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亲生父亲陷害?史泰龙这片真勇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罗汉果

欲借光影窥天地



九月份时,一众老牌动作明星主演的《敢死队4》惨淡收场。豆瓣评分低至4.9,全球票房仅3500万美元,创下系列口碑票房的最差。


影迷们多半会感慨,英雄终将迟暮,老一代巨星终要退场。


其中,最令人唏嘘的,就是一手打造出《敢死队》IP的灵魂主角史泰龙竟只在片头片尾客串。年近八十岁、打也打不动的他,真的到了功成身退、含饴弄孙的阶段。


生于1946年的史泰龙今年77岁



虽然史泰龙仍然不服老地开拍新作品,比如《塔尔萨之王》第二季(第一季评分8.4),但到了这个年纪,也确实该是进行一定“人生总结”的时候了。

就像老朋友施瓦辛格在今年6月推出了个人纪录片《人生三部曲》,Netflix也为地位相近、年纪相仿的史泰龙拍摄了纪录片《史泰龙的传奇》。



它用95分钟的时间向我们掀开尘封往事,回顾史泰龙和父亲之间的相爱相杀,以及他闯荡好莱坞的曲折经历与骄人成绩。



与大多数动作片明星类似,史泰龙出身寒微,是纽约贫民区一对夫妻的长子。


父亲早年间是理发师,为了生活,转行做起美容;母亲性情火爆、我行我素,怀孕九个月还乘公交车四处走动。


这导致了史泰龙出生时面部有缺陷,眼睑到嘴角一侧的肌肉全部瘫痪,以至发声都有些含糊。



可母亲造成的,顶多是史泰龙的模样没那么周正,而父亲的粗鲁暴戾,让史泰龙从小缺乏安全感,成为惹是生非的问题少年。


十二年间,他在十三所学校之间兜兜转转。


少年时期的史泰龙,崇拜雄性的肌肉美,这一点上,他与施瓦辛格颇为相似。


让施瓦辛格走上健美之路的,是1961年的电影《大力士和女俘》;而影响史泰龙人生选择的,是1958年的《大力神》。


《大力神》



对电影的浓厚兴趣、由内而外的表演欲望,让史泰龙终于在舞台上找到了人生方向。



他开始频繁出演戏剧,想到纽约的电影圈闯出一番天地。可现实是,史泰龙只能四处打零工,在电影里演流氓混混,或是在迪·艾伦的《香蕉》(1971)里打个酱油。


整个七十年代前半段,二十多岁的史泰龙都在这种苦闷的、郁郁不得志的环境下咬牙坚持。


史泰龙客串伍迪·艾伦的《香蕉》



值得玩味的是,史泰龙并没有在纪录片中提及他早年“最难堪”的一段往事,即1970年的色情片《意大利种马》。


当初籍籍无名的他在该片中全裸出演,上演一幕幕体位怪诞的春宫艳图。尴尬的是,本片还在史泰龙凭《洛奇》爆火之后翻新重映。


《意大利种马》



转机出现在1974年,在小成本电影《狂野少年》里史泰龙开始崭露头角,凭借对角色心理的微妙把握,让大导演昆汀都连连称赞,将其评为七十年代最好的场景之一。



真正让史泰龙一夜成名的,毫无疑问是1976年的《洛奇》。


他不仅是影片的主演,更是编剧。虽然,我们对这位巨星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他所演绎的一个个硬汉角色,但史泰龙并非施瓦辛格,更非尚格云顿、杰森·斯坦森那样的纯动作演员。


他其实是个创作型选手,坚信银幕上的位置得靠动手写作“抢”过来。《洛奇》这个富有励志精神的剧本,便是他在小公寓里一遍又一遍,不断建构、推翻、修改和打磨而成。



当他将剧本拿到好莱坞片商面前,后者看中了这个落魄拳击手逆袭的故事,知道它蕴藏的巨大能量,但也不无狡黠地对史泰龙说:“我可以给你开价26.5万美元,前提是,主角得由其他人来演。”


