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800里加速有多快, 为啥连劫匪都不敢去抢,你知道咋回事么?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娱签儿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对于古代的通讯手段,很多人联想到的都是烽火台,可以说这种通讯手段覆盖极为的广阔,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它会受到天气影响。

不过有些信息不能单单的依靠烽火台,而是需要一些信使进行派送,而信使的派送速度被称为“八百里加急”。

那么,“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为何在派送的途中强盗也不敢拦截呢?

古代传递信息的种类

在古代社会,邮驿制度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重要机制,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从秦朝开始,为了有效管理全国,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邮驿网络。

这个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一套严密的系统,包括驿站的设立、人员的配备以及法令的制定等方面,确保重要信息能够安全、快速地传递

驿站网点布局频密,平均每隔20里便有一站,站点内设置有客房、马厩和仓库,以方便信使和旅人歇脚。

在邮驿系统中,八百里加急是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递方式,它要求信使每天传递速度可达到300里,如果遇到非常紧急的情况,最高可达800里地。

为保障八百里加急的顺利进行,朝廷不仅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还有专人负责治安维护,以确保传递过程的畅通无阻

历史上记载过多次八百里加急成功传递紧急军情的案例,例如唐玄宗迅速获悉距京城3000里外的叛乱消息。

这足以证明八百里加急在当时信息传递中的高效率和重要性,除了邮驿系统之外,古代信息传递还依赖其他一些方法。

例如,训练有素的信鸽可以跨越长距离传递消息,速度比当时的陆运快上数倍,同时,水路运送也常与陆路驿站相衔接,这样可以减少中转的时间损耗,提高南北运输速度

这些不同的方式在古代社会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共同为古代的信息传递做出了贡献。

到了唐朝时期,整个邮驿系统达到了鼎盛状态,配合使用的多种传递手段使信息传递达到最优状态。

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邮驿制度已经被现代邮政系统所取代,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是非常的重要的。

不过,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可以说有些文件需要快速的送达,那么,为了确保通信的畅通和保密性,朝廷对驿站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严格管理呢?

八百里加急的管理

在古代的中国,为了迅速传递极重要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军事情报和国家政务的秘密文件,建立了一套高效的通信机制,被称为“八百里加急”。

这个机制的核心是一个遍布全国的驿站网络,每个驿站之间相距10到15里左右,以便信使可以更换马匹,实现昼夜不停地传送信息

广泛布设的驿站系统可以迅速传递信息到全国各地,每个驿站都配备有新鲜、衔接等站中所有驿站的快马。

信使们可以凭借他们高超的骑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驰而过,将重要文件迅速送至目的地。

驿站之间定期汇报马匹的健康情况和开支,如有隐瞒或贪污行为,负责人将受到极严厉的惩罚,以保证驿站系统的高效运行。

正是因为朝廷对通信的高度重视,针对可能阻碍紧急文件传递的行为,也采取了严格的法律措施。

根据唐朝的律法,任何人敢于阻碍或劫持紧急军事文件,将面临三等以上的刑责,而若是战失利因此,则会直接判处绞刑,而其家人也会受到连坐处罚。

这严厉的法律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八百里加急传信系统的高效运转,这样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使得敢于阻截“八百里加急”传信的盗匪望而却步。

正所谓“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随即便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离去!”

这句展现了八百里加急使者犹如疾风般的极速,刹那间就已远去,让人感到无法追及。

而“八百里加急”传信机制如同一个国家的“生命线”,任何人要是敢截断,只怕必遭天谴,强盗拦截这样的使者等同于触犯朝廷法律,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八百里加急使者既受到法律保护,也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使得即使在乱世之中,也很少有人愿意冒险去干扰他们传递的信息

“八百里加急”的传信机制不仅在高效传递信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信息传递和国家稳定的高度重视。

无论是严格的监管制度,还是对违法行为的严厉惩治,都使得“八百里加急”成为了一套高压应用的传信机制。

在当时社会条件艰难的情况下,它仍能保证信息快速准确地传达,那么,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什么样的速度存在呢?

八百里加急的速度

“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并非虚言,根据历史记载,这种通讯方式在唐代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例如,当安禄山叛乱时,他的情报在短短六天内就传到了唐玄宗手中,这个数字证明了“八百里加急”确实具有极高的效率。

通过唐代的记录显示,当时的快马每天奔跑距离最远可达五百里,也就是250公里,这种惊人的速度得益于选拔优秀的千里马和训练有素的信使

不过,实现这种速度的关键在于人和马的协同合作,信使们通常选自精锐部队,体力超群,而马匹则是精挑细选的千里马,耐力非凡。

在传递过程中,每到一个驿站,信使都会得到新鲜马匹的替换,以保证速度和效率。

同时,驿站的工作人员也会为信使提供必要的补给和休息,以确保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体力。

传统的说法中,信使和驿站互相依存、密切配合,才能确保消息快速不误,然而,这种高速的通讯方式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使得许多信使在完成任务后筋疲力尽,甚至出现猝死的情况,即便如此,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历代君王不惜付出巨大代价,维护这一制度。

有诗句描写信使“一驿过一驿,驿卒如流星”,可见其疾行之速,飞驰如游龙。

虽然“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令人惊叹,但实际上,它在历史上的平均速度约为每天250至350里(约125至175公里)。

即使在紧急情况下,其速度也不会超过每天500里(约250公里),此外,还是在各地官员也会通融放行,确保信使不受阻碍的情况下。

“八百里加急”的真实速度虽然不及传说中那般神速,但在古代那种条件下,它无疑是一种高效且可靠的通讯手段

不过,正是这奇迹般的快速传递,多次扭转了国家的危机,化险为夷,那么,加急信使的地位,在当时又是如何呢?

信使的地位

在清朝时,朝堂会根据信件的重要程度,让信使会佩戴不同级别的腰牌。

持金牌信使“不以昼夜,鸣铃走递”,驿站里的驿卒一旦听到信使来访的马摇铃声,必须立刻准备一切迎接,这显示出金牌信使的地位极高。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曹魏时期,驿使可以与公卿大臣共坐,这同样证明了快递员的地位很高

在通过各个驿站的途中,持金牌信使可以直接跳过驿站其他所有等待,完全凌驾于百姓之上,这种特权在当时可谓“威风八面”。

同时,军情快递员直接关系到国家大事,所以治安差错都要以杀头论处,这同样显示出快递员的权力无人能比。

而唐代用驿站作为招待所,为官员和文人提供舒适住宿,这同样显示出快递业的社会地位极高。

可以说,信使的地位在当时极为的崇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国家大事和皇室利益

可以说,在非常时期,信使的派送速度可以让一个国家或者战事走向不同的结局,所以很多朝堂,对于信使进行了一些优待。

而“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虽然比不上现代的物流速度,但是对比当时的条件,可以说信息传递的速度是非常的快了。

参考资料

《八百里加急》——百度百科

《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正观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古代   高效   信使   马匹   劫匪   驿站   地位   机制   速度   系统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