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妇幸存者韦绍兰,忍辱生下侵华日军儿子,儿子:母亲去世就自尽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你为什么要生下我?”

“等母亲去世后,我就去自尽!”

这是韦绍兰之子罗善学所说的话,尽管母亲给了他生命,可他从小备受歧视、饱受屈辱,母亲尽管心疼却没有任何办法。

韦绍兰

原来,韦绍兰是慰安妇幸存者之一,24岁时受尽屈辱生下日军儿子,但流言蜚语让韦绍兰和儿子罗善学痛苦一生。

那么,韦绍兰到底经历了什么屈辱折磨?儿子罗善学又为何如此记恨母亲?

《三十二》背后的韦绍兰

2012年12月,导演郭柯拍摄了一则揭露日军暴行的纪录片,影片以慰安妇为题材,记录着幸存慰安妇的故事。

当时全国幸存的慰安妇仅剩32人,因而纪录片被命名为《三十二》。在拍摄影片前,郭柯认为这些慰安妇幸存者会被痛苦折磨一生,难以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可真正接触这些老人,才发现她们就是最普通的老人,没有公众们想象的那么苦大仇深。特别是韦绍兰,她当时已92岁,当面对镜头时,她显得十分平和,言语上充满积极阳光。

在拍摄影片期间,韦绍兰一直微笑对人,其笑容感染了周围所有人,她还唱起了儿时的山歌。

郭柯说道:“韦绍兰的魅力最能打动我……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她是正能量的老人。”

韦绍兰接受采访时,被问到是否记恨日本人,她的回答出乎意料:“我很感谢帮助我的所有人,中国人、韩国人和日本人。”

此时的韦绍兰早已没有了仇恨,只剩下岁月静好带给她的乐观。如果一个人带着仇恨过日子,必然会承受着百倍的痛苦。

而选择和自己和解,才能够真正豁达。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韦绍兰已原谅侵华日军的行为,相反她和儿子罗善学积极前往日本,为自己和受伤害的慰安妇们讨回公道。

亲赴日本讨回公道

2006年4月,日本政府首次公开承认曾在广西征讨“慰安妇”,听到这一消息后,蒙羞大半辈子的韦绍兰公开站了出来,再次揭开伤疤,要求日本政府道歉。

韦绍兰公开的不仅仅是自己身份,也公开了儿子罗善学为侵华日军的后代,这是我国首位公开的“慰安妇”受害者混血儿。

消息传出后,中日记者纷纷登门采访,了解韦绍兰的过往经历。当真正和韦绍兰接触时,大家都被她的和蔼可亲、柔软温顺的一面感染了。

2010年,日本东京“女性国际战犯法庭”审判10周年,韦绍兰母子接到日本电视台邀请,希望她们讲述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往。

为了让社会各界、国际了解和知晓侵华日军的残暴罪行,韦绍兰和罗善学勇敢站了出来。大会上,韦绍兰母子作为仅有的中国受害者代表,讲述了侵华日军在中原大地的暴行,揭露了慰安妇受屈辱折磨的灾难史。

控诉会上,罗善学情绪失控,泪流满面,当着众人的面长跪在母亲面前不起。

在很长时间里,罗善学不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不理解母亲为何要把他生下来,可大半辈子过去,他读懂了母亲的痛苦和坚强,才知道自己过去多么幼稚。

那么,韦绍兰是如何遭受侵华日军的魔爪的?又是如何幸运逃脱的?儿子罗善学为何要记恨她半生?

24岁沦为慰安妇

1944年4月,日军集结大批兵力发动豫湘桂战役,尽管当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一路溃败,中国战场上的日军精锐全无,国民党兵力在同盟军的援助下实力大增。

可谁曾想战争打响后,国民党军反而溃不成军,短短数月丧失了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同年11月10日,桂林被攻陷,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很快就遭到了日军的摧残和洗劫。

时年24岁的韦绍兰就出生于桂林荔浦县的贫农家庭,和同村小伙结为夫妻,两人婚后生下一个女儿。

然而,当日军来到荔浦县后,在周边农村强征慰安妇,年轻女子从不放过,每当听闻日军前来扫荡,年轻女子都会早早来到山里躲避。

这一天,韦绍兰得知日军前来,一边背着嗷嗷待哺的女儿,一边朝着山里跑去,生怕被侵华日军抓住。

然而,因带着孩子行动不便,韦绍兰很快就被日军发现,被押上车,关押到破旧而简陋的慰安所里。

在这里,韦绍兰每天要遭受五六个侵华日军的侮辱和欺凌,尽管她不愿意顺从,可日本鬼子端着刺刀,将刀尖对准她年幼的女儿,恐吓她服从安排。

韦绍兰尽管想过宁死不从,可看着哭哭啼啼的女儿,她心软了,只能被迫成为慰安妇。

在慰安所的3个月内,韦绍兰受尽了屈辱,她多次想要自尽,可为了女儿,她只能一次次告诉自己要坚强地活着。

一天,韦绍兰发现看守她的日军开小差,假借上厕所的机会带着女儿偷偷跑开。因害怕日本人追来,她只能拼命奔跑,尽管脚已磨破她也不敢松懈,用了2天回到熟悉的家乡。

本以为自己平安归来,丈夫罗讵贤能够开心,可谁曾想他开口就是“到外面学坏了!”

