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润集美涌活力-人文经济视野下的侨乡集美观察

中国商报(记者 颜祥子 钟瑜)“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

在厦门集美,龙舟池畔,穿越百年的集美学村,延续着嘉庚故里的隽永之志;大社村内,台青文创店铺与闽南古厝诠释着新与旧的辩证法;杏林湾岸,高端楼宇里生长着创新生态,台商投资区内智能机械长臂搭建着产业现代化的框架,软件园三期里高素质人才在键盘上敲出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从龙舟池畔到杏林湾岸,集美区延绵的文脉清晰可感,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共生共荣。

日前,中国商报记者走进侨乡集美,探究以嘉庚精神为内核,以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为特征的“一精神三文化”,如何在人民幸福、文化繁荣、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三个维度的系统统筹中焕发全新动能。文与学的相融造就文教重地,文与城的奔赴诞生活力之城,文与产的成就脉动创新引擎,文与人的互促共筑美好生活。站在人文经济视角上,集美以人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归宿,为解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贡献智慧,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重要保证。

杏林湾畔,诞生了一幅产城学人相融合的溢彩画卷。(林志杰/摄)

文与学的相交相融

饱蘸风华绘就百年学村

走进集美,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红砖樯、燕尾脊的集美学村;提起集美,首先浮现的是“教育”这张名片。

集美文脉发端于教育,而教育又积淀于集美学村。闽海之滨,镶嵌其中的集美学村如明珠璀璨。百余年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爱国侨领陈嘉庚回到故里侨乡集美,将“文与学”牢牢联系一起。

正是110年前,嘉庚先生在集美倾资始建集美小学,铺开了集美学校的历史长卷,他亲自规划建造的嘉庚建筑群,后来被评为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正是105年前,作为集美学校一部分的集美中学创立,此时的嘉庚先生立下“诚毅”校训,后来成为集美师生的座右铭与处事准则。在浓厚学风的熏陶下,集美中学获评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并面向全省、港澳、东南亚招生,成为侨生的“摇篮”。

正是100年前,嘉庚先生倡设集美为“永久和平学村”保全了战火中的一方净土,“集美学村”之名由此而来。百年间无数校友从学村成长成才、遍及全球,又以学村为据点寻根乡情,传扬庠序之风。

百年后,无数学子伫立在“校主”陈嘉庚先生的铜像前,以报国之志激发出学村建设的百年回响。当前集美学村有师生近20万人,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1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扎根于此,嘉庚先生“用之社会”与“取诸社会”的教育与实业理念紧密结合,让集美形成了水产、航海、财经、农林等齐全的专业学院,以及幼儿园到博士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在雄厚的教育资源浇灌下,昔日的滨海渔村涅槃为福建省首批“教育强县”。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院学者廖永健深情地说:“100年间,先生以超越时光、跨越地域的办学理念和睿智眼光,恩泽数以百万计的莘莘学子,福泽今日学村乃至厦门的每一块土地,为今天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穿越百年凝练的嘉庚精神是集美区不断发展进步的“根”和“源”。一院书香、一句校训,唤起海内外校友灵魂深处的共鸣,10月21日,创办集美学校110周年之际,第四届全球集美校友联谊大会隆重举办。来自海内外学村校友、陈嘉庚后裔齐聚一堂,凝侨心、聚侨力,传承嘉庚精神,为集美经济发展献力献策。据了解,近年来,嘉庚精神、学村文化提升张力,吸引众多侨界杰出人才、海内外校友返乡学习创业,以校友经济、侨商经济串起人才链、产业链,为集美教育事业、高质量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在代代传承的教育事业与情感链接中彰显出时代价值,塑造这片土地的精神谱系,和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学村文化一起,构成了集美独特的人文基因。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厦门梦加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珊认为,“作为企业家,我从嘉庚精神中汲取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这让我在办企面临困难时更有勇气。同时集美‘侨’的特色鲜明,华侨大学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为公司动漫游戏产品的文化出海强化了人才支撑。”聚焦发展互联网家政的好慷(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李彬也表示:“学村文化浓郁,与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年轻氛围相契合,有利于推动新时代家政平等化和服务经济转型。”

