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尽量少跟孩子生些气吧,这是过来人的忠告

#实话实说#

文/兰妈谈育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事:

“和孩子生气时所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充满着责备、怨气、还有不满,唯独没有解决的方法与过失弥补,以至于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争吵拌嘴的“硝烟”也开始弥漫四起”

在旅游行业深耕多年的表姐,为了不缺失孩子的陪伴,在她女儿出生之后就辞职在家专门带娃

本以为陪伴就是守护孩子的最好方式,和女儿之间的关系也会因为陪伴而亲如姐妹

可事实呢,作为妈妈,只会希望孩子更好,每次期待一高、要求就跟着苛责起来

于是,孩子开始跟着反抗不满

这个时候亲子关系就陷入一场僵局,孩子会反抗、妈妈也会生气,在负面情绪的主导下,很多话也就变了味道

就拿表姐辞职在家照顾孩子这件事来说,本身就是为了给她女儿更好的成长陪伴,可话到嘴边呢,就成为了怨气和不满

印象中最深的一次,表姐再三催促“赶紧写作业”无果下,她直接开始诉苦水说:“你怎么能这样不听话,为了你,我连那么好的工作都放弃了”

结果,女儿满脸嫌弃地说:“你要是觉得委屈不满,那就去上班呀,反正我自己在家,有奶奶给我做饭就行了”

一番话,让表姐瞬间心凉了半截

心寒之下,她甚至还跑去旅游了一个星期,这期间她最大的反思就是:少跟孩子生气

这是来自过来人的忠告,也是兰妈教育孩子多年以来的经验总结,不信我们接着往下看☟

01

孩子长大后

和父母就是一场离别关系

因为被孩子寒心,表姐一气之下跑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旅行

刚开始几天,孩子不理她,她也不理孩子

可较劲几天后,表姐越来越坐不住了,基本上一有空闲时间就赶紧查看手表定位

旅行的途中,她还偶遇了一对夫妇

当大家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时,表姐一股脑地诉说了所有的委屈

本以为可以得到稍许的安慰和开导,没想到,老夫妇直接告诫说“千万别跟孩子生气,这是来自过来人的忠告”

原来,老夫妇之前也是动不动就抱怨的生气型父母

为了让一双儿女按照计划好的成长轨迹去走,老夫妇除了为孩子们制定严格的学习标准之外,但凡是孩子这次表现不如上次了,那接下来就是各种唠叨与批评

后来,随着抱怨的次数多了,两个孩子索性摆烂地“不学习了”

面对这样的结果,老夫妇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他们试过很多方法去修复关系后,也渐渐意识到一个事实:孩子长大后和父母就是一场离别关系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家是他的全部

12岁前的小学,家是放学后的晚上

18岁前的初高中,家是周末假期

23岁前的大学四年,家就只剩下了寒暑假

再往后,家就只剩下春节、或变成了“老家”

可见,孩子年长一年就和父母少一年家的近距离联系

而在这场注定是离别关系的发展里,父母能做的就是在孩子把家当成全部时不缺陪伴,上学后和家联系变少时多理解包容,孩子希望独立又渴望自由时再退到身后默默支持

这种从始至终都能和孩子保持良好联系的关系,才是和孩子能并肩远行的良药秘方

02

生气后愧疚

却忘了孩子还只是个娃

长大后还能和父母保持良好关系的孩子,就是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家庭氛围中

真正懂得和孩子友好相处的家长,他们必修的一课就是学会控制情绪

下班回家的路上,老远就听到一位妈妈在批评她的孩子

由于对孩子的怒吼声太大了,很多路人都纷纷劝说:“和孩子要好好说话”

结果,妈妈根本无视大家的劝导,反而情绪焦躁地孩子撒气说:

“这孩子根本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你不给他点教训,他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看着男孩低着头不言语的模样,我似乎看到了多年以前的女儿

那个时候我也经常对她批评、责备,刚开始女儿还低着头不吭气,随着批评的次数多了后就开始了反抗

她倔犟顶嘴,我生气批评

她委屈哭闹,我焦躁责备

可等到情绪稳定之后又开始愧疚,对孩子短时间内的各种满足呢,好像是在弥补对孩子的那段情绪伤害

事实上,在这段发现错处又纠正的关系里,我却忘记了一件事:孩子还只是个娃而已,他们分不清、也根本理解不了你的良苦用心

正如,我对女儿发脾气造成的情绪伤疤,她会一直记得,只要你稍微有点情绪,孩子不是胆怯地不敢说话、就是脾气比你还大地反抗

而物质满足上的愧疚呢,却成为孩子得而不满的理由

接下来,只要你有一次没有满足孩子,他们就会忘记你所有的好,甚至还觉得自己的父母有多么糟糕

所以,和孩子的相处之道,不仅要情绪平稳、还要有一说一

如果因为发脾气过后的愧疚,那就及时跟孩子道歉,告诉TA:“爸爸/妈妈知道错了,你能原谅我吗”,而不是在物质上去弥补孩子

毕竟,情绪认错、和物质弥补是两码事,情绪认错是

03

每一次抱怨

孩子都会新增一道伤口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他们内心是最容易受到挫伤的

一个不耐烦的表情、一句随口批评的话,都是不合时宜的

或许有的时候我们对孩子发一顿火,他们就立刻变得安静了

但这绝对不是你的怒火震慑住了孩子,而是他们因为这份怒火添加了新的内心伤疤

因为在乎,所以孩子才会选择以顺从方式平息你的情绪

可问题真的解决了吗?并没有

我认识一位脾气比较暴躁的妈妈,他辅导自己儿子写作业的方式,简直是让人感到窒息

最先写作业的时候,孩子但凡有一点磨蹭,她就对着孩子开始发火

不是拍桌子指责“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还能干什么”,就是拿其他同学做比较:“你看看xx,人家不到半小时就把作业写完了,你要跟人家多多学习”

