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镇:连镇镇

连镇镇,地处沧州市南部,隶属于东光县,位于东光、吴桥、景县、阜城四县交界地,南与吴桥接壤,西与衡水市的景县、阜城隔运河相望。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104国道纵贯全镇,总面积89平方千米 。人口约4.65万人。

(一)

连镇镇是南运河沧州段沿岸的一座千年古镇

连镇,古称连窝镇、莲窝镇,也称连儿窝,始建于隋,在唐、宋、元时期发展缓慢,明“靖难之役”时几乎毁灭。永乐年间,山西郭姓、宋姓、曹姓居民迁来此定居,形成了东光口、小郭庄、隋城、宋家圈、鬼家集、曹家厢坊六个原始村落,座落于运河两岸,因村落地势低洼并连成一个整体得名“连窝镇”,也有低洼积水处盛长莲花而得名“莲窝镇”的说法。以后演化成连镇。

随着运河漕运的发展,“连窝镇”得到兴起、繁荣,连镇成为大运河上重要的水陆码头和商业重镇,成为华北平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一座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名镇。

清宣统三年(1911年)至1949年,连镇镇境域属东光县一区,1958年建连镇公社,1984年改连镇镇。

(二)连镇是著名的水陆码头

自古以来,连镇就是交通要冲,连窝驿是古代运河上的重要水驿,连镇因官驿而闻名。

明朝南京至北京的水路沿途置水驿41处,设驿丞专管,连窝水驿为其一,位于连窝镇运河西岸。主要任务是“递送使客,飞报军情,转运军需”。

明《嘉靖河间府志》:连窝驿,站船16只,土民10名,水夫80名,粮佥6名,水夫54名。铺陈,如船只数。

光绪元年《吴桥县志》记载“(连窝驿)在县治西北四十里连窝镇运河西岸,驿额设经船三十四只,水夫三百三十二名,防夫二十名”,其繁忙可见一斑。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置连窝递运所,位于运河西岸,连窝驿北,是河间府仅有的3处递运所之一。递运所专司运送军需物资及贡物。嘉靖《河间府志》载:“连窝递运所红船34只,水夫332名,防夫20名,铺陈如船只之数,支应过关米银4564两2钱。”

明朝国子助教瞿祐在《泊吴桥连窝驿》中赞道:“官船来往泊官河,凤有高梧鹊有柯。久客羁栖嫌寂寞,喜闻水驿是连窝。”瞿祐偶泊连镇,寂寞之情一扫而空,可以想见当时连窝水驿的盛景。

驿站和递运所,既巩固了国家政权,也带动了沿岸市镇发展。

连镇不仅水路畅通,旱路同样发达。东光自商代就有一条车马大道,自德州北上,经吴桥、连镇、东光、沧州、天津过唐山,直达辽宁。明清时期,津德官道由连镇南北街穿过,南经安陵过桑园镇至德州,北出连镇过秦庄村东,经古树于村西沿运河方向一直往北至东光县城(今棉纺路方向)。清代自京师到济南的官马大道(全长930公里)穿过东光境内。

连镇交通便利,自古就有“商贾云集,八方通衢”之称。

(二)曾经的繁华之地

随着明朝漕运兴起,每年有一万多只漕船和10万运粮大军行驶在运河上,加上许多民间的商船,催生了连镇两岸众多水陆码头,商业服务业。

外地商人看好了这块风水宝地,前来经商,投资及务工的人越来越多,致使此地商贾云集,市井繁荣,人口迅速繁衍,曾高达一两万人。

许多外地的商行在此开作坊,设货栈,立商铺,经济营生。据史料记载,单是乾隆一朝,当地晋商商号就多达十八家,有永盛号、天合号、元和号、尚清号、玉祥号、仁昌号等。

商贾辐辏间,应运而生的是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诸如米粮店、油坊、茶肆酒馆、铁匠铺、绸庄布行、骡马脚行等,五行八作,林林总总,坐贾行商,摆摊设点,既充斥着农副大宗日用品,又有待价而售形如金银首饰类的奢侈品,一派数不尽的繁华景象。商铺林立,门类齐全,可谓百业杂陈,熙来攘往,农副产品,船载车运,南销沪杭,北达吉辽,一派忙景象。当时的连镇曾有“三湾四湖七十二座楼”之说。