文化滋养了学村教育,教育也让文化在动漫产业、互联网产业、服务经济等不同产业领域上积蓄势能。文与学相交相融,构成集美区文教事业大繁荣、产业经济大发展的关键。

文与城的双向奔赴

文化动力转换成城区活力

从集美学村到集美新城,独特的嘉庚建筑“符号”浓缩着“文涵养城、城孕育文”的内涵。

在集美,文化与城区相互奔赴,尊师重教、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文化氛围由表及里,透视出文化动力与城区活力之间的转换逻辑。

在城区布局中,集美新城是集美区实现厦门跨岛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秉持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底色成就了“十年聚成城”的目标,现代化商务楼宇、高端产业园区风格与嘉庚建筑一脉相承。随着集美新城内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厦门地质科研实验基地、厦门二中集美校区、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等学校的引进,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馆、嘉庚艺术中心等优质民生项目的投用,以及全市首个基金聚集区“杏林湾基金聚集区”、总部经济聚集区、软件园三期的成型,筑造了一座人文鼎盛和经济繁荣的现代化活力新城。

在城区谋划上,文化活力影响了城区的发展方向。集美区发挥文教重镇优势,以“经世致用”之风破解制约现代化的命题,依托学村青年风范与新经济发展活力,在青年城区中崛起中央活力区,大气包容地促进青年友好型城区建设,统筹产业发展、工作生活、文化旅游等城市功能,构筑跨岛消费集聚新高地、活力时尚新地标。同时,集美深厚的闽南文化还勾画了两岸“同心圆”,促进集美台商投资区的高质量发展,为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探路先行。当文化底蕴与城区发展水乳交融,活力城区的标签也更加闪亮、鲜明。

在城区发展上,文化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嘉庚精神中经商制胜的法宝是“诚信果毅”,集美区政府带头打造“先行而后言”的优质营商环境,连续3年营商环境评估指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排名厦门全市第一。诚信驱动城区高速发展,吸引企业争相涌入,创新动能增强,集美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新增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43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25.5%,城区发展活力愈加澎湃。

当奔涌的海风由集美学村拂至集美新城,人文环境贯通于文教空间、居住空间与产业空间,形成以产业现代化为支撑、城乡建设现代化为基础、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保障、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发展格局。传统与现代、实干与创新交融,便是人文经济汇通侨乡集美的证明。

文与产的相互成就

软实力塑造发展竞争力

人文经济通过人文导向为经济发展树立新方向,推动经济发展更符合人民的需要。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竞争力,正在集美区诞生出“文化+”的新样本,彰显高质量发展中的人文价值取向。

集美区延续历史文脉,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活态发展利用,依托“文化+旅游”来创新文化的“打开方式”,增强城区引力。新晋“网红打卡地”十里长堤在城市社会治理的加持与文艺活动、服务经济的加温下,催生出后备箱经济、露营经济、市集经济等新业态,在青春的歌鸣中实现了厦门海堤精神在新时代的创新表达。

循着集美学村游览动线,穿过南堤公园或是沿着龙舟池游览,在石鼓路的小吃铺、巷道里的书店,感受几行青春诗意;在鳌园、陈嘉庚纪念馆、陈文确陈列馆、陈嘉庚故居品读伟人不凡的一生;在集美解放纪念碑、李林园内感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集美对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不断铺陈出新路径。在集美学村东南隅,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大社村与学村彼此拥抱,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凝固在红砖古厝、番仔楼和宗族祠堂里。古厝风情与两岸青年绘制的涂鸦相碰撞,古厝改建的西餐厅、面包店、咖啡馆散落巷中,人文与经济将这变成了一处最乡土、最烟火、最文艺的聚落,构筑了文旅消费新场景。

