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李斯要扶立胡亥,终于明白了,即使公子扶苏继位大秦一样灭亡

前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李斯扶立胡亥一事引起了历史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让人不禁思考:难怪李斯要扶立胡亥,终于明白了,即使公子扶苏继位,大秦一样会走向灭亡。

这看似出人意料的历史走向,实际上反映了时局的复杂和李斯的深谋远虑。或许,李斯对于大秦未来的担忧,让他作出了这个看似冷酷却充满智慧的决策。在这个引人深思的话题中,我们将深入剖析李斯的心思,解读他为何做出这一战略性的选择。

先秦乱世:分裂的战国百家争鸣

要弄清楚秦朝一统天下的意义,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先秦时期的历史。春秋战国时代,原本统一的周天子分崩离析,诸侯国林立,群雄割据,中原陷入了长达500多年的乱世状态。各国雄主频繁用兵,鲜血染红中原。同时,百家争鸣、思想解放,诸子百家争相崛起。可以说,先秦是一部混乱而繁荣的历史。

在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战乱中,秦国是少数几个从始至终保持统一、国力蒸蒸日上之势的。他们北依黄河天险,南连秦岭三川,拥有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秦孝公采用商君变法,实行军国主义,奠定秦国基业;再加上世代杰出的穷奇、商鞅等辅佐,秦国国力蒸蒸日上,最终在战国末期称霸西北。

秦始皇:功成名就的大一统者

秦始皇嬴政,原名扶苏,是秦王政和宠妃卫子夫的长子。从小生性内向,却聪慧过人。他清楚地认识到分裂的局面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深深领悟到,这个世界亟须一位强有力的领袖,重新调整格局,结束持续百年的战乱。只有建立实力强大的中央帝国,才能实现太平。

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扶苏被立为秦王太子。此后数十年间,他谨慎务实,渐渐树立威信,最终于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国,是为秦始皇。他结束了分裂混战的春秋战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国。这也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开端。

一统天下的秦始皇横扫战国遗老,推行整个国家的法度。他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直接统治天下;推行连坐法、焚书坑儒,以强硬手段消除异己。

秦始皇在政治体制的革新上,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法家体系,奠定两千年帝王治世的基础。同时,他在文化上采取高压手段,强制灭绝先秦的诸子百家文化。可以说,秦朝的强大就是建立在对人民的严厉控制之上。

为了巩固边疆,秦始皇还展开空前规模的修长城工程,征调数十万民工北上戍边。长城成为秦朝国力的象征。同时,他也兴修驰道,连接全国各地,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此外,为了显示帝国威严,秦始皇下令修建阿房宫等宏伟宫殿建筑。如此庞大的工程规模与军事防务支出,使得秦末国库已濒临枯竭。

晚年的秦始皇渐感息影,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以维系江山社稷。他携带方士徐福出海求仙,却一去不回,下落成谜。这期间他服食大量长生药,身体每况愈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不得不中断巡游回都,很快在沙丘宫病逝,享年仅50岁。

胡亥篡位:野心勃勃的弑兄夺嫡者

秦始皇有两位皇子,长子扶苏温文尔雅、内敛儒雅,深受父亲宠信;次子胡亥则外放张扬、性格暴躁,与亲兄弟关系并不融洽。根据皇位继承顺序,扶苏原本是太子储君,将来有资格继承大统。

然而,野心勃勃的胡亥远比其兄更具政治手腕,他不甘心居于人下。秦始皇驾崩时,胡亥联合心腹李斯打开父亲灵柩,修改遗诏内容,矫命自己为太子。随后,他立即派人将扶苏和重臣蒙恬押解至咸阳处决。一个血腥的弑兄夺嫡行动就此上演。

公元前209年,胡亥正式登基为帝,是为秦二世。他性格残暴,缺乏宽容的仁德心术,任人唯亲,执政期间大肆搜捕清洗异己。胡亥本人没有太多治国能力和远见,他执意效仿父亲的作为,继续从民间搜刮财富,大兴土木以修宫室庭院,这使得秦末民变一触即发。

据传,胡亥即位后,曾与宦官赵高密谋,设下机关将李斯活活烹杀。他的暴虐统治最终激起满朝上下的反感,为日后秦朝灭亡埋下导火线。

民变爆发:怨声载道的起义军

或许,秦初的严厉手段可以暂时镇压百姓,维持帝国基业。然而,一旦国力衰微、民心渐失,压制便转为引线,点燃民变的火花。

公元前209年农历八月,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陈胜原本是咸阳官吏,深感秦末政府腐朽残暴、民不聊生。一场暴雨引发的泛滥灾害成为导火索,他联合乡亲武装起义,很快攻入咸阳,杀死秦二世。其余各路起义军趁机而起,纷纷夺取各地故土,重建旧国。至此,秦朝覆灭,仅保留阵地2个月有余。

短短15年,秦朝从巅峰跌入谷底。面对起义军的一路高歌猛进,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历史的必然吗?难道这就是一部注定覆灭的朝代吗?