显然,丈夫知道妻子被日军玷污,对其有些看不起,可韦绍兰不敢拌嘴,只能在深夜里偷偷哭泣,她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自杀。

生下侵华日军儿子

这之后,丈夫总是对她视而不见,就算开口说话也多带着讥讽之意,揪着过去的事情不放。

韦绍兰十分委屈,明明自己才是受害者,却没有得到安慰,还被瞧不起,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照顾女儿上,谁知不久后的一天,女儿因病夭折,这让她瞬间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正当她准备自杀之时,被邻居及时发现救了回来。婆婆十分心疼,劝解儿子罗讵贤要大度,她只是受害者罢了。

痛苦总是接踵而来,没几天,韦绍兰发现自己怀孕了,但丈夫自回家后没碰自己一下,显然肚子里的孩子是侵华日军的“种”。

韦绍兰无法接受这一事实,罗讵贤更是无法接受这个孩子,他坚持要求妻子将孩子打掉。

可婆婆认为,韦绍兰遭受日军3个月的折磨,身体已十分虚弱,如果这时候打掉孩子,对其健康必然会有影响,可能会终身不育,不如将孩子生下来抚养。

婆婆的一番话,让韦绍兰重拾信心和希望,尽管孩子流淌着仇人的一半血液,可这也是她的亲骨肉,再者说孩子是无辜的,不应该被歧视。

就这样,在善解人意的婆婆的支持下,罗善学出生了,可丈夫罗讵贤从没正眼看这个孩子,以至于罗善学的大半辈子都是灰色的。

被儿子记恨一生

12岁以前,罗善学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可他发现父亲总是对自己冷眼相待,却对弟弟疼爱有加,总是对母亲骂骂咧咧:“你这个老牛婆,他不是我儿子……”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世,直到一天,他和弟弟闹了别扭,对方说:“你不是我哥哥,你是个日本种,给家里人丢脸,我要雇人把你砍死。”

此时,罗善学才意识到自己的身世特殊,他跑过去问母亲,可不管怎么问,母亲总是沉默不言。

罗善学(左一)

一天,他和同村的人去钓鱼,为了抢一根竹竿,两人大打出手,对方骂他是“日本仔”,他气冲冲地回到家,质问母亲自己是不是日本人的种。

尽管这一次母亲还是不言,可他已经明白,自己就是日本人的后代,自己是家族的耻辱,难怪父亲、弟弟不喜欢自己,难怪同龄人总喜欢欺凌他,难怪大人见了他指指点点。

家人的冷暴力和同村人的讥讽,让年少的罗善学倍感失望,他已没有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不止一次向母亲抱怨:“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我就是个罪人。”

长大后,同龄人都已娶妻生子,可罗善学却迟迟找不到媳妇。原来,他曾相了六次亲,可女方得知他是“日本种”,总是委婉拒绝。

罗善学失望了,悲伤了,他知道自己这辈子不可能娶妻生子,只能浑浑噩噩的活着。

罗善学

后来,罗讵贤病逝,弟弟搬出了这个家,只剩下罗善学和母亲相依为命,他对生活心死如灰,只剩下麻木。

韦绍兰看着儿子如此颓废,心疼不已,但她理解儿子身上的苦楚,毕竟这么多年来她也一直被人看不起。

与自己和解

从2010年开始,韦绍兰和罗善学前往日本,参加了多场“控诉会”,揭露侵华日军当年的罪行。

罗善学还向日本多个政府部门递交“请愿书”,希望能得到日本政府的道歉声明,可迟迟没有任何动静。

罗善学失望了,他沮丧地说道:“日本政府不敢承认,中国受害的人太多了,他们怕担责任。”

其实,韦绍兰和罗善学的悲剧一生,他们所承受的所有苦难,完全是侵华日军造成的,可日本政府却没有任何歉意。

这一期间,罗善学成长了很多,他理解父亲的冷漠,也读懂了母亲内心的苦楚。

他曾评价父亲道:“我不记恨他,我是他从小养大的,不说他对不对,他没有把我赶出去,才让我活到这么大。”

他也曾坦言,母亲离世后就自尽。可在《二十二》拍摄期间,他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笑着说:“给我一碗稀饭,我就举双手了。”

显然,罗善学已理解了母亲的平静和宁和,已学会和世界和解。

2019年5月5日,99岁的韦绍兰因病去世,结束了痛苦而悲剧的人生,直至离世,她仍没等到日本政府的道歉。

不过,韦绍兰一直是乐观的,她曾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韦绍兰的坚强和乐观,让很多年轻人为之动容,尽管她内心满是伤痕,却依旧用纯真拥抱世界、拥抱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生下   侵华日军   儿子   母亲   幸存者   日本人   日本   日军   日本政府   女儿   孩子   韦绍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