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被砍头时,为何十分听话自觉跪下?有3大原因不得不跪

| L先生

编辑 |笑史云烟


前言

古代的刽子手,专门负责在法场上处决死刑犯,手起刀落,死刑犯的一生就终结了。

如果运气足够好,人群里还会突然冒出一位大臣大喊“刀下留人”!或者有不怕死的勇士前来劫法场。

01、古人常说的“秋后问斩”

在古代中国社会,人们对于死亡的观念和处理方式体现了他们深厚的智慧和信仰。

秋后问斩一词起源于汉朝时期,当时的儒家思想流行,汉武帝积极征求各路大臣的治国建议。

一位智者提议将罪犯的刑罚时间定为秋天或冬天,这一建议在汉武帝的推动下日渐流行。

同时,在古代人的世界观中,他们深信鬼神的存在与影响。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杀戮行为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有可能影响到农业收成。

因而在秋冬季选择了执行死刑,既符合儒家文化,又有天帝庇佑的祈盼。

秋后问斩这一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籍《月令》中,描述了秋天作为大自然开始肃杀的季节,如凉风、露水和寒蝉的出现标志着秋天的到来。

这一观点很快被后人所接受,并形成了关于死刑执行时间的共识。

秋后问斩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着对死刑犯的某种缓刑机制,在这个重要节点,刑犯会被关押在监狱中,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这段时间不仅让他们有机会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也意味着他们仍有一丝生存的可能。

这样的执行方式既彰显了古代法律的严厉性,也保留了人性的成分,体现了古人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罪犯悔改的期望。

02、犯人会反抗吗?

在中世纪的古代社会,司法系统的严苛和残忍程度超乎想象,当囚犯被捕后,距离他们找到还自己清白的希望越来越远。

在拘捕和起诉过程中,犯人往往会竭尽所能地大声叫冤,争取减轻判刑或者无罪释放的机会,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成功逃脱残酷的司法之手。

一旦被抓到之后,犯人通常会被关进黑暗、潮湿寒冷的大牢中,剥夺了一切自由和尊严,在这座没有阳光的地牢中,死寂和恐惧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窒息。

审讯过程是最为沉痛且极度折磨人的一部分,狱卒们并不怜悯犯人的贫弱和可怜。

相反,他们视犯人为罪有应得、无可救药的家伙,如果犯人敢于反抗,不愿签下所谓的认罪书,惩罚将会更加严厉和残酷。

狱卒清楚地知道,每一个人都有弱点,犯人也不例外,当犯人拒绝承认自己的罪行时,狱卒会将威胁转向犯人的家人,以此来压迫他们,在恐惧和压力下屈服。

对于很多犯人来说,他们宁愿承受毫无依据的指控,也要保护自己的家人。

这种心理状态让他们感到无力和绝望,他们心中或许明白这不公的命运,但是在这漆黑无望的牢狱中,想要与命运斗争来洗清自己的冤屈几乎是不可能的。

强烈的身心压力使得很多犯人不得不妥协,在他们内心实际上不能接受的情况下认罪。

虽然这样做暂时解脱了痛苦和折磨,同时也保护了家人不受牵连,但是这对于犯人而言却是无法容忍的虚伪行径。

实际上,让犯人屈服的关键并不是他们的意志,而是他们已经失去了为自己辩护的能力。

在无法承受肉体上的折磨和身体上的痛苦时,他们早已没有了继续抗争的力气。

03、为什么要跪着行刑呢?

在古代,行刑时让犯人跪着的方式有着很多的细节和含义。

通过让死囚跪下,他们的脖颈位置会降低,形成一条更直接且易于砍断的路径,提高了行刑的准确度。

这意味着刽子手的挥刀动作更快速、更准确,尽可能地以一击致命。

而如果让死囚站立,由于刀手的受力问题和目标的高度差异,增加了砍头的难度以及出现的无法砍断目标的尴尬情况。

为了确保犯人足够降低身体位置,行刑前,刽子手往往会对犯人施加一定的压制,强迫他们跪下。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用力踢击犯人的膝盖处,迫使其屈膝跪下。

在行刑过程中,刽子手们需要充分发挥力量并利用惯性来提供给砍刀更大的能量。

这种惯性将紧密固定在刽子手手中的砍刀推向最佳施力点,实现准确一刀砍断,这样的砍刀挥动也减少了死囚的痛苦和煎熬。

04、古代的奴性思维

对于古代的人们来说,跪拜不仅仅是一种礼仪,而是一种对上位者的敬畏和对权威的认同。

这样的跪拜,既符合了礼法的规定,也彰显了统治者的强权和社会等级的不可逾越。

在这种古代社会的价值体系下,跪拜不仅仅是奴性思维的体现,更是权威认同和传统文化的遵循。

有人认为让犯人跪着等待刑罚,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罪行进行反思和赎罪。

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对犯人的额外惩罚,让他们在死亡之前感受到一种本应追求的道德教化。

对于古代下级来说,向上级行跪拜是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定。

在百姓的心中,君主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们要求臣民事事依从和恭敬地行动。

所以,作为犯人被判刑之后,均选择顺从,跪在地上接受杀戮,这是来源于千年来等级观念的社会基因的表现。

跪拜享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和层次,例如,在古代的孔庙中,述职官员会行懐誓礼,这是一种更加庄重的跪拜形式,要求跪将金石器上供,表示对神灵的尊敬。

而在在古代刑场上,犯人的跪拜则更多地象征他们对大明法度与皇权的威严的敬畏。

古代社会中奴性思维对跪拜礼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这种跪拜礼,既是社会等级制度的要求,又是对更高权威的表达。

05、犯人自己愿意跪下来

在古代社会,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往往在牢狱中度过了一个孤独、艰苦的时光。

那是一个没有光明,没有希望的地方,犯人们因为丧失了自由而深感无助。

被束缚在牢房里,他们不但饥饿难耐,长时间的废寝忘食更是使他们身心俱疲。

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而然地无法站立或行走,下跪成为他们唯一能轻松做到的方式。

进入刑场的时刻终于到来,犯人们被牢牢地固定在一个无法移动的位置。

他们的双腿犹如根须般扎在地上,尽管从外表上看,他们可能显得安然自若,他们的内心实际上充满了哀愁和不安。

这些被迫下跪的死刑犯所面对的环境更是加剧了他们绝望与孤独的感受,输送到刑场的过程中,围观民众常常眼角余光地注视着他们,成为他们最后一刻的见证者。

他们的目光或带有残忍,或怜悯,让犯人们更加感受到生命的边缘。

跪在刑场之中,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犹如一个被遗弃的孤岛,没有人情味,没有温暖。

但唯有大地的冷暖才能为这些死刑犯带来一点点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最后依靠和归宿。

土地与他们的皮肤交融在一起,依附在坚硬的地面上的膝盖承受着父土的重量,仿佛这一下跪便将他们和土地连接在一起。

死刑犯在受刑之际,内心到底是如何挣扎被人无法得知。

或许对于绝大多数的他们来说,死已成定局,他们已经不再寄望生存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7

标签:犯人   古代   狱卒   奴性   死刑犯   秋后   刑场   刽子手   听话   自觉   原因   方式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