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医的角度看,复发性口疮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案

大家好,我是许医生,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复发性口疮是临床最为常见而又不易防止复发的一种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病史常有周期性、自限性、复发性的特点,并且具有黄、红、凹、痛的临床特征。

RAU患病率及复发率较高,目前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因此导致病情总是反复不断,这也是治疗复发性口疮最为严峻的问题,防止其复发也成为了学界重点关注的课题。

能够正确了解其病因对RAU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医和西医等不同角度对RAU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型、治疗等方面进行整理和总结,希望能够为以后的临床诊疗及研究提供参考及思路。

RAU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1.病因及发病机制

中医学认为RAU属于口疮、口疡、口破等范围。最早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到隋朝的《诸病源候论》、唐朝《外台秘要》、宋朝《圣济总录》、元朝《丹溪心法》、明朝《景岳全书》、清朝《医宗金鉴》和《疡医大全》,历代的中医名家对于本病都具有不少的描述和各自独特的病因所见。

中医理论认为,口唇属脾,舌为心之苗,又有舌尖属心、舌中部属脾胃、舌根属肾等不同的脏腑络属关系,故认为口疮的病变是脏腑病变的外在表现。

在病因病机方面,一般认为“火热”是口疮形成的基本病理因素,初次发病时以实热证多见,病情反复发作则是由虚火引起。所以将RAU的病因大体分为饮食不节、外感六淫、情志太过、素体阴亏、久病伤脾或劳倦内伤、先天禀赋不足或长期食用寒凉食物伤及脾肾等六种。

总而言之,中医学认为RAU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因为外感六淫燥火、内伤脏腑热盛引起口疮,并且病变脏腑主要是与心、脾、胃、肾等脏腑的病变有关。

2.临床表现及分型

中医学认为口疮是指发生在两侧颊部、舌体及舌下黏膜或唇部出现椭圆形或圆形的豌豆大小的白色溃烂斑点。病损周围有微微突起的红色边缘,具有疼痛感,病情较严重者呈白黄色溃疡,疮面可出现黄白色分泌物。

由于口疮病因各不相同,所以一般认为溃疡面积较小,病损较浅为轻型,反之溃疡面积较大,病损较深为重型。病程较短的溃疡边缘鲜红肿胀,病程比较长的溃疡边缘则是呈淡红色。

心脾积热证者溃疡部位灼热疼痛感明显,可伴随口干舌燥、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症状,查体可见舌尖颜色偏红,舌苔较黄,脉象为数。

阴虚火旺证者溃疡较为表浅,溃疡边缘微红,容易反复发作,隐痛及灼痛均可出现,可伴随口渴、盗汗、失眠、心悸、不欲饮水、手足心热、大便干燥等症状,查体可见舌质较红,舌苔较少,脉象为细数。

脾肾阳虚证多为淡红色溃疡,患处隐隐作痛并且病情反复发作,可伴随口苦、口干、乏力、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胃胀堵闷、腹胀腹泻等症状,查体可见舌质颜色较红,舌体较胖且大,舌苔颜色为黄白且黏腻,脉象为濡滑。

2.治疗

(1)治疗原则

中医学认为RAU的治疗应当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不同从而进行辨证论治。

并且口疮的发生不能只看作是口腔局部黏膜处发生的病变,由于口疮的发生常与心、肠、脾、胃、肺、肾等脏腑功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治疗RAU时必须要依据内外结合,局部与整体并重,掌握辨证论治的原则,从而达到治病目的。

(2)药物治疗

根据四诊八纲进行辨证,脾胃伏火型口疮需遵循凉血通便、清热泻火的原则,选用清胃散、凉膈散、玉女煎等加减方。

心火上炎型口疮需遵循凉血利尿、清心降火原则,选用泻心汤、导赤散、小蓟子饮等加减方。阴虚火旺型口疮需遵循滋阴清热原则,可以选用杞菊地黄汤、六味地黄汤、甘露饮等加减方。

气血两虚型口疮需遵循气血双补原则,可以选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加减方。肝郁蕴热型口疮需遵循理气凉血、清肝泻火原则,可选用小柴胡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方。

脾虚湿困型口疮需遵循健脾化湿原则,可选用五苓散、平胃散、健脾胜湿汤等加减方。

通过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复发性口疮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发现,经过治疗后大鼠口腔溃疡的数目、溃疡直径能够明显减少,间歇期明显延长,由此认为复发性口疮的发生与微循环障碍和调节免疫能力有关。

