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春晚40年“大师”的更迭,终于懂了,为什么观众这么需要赵本山

前言

40年春晚舞台,无数喜剧人心中的答案各异。

有人视其为实现梦想的机会,有人把它当成传播正能量的途径,更有人视之为生命,誓死捍卫这一颗“光明之星”。


但其本质不变,那就是——带给千家万户欢乐,让人们在这个喜庆的夜晚感到快乐与温暖。

这是他们心中共同的信念,是面对无尽艰辛时的精神支柱。

那么,在他们眼中,春晚到底承载了怎样的故事?舞台下的喜剧人经历了什么?值得人们思考......

1983年的一场风波,小品是否能在春晚停留

1983年,中国第一个春节联欢晚会在北京举行。

作为一个以喜剧小品为主要节目形式的晚会,其首次亮相的过程并不顺利。

原定节目单中的一出小品《吃面条》,在开场前半个小时突然面临被取消的危机。

这出由陈佩斯和朱时茂主演的小品,讲述的是一对老夫妻吃面条的日常琐事。

轻松搞笑的剧情本已通过审查,但在最后关头却收到了一封匿名信,称这种欢乐的小品不适合一个严肃的晚会。

春晚领导为此陷入犹豫,要求两个演员对内容做出修改。


这一要求激怒了小品创作人陈佩斯。

他坚持认为,春节就是个让人开心的日子,小品本该给观众带来欢笑。

如果连这个节日都不让人高兴,晚会还有什么意义?陈佩斯当即表示拂袖而去,不会继续参加春晚。


在姜昆的劝说下,陈佩斯和朱时茂勉强回来商讨。

当晚《吃面条》的成败,直接关乎日后小品在这个舞台上能否立足。

然而就在开场仅剩半个小时时,节目去留仍然无法确定。

焦虑不已的两人再次找到姜昆寻求帮助。


这时,导演黄一鹤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品,忍痛做出保留节目的决定。

《吃面条》如期公演,获得观众热烈反响,也开创了小品在春晚舞台长达40年的历史。

陈佩斯用他的执着和勇气,保住了这道春晚不可或缺的菜肴。


61岁妇女的7年辉煌,她用生命在守护什么

1989年,61岁的赵丽蓉首次登上春晚舞台。

一向严肃的晚会上,这个老太太却用她天然幽默的演技一举成名。

与搭档侯耀文合作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深受观众喜爱,“司马缸砸光”的台词至今令人津津乐道。


从此,赵丽蓉在春晚这个平台上开始了7年的辉煌时期。

她先后与搞笑艺人巩汉林合作了一系列家庭小品,塑造出许多经典的中国母亲形象。

这些人物个性鲜明,性格特征明显,成为节目的亮点。


然而,这些令人捧腹大笑的表演背后,是这个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家无数的辛劳和折磨。

1995年,61岁的赵丽蓉在小品中与年轻演员们同舞嘻哈,为此她膝盖严重积水却强忍疼痛完成拍摄。

1999年,癌症晚期的她忍痛排练并成功演出之后,很快就因病去世。


1995年的另一段真实故事更加令人心酸。

在小品《打工奇遇》中,赵丽蓉需要完成一段毛笔题字镜头。

为此,61岁的老人自学毛笔,从零起点,用了整整半年时间才写出四个字“货真价实”。

高大的宣纸叠起的高度比她个子还要高,可是她从不怨言,只为演绎好这个母亲形象。

多少观众为荧屏中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欢笑,却没有人知晓她的痛苦和努力。


临终前,上万名观众前来为这位艺术家送行,正是对她职业精神最好的褒奖。

7年的青春,她用生命在守护什么?那就是让人开心的春晚舞台。


20余年的巅峰时期,他用笑貌传递什么

踏入21世纪,赵本山成为春晚小品界的新帝王。

他精心雕琢的乡村人物形象——朴实稚拙而机智善良的中国乡下人,深入人心,成为春晚的经典。

赵本山曾与多位知名演员合作过小品,塑造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

比如那对爱吵架的老农民夫妻白云黑土,兢兢业业的“五保户”火炬手,还有老太太这类典型的“阿Q”代表人物。


他们的对白都已成为金句,让观众在欢笑中获得暖意。

这位喜剧大师成功地把握住了普通观众的情感,用最接地气的表演风格传递暖意与正能量。

他在春晚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长达20多年,仅错过1届。

这个惊人的高产出量与优质节目,使赵本山成为无可争议的小品之王。

其实,他的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奠基人和契机。

上世纪80年代,年轻的赵本山在多个文艺节目中崭露头角。


他与搭档表演的喜剧小品深受好评,被称为老年版的郑渊洁和阮玲玉。

正是这些舞台经验,成就了他在90年代初期成功攻陷春晚的基石。

而到后期,他开始悉心培养小辈。

小沈阳等许多弟子都在他的呵护下成长,有的已成知名演员。

赵本山不断减少自己的戏份,把机会留给学生,这种谦让的精神也令人感动。


22年辉煌后,誓言在他心中不曾远去

2012年,59岁的喜剧大帝赵本山退出春晚舞台。

他的离开,使春晚小品出现“断层”。

在他之后,一时之间无人能驾驭这艘巨轮。

曾经的“春晚小品,欢乐第一”的初衷,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在这千头万绪中,新生代的喜剧人沈腾勇敢站了出来。

他代表的开心麻花团队,开始频繁登上春晚舞台。


《扶不扶》《占位子》等讽刺时弊的作品与赵本山的风格大相径庭,更契合了90后00后的口味,为春晚注入新的活力。

可以说,沈腾填补了春晚小品出现的断层,并开启属于他的时代。

但同时,很多人依旧怀念赵本山风格小品带来的暖意与欢乐。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能否在春晚舞台上共存?人们拭目以待。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喜剧其实是一个非常考验演员本事的舞台。

沈腾和马丽合作的作品中也常出现失误,但他们出色的临场发挥与互补,证明了两人的高超演技修养。

开心麻花的崛起,同样值得肯定。


结语

特别是在当前喜剧人才凋零的背景下,沈腾等人的存在尤为难得。

我们期待他们能在未来更上一层楼,开创出色的“沈腾时代”。

春晚不仅是一个舞台,也是一个梦工厂。

40年间,每一代喜剧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打拼奋斗,点亮万家灯火。


有人用生命守护,有人用笑貌传递,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把欢乐带给千家万户。

每当看到观众们露出会心的笑容时,演员们心中所立下的誓言,便似乎都值得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新老喜剧人能否打破藩篱,重拾这份由衷的幽默和欢乐?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笑貌   观众   暖意   面条   小品   喜剧   演员   舞台   欢乐   大师   节目   赵本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