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条特色街区上新!这些老街,让人温暖又沉醉

12月7日下午,成都郫都区沱江河畔暖阳正好,附近居民纷纷把桌椅板凳摆到河边,喝茶、打麻将、摆龙门阵。88岁的张婆婆半辈子都住在河边,这一年来,河畔从以前“一脚水、一脚泥”的土路变成了鸟语花香的绿道,她每天都乐于到河边坐坐。

两个月前,杜红把自己的文艺小店开在了栖影巷里——一年前还略显老旧的窄巷,现在已经成了古风独具的特色街区。

每一天,春熙路旁的春台市锦街区都人头攒动,从前闹市中心的一片拆迁空地,现在成为了多家潮牌西南首店的聚集地。

……

这些变化,是成都今年涌现的一批特色街区的缩影。据成都市住建局名城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打造的20条特色街区基本完成,部分正在进行收尾工作,明年会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历史文化保护,继续打造20条街区

当老旧街道焕发新颜,当金角银边被唤醒,当城市的伤口变成流动的风景,一个问题值得探究——这些重获新生的街区,如何避免成为“秀场”或景区,而是与周边居民产生真正的连接,持续焕发生命力?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前去探访了几条街区,希望在其中找到答案。

栖影巷

美食一条街的“变身”扩展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脉络

每个地方都会有当地人心目中的美食一条街,这条街往往自发形成,年头较久,以小餐馆为主。在郫都区望丛西路一侧,“冷啖杯一条街”就是这样的“好吃嘴”聚集地,入夜更是人声鼎沸、灯火连片。

老餮们都知道,这里味道安逸,就是环境“差点意思”。沿路搭建着不少铁皮棚、道路狭窄,两车相遇,堵10分钟都不一定能错开。虽有沱江流过,茂盛的植物把河景团团围住,却只能看到黑乎乎的树影。零散的空地上,附近农民在这里侍弄着几株菜蔬。

经过一年的改造,更名为卤味坊的街区正式上新。“这条街后面紧邻石牛公园,是许多本地人从小玩到大的地方,加上沿河自然生态条件极佳,如果加以改造,一定会吸引很多人前来,以点带面激活周边活力。”谈到选址改造的原因,郫都区住建局公园城市科工作人员彭蜀颖讲到一件趣事——在河边考察时,偶遇松鼠在树林间上蹿下跳。这让改造团队更加相信,这样优美的环境,应当让更多人享受到。

卤味坊

在原有的“美食DNA”基础上,改造团队将原先分散的餐饮集中起来,对沿街老楼加以改造后邀请商户统一入驻,既提升整体档次,又不失市井气息。小吃、烧烤、中餐、夜啤酒……一日三餐加夜宵,都被这条街“承包”。

在幽深的河边树林,改造团队开辟出沿河步道,点缀以低矮灌木和花卉夹道,保留了原有的高大乔木景观。并且在沱江上新建了两座桥,让住宅区与卤味坊商业区紧密联系了起来。河边还加入了更多的桌椅、儿童游乐空间等休闲设施,人们慢下来了,社区氛围也就活跃起来了。

周围大多是老小区,老年人和儿童偏多,过去,茶余饭后他们大多只能沿马路走走消食。随着河滨的改造,出太阳的天气里,河边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遛娃、喝盖碗茶、邻里约盘麻将,或只是靠在长凳上打盹。滨水空间不仅迎来了形象的焕新,社区生活脉络的发展也恰如其分。

被“唤醒”的老街吸引老居民回来开起文艺小店

与卤味坊百米之隔、一同打造的栖影巷,原是一条状似城中村的小巷。如今散布头顶蜘蛛网般的“天线”已经被深埋地下,青砖黛瓦、古韵悠悠。

项目业主方、成都蜀都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栖影巷通过重新规划老民居的房屋结构与立面形象,将其改造为适合商业活动的场所,可以“一箭双雕”,既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底层还可以出租给商户,增加一份收入。