传说当年连镇街及附近居民无一人农耕,家家户户有作坊,人人经商。

当时的连镇可谓不夜镇,各种店铺,门前灯笼高挂,夜不打烊。运河两岸灯火通明,夜泊连镇的船只长达约两公里,渔灯与岸上的灯火交相辉映。各种码头,人流不息。船上琴声幽幽,岸上笛声悠杨。繁荣之极,不亚江南,成了运河航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每逢大集,连镇更是空前热闹。方圆几十里的人们涌进连镇,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卖鱼的,卖肉的,卖菜的,卖土特产及五谷杂粮的。耍把式的,变魔术的,理发的剃头的。看相的,占卜的,算命的,卖野药的。应有尽有。

特别每逢连镇举办庙会时,各路神仙更是各显其能。说书,唱戏的,演杂技的,扭秧歌的,数快板的等等,传说哪时的连镇附近有几十家戏班子,杂技团,秧歌队。

明代诗人曾这样描写连镇胜景:曲曲江村桃杏红,楼船南下信春风。烟柳万条燕塞尽,浪云干倾卫流通。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铺津浦铁路,1913年正式运营。连镇建有客、货运火车站。

津浦铁路通车后,传统水路和新兴陆路在连镇融汇交织,更是将连镇这一商业市镇和贸易中转枢纽的地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连镇是一个定点运盐站。自从有了铁路后,黄骅一带盐场的盐都是运到这里装车运到各地的。因盐是历代管控的重要物资,不是任何一个火车站都能发运的,德州到沧州只此一站。

清代以来,连镇已是附近7县粮棉油集散中心,民间有“一京二卫三连镇”之言。

连镇在极尽繁华几百年后,在1854年之后,由于太平天国北伐军和清军的战火,加之漕运衰落等原因,许多有名的店铺纷纷倒闭。连镇昔日的繁华褪尽,逐渐归于平淡。

至民国初期,连镇水路码头已名存实亡。

(三) 太平天国在连镇

1855年,太平天国著名将领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在连镇与清军血战,被僧格林沁的20万清军围困长达十月后全军覆没。

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林凤祥、李开芳率太平天国北伐军攻打天津,遇阻,退至连镇。构筑防御工事和炮台,坚守待援。

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将连镇层层包围,林凤祥内缺粮草,外无援兵,以劣势兵力顽强抗击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部清军。

咸丰五年(1855年)2月弃守西连镇,集中兵力守东连镇。

清军在雨季到来时,引南运河水,将连镇淹泡,使北伐军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3月7日,在孤军奋战9个月后,连镇终被清军四路攻陷,林凤祥率队英勇抵抗,与敌军展开白刃格斗,所部或死于刀枪之下,或投运河殉难。

林凤祥林凤祥右臂左腿负伤,藏入地道深处,于东连镇陷落后被俘,解送北京,3月15日慷慨就义。

至今,连镇一带还留有一段段当年太平军与清军血战留下的残垣断壁,箭镞、马骨时有出土,其战事惨烈,父老犹传。

连镇也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被载入厚厚的中国史册,使连镇这个小镇名扬天下。

只是,林凤祥兵败后,在连镇埋下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这些宝藏在哪儿?此谜至今无人解开,无人找到。

(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谢家坝

谢家坝位于连镇运河段五街、六街交界处,南运河东岸,建于清朝末年,是南运河河北段仅存的两处夯土坝之一。

南运河东光连镇段,曲折多弯,流势凶险,历史上洪水在此处多次决口,沿岸百姓残遭危难,成为岸边百姓的一大隐患。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云南禄劝知州谢宗枋任满告归,因爱连镇风土地势而定居。当时运河多次决口,为治水患,他出资从南方购进万余斤糯米,组织人力用糯米熬粥,然后把糯米过滤出去,剩余的糯米浆粘性很大,再用糯米浆与白灰、黄土按相应比例混合筑堤,修成糯米大堤,从那以后,再无决堤。为了纪念这位乡绅的义举,连镇这一段大坝被命名为“谢家坝”。因坝体为灰土加糯米浆逐层夯筑,故也称“糯米大坝”。

夯土以下为毛石垫层,基础为原土打入柏木桩筑底,大坝非常坚固。

谢家坝整个坝体长218米,厚3.6米,高5米。堤坝整体稳定性好,筑成后,避免了出现决堤险情,并留存至今。在运河水势震天的年代,谢家坝对防御洪水起到了重要作用,保护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0多年的时间过去,谢家坝主体基本保存完好,这座用糯米做的大坝竟然从清末民初就默默守护古运河到现在。

(五)独特的“沙家门”

中国有一门发源于东光县现仅存于东光县的武术稀有拳种和武术门派,叫沙家门(又称沙教拳)。

明朝时,在连镇运河东岸几里远处,有一个叫千佛堂的大寺。大寺建在一座土山上,内供各式佛像千尊,故名。山上山下树木成林,大寺东临沙河,依山傍水,景色秀丽,香火鼎盛,是一方佛教圣地。建于何年,已无考,至道光六年大寺遭火焚。现只留下了大寺废墟、显神道庵遗迹。

