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子涵”在全网出圈,网友:真幼师已经开始“汗流浃背”了

2020年,“梓涵”火了

(相关阅读→女孩叫一诺,男孩叫奕辰

2023年,“子涵妈妈”火了

如果你喜欢刷短视频

最近一定在许多短视频的评论区

见过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子涵”

猫咪进食的视频底下

有网友问

“我家子涵怎么连饭都不敢吃?”

幼儿园小朋友800米跑步比赛

网友又开始“整活”

“我们家子涵为什么没跑第一?”

“老师,以后800米这种活动

我家子涵就不参加了。”

全网都在关心“我家子涵”

看得人摸不着头脑

那么问题来了——

“子涵”到底是谁?

据报道

被玩成梗的“我家子涵”

网传来自一张聊天截图

因为自家孩子上学

被蚊子咬了一口

图中的子涵妈妈便在微信群里

对幼儿园老师兴师问罪

甚至质问

“为什么不咬其他人”

夸张言论看得网友有点儿晕

虽然无法证明

这张聊天截图的真实性

但“子涵”却一举成名

网友模仿该名家长口吻“二次创作”

于是成千上万个“子涵”

近期出没于各类视频的

“关心”评论里——

也有网友表示“躺枪”

因为自己就叫“子涵”

网络热梗的狂欢

有对现实社会的投影

许多网友表示

之所以对“子涵梗”有共鸣

是因为身边真有这样的“子涵家长”

有从事幼师行业的网友说

外行看乐子

真幼师已经开始“汗流浃背”了

有杭州幼儿园的老师告诉记者

现实中真遇到过类似情况

“午睡时间,家长会发微信

让我们去看看孩子身边有没有蚊子”

“幼儿园教室有长期备用的驱蚊水

但有家长觉得效果不好

还有家长要用指定牌子的驱蚊水”

不过,这位老师也提到

家长的态度不会像

截图里的“子涵家长”那么咄咄逼人

所以家长提醒完,老师照做就可以了

有的老师还学会了“主动出击”

在家长没发问之前,主动告知孩子情况

如何看待“我家子涵”在全网出圈?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课题分离”,意思是在人际关系中,要分清“什么是我要负责的,什么是别人要负责的”。在亲子之间,做到课题分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子涵体”之所以出圈,有对“巨婴家长”的讽刺,也有对教师压力的同情。从一个蚊子包展开连珠炮的追问,透露着小题大做的荒谬感,背后却是家校沟通的边界问题。

有媒体发文称:“多一点耐心,尊重孩子的节奏,给到一个家长最该给的东西:爱、欣赏、接纳、支持,那便是孩子在儿时所能获得的最大养分!”

与此同时,有媒体注意到:“这样的网络梗可能会误伤到现实中的‘子涵’,以人名为调侃对象的网络梗更有潜在的各种危害。”

还有媒体发文提醒,我们既希望家长能不被溺爱蒙蔽了双眼,不让辛苦工作的老师寒心,更不让社会对家长群体失望,也希望过度玩梗能尽快按下休止符,让身边的“子涵”们重归安宁。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宋彦霖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央视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幼师   我家   网友   汗流浃背   截图   蚊子   幼儿园   家长   老师   孩子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