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最成功的武术家:武校年收入超7500万元,徒弟里有奥运冠军


文 | 风尘客

编辑 | 风尘客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

这几句简洁而形象的描述,就是武术的真实写照。每当我们看到武术高手展示他们的技艺,都会被那刚柔并济、收发自如的身姿所震撼。

武术,这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今天这位主人公来自一个传奇的武术世家,他精通四十多种拳路和十八般兵器,是新中国最成功的艺术家!

武术世家出奇人

刘宝山,出生在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塔沟村一个武术世家

他的祖上三代都是武林高手,家族的武术传统深深烙印在他的血脉之中。

从小,刘宝山就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三岁开始习武,每天跟随父亲学习各种拳法和兵器。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武术大师,技艺高超,对刘宝山要求极为严格

在父亲的指导下,刘宝山日复一日地练习,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短短几年时间,刘宝山的武艺突飞猛进

到十岁时,他已经精通了四十多种拳路和十八般兵器,进步令人惊叹。

刘宝山的武术表演,动作刚健有力,仿佛一尊石雕,屹立不倒。

他的招式朴实无华中却又带着些许禅意,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形的哲理。

每一次出手,都带着雷霆万钧之势;每一次起脚,都如同山崩地裂之威

他身形矫健,步伐稳健,犹如一只下山猛虎,威风凛凛

尽管年纪尚幼,刘宝山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整个登封市。

人们纷纷前来观看他的表演,无不惊叹不已。甚至有人赞誉他为“武林神童”,认为他是武术界的明日之星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宝山的武艺越来越精湛

他先后担任过河南省风险武术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家功夫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务。

这些职务不仅是对他武艺的肯定,更是对他人格魅力的认可。

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武术的真谛

在担任武术协会副会长期间,刘宝山致力于推广武术文化,组织了多次武术比赛和交流活动。

他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武术,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此之外,刘宝山还曾受邀到北京大学体育教研室为学生讲课。

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他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武艺和心得体会

他的授课风格幽默风趣、深入浅出,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北大的讲台上,刘宝山不仅传授了武术技巧,更是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武德精神

1978年,47岁的刘宝山已经荣誉满身

然而,对于刘宝山来说,荣誉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他迫切希望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办学之路多艰难

刘宝山对武术的理解不仅仅是擂台上的胜负。

他常说:“武术,首先是强身健体,其次才是技击之术。”这种理念源自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在刘宝山看来,武术不应该被束之高阁,而应该普及到每一个愿意学习的人。

于是,在自家地里的一片空地上,他动手搭起了三间简陋的茅草屋。

这几所看似不起眼的屋子,却成了他实现梦想的起点

武校就这么简单地建起来了。

没有豪华的场地,没有昂贵的设备,但有的是刘宝山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

对于前来拜师的徒弟们,刘宝山并没有设置太高的门槛。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学习武术的潜力只要用心就能学好。

因此,他的徒弟中既有天资聪颖的少年,也有身强力壮的青年甚至还有一些对武术充满热情的中老年人。

至于学费这个问题,刘宝山更是看得开。

他从不认为金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在他看来只要徒弟们闲暇时能帮他干干农活就算是最好的拜师礼了。

这种朴实无华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武术的魅力

武校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却充满了活力。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茅草屋时刘宝山和徒弟们便开始了新一天的练习。

他们或是挥拳踢腿或是舞剑弄枪一招一式都显得那么认真投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校的名声渐渐传开了。

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想要一睹这位传奇武术大师的风采并向他学习武艺。

而刘宝山也总是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武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找刘宝山学艺的人越来越多,很快那三间茅草屋便显得拥挤不堪。

看着越收越多的徒弟,刘宝山心里却是犯了愁。

这么多年来,他不光义务教学,还要负责徒弟们的吃住

人一多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力支撑所有的费用。为了解决困境,那些还没进门的徒弟商量后决定每人给刘宝山交学费。