作为城市中心的一条老街,它的使命也在于保存城市记忆。通过植入缤纷的市井文化主题场景,市井记忆味道也能在栖影巷找到。名为“郫忆”的文化馆开在这条街上,里面陈列着地区发展的宝贵资料,外地游客或本地居民都能从其中一窥地区历史风貌。

栖影巷

据业主方介绍,栖影巷正在招引茶饮品牌、生活方式等店铺。与卤味坊不同,这里以“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打造,未来或还会成为影视剧的取景地。人们在卤味坊饱餐后,可以漫步栖影巷来场深度citywalk,等卤味坊二期的大型综合商业体打造完成后,三处地点还将进一步串珠成链,共享商业活力。

在栖影巷的末尾,退休的杜红将自己的服装买手店开在了这里。除了服装,这更像是分享生活方式的空间,客人可以学习水粉画、国画、毛笔字,还会定期开设中药、养生等主题沙龙。

杜红开在栖影巷的服装买手店

这处房产,原是杜红几十年前置办下的,街区步入“老迈”后,房产也一直闲置。随着栖影巷改造后“大变样”,杜红意识到这或许是个机会,文艺形象和清新气质很符合自己店的调性,便把店面从外面搬了回来。

“虽然目前很多商铺正在招引,街区人流不大,我愿意以自己的小店去拉动更多人来这条巷子。可能会吸引相同业态的聚集,文化属性就会慢慢培养起来,气候也会形成。”杜红说,自己对这条街很有感情,这里是家,也是事业,这种兼顾能带来一种归属感。

栖影巷

春熙路旁的首店聚集地一天吸引30万人流

在春熙路商圈的联升巷、城守街及交叉路口,在老城区的古韵浸润和新潮业态的交织之下,今年7月至今陆续开放的春台市锦二期项目呈现出了新面貌:女装潮牌的西南首店、露营风格的户外用品店、先锋艺术展览……新文化、新美学、新消费的场景交融。每逢周末,街上常常摩肩擦踵。

联升巷两侧“泾渭分明”,一边是朴实无华的肥肠粉、麻辣烫小吃店,另一边是设计感十足的品牌西南地区首店,人们穿行在街巷中,走走停停,一会儿拐进小店逛逛,一会儿转到户外展览空间里看看有什么上新。

项目主体是一栋“L”型的白色三层建筑。沿着楼梯上升,二楼有辣妹潮牌CHIC PARK,粉色门头少女感满满,店里还设粉红游泳池、滑板装置等潮流打卡点,拍照非常出片。

春台市锦

DQ在这里打造了一个冰淇淋博览空间,围绕红色旋转楼梯的两侧展示联名发布的新品;以蜀锦蜀绣为元素,瑞幸咖啡正在布置一个充满四川特色的瑞幸悠享店。据介绍,未来许多联名产品会在此首发。楼下,本土新晋品牌李山山茶事是一家走“国风”路线的茶饮店,主打用瓦罐烹茶。店外绿意盎然的一角,是新推出的国风展览。

时髦感、松弛感的商业有机体,将充满创意的人和环境融合在一起。整条街不过150米左右,却感觉可以逛一下午。

“我们项目的定位是年轻力文化策源地,运营亮点包含先锋艺术、高频策展、潮流社群、首店经济。”项目负责人王安杰介绍,项目吸纳了许多对年轻人具有号召力的品牌,并且很多是西南地区旗舰店,在装修风格、产品体验上进一步升级。“紧邻春熙路和太古里,我们希望项目可以做出差异化定位,既突出潮流元素,又在价位上和年轻消费群体看齐。”目前,街区还通过高频率的策展活动,为春熙商圈补充更多年轻的社群文化。

