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春晚主题官宣后,被网友的评论笑死,赵本山的担心恐怕要成真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阅读之后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泡泡

“龙行龘龘,欣欣家国”。

今年的春晚主题一公布,就引起了网友热议。

首先,大家就开始猜测,会不会请歌手陈柯宇来演唱他的歌曲《生僻字》。

因为这首歌里有句歌词便是“龙行龘龘”四个字。

其实这个成语是出自古书,所以网友的猜测倒不一定能成真。

龙年春晚的吉祥物公布时,也让网友们炸开了锅。

一方面,在大家心目中,龙是威武霸气的,而今年的吉祥物可爱呆萌,跟大家想象中的龙腾虎跃并不相符。

另一方面,还有人质疑吉祥物是用AI生成的,即便官方公布了稿图和创作过程,仍有一大部分网友持怀疑态度。

一片唱衰声中,春晚还真的能像本山大叔说的那样,为大家带来快乐吗?

01 春晚的意义

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讲究的就是一个阖家欢乐。

从1983年开播至今,春晚走过了40个年头。

刚开始,技术条件还不够成熟,出现一些小事故是常有的事。

甚至第一届春晚还遭到了抵制,李谷一的《乡恋》作为第一个节目,还被称作是 “靡靡之音”,掀起了一阵讨伐声。

1984年,第二届春晚办得相当用心,基本构建了春晚的体系,影响到后来春晚的节目类型。

那时港澳还没有回归,张明敏作为第一位登上春晚的港台明星,带来了一首《我的中国心》。

他的歌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家对港台地区的看法,对两岸三地的文化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李谷一的《难忘今宵》成为了以后春晚的固定结束曲。

马季的相声《宇宙牌香烟》,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既幽默,又讽刺了一些社会现象。

1987年春晚,费翔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舞台,也带火了他自己。

大家跟随改革开放的潮流,脱掉束缚,尽情歌舞,自由而快乐。

88、89、90年,赵丽蓉、宋丹丹、赵本山先后亮相,带来了精彩的小品表演,成了春晚小品的扛把子。

只要有他们在,总能把观众逗乐,节目质量也有保证,兼具讽刺与搞笑意义。

毛宁的《涛声依旧》,那英、王菲的《相约一九九八》,《常回家看看》《千手观音》《吉祥三宝》……

这些精彩的歌舞类节目一登上舞台,迅速风靡全国。

刘谦的魔术让人印象深刻,他的那句“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成为很多人模仿的对象。

相声小品类节目也寓教于乐,能让人反复观看。

2009的小品《不差钱》大概是春晚小品最后的巅峰,能让全民观看,并且不介意多看几次。

小沈阳一夜爆红,后来逐渐“销声匿迹”。

春晚也走向了被流量明星支配的局面,变得越来越没意思。

02 新时代的转变

《爱情公寓》有一集提到了春晚。

年轻人追赶潮流,都市男女可能有了新的过年方式,认为看春晚是很“土”的行为。

他们有自己的安排,预备在除夕夜狂欢。

可到了最后,大家还是放弃了约定,不约而同地收看春晚。

即便有的人在医院,有的人在看守所,有的人电视机信号很差。

曾小贤还接到了一个特别的电话,在外工作的农民工没有电视可看,只有收音机。

他们希望曾小贤这位电台主播可以把春晚转述给他们,满足他们不能和家人一起看春晚的遗憾。

旧传统在时代更迭中可能会有变化,可我们却无法轻易割舍。

的确,为了生活,有的人可能在过年时都回不了家。

而乡愁仍在,春晚的音乐声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响起,串联起了中华儿女的心。

年味减淡,我们从小看到大的春晚渐渐变得无聊起来。

想起以前春晚中那些精彩的节目,有些细节忘了,再看上几遍也不会腻。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打开电视机,满怀期待,希望那些节目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

但是看着看着,竟然完全不能专心,于是拿起手机玩,让春晚成为背景音,或是直接关掉电视,上床睡觉。

老一代歌唱家、相声小品演员的退出,并不代表着有后浪跟上。

曾经,登上春晚的明星们都很有诚意,用心地准备了能让大家喜欢的表演。

他们可能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的时候没什么名气,完全是靠才华、靠实力站上去。

大咖明星也得拿出好的节目来,才不会被毙掉,有为观众表演的资格。

而现在呢,演员不好好演戏非要来唱歌跳舞,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流量明星们未必有真本事,却硬要一本正经地搞笑。

不仅没办法让观众得到快乐,感受到的也只有溢出屏幕的尴尬。

今年张颂文凭借《狂飙》火了,便有人问他:“什么时候上春晚?”

而张颂文的回答却是:“我没有才艺。”

其实往届春晚中,谁红请谁是很正常的事情,张颂文今年翻红,他要是登上春晚,那也不稀奇。

但他很诚恳,并不想去做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不愿意消费自己饰演过的角色。

流量明星们则没有这种觉悟,不知是资本强人所难,还是他们强迫观众接受自己。

节目准备的毫无诚意,甚至不如网友自己拍的小视频有意思。

网友们说,以前春晚都是造梗,现在只会学梗,这句话说的还真没错。

03 创新是关键

离春晚还有不到两个月,看看明星阵容,就让人期待不了一点。

网友们已经开始大胆猜测春晚中会出现的热门词汇了,预测他们会说出哪句我们已经知道的网络流行语。

的确,以前的春晚是创造和带动流行,制造的那些段子在几十年后还能流行。

穿着打扮、歌曲和口头禅,都是我们从没见过、从没听过的。

曾经,春晚上演什么火什么,现在,什么火春晚上就演什么。

他们缺少的是创意,是大胆的创新。

也许是不愿意用心,也许是条条框框太多束缚。

小品不能反映社会现象,不能出现敏感词汇,不能讽刺现实。

这样的小品显然已经脱离了它原本的意义,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我们要的是寓教于乐,娱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谁会喜欢听别人在你耳边灌输大道理呢?

就像本山大叔说的,一年有那么多天,只教育这一天能有什么用,怎么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

春晚最主要的还是要让人感到快乐,放开了去笑,瞪大眼睛去看。

必须有不一样的东西出现,才能让大家丢掉手机,沉浸于新年欢乐的气氛中。

催婚催生包饺子,成了这些年春晚中不变的内容。

说来包饺子原本也是春节的象征之一,如今却遭到了大家的反感。

春晚不仅没能起到它原本的教育意义,反而激起了大家的逆反心理。

选择看春晚的人越来越少,而看了也只有失望和吐槽。

一次次让观众的期待落空,可即便觉得无聊还是有人会准时打开电视机。

我们怀念之前的年味,企图从春晚中找到以前美好的回忆。

所以春晚究竟还能否回到之前的感觉?

结语

希望制作组能够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没有灵感,做不出让观众满意的节目。

如何引领潮流,而不是追逐潮流?这是春晚最大的问题。

启用流量明星,节目组的初心应该是吸引粉丝收看,提高春晚收视率,可他们并未起到这个作用。

观众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看着他们尴尬的表演,只能默默关掉电视机。

粉丝也并不买账,可能只会在节目结束之后在网络上看看自己偶像的单人片段。

希望在今年的春晚上,我们能看到一些新东西,可以开怀大笑,被节目吸引。

在不断失望之后,你还会选择相信春晚的质量,坐在屏幕前收看吗?

2006年春晚与2023年春晚观众席对比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网友   吉祥物   成真   电视机   小品   流量   观众   担心   潮流   意义   节目   主题   快乐   赵本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