一开始刘宝山觉得这样做不妥,他觉得收学费会让武术变味。

可看着那些一心求艺的年轻人,他一咬牙,放弃了之前几乎完全免费的模式,尝试以正经的武校模式办学。

随着学费的增加,刘宝山的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他开始更加用心地教学,为徒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同时,他也开始着手扩建武校的场地,为徒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渐渐地,“少林塔沟武术学校”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员前来学习。

刘宝山的武校成了当地知名的武术培训机构,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

验证实力再辉煌

到了1985年,少林塔沟武校已经颇具规模

学校的设施不断完善,学员数量也持续增加。此时的刘宝山已经年过半百,但他仍然坚持每天亲临教学现场,关注每一个徒弟的成长。

这一年,刘宝山觉得是时候将武校交给更年轻的后辈来管理了。于是他将武校的管理权交给了自己的三儿子刘海科。

刘海科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武术,深得刘宝山的真传

为了展示武校的实力和扩大名声,刘海科决定带着武校6名最优秀的弟子参加河南省举办的武术比赛。

这7名参赛者都是刘宝山的得意门生,他们信心满满地踏上了征程。

然而,在比赛现场,他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越来越科学和先进的现代搏击术,以及擂台规则对传统武术的限制,他们发现自己的技艺并不占优势

尽管他们竭尽全力,但在擂台上,包括刘海科在内的所有人全都落败。

这场失败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们开始意识到传统武术在现代搏击中的局限性。

当刘宝山得知自己的徒弟们在比赛中遭遇失败,他心里五味杂陈。

他深知,传统武术在现代搏击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有所改变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于是,他下定决心转变教学理念,从原先只注重强身健体转变为兼顾实战。

他明白,要想让武校的学员们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让他们掌握更多实用的战术。

刘宝山开始将现代自由搏击术融入到家传武学中。

他不仅教授弟子们如何运用招式和技巧,还特别注重提高他们的体能和抗击打能力。

他明白,要想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强大的身体素质和抗击打能力。

在刘宝山的悉心指导下,刘海科等人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他们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还要练习各种招式和技巧。刘宝山不厌其烦地纠正他们的动作,让他们逐渐掌握了更多的实战技巧

这场胜利让少林塔沟武校重新获得了荣誉

刘宝山的转变教学理念也得到了验证。

他明白,传统武术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这样,中华武术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传奇学校塑人才

自1978年起,刘宝山的坚守和热爱,使得少林塔沟武校逐渐壮大。

到了2010年,这所学校已经不再是那个小规模的武校,而是每年有超过3万名学员的庞然大物

这些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是冲着冠军梦而来的热血青年,也有渴望学习真本领的小伙子。

在这庞大的学员队伍中,不少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他们中的一些人,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苦练,终于站在了领奖台上,手握金牌,享受着全场的掌声和欢呼。

他们不仅为武校赢得了荣誉,更使得少林塔沟武校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武术市场上独占鳌头。

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刘海科的辛勤付出

自从接过父亲刘宝山的重任后,他一直坚持着“德才兼备”的办学理念。

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武术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他非常注重学员的德育教育,要求他们做到尊师重道、团结友爱。

在技能培养方面,刘海科也是毫不松懈

他深知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出真金。因此,他对学员们的训练要求极为严格,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完美

在这种严谨的教学态度下,学员们的技艺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除了技能和道德的培养,刘海科还非常注重培养学员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他经常鼓励学员们要勇敢面对困难,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他的激励下,学员们个个都充满了斗志和信心

正因为这种科学的育人方式,少林塔沟武校的声誉日隆

越来越多的学员慕名而来,希望能够在这所学校里学到真本领。

而学员们在各项比赛和实践中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为武校赢得了无数的荣誉。

如今,少林塔沟武校已经成为中国武术界的一面旗帜

它不仅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武术人才,更为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登封市   徒弟   武术   少林   茅草屋   河南省   武艺   年收入   技艺   新中国   学员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