几个回合下来,孩子成功被吓到连简单的基础题都不会做了

看到这里妈妈直接忍无可忍,拿起地上的拖鞋就威胁孩子说:“你到底会不会,我看你就是欠揍了”

当孩子需要一边看题、还需要防备随时打在身上的拖鞋后,一心二用下的精神压迫就会使人心生恐惧、大脑也会停止思考

可见,对孩子抱怨和斥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影响孩子发挥能力、施展才华,每一次抱怨也会让孩子新增一道心灵伤疤

而孩子越骂越不会,并不是一句玩笑话,父母们能做的也是在遇到问题时,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成为孩子的情绪伤疤、更不要成为孩子努力路上的绊脚石

04

趁时光刚好

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如果说,父母的坏脾气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那父母的嘴巴也决定着孩子的成长高度

就像同样是关心孩子,你用不同的话表达出来就是不同的理解

有位网友分享说:“从小生活在被吼骂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终其一生都在治愈那颗自卑的内心”

原来,这位网友从小就是在被父母打骂下长大的

小时候,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妈妈问都不问地直接批评:“你是猪吗?碗都拿不住,要是碗打碎割伤你了怎么办”

这句话搁在成年人的世界,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妈妈担心孩子会被碎碗割伤的风险

可孩子并不会理解到这个层面,他们只会慌张地担心:“爸爸妈妈一定对我失望极了”,还有些孩子会不服气的认为:“瞧,我连一只碗都不如,他们那么担心会把碗摔破”

从对孩子的批评与吼骂角度来说,不论是哪一方面理解,对亲子关系都是极为不利的,你的嘴硬伤人、情绪焦躁,都会把孩子卷进更负面的情绪漩涡

特别是家长那恨铁不成钢的语言伤害,不管你是好心纠正、还是无意中的口不择言,最后都会让孩子照单全收地以为:“我太差劲了”、“爸爸妈妈不爱我了”……

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他们身上的活力是来自价值感、和自信心

当然,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家长会希望自己对孩子发脾气,只不过是在教育方面更多的是无奈与无措

有家长说:“我也不想吼,可十一点多了,他还在抠作业,没错,是在抠,不是写”

有家长说:我正在爆发内疚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一次又一次,温柔都给了孩子不在家的时候,一放学就控制不住吼呀”

还有家长说:昨天打了儿子,事后后悔的不行,感觉自己有病,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看吧,不对孩子发脾气的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控制不住

这个时候兰妈认为,凡事不要纠结太多,作业没写完也好、考试分数太低也罢,控制不住发脾气不如趁着时光正好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孩子作业没写完,拥抱说:“我担心你熬夜太晚对身体不好,我们可以早点休息吗”

对孩子控制不住情绪,拥抱说:“我感觉自己生病了,总是控制不住情绪,我希望你能在我情绪不好时把我的嘴角上扬”

打了孩子又后悔,拥抱说“对不起,爸爸(妈妈)不是故意的,我们能好好聊聊吗”

05

没有谁欠谁

爱孩子就不要带着负担

有人认为,孩子不听话、忤逆不孝时就是自己上辈子做错了什么

也有人觉得,孩子长大后不听话就是翅膀硬了,自己的付出都是打水漂了

事实上,儿女来到身边都是缘分,没有谁欠谁的,也没有谁应该为谁付出

想想孩子的出生,他们根本就没有决定的权利

从一个小生命在妈妈的子宫发育开始,当大人决定留下时才有出生的权利,如果有些人还没有做好当爸爸妈妈的准备,那一条小生命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就被否决了存在

再想想你身边那个呆萌可爱的小家伙,过不了几年就剩下了回忆

当你想为孩子背书包,他们不好意思拒绝说“我都这么大了”,你就不会再嫌弃孩子连书包都懒得背

当你看着孩子房间熄着灯的漆黑一片,内心就会怀念当初那个写作业还玩笔、摸脑袋走神的娃

当你拿着手机一遍又一遍刷着朋友圈,想看看孩子最近过得好不好时,你又会感叹“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我还没有好好看看孩子,他竟然已经长那么大,离开我们身边去过自己的生活了”

……

这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能同行的时间只有那么短短的十来年光景

尽管他们有时候淘气起来真的让人气得牙痒痒,可成长中的孩子不就是这样吗

淘气、顽皮、叛逆、甚至任性索取,这都是他们成长需要经历的东西

也许你觉得容忍不了孩子的缺点,那孩子呢?他们同样也容忍不了你的坏脾气

所以,看待孩子成长这件事,我们要懂得降低身份、和孩子平行而立

当你明白不是你陪伴孩子成长,而是孩子陪你再重新成长一次,那所有糟糕的情绪就没有那么让人难受了

因为,儿女都是缘,来到身边就要好好珍惜,你和孩子之间也不存在谁欠谁,大家都是第一次为人儿女、为人父母

在成长这条路上你看我努力成长、我看你也在努力奔跑,这才是属于亲子间最需要的默契关系,也是父母为孩子做出的最大改变

那么,关于爱孩子就尽量少生气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孩子   作业   过来人   表姐   忠告   生气   情绪   批评   女儿   父母   妈妈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