实验表明,艾溃灵合剂对口疮模型有好的治疗作用,可减轻口疮症状、促进口腔溃疡的恢复。艾溃灵合剂的抗炎、镇痛作用及促进口疮恢复和减轻疼痛的作用是其临床治疗口疮的特点和可能机制。

(3)特色疗法

可根据发生溃疡位置的不同,可以从地仓、下关、人中、颊车、承浆、合谷、廉泉、通里、曲池、少冲、神门、足三里、手三里、中脘、脾俞、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中选取2至3穴进行针刺,可交替使用。

取穴后进行中等强度刺激,留针时间为5至10分钟为宜。耳穴可从舌、口、心、胃、脾、神门、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穴选取数穴,使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在穴位之上稍加力按摩,每3次轮换穴位1次,每次10分钟,每日3次,双耳可交替使用。

也可用吴茱萸研成粉末状后加上适量的醋或者鸡蛋清调制成稠膏状,置于双侧足心的涌泉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

将60例复发性口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中药贴脐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得出与单纯的西药治疗相比,温针配合中药贴脐法治疗脾虚湿困型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二、RAU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1.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RAU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并且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有学者提出RAU发病的遗传、环境和免疫“三联因素论”,就是指遗传背景加上适当的环境因素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出现RAU特征性病损。也有学者提出外源性感染因素、内源性诱导因素“二联因素论”,即外源性感染因素和内源性诱导因素相互作用下从而致病。

总而言之,目前对于RAU的病因,学界的共同看法都趋向于是由于遗传、免疫、感染、疾病、微循环状态、环境及氧自由基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临床表现及分型

RAU的一般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局部反复发作的溃疡,常为圆形或椭圆形,并且具有"黄、红、凹、痛"的临床特征,即是溃疡表面具有黄色假膜、周围伴有红晕带、病损中央凹陷、疼痛明显。

溃疡的发作周期长短不同,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愈合期、发作期、间歇期,病史还有着不治自愈的自限性。根据RAU的临床特征,按Lehner分类,可将其分为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MiRAU)、疱疹样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HeRAU)、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MaRAU)。

其相互邻近的溃疡也可以融合成为片状病损,患处黏膜充血发红,疼痛程度最重,可以伴随唾液分泌增多、低热、头痛、患处淋巴结肿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3.治疗

(1)治疗原则

由于目前RAU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所以国内外还没有能够根治RAU的特效方法。

RAU的治疗还是以对症治疗为主,将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溃疡的愈合、延长复发间歇期作为治疗目的,按照着积极寻找RAU发生的相关诱因并加以控制,优先选择局部治疗。

对于症状较重及复发频繁的患者采用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仅在病情严重或者复杂的情况下采用全身疗法,免疫抑制剂则应用于难治性口腔溃疡或者白塞病累及口腔所致的严重溃疡,加强心理疏导和缓解紧张情绪等治疗原则,使用药物及物理手段进行治疗。

(2)药物治疗

RAU的治疗大体可以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遵循消炎、止痛、防止继发感染、促进愈合的基本原则,将药品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实现治疗目的,具有避免首过效应、血药浓度平稳、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以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常用局部药物可有抗炎类、镇痛类、促进愈合类、糖皮质激素类。常用的全身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

(3)激光治疗

对于难治性溃疡可运用CO2激光、Nd:YAG激光以及二极管激光可以作为迅速镇痛、促进溃疡愈合的一种备选疗法。

研究表明低能量激光疗法在减轻溃疡疼痛、促进溃疡愈合方面有积极效果,相比药物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LLLT可以被认为是治疗RAU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替代治疗或辅助治疗方案。

将复发性口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Nd:YAG激光治疗,每天一次,治疗5天,对照组给予西瓜霜喷涂,每天3次,治疗5天,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临床疗效及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认为Nd:YAG激光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传统的民族医学还是现代西方医学来说,RAU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都具有极其复杂性。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疾病、感染、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也导致了此病反复发作,不能根治的难题。

RAU的治疗不仅仅是要对症治疗还得辨清病因,观察病情,灵活施治,才能够有希望降低复发率从而根治RAU。随着国内外研究的深入及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RAU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会越发明确。

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口疮   脏腑   黏膜   中医学   西医   病因   溃疡   局部   机制   因素   原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