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5年了,我为大山里的一个个“乌兹莫”们祝福

我觉得,把眼前这6幅照片的经历整理出来,也是一件有点点意义的事。

(因历时已久,本文和图倘涉个人隐私,请联即删。)

(一)6幅照片,记录我51分钟宇宙般浩瀚的精神“领地”

这些照片,不是大片,不是美景,但有如青春大片,有如新年献礼。

我截屏为缩略图的这6幅照片,是2008年9月22日由同行好朋友周万龙老兄所拍。截屏中的每一张图片,都清楚地显示了拍照时的原始时点和地点,从第一幅照片的11点02分,到第六幅照片的11点53分,6幅照片记录了我生命中难忘的51分钟时程,让我在今天有如重回大山深处宇宙般浩瀚的精神空域。

(二)第一张图证明,我到过强渡大渡河的红军走过的地方

那天,我在石棉县城吃过早饭,乘坐周万龙老兄专门找来的一辆“三菱”越野车,沿国道108线,朝着西昌方向“攀升”了起码有半个小时,路经公路旁边的擦罗彝族乡政府不远,右拐拐进了还算不得“羊肠小道”的“羊肠”山“径”。那天是艳阳高照,也可以说是烈日当空,干燥的土路,一路尘土飞扬,一路蜿蜒曲折,类似军旅时走向喜玛拉雅的川藏线,一路摇晃颠簸,历峻历绣两个多小时,到了截屏中第一张缩略图的位置。

我看到路边矗立着一块镌刻有“红军精神永垂”的大理石碑。惊愕只知道红军在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不知道这大山深处就是红军走向安顺场走过的“路”。我连忙问周万龙老兄,他说,红军过彝区经过这座深山,然后沿眼前这条小径下山,到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我当即说,可不可以停一停,留个影,证明我到过强渡大渡河的红军走过的地方?

在石棉县,没有哪一个村没有留下周万龙老兄脚踏实地的印记。他告诉我,“红军碑”所在地叫“擦罗彝族乡海洋村1组海子边”。2005年9月,生活在这里的彝寨人民,敲锣打鼓立下了这块永生不朽的碑,要子孙万代永远铭记碑上镌刻的碑文:牢记光荣使命,建设和谐社会。

(三)10多年过去,擦罗彝族乡已经在4年前撤销了

我一边对照截屏的缩略图细看,一边东拼西凑消逝10多年的记忆,也不时地在网上搜索“擦罗彝族乡”,希望方便有朝一日前往的人们,能用卫星导航精准定位这个地方。

10多年过去,擦罗彝族乡已在4年前撤销了。

网载,四川省人民政府2019年12月12日印发《关于同意雅安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雅安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方案。按照这个批复,此次雅安市的乡镇区划调整改革,乡级政区总数由原来的143个,调整为96个乡级政区,减少了47个乡级政区,减幅33%。“红军碑”所在的原“擦罗彝族乡”与毗邻的“回隆彝族乡”行政区域撤销后,为新设立的回隆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叶坪村二组126号。

(四)同行的广东湛江姑娘好像说了一句话

我看着第一张图,猛一回神,才想起“红军碑”距此行的目的地——海洋村3组彝族同胞尔呷仔(汉名苟友华)的家,还要徒步差不多半个小时的山坡小径。我们乘坐的越野车,大致就停放在第二张纪实照片中的灾后重建现场不远处。

我想,有必要介绍一下第一张照片中的人物。时间长了,人物虽然已经对不上“号”,但仍记得其中之一是“很有来头”的——对我这个学历只有五年制小学两年制初中,函授文化程度仅为大专的人来说,她是很了不起的硕士研究生。如果没记错的话,她叫刘妍娥,来自广东湛江,是个“知识渊博的人”,当时是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在灾后重建现场的彝族同胞听说她的学历后,称她“读的书”,“比这大山里的所有老人们见过的砖还多”。说起砖,彝族同胞就特别自豪说,“我们是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才建得起眼前的砖瓦房”“以前我们住的房子,全部是笆笆房、茅草屋”。

当时,彝族同胞们是一脸十足的高兴劲,一脸十足的自豪表情。刘妍娥好像说了这样一句让很多人无法体验和理解的话,她说,“此行所历,此行所见,永载青春,刻骨铭心”。

(五)我心疑都新世纪了,这怎么会是人住的

我也是可爱得可以的。

我没有住过笆笆房、茅草屋。但年幼时见过生产队里也有人户住过笆笆房、茅草屋,现在都2008年了还在深山里见到,我心里“格噔”一跳:我不大相信,都新世纪了,眼前的“笆笆房、茅草屋”怎么可能是人住的?