由学村旅游延伸至新城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画卷徐徐展开,园博园、灵玲马戏城、诚毅探索中心、老院子景区等文旅资源、夜经济场景不断涌现。当文化力量吸引了客流,带来了文旅市场的“真金白银”。今年以来,集美累计接待游客2621.2万人次,同比增长106.2%;实现旅游收入170.4亿元,同比增长126.9%。

集美区也将嘉庚精神作为彰显侨乡特色的绝佳素材,通过“文化+影视”来创新文化讲述方式,凸显城区魅力。今年6月,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集美之夜在集美举行,将集美的光影文化展现于众。大会期间,影视剧孵化投资人傅宇游览集美后被嘉庚先生的伟大事迹深深打动,他认为,“先生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适合以重大题材电视剧形式在央视平台播映,将争取筹拍促成精品呈现。”

大会举办期间,共计19家企业在集美投资、筹拍电视剧33部,投资额32.8亿元。此外,近年来,集美区还释放“金鸡”效应,举办“看见集美”青春电影展等,助力青年影人以崭新视角讲好集美故事。目前,集美区影视企业近千家,企业营收超20亿元,还被授予“福建省首批重点影视外景拍摄基地”称号,爱国爱乡的华侨故事是集美唤醒人们乡愁的突破口,亦是新时代中华文脉传承的切入点。

集美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助力刻录下极具时代价值的摄影“底片”。12月初,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暨首届厦门影像艺术周在集美开幕,全国摄影名家镜头聚焦集美。厦门市摄协主席杨景初介绍:“除展览外还举办国展‘面对面’、名家讲坛、影像调研等活动,通过城市风光与人文集美交织,创新历史文化新体验。”如今,集美区摄影艺术还辐射全球,主打当代摄影的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已连续9年举办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成为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节品牌。

不仅如此,集美区“文化+”的触角也延伸至金融科技、创意设计、人工智能等众多产业。成立于1943年的集友银行体现出陈嘉庚教育理想和经济理念的深度融合,如今杏林湾基金聚集区也延续着这种以经济发展教育、创新滋养实业的方式,以958家基金数量、2010亿元基金规模,打造国内最市场化的产业引导基金和东南最具影响力的基金聚集区,在产业扶持、招商引资、人才培养上为高质量发展蓄能。在创意设计领域,厦门数字艺术(IOI)产业园区、福南堂文化艺术运营项目、全球第三座红点设计博物馆落地集美,2023IAI创意设计节、2023集美学村青年艺术设计大赛、“丝路缘 侨乡情”东盟文化艺术创作季(第四季)国际展览交流活动举办,让集美区用设计打开美好生活、国际艺术交流的新局面。集美出众的人文环境也支撑着科创产业发展,当前,集美软件园三期涌现出罗普特科技集团、厦门路桥信息股份、巨龙信息科技等一批优质软件类企业,今年园区净增注册企业3806家,软件和信息业1—11月实现营收191.5亿元,同比增长36.2%。此外,集美还布局铱钼重卡、泛蓝新能源、矽杰微电子等47个科技创新项目,吸引福建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落地,将通过华为(厦门)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生态合作项目、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项目等人工智能类项目助力千行百业发展,从而形成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内容、移动互联、智慧城市等特色产业集群。

如今,文与产的相互成就塑造起集美区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赋能现代产业体系的成型,在发展中诠释出以人的需求为主导的人文经济导向。

文与人的共生互促

人文气质铸就城市新文明

从集美文化融合的历程来看,中原人向南移与百越族交融形成闽南文化、闽南人下南洋与东南亚交融形成华侨文化、集美人办学校与全世界交融形成学村文化,而嘉庚精神则是三种文化的结合。集美区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黄坚定认为,“集美区的人文气质‘一精神三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特征,不断铸就集美区的城市新文明。”