清顺治初年,一个叫沙云碧的少林寺僧人,为避清初连坐之法,保全少林,遂云游四方。沙师父行至连镇,身患伤寒,体力不支,倒在路边,恰逢后秦庄以乞讨为生的孀妇孤子看到,救于家中,请来郎中诊救数日,方转危为安。沙师夫甚为感激,请孤子李兴带路,投奔千佛堂大寺调养。方丈命幼僧杨兴精心侍奉。沙师夫康复后,逐收孤子李兴、幼僧杨兴为徒,将毕生武功传于两位徒弟,后云游天下,不知所终。因开门祖师姓沙,其武功就是以其姓氏而称叫沙家门(又称沙教门、沙教拳)。

沙家门由此在千佛堂大寺周边(东光、景县)得以传承。经过两三百年繁衍,到19世纪末,这个门派已发展成为一个有雄厚基础的武术群体,并且最终走出东光,走向沪宁,走向世界,成为一个有国际影响的拳种。

沙家门的弟子们,如马湘、霍元甲、刘振声、赵连和、赵连城、叶凤岐、齐景春等一批武术大师,以他们精湛的武艺,侠义走天下,在天津、上海及东南亚国家,广播沧州武术技能、武术精神,扩大沧州影响,成就了沙家门独特拳种的传奇。

沙家门的故事远源流长,代代相传。

(六) 连镇有座“三义庙”

“三义庙”,始建于明末,位于古连镇东街口,即现在的供销大楼一带。供奉刘备、关羽、张飞三位义士。

大殿坐东向西,起脊灰瓦,阔五间,深三间,殿内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泥胎塑像。庙院内有北配房六间,南配房三间,西配房四大间。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曾占据此庙用于屯兵。

民国时期,三义庙曾作为连镇商会办公之用。四大间西配房,曾作过的学堂。

当年的三义庙规模很大,与东光县城的铁佛寺齐名。兴旺时有三四百个和尚在此修行,清末武术大师马湘曾在庙内主持过练武场。

庙内有一口深井,直径达三四米,井水甘甜清澈,水源丰足,从不曾干涸过。据说,当年太平军困守连镇时,所有人畜用水都是这口井供养。

三义庙前面,是一条东西走向繁华热闹的大街,向西一直到运河岸边的老龙头,和顺河街连成一片。

三义庙一带曾是连镇经济贸易中心。

三义庙“前有戏楼,旁有看台”。旧时,冬春农闲季节,居民们不分男女老幼,纷纷聚集到庙门前的大广场上,听说书人讲一些古时的忠义故事。

日军侵占连镇后,三义庙被日军占用。原在庙里的学堂被迫关闭。

至到上世纪80年代初,镇里规划城镇建设,才拆除了这座古庙。

(七)连镇名吃

最有名的莫过于李家烧鸡和连镇烧饼。

历史上,连镇镇烧鸡制作传人在明清两代曾入御膳房,服务于宫廷。现在连镇镇烧鸡正宗的店家是李家,因此又名“李家烧鸡”。后因李氏后人分家,烧鸡品牌也被冠以李氏后人的名字,如“李文焕烧鸡”“李丑烧鸡”等。连镇镇烧鸡选取上等土鸡,以秘法酱料熬制,造型别致、色泽光亮、味道醇美,吃一口肉烂骨酥、口留鲜香,着实让人味蕾大开,忍不住大快朵颐。

连镇烧饼采取古法手工制作,无论在和面还是配料上都十分讲究,并且采用吊炉以干柴为燃料进行烤制。出炉的烧饼外脆里软、香酥可口。

连镇镇烧饼种类繁多,主要有油酥、盘丝、麻酱、芝麻、糖等。

当然,连镇小吃还有很多,比如,黄家烧肉、王凤桥花生米、安家包子、清真熟食、肉食、羊杂汤等。

连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多。现存还有给水所、水塔、人民大戏院门楼、庆祥油坊大门、古槐等,还有出土的明开街碑、明宁公处士碑、晋商会馆碑、吴桥北界碑等十几通重要碑刻。

这些历史遗存见证了连镇曾经的繁华,见证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

今天的连镇,再次沧州南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高地,道路通达,河塘清净,街容村貌焕然一新,居民安全感、满足感、获得感日愈提升,成为有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太平军   景县   东光县   吴桥   太平天国   东光   沧州   烧鸡   糯米   运河   历史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