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半路学医者更容易成为名医,其实他们都具有这些共性

【开篇语】在中医大兴大热的当下,中医爱好者成千上万,也许能出几个名医。[大笑][大笑][大笑]

近日,在翻阅中医书籍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我们耳熟能详、学习模拜的许多名医,竟是半路学医的。换而言之,行医竟然是他们的第二职业。

比如医中圣人的张仲景,滋阴派代表人物朱丹溪,近代伤寒大家张锡纯、曹颖甫,现代扶阳派领军人物李可等等。

名医们学医的原因各有不同,如

张仲景拜同郡的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为官行医两不误。朱丹溪初习儒家,文采出众。因母亲与老师许文懿患病难愈,43岁之时,改习医术,终成一代大家。近代的张锡纯曹颖甫也是因科举屡试不中,时局动荡,转而中年习医,成为经方大家。

最奇特的是恽铁樵与李可恽铁樵初从事教学编译工作,后因几个儿子因伤寒病,被他医作温病误治,发愤学医,在内科和儿科领域颇为擅长。李可在监狱服刑中,他遇到了一位黄姓狱友,此人是中医世家出身,两人都是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而入狱。两人惺惺相惜,终成挚友,黄姓狱友将他毕生所学传授给李可。

李可

这些名医之所以医术有成,流芳百世,其实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第一 悟性高 古话说“不是聪明莫学医”,名医们悟性高于常人,学习常能举一反三,见微知著,触通旁类。

如李可老前辈天生是学医的料,虽然没有任何基础,《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难经》、《易经》等医学经典全部钻研了个遍。出狱后,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重症救治,一生救治的重症、急症病人不计其数。由于医术高超,有“现代张仲景”之美誉。

第二 文学功底厚 学医之前,科举虽屡试不中,但都是熟读四书五经,写的八股文章花团锦簇。学医后,可以更好总结行医经验,临床感悟,从而著书立说,流传后世。

如张仲景著作有《伤寒论》《金匮要略》;朱丹溪有《丹溪心法》等;张锡纯有《医学衷中参西录》;曹颖甫有《经方实验录》等等。

第三 医德高尚,一心为民 医圣任长沙太守期间,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坚持为贫苦百姓看病施药,名医们大都如此,免费诊治,免费施药。千百年来,为百姓们所传颂。

【结语】名医们学医的初衷或有不同,结果却是有同共睹,不断促进了中医事业的发展,造福了千千万万的百姓。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名医   黄帝内经   狱友   医者   伤寒   急症   科举   医术   悟性   共性   半路   中医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