文化持续融合让集美区形成“移民”的特质。当前,集美区常住人口118万,居厦门市六区之首,青年人口占比逾45%,新增“双百”人才落户数连续八年位居全市第一。当天南地北的人口涌入,多元特色文化汇聚,既活泛了新时代集美的精神面貌,又对集美文化吸引力、文化供给提出更高层次需求。于是,集美把握人文经济“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根本要求,以文化人助力“扎根、铸魂”。

为了让人把“根”扎下,集美聚焦青年之需,出台青年创业友好、青年就业友好、青年生活友好、学村学子友好、台青聚融友好和青年成长友好“六大工程”,率先在全市设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驿站,厚植传承嘉庚精神的土壤,力求培育更多为国为乡的“陈嘉庚们”。扎根集美生活20余年的建霖集团总裁陈岱桦就深受嘉庚精神影响,他说:“创新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词,过去是‘中国制造’,未来是‘为中国制造’。”建霖集团率先垂范,公益打造的“匠仕创客空间”入驻团队200余家,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经过多年培育,以企业、政府为导向的青创基地在集美多点布局,形成了创业创新的环境与立体的创业服务体系,这有利于青年完成就业创业目标,成就物质富足生活,让他们把“根”扎下来。

为了让人把“魂”铸好,2022年《集美区“人文集美”建设提升工作方案》发布,集美的目标是打造成著名的华侨文化交流中心、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心和学村文化的实践中心,切实提升人文素养,构筑新老集美人的精神家园。集美依托活动、作品讲好以迁徙为核心的闽南文化和华侨文化故事,以缤纷活动吸引人,如定期举办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人文集美悦读季”、“人文集美”系列美术展等活动,扩大人文集美品牌辐射力;以精品力作感染人,如集美区牵头创作的广播剧《再会吧,南洋》《青山青史》等均获全国及省市多项荣誉;以多渠道宣传影响人,集美区依托“人文集美”数字化平台,融合媒体形式,促进文艺创作交流传播;以优质场馆汇聚人,嘉庚剧院、闽南戏曲中心、星巢越中心内,歌仔戏《陈嘉庚还乡记》、南音《文姬归汉》、高甲戏《春草闯堂》等文艺作品及现场音乐秀轮番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在落地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海葵音乐产业基地的基础上,今年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配套活动——音乐剧产业发展大会上集美还被授予了全省首个音乐剧表演考级办公室,落地了海峡两岸音乐剧产业基地。集美的音乐演艺雅俗共赏,以强劲实力全方位打造全国智能视听基地、闽南城市演艺中心。

文化育人,人也创造着文化,文化发展在于年青一代。集美积极开展“两岸一家亲·从小心连心”研学体验营、“嘉庚风·中华情”香港集美校友后裔夏令营等研学活动,打造优质研学品牌。其中,齐物志研学已服务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30余国学生游学集美,深化华侨文化在海内外青少年群体中的理解。此外,集美学村内也创设“听见集美”、集美学村周末音乐会、集美学村文化艺术节、《嘉庚组歌》进校园巡演等文艺品牌,加强高校生对集美文化的再创造。

多数在集美上学、最后留在集美工作的青年人表示,“来到集美,先识嘉庚先生。在这片伟人的故土上汲取力量,强烈的文化吸引力让自己有了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也让自己在集美学习生活、创业打拼的干劲更足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站在人文经济视角观察侨乡集美,集美区重视文教兴区延续文与学的相融,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环境形成文与城的奔赴,激发文脉动能促进文与产的相互成就,厚植就业土壤和文化供给实现文与人的互促。文化的纽带让集美产城学人融合发展,融通成“集天下之美、诚万物之毅”的磅礴大气,融汇成集美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上最瞩目的历史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人文   闽南   经济   侨乡   厦门   美学   华侨   视野   活力   城区   精神   产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