扶苏之问:被夺失的王位之争

不过,假如当年秦始皇将皇位传给长子扶苏而非胡亥,事情的走向是否会有所不同?与弟弟胡亥不同,扶苏性情温和,从小便表现出仁义宽容的儒雅特质。

他曾数次劝谏秦始皇勿过度用权、务必体恤民情。如当初坑杀儒生的事件,扶苏便挺身而出对父帝进言。许多大臣如李斯都更看好这样的太子人选,相信扶苏必将开启仁政。

只是,正是因为怕扶苏的仁政思想威胁自己的法家统治,秦始皇曾一怒之下,将其发配边疆15年。待到秦始皇病重时,温顺的扶苏已经在外近20年,错过了最佳太子继位期。

此时,如果李斯等人联合拥立扶苏为帝,扶苏仁政说必定会有机会实践。秦朝也不会在胡亥手中覆灭的如此迅速。那么,扶苏是否就能推翻历史的定数,改写秦朝的覆灭之局?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扶苏难逃灭亡命运的几大原因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秦朝终究很难逃过灭亡的大劫数。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扶苏性情太过温良,难以镇压野心勃勃的诸侯势力。若他治国仁厚,则势必招致各地豪强旧贵重整旗鼓,乘机谋反;若为了维稳而仿效秦始皇重压民力,又难以取信于百姓,对人心的再度失去只是时间问题。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温和的扶苏未必能驾驭。

其次,秦始皇晚年过于严苛的法家政策已埋下太多隐患。扶苏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灾民流离失所、文化断裂等遗留问题。这些结构性矛盾仍将在秦朝体系内不断积累,最终成为引爆变法的导火索。

再者,秦末民变本身就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陈胜吴广起事后,击鼓为号,各地武装纷纷响应,这本身就是体现百姓深重怨气的标志。就算扶苏继位,也终究难于扭转倾革命的人心所向。

最后,从创业难、守业更难的角度看,秦朝建立仅三代便灭亡,与其说是胡亥个人因素,不如说更多反映的是秦朝治世的先天不足。其政权性质决定了其寿命天花板。从这个层面说,哪怕是贤明圣君继位,也终会走向灭亡。

所以说,秦朝的覆灭已成定局。尽管扶苏若继位,会为秦朝再争取几年、几十年的生命,但朝代覆灭的大势所趋,时日无多,只是早晚的问题。正如李斯所料,不如趁机打擂台,权倾朝野一时。

历史进程:难道就是无奈的宿命?

回望历史,我们不禁要问,难道一切就是无奈的宿命吗?秦朝的覆灭,难道就是注定的吗?难道历史就这样冷酷无情地将这个最强大的朝代碾为齑粉吗?

其实并非如此。历史虽然有其发展大势,但进程并非完全冷酷无情,人们的选择与作为,依然会对大势造成一定程度的调节与影响。

如果秦始皇晚年稍微改弦易辙,扶苏若得以抓住历史机遇早日夺回王位,哪怕他只是暂缓革命的浪潮,给予秦朝几年缓冲期,也足以完全动摇朝代更迭的定数。

相反,即使扶苏未继位,只要李斯抓住机会推动新政改革,及时解决社会危机与民怨,也同样可望延续秦朝的寿命。所以,历史进程并非全是无奈的宿命,关键时刻的决定不会白白流逝,而要经由有识之士把握,去让历史为我所用。

人生在世,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但同样也没有注定失败的宿命。唯有不断进取,寻觅历史机遇,方得开辟历史奇迹。对于秦朝,显然重生的契机与转机曾一度触手可得,只不过最终被短视自私的胡亥等人操之失误。

结语

综上所述,秦朝自秦始皇嬴政、胡亥篡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向覆灭,的确暴露了朝代宿命的无奈,同时也折射出人为选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如果说奋六世之余烈创业难,秦朝的教训则更深刻告诫我们,守业尤难,亡国奴才造成的政权更替,永远是各朝代面临的致命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秦国   仁政   秦朝   帝国   先秦   国力   朝代   公元前   太子   公子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