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状元”袁钧瑛:公费留美后拒不回国,年老又想落叶归根

我最近常常想起过去和家人居住在老家那个小房子里,可能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想回家乡待着。

从前不懂乡愁到底是什么,现在倒是切身体会过了。落叶归根好似一个执念深深地扎在心底,对故乡的眷恋是在骨子里的。”

在丈夫俞强回国的第四个年头,袁钧瑛想要回国的心思再也无法遏制,她没有冲动做下决定,而是综合考量了一下当前的情况,自己在美国有一定的名声与地位,手里也有余钱,不用为生活琐事担忧,可以做想做的事了。这些年一直在中国、美国间来回奔波,与家人长期相处的时间不多,往返车票倒是攒了不少。

袁钧瑛心里也知道,自己想落叶归根的消息一旦传出,一定会受到旁人的议论,可能会有谴责、咒骂,进而影响到工作。但已经顾不得许多了,只希望老了的时候能生活在故土上。

袁钧瑛将回国的想法跟家人讲明,并在其分析日后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影响时,表明自己已经想好了,无论发生什么都能够接受。幸运的是,探讨到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家人很支持她的决定,并言明:“遇到麻烦事了我们会一直陪着你,要记得家是你永远的退路。

恰好此时中国科学院向袁钧瑛发出邀请,她顺势接下。几十载春秋,袁钧瑛终于可以回家了。迅速解决完在美国的工作,袁钧瑛回到了家乡上海,担任博士生导师,将自己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学生。

回国之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如预想中的一样,议论声接踵而来。有人说:“这样的人就应该被列入黑名单,高考状元、公派留学一去不返,在美国呆了大半辈子,临老才想回家,一个利己主义的人当老师会对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有不少人表示同意。

袁钧瑛对此并不在意,她也让家人不要看。每日在研究所、学校、家往返,担任了多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教育事业上奉献自己的热血,也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时至今日,关于袁钧瑛的议论声还有很多,她也始终未能改回中国国籍,个人简介中仍是外籍院士。

袁钧瑛做过什么才会让人议论纷纷?又是为何变更为美国国籍的呢?

高考状元的读书路

1958年的上海,一个新成员到来了,这就是袁钧瑛。她是幸运的,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优秀的家人使其没有泯然于众人,能够发挥自己的天赋,在书海中徜徉。

在学校袁钧瑛能轻易地理解老师所讲的课程,也会提出一些奇思妙想。闲暇之余手里总是捧着家中的藏书阅读,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长辈也可以很快解答。她的天赋与刻苦钻研常常为人所夸赞,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惜好景不长,动荡的年代使许多学校关了门,袁钧瑛的家人也受到波及,宠爱她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加上严重的打击相继离世,家中条件急转而下,这时的她刚刚十岁。

年龄尚小的袁钧瑛对社会还是懵懂的,她不知道为什么变成如今的样子,未来的路一片黑暗,内心十分迷茫,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而后为了缓解家中经济压力,她放弃学业去往工厂上班。

时间悄然流逝,离开了学校,袁钧瑛也没有忘记想要从事科研工作的理想,依旧保持着原来看书的习惯,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77年。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入袁钧瑛的耳中,她开心极了,迫不及待地买了书开始学习,说是悬梁刺股也不为过,每天夜晚都能看到她的小屋亮着灯,生怕赶不上大家的进度。幸运再一次眷顾了她,高考成绩出来了。

“恭喜袁钧瑛同学荣获上海高考状元,希望可以选择我们学校,你的成绩可以任选学科,并获得学费减免。”

优异的成绩使众多高校向她抛出橄榄枝,一时间竟有些挑花眼。最后,她选择了同在上海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复旦大学。

即使如此,袁钧瑛也从未放松,在校继续认真钻研,她知道只有学习才可以改变未来。她的名字常常出现在众人口中,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在校期间袁钧瑛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相较于其他学科她更爱生物学。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上海医科大学就读生物学硕士。

公派留学 更改国籍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颁布了五个“一号文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时期对人才的需求较高,也对教育事业更加重视。

在恢复高考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公派留学。在选人时犯了难,优秀人才很多,无法同时排除,只能通过考试进行筛选,取前几名由国家出钱承担留学的花销。

袁钧瑛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美国的先进理论与科研设备在当时的世界首屈一指,如果能进入这次出国留学的队伍,离梦想就更近了。

她拿出了准备高考时的劲头,刻苦学习,在数万人的选拔中以第二名的成绩成功入选。袁钧瑛内心十分激动,在出国前她想:“一定要努力充实自己,学成后回去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一定要成为父母的骄傲。”

袁钧瑛在美国哈佛学习生物学相关专业,她的导师就是大名鼎鼎的罗伯特教授,他曾将诺贝尔奖囊入怀中。她内心欣喜异常,十分珍惜跟罗伯特学习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天赋经常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实验,成为留学生圈里的“一流明星”,是许多人的榜样。

与表面辉煌不同,袁钧瑛的学习之路充满了坎坷。中美当时的关系远不如今日友好,她由于国人的身份常被同学排挤,在校园内经常能看到其孤身一人行走,周围同学对她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的景象。

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学习环境下,袁钧瑛依然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一些巧妙的想法甚至能给罗伯特教授启迪。

1989年,这一批公派留学的人员已经毕业,袁钧瑛也获得了博士学位。就在众人以为他们会直接回国投身于建设祖国的事业时,她做了一个令家人、朋友、国人都难以理解的事。

在面临继续深造或回国时,袁钧瑛只短暂犹豫了一瞬,未和其他人商量,便做出了留在美国的决定。美国的科研环境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而回国则意味着要从头开始。

大众对她的决定十分不满,国家在这样的条件下给每位留学生数十万的费用就是希望能够建设祖国、培养优秀人才,难道短短几年,袁钧瑛就已经忘了当初自己的想法了么。她的亲人、朋友、同学也对其疏远起来。

而另一则消息则是更让人气愤,袁钧瑛公开宣布要更换美国国籍,这在人们眼中不亚于背叛。

她却仿佛不在意外界的言论,专心在生物学领域继续着自己研究,并在美国的几十年了取得了明显成就。在这期间,她也曾多次在两国间往返,直至晚年无法忍耐对故土的思念,迫切的想要回国居住,这便是文章开篇提到的落叶归根。

对于她想回国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美国待遇不好她待不下去了,事实上袁钧瑛回国前已经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也有人将其阴谋化,认为她将在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美国,一个利己主义怎么突然想弥补了呢,一定是有什么阴谋吧。

然而,这个原因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袁钧瑛从未在公开场合对此进行回应,只专心地将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未来,相信时间和行为会证明一切。

袁钧瑛的专业能力在世界上也是前一梯队的,回国后也在生物医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使得生物技术提高了一大步,人们渐渐也不再关注她的过去,只要知道如今的她深爱着国家就足够了。

结语

袁钧瑛的身上有许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国外求学遇到困难时的坚持、重视亲情、热爱科研工作、对故土的眷恋等等,这都是宝贵的财富。

过去的事已在时间长河中散去,人生的选择权握在自己手里。中国不仅有如袁钧瑛一般迫于生活压力和执着与科研而留在异乡的人,也有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一样不顾阻拦一心为国的人。

我们也应记得,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要将家国作为自己的支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他人给予包容和理解,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无论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爱国,都值得人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落叶归根   上海   罗伯特   故土   公费   美国   国籍   生物学   祖国   高考状元   家人   教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