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朱高煦:明明是靖难战争的第一功臣,却被硬生生抹去所有功劳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靖难战争是一段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篇章,而其中的第一功臣,汉王朱高煦,却在后来的历史记载中遭受了一场无情的抹去功劳的风波。明明是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中的不可或缺之一,却被硬生生地从功绩榜单上抹去,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匪夷所思的历史遭遇?

在这个引人深思的标题中,我们将深入研究靖难战争时期,聚焦汉王朱高煦的战功和领导力,以解开这段历史之谜,还原他应得的功绩。随着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或许能够看到一个鲜为人知、饱含血泪的英雄故事,以及这位被历史抹去的功勋之王的真实面貌。

一路凶险,只为自己和父兄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其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次年,建文帝命诸王世子赴京祭祀先皇,其目的显然是限制藩王势力。在京城,建文帝的心腹大臣徐辉祖就公开指责燕王四子朱高煦是一个“勇悍无赖”,建议速速将他逐出京城,以绝后患。

结果话音刚落,朱高煦就以“父丧服丧”为名,擅自带着两个弟弟朱高燧、半身不遂的朱高炽离京私奔。一路上,建文帝派出的追兵如影随形,处处都有天罗地网在布控。这让本已不利的形势雪上加霜。更要命的是,朱高炽本身体肥胖,行动迟缓,成为拖累其他两人逃脱的绊脚石。

然而面对种种艰难险阻,二十出头的朱高煦毅然决然保护两位幼弟。他凭借身怀绝技的武艺,以及过人的胆识和气魄,屡次击退敌人,杀出一条生路,终于护送两位弟弟安然抵达北平城下。

当燕王朱棣得知三子平安归来的那一刻,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判断,这无疑代表上天站在自己这一边。也就是说,上天支持自己推翻这个削藩如割肉的建文朝廷!此时此刻,朱棣心中坚定了举旗反叛的决心。并且认定,儿子朱高煦便是上天派来助自己一臂之力的大功臣!

如果没有朱高煦舍生忘死突围京城,自己的三子只怕已经被建文帝的心腹大臣速速除掉。到时候,自己也只能黯然终老于封地,无力翻身。正是有了朱高煦这位大功臣,自己才能在各路宗室势力的配合下,旗帜鲜明举兵反叛,推翻这个削藩如割肉的建文朝廷!

朱高煦的破釜沉舟

当初建文帝得知三兄弟逃脱京城不久,立即派出驰邮快马,希望各地官府设法截获。有一次,朱高煦等人路过涿州时,为了掩人耳目改头换面,他们决定杀死当地驿丞,然后假扮成驿丞的模样,混过敌人布下的天罗地网。

没想到此事日后被建文朝廷揪住不放,成为朱棣“谋反有预谋”的“铁证”。而在朱棣1399年七月正式举兵时,他为此专门向朝廷致函解释道:“这完全是朱高煦年轻气盛所为,自己对此并不知情。”但是这已经于事无补,朱高煦的破釜沉舟让燕王一家人的命运轨迹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

白沟河之战:与父王并肩杀敌

1400年四月,建文帝调集60万大军,立志一举歼灭燕军。在白沟河一带,双方大军遭遇,随即陷入激烈厮杀。建文帝手下大将利用大量先进火炮武器,密集轰击,步步紧逼。燕军只能孤军奋战,背水一战。渐渐地,大批燕军士兵伤亡,局势对燕军极为不利,似乎难以支撑。

就在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刻,朱高煦手持钢刀,跃马突围重围。他率领骁勇的储备队数千精兵,杀奔建文大军背后。敌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朱高煦更于敌阵中单骑突入,手起刀落,当场斩杀敌方悍将瞿能。燕军士气为之一振,纷纷舍身作战。朱棣也亲自带领残部燕军,跟随朱高煦后续乘胜追击。一时间,父子两人并肩厮杀,无人可当。终于,燕军完全扭转了战局,将建文大军击得落花流水。

