,工人们除了要忍受难闻的气味,还要在40℃的高温下工作。工作还不到半小时,全身都会被汗水浸透,跟洗澡一样。

孙龙珍很要强,短暂的犹豫之后接受了挑战,下决心扎根工厂,干出成绩。在艰苦的环境下,她咬牙坚持,比男同志干的都好,年年被评为“铁姑娘”,成为厂里的骨干。

很多人对“铁姑娘”一词感到陌生,这是那个年代的独有荣誉,等同于现在的“三八红旗手”。

就这样,孙龙珍在厂里勤勤恳恳地工作了三年。1962年春天,孙龙珍她的丈夫也履行了约定,来到了她身边。

不久后,丈夫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在她的腹中生根发芽,小腹微微隆起。对于新生命的降生,他们充满期待。就在这时候,伊塔事件发生了。

大片的土地荒芜,大量的牲畜没有人喂养,上级部门号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到边境去,参加“三代”工作队。

得知消息,孙龙珍第一个报名。厂领导一看她微微隆起的小腹,连连摇头说“你不能去。”

孙龙珍的倔劲上来了,说“不让我去,就在办公室不走。”

厂领导一看,只好让步,但是表示说“要去可以,你丈夫也必须一起去,这样可以照顾你。”

就这样,孙龙珍夫妇来到了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成为一六一团十二连的牧工。

不知不觉间,时间来到1969年,他们已经在边境地区工作了7年,也有了两个可爱的宝宝。

第三个小生命,也在腹中开始孕育。尽管不是第一胎,夫妻俩依旧十分高兴。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一天天长大,能够感受到胎心的跳动。他们在猜测,是个男孩还是女孩,该起什么名字。

小夫妻陶醉其中,觉得他们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就在这时候,意外发生了。

1969年6月10日傍晚,一六一团牧一队的牧工张成山返回牧业一队,突然眼前出现一队苏联骑兵。他们非法越境,不由分说把牧工张成山绑走,还企图抢走他的羊群。

张成山苦苦挣扎,大声求救。附近的牧工闻讯后,手持各种工具,赶往出事地点支援。身怀六甲的孙龙珍,也义无反顾,随手拿起一把铁锹,急速奔向出事地点。

他们距离张成山越来越近,受到苏联骑兵的威胁,他们用汉语喊道:“站住,不然我们开枪了。”

孙龙珍和战友毫不理会,迎着敌人的勇敢枪口前行。“砰”的一声,枪响了,一颗罪恶的子弹穿过了孙龙珍炽热的胸膛……

铁姑娘孙龙珍,无力倒了下去,连同腹中的婴儿,两颗心脏都停止了跳动。

她的生命,被永远定格在了29岁。

为了弘扬她的精神,上级满足她生前的愿望,追认她为党员。

1969年8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又授予孙龙珍“革命烈士”称号,并在美丽的巴尔鲁克山脚下为她树立了一座纪念碑。

在孙龙珍精神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人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而进行不懈斗争。

在铁姑娘孙龙珍牺牲34年后的2003年,经过中哈两国勘界商权,曾跟苏俄有争议的44万亩土地,终于重回祖国母亲怀抱。这是无数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其中也少不了孙龙珍的付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伊宁   牧工   边民   苏联   姑娘   工作队   新疆   边境   中国   牺牲   年后   丈夫   土地   地区   孙龙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