今年国庆节期间,街区人流量达到一天30万人次,部分品牌突破了单日销售纪录,一些品牌自开业以来维持着全国门店销量第一的成绩——这也是街区吸引力的证明。

“串珠成链”的昭觉里“全龄友好”是改造关键词

在城北,一个既有颜值又不失文化内涵的新街区也即将开街。

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的昭觉寺,人气从来不少,但是周边业态相对单一。今年来,结合传统文化底蕴,昭觉里特色街区诞生了——以宋风为背景,集合茶禅主题休闲、节庆花街巡游、节庆活动展演、国潮体验等多种元素,打造昭觉寺门前的特色空间。

“该项目分两期进行,目前一期即将完工。”该项目负责人辜林波介绍,一期将对昭青路约240米沿线范围内风貌进行提升,包含新建河灯文化广场,以及“松风雅庭”“翰墨雅榭”“钟韵雅筵”三栋商业建筑,引进餐饮、茶饮等品牌。沿路将新增临时外摆区域,在寺庙举办活动时,外摆可以容纳更多商业,包含周边居民的兼职创业。二期将打造公园商业,预计明年1月开工

特别的是,街区的外观设计别有风味,建筑植入鱼鳞瓦、鎏金金属条纹、悬鱼等元素,营造出宋式庭院氛围。绿化大量选择不同品种的松树,呈现“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的韵味。

“昭觉里周边的资源很好,既有千年古刹,又有天府国际动漫城、背后是成都动物园,因此我们希望项目能够发挥衔接作用,把周边资源串珠成链。”成华区城市更新局绿化建设科科长刘嘉琦表示,未来还将开发距离项目约100米的城北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打造运动游乐、休闲品茗公共空间

昭觉里一期效果图

“诸如大慈寺、铁像寺等点位已经拥有较高知名度,我们希望结合昭觉寺的特色,联通周边场景,组成属于城北的旅游名片。”刘嘉琦表示。

一边是以中老年为主的游客,一边是以年轻人为代表的动漫爱好者,昭觉里如何吸引不同年龄的人群?辜林波表示,街区会保留部分如香火店等传统业态、引入一些时尚品牌,同时园林景观、步行空间也会迎合多元需求,打造全龄友好街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打造的不少街区都和老旧片区改造紧密结合。在规划过程中,除了挖掘新元素、吸引更多人前来,如何兼顾在地居民的固有需求?

对此,世邦魏理仕华西区战略顾问部负责人邹丽娟提出了一些建议。她认为,“参与式共建、主与客共享”一直是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城市更新不是一个“被展览”的结果,而是真正让其中居民获得舒适的环境、完善的服务以及生活的价值感。在功能和业态选择中,需要深入调研在地居民的画像,考虑他们“需要什么”和“可提供什么”,调动他们在家门口的生活和创业热情。

例如,公共广场、社区中心等载体可以预留出共享空间,为社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展示舞台和孵化实验室,帮助街区变成一个自我造血的消费生态圈。

对于一些小吃店、茶铺等社区老字号的改造,可以设计一些个性化的IP形象,让熟悉的邻里氛围变成鲜明的街区特色。

“有的城市更新项目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一味地迎合年轻人。这样或许可以获得一时的‘打卡’效应,但令社区的原住民,尤其是老年人无所适从。”邹丽娟表示,城市更新应该具备一种“普世的温情”,对于广场、社区中心等公共空间,可以通过适当的分区和融合,满足年轻人、老年人的不同的社交和服务场景。

以文化土壤“团结”老中青居民是一种办法。对于街区来说,任何一段文化历史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血脉记忆。“城市更新首先要做文化鉴别和梳理,对于精华的、不可复制的、仍具备时代共情能力的优秀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原址复建、微场景保留、文商结合等手段进行创新,为人们的文化共鸣创造可能。”邹丽娟说。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张芷旖

编辑 李钰仪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沱江   街区   老街   昭觉   卤味   成都   河边   温暖   居民   特色   项目   城市   文化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