此战,朱高煦可谓功不可没。没有他的及时救援,燕军必然全线崩溃。可以这样说,朱高煦将危机化为安全,将绝境扭转为生机,为父王和军民保住了性命!建文帝闻报,气得七窍生烟。

东昌之战:化险为夷,救父于危难

1400年年底,建文帝急调心腹大将盛庸,再次率领大军围剿燕军。12月25日东昌城外,双方展开激烈决战。由于此前战绩顺利,燕军大意轻敌,竟然疯狂运用骑兵主动进攻。哪知建文军却突然全线撤退,任由燕军深入腹地。待燕军釜底抽薪之际,又突然合拢大军,将之团团围住。燕军这下陷入绝境,群龙无首。在惨烈伤亡中,大将张玉更是壮烈牺牲。而朱棣在断续的杀伐中,已经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

就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朱高煦再次率领一部新兵杀到。他迅速组织起燕军残部,疯狂反击敌人的包围圈。在他的率领下,燕军死士突围,为大王杀出一条生路。朱棣得以成功脱离敌人的重围。当晚,他深有感触地对文臣们说:“多亏了朱高煦的及时相救,这场战斗我才幸免于难。否则的话,只怕已经被建文军生擒了。如此看来,上天准是站在我这边的!”

通过这场惊心动魄的东昌之战,朱高煦再次化险为夷,成功救了父王于水火之中。但是这场血战,也让燕军元气大伤。建文帝闻讯后,甚至亲率群臣前往宗庙举行隆重典礼,以示庆祝“大捷”。

在东昌大败后,建文帝甚至亲自祭告宗庙,庆贺“大捷”。可见此役燕军的惨重伤亡。事后朱棣非常无奈,对文臣们说:“我的儿子朱高煦如果不及时赶到,我只怕已经被建文军生擒了。”由此可见,当时的燕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幸而朱高煦数次破敌,成为大救星。

浦子口之战:奋勇当先,为父争尊严

1402年春,燕军乘胜追击,渡江南下直指建文帝都城金陵。此时京师后门已然洞开,燕军旗开得胜。然而在浦子口这最后关隘,建文禁军奋起血战,身先士卒,屡次击退燕军猛攻。朱棣见无法速胜,一度动摇,考虑停战议和。

没想到,朱高煦又在最关键时刻率领北方胡骑杀到。面对儿子,朱棣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哥哥朱高炽身体欠安,朕已经力不从心。眼下这场关乎存亡的决战,我大明江山社稷的命运就系于此一战。你一定要鼓起全部勇气来战斗,以汝之力,救驾于危难!”朱高煦聆听父命,感慨万千。

他想起自己两位弟弟无助的模样,以及父亲朱棣落魄仓皇的背影。是了,自己必须以一人之力支持整个家族!于是朱高煦壮烈誓言,要决一死战。他亲自率领北方胡骑在前线厮杀,冲锋陷阵。终于,燕军克敌制胜,攻占下这最后关隘。

当晚,朱棣叹息着对群臣说:“眼看大局已去,想不到朱高煦再次英雄救美,帮助我们获胜。天意如此,我当听从上天旨意,进京称帝!”

结语

正如你我看到的,这场覆灭一个王朝的战争,朱高煦可谓是立下汗马功劳,最终扶正了父亲朱棣做太子、做皇帝。只可惜,他并没有因此得到赞扬,反而在朱棣驾崩后遭到革职遣返封地,并且整个功劳都被抹杀。

因为朝堂重新回到建文时期的旧势力手中,战胜方永远不会容忍失败方的英雄。这也预示着,朱高煦被废黜的命运已经注定。正如成语所说:“父债子偿,冤孽代人受过”。这就是朱高煦的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汉王   功臣   燕王   京城   心腹   硬生生   朝廷   大将   功劳   大军   敌人   战争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