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爸”高强:与女儿在双向奔赴中共同成长

  “爸爸,今天父亲节,我给你准备了礼物,你给我准备了没有?”

  “不是父亲节吗?怎么你还要礼物?”

  “不是因为我,你才当上父亲的吗?”

  翻开《果果与果爸》,便如同翻开了一部生动的父女对话录,每一页都是出其不意的妙语连珠。书中的“果爸”憨厚幽默,以自己的方式用心呵护着女儿的童真世界,女儿“果果”古灵精怪,思维活跃,童言童语“怼”起“果爸”头头是道。

  从女儿4岁到10岁,高强记录下了父女两人间的200多则日常对话,配以插画师高岱精心绘制的生动插图,展现出一种现代社会下的中国式亲子关系,令大小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会心一笑。

  “凯叔讲故事”创始人王凯在本书的推荐语中说:“最重要的收获,是你读这本书时的感受。一个人之所以感到幸福,那是因为他一直沉浸在一种或多种美好的关系中。而为人父母最重要的职责,是经营好你和孩子的关系。其他,都不重要。”这本被称为“中国版《父与子》”的亲子对话集,正以一种轻松又温馨的笔触,描绘出了父女间的日常相处之道。

  近日,高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分享“果爸”的育儿经。

  在陪伴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其实一开始没想过要成书,只是想做个记录,等孩子长大了,让她看看小时候是怎么跟爸爸交流的,结果一记就是七八年。”

  女儿3岁时,有一次问了高强一个问题:“天上的大雁,为什么会飞成‘一’字和‘人’字呢?”听完他的解释,女儿又反问:“会不会是因为它们认识的字少,只认识这两个字?”女儿的一句话,让高强捕捉到一种孩子的独特视角,他便将这段小对话记录下来,分享到了朋友圈。渐渐地,随手记录下女儿的点滴日常成了一种习惯,高强也成了朋友圈里人尽皆知的“果爸”。后来,长江文艺出版社找到高强,提出将这些父女对话结集成书——《果果与果爸》就这样诞生了。

  书中的“果爸”不但细心照顾果果的生活学业,还时刻“应对”着来自果果稀奇古怪的想法,父女两人亲密无间。而在采访中被问及家庭教育的关键,高强也反复强调“陪伴”二字的重要性。从女儿3岁起,两人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临睡前要碰一次拳,哪怕是高强在外出差,也会隔着手机完成这个小仪式。这个动作是女儿想出来的,现在已经成了父女俩沟通情感的独特方式。

  从一次小小的碰拳,到记录下生活中的无数瞬间,高强将陪伴化于行动中,参与到女儿成长的每一刻。同时他也认为,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她会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思维逻辑体系,父母在旁边形成一个好的榜样就变得更加重要”。因此,比起单调的说教,父母应更多地以实际行动影响孩子。为了鼓励女儿学钢琴,他与她一同听课学习,为培养女儿对艺术的兴趣,他的人物素描也不断精进。

  “可以说是我陪伴她,但实际上孩子也在陪着我。”这种双向的陪伴,让高强自己也从中汲取到很多力量,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分沉甸甸的责任感。

  “好多事都是因为有孩子我才能干得成。以后想让她长大后看到爸爸做的这些事,感到自豪,所以现在就会非常努力地把事做好。”高强说。

  高强谈到,自己之所以能坚持记录下与女儿的对话,还是因为他欣赏孩子回答问题的方式。书中,果果的无数奇思妙想,正是以孩子的纯真视角观察世界得到的独特思考,洋溢着孩童特有的天真烂漫,带给高强无尽的感触与启发。“孩子是带着另外一个世界的使命来的,你并不了解她的世界,她的很多想法和说法与成年人截然不同,作为父母从她那里能学到的东西其实有很多。”

  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朋友眼中,高强是个“跨界大咖”,本科时学的是通讯专业,后来做过中国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担任央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总撰稿人,先后参与过多本书的编著。对他来说,写作不是专业,却是一种日常习惯,有了女儿后,文字也自然成了引领女儿成长的一种方式。

  孩子的成长总是快得惊人,被朋友圈“看”着长大的果果,今年9月已成为一名初中生,高强也明显感觉到,孩子变得更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父女两人年龄相差44岁,免不了在思想与看问题的角度上存在代沟,但高强有自己的一套解决“妙招儿”。

  高强说,女儿前一阵“迷”上了网络小说,自己陪着她参加过一次作者签售,一排队就是4个小时。“网络文学中有孩子感兴趣的一些东西,但同时缺少真正好的写手,把孩子往正向引导。”回来后,高强便开始研究同类小说的写法和逻辑,写下一系列以女儿和同班同学作为主人公的“玄幻”短篇,带到学校后大受欢迎。在他看来,教育不只是单纯地告诉孩子“哪些不能做”,而是要为孩子指出一个方向,作出正确的引导。

  高强感叹,写这些小说费了很大劲,但作为父亲的责任感驱使他坚持了下来。而文字,也让高强得以用一种更轻松的方式走进孩子的世界。“有时候我和果果一起去了某个地方,回来之后就会分别写一篇体验感受,让她看看都是同样的经历,爸爸是怎么写的,她又是怎么写的。”高强说,虽然没有特意指导孩子的写作,但看了自己的文章,女儿会自然受到影响,也更有动力。

  在高强参加的一次家长会上,语文老师将语文学习比作“一场双向奔赴的爱”,在与女儿的相处中,他也逐渐体会到了这份“双向奔赴”: “父母不是教育家,而是一个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人。”

  陪伴,欣赏,共同成长,最终成就了一场双向奔赴的爱。高强用心将这份爱记录下来,变成一本成长对话录,也成为父亲送给女儿最好的人生礼物。

  “如果有可能,我真希望把世上最好的都给你。如果只能实现一个愿望,我希望你健康成长。”这是高强在书中留给女儿的一段话。而文字之外的漫漫成长路上,果果仍将与“果爸”携手同行,一路欢声笑语,一路收获幸福。

  高强,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记者,中宣部下属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副总裁,央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总撰稿,《金融中国》主编,参与编著北京开放大学经典读本系列丛书。

本报见习记者 郑欣宜 记者 周伟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12月26日 02 版)

文章转载自中国作家青年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双向   女儿   父女   日常   爸爸   父母   记者   方式   孩子   世界   高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