我走近“笆笆房、茅草屋”,周万龙老兄用相机为我留下“笆笆房”的记忆。这张照片显示的时间是11点18分,“笆笆”上还挂着衣物。

有了亲眼所见的“笆笆房”,我对后面的事就万分理解和赞同:在彝族同胞心里,“红军”“共产党”就是自己的“亲爹亲娘”。

(六)半山腰就看到尔呷仔家新房屋顶上醒目的“共产党好”

我与同行徒步于山间庄稼地的捷径,没到目的地就看到我要“眼见为实”的亮丽景观——青山翠绿掩映的海洋村3组彝族同胞尔呷仔家新建房的屋顶上的四个特别醒目的大红字:共产党好!

到达目的地,尔呷仔不在家,他的“系嫫(意为老婆或女人)”告诉我,她叫乌兹莫,汉名叫莫秀英,今年(2008年)60岁了,是尔呷仔的“系嫫”。她的“模仔(老公之意)”在帮1组的阿姆几仔(汉名付兴荣)抓紧时间修房子,赶着明天盖瓦。乌兹莫说,这么多人修砖房,盖瓦房,“全靠共产党,我们感谢共产党,共产党是我们的亲爹娘”。

乌兹莫一字一句说,“你们一路上都看到满山满寨好多砖瓦房了。过去,我们住笆笆房茅草房,能够有住的就是天大的幸事。现在共产党派了好多干部到我们这里来,一家一户问我们何时建结实的砖瓦房,如果建,政府要出钱补助。起初,我们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哪有自己的房子会有人出钱帮修建?搞错了没有?为此,干部们就一家一户动员。”

我带着耳朵听乌兹莫老妈妈讲述,她说,海洋村好多人家都建起砖瓦房,搬出了笆笆房茅草屋,大地震的时候没有死一个人。

乌兹莫老妈妈还“透露”:“以前,我们这里当爹当娘的等儿子接媳妇的时候,就必需要为儿子修新房,那时,连修土坯房都脑火,因此,好多人都是很大的年龄了才接得上媳妇。现在,共产党希望我们住好房子,还倒拿钱帮我们修,咂咂,这是祖人先人给我们积的德,共产党就是我们的亲爹娘。所以,我的‘模仔’在盖瓦的时候说,一定要把‘共产党好’写在新房的房顶正中间,让彝寨所有的人都记住,是谁让我们住上了好房子,是谁让我们的子孙不会再修不起房,不会接不起媳妇。”

(七)邻居聂木果27岁才接媳妇

我在电脑资料库里耐心搜索,居然搜出我还记着当时在场的还有乌兹莫老妈妈的邻居聂木果。

聂木果32岁(2008年),27岁才接的媳妇。他有个汉名叫聂小军。

聂木果说,“我们这里结婚要结两次,主要是房子的问题,先在男方家结一次婚之后,女方还要回娘家去住着……起码要杀10头牛,礼金也是两三万(元)。现在,共产党派人来把路给我们整通了,听说还要连接到安顺场,把电也送来了,家家户的电话也安起了,彩色电视也看起了……豁,一年比一年好。”

聂木果也像乌兹莫老妈妈一样反复说,“共产党就好比我的亲爹娘”“我没读过一天的书,但我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我们1组现在有40多个娃娃,凡是5岁以上的都全部读书了,5岁的读过渡班(即学前班),读书还不出钱。”

(八)专门到大山外买最红的油漆写“共产党好”

乌兹莫告诉我,她家的房子是狗月(即2008年5月)大地震时全部跨的,有共产党帮助,拿钱帮我们建房,在“乌勒(即猪月、6月)”3日就动工开始新修房屋。8月8日盖瓦那天,平时不戴眼镜的的她的“模仔”怕眼睛不好,专门找来一付眼镜戴上,就在房顶上一笔一笔地写了一天,终于在房子最高处的正中间写下了“共产党好”这4个字。

聂木果讲了一个插曲:乌兹莫的“模仔”尔呷仔在屋顶上写“共产党好”的想法一提出,大家都拍手称快,还专门叫人到大山外的石棉县城去买红油漆。第一次买回来后大家都觉得油漆不够红,不够鲜艳,又专门跑了一趟买了最红的油漆。尔呷仔写“共产党好”的时候,聂木果和其他村民就在帮着盖瓦,“大家都说好,就是写的字不太漂亮。”

当时的擦罗彝族乡海洋村3组有80多户农户,距乡政府的“理论距离”有10多公里,在公路上搭乘县域客车又还要走一程,跑一趟县城往返差不多要1天时间。

回忆完了,写完了。

我估计不会再有机会去大山里村名叫“海洋”的海洋村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6张图51分钟的时程里,那个让我难以用语言表达情怀的彝族老妈妈乌兹莫(图5)

时已15年,我衷心祝愿大山里的一个个“乌兹莫”们:和瑞安康!幸福阳光!

随附下图:2008年9月18日,在石棉县当时的先锋藏族乡松林村1组,远眺红军强渡大渡河胜利场——安顺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雅安市   大渡河   彝族   盖瓦   安顺   老妈妈   茅草屋   红军   共产党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