但史泰龙明白,即使剧本卖到50万美元,他也会因错过角色而悔恨终生。他选择赌上一把。



最终,史泰龙自编自演的《洛奇》大获全胜,不但以100多万美元的超低成本豪夺超过2亿美元票房,更是在奥斯卡上提名九项大奖,最终摘取奥斯卡最佳影片。


从低谷瞬间升至最顶峰,史泰龙因此信心大增,接连主演了《拳头大风暴》《陋巷风云》,却均在票房和口碑上遭遇滑铁卢。


原先对《洛奇》不吝溢美之词的影评人,纷纷倒戈相向,惹得史泰龙大为光火,甚至嚷道:地点任君选择,不满可以约架。



这种失败,在史泰龙的余生中不断重演,可他从未放弃过演艺生涯。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史泰龙最经典、最深入人心的角色,几乎都出自他自己笔下。


1982年开启的《第一滴血》系列(2019年的《第一滴血5》为完结篇),便是史泰龙通过研究越战小说、琢磨士兵心理后,自编自演出的战争动作名片。

《第一滴血1》VS《第一滴血5》



不过,按照他说法,兰博身上的癫狂、嗜杀、暴戾的因子,其实源自他的亲身父亲。


事实上,不止是《第一滴血》,包括《洛奇》系列在内,史泰龙始终将自己对父亲的深层恐惧和怨恨,反映到电影角色中。


《洛奇6》中突出了父子关系



在史泰龙的描述里,他的父亲是个阴晴不定、妒心极重的人。


《洛奇》大获成功后,父亲并没有为儿子感到骄傲,反而想蹭儿子的名头,向片商们兜售真正的“洛奇”的故事;


在父子两人的公开马球赛中,史泰龙的父亲竟暗下毒手,令儿子从马背狠狠坠下,漠然不顾。



整部纪录片最让人印象深刻、最“有料大胆”的地方,就在于史泰龙对父子关系的反省和自白。



毕竟,大家对他的《洛奇》《第一滴血》或是后来的《敢死队》系列都已知之甚多,但这位巨星内心隐藏的亲情伤痕,却鲜少公开于世人面前。


而在有关阿诺的三集纪录片《阿诺·施瓦辛格:人生三部曲》里,阿诺同样对父亲和原生家庭心存怨念。也恰是那份恨意和决绝,迫使他屡屡跃升阶层、攀上人生巅峰。


施瓦辛格也在《史泰龙的传奇》中出镜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是阿诺的纪录片,还是史泰龙的这部,抑或是金氏夫妇去年执导的关于马斯克的纪录片《回到太空》,其实都出自善于追逐和创造热点的Netflix。



它们打着名人噱头,让本人现身说法,以成功者的形象慨叹人生,确实容易让各自的拥趸一时称快,喜听秘闻。


可细究起来便会发现,在这些作品里,“纪录”二字变得界限模糊,似是而非。


譬如本片里的史泰龙,从头到尾,以第一视角的身份向观众“袒露”内心,时而补充些旧友、亲朋的评价,时而加入相关的影像资料,以此佐证主角本人的观点和情绪。



然而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非“纪录片”的底色态度,而是访谈综艺的路数。


我们并没有看到史泰龙、施瓦辛格、马斯克在其他场合下的第三视角或者来自拍摄者的思考/解读,也就不曾了解他们真实、无意识下的更多侧面。


同样是名人纪录片,文念中的《好好拍电影》、林泽秋的《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等要客观公允得多,同时也耐人寻味得多。



作为史泰龙的粉丝,我们固然乐意看到有关他的纪录片,但Netflix打造的这类内核单薄的纪录片,本质上只是加强了他身上的传奇色彩、偶像魅力。


史泰龙和父亲之间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残酷无奈的原生家庭怎样形成?这些更直逼内心的絮语,早就消失在史泰龙那如片汤话的唏嘘里。


且当作一场95分钟的娱乐访谈,别太深究。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施瓦辛格   大力神   父亲   敢死队   纪录片   票房   角色   人生   系列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