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赛艇,能缩小和“牛剑”的差距吗

“不少同学进大学时甚至不知道赛艇和龙舟的区别”“我们社团招人比较困难,请问你们是怎么让学生们喜欢上赛艇的?”“中国高校赛艇队怎么能尽快缩小和世界的差距”……

9月14日下午,剑桥大学赛艇队、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赛艇队还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中国高校展开了一次关于多元赛艇文化的漫谈。除了畅聊对赛艇运动的理解和热爱,国内高校赛艇队的教练和队员们也很珍惜这样的机会,连连抛出“难题”,两所世界最顶尖的高校赛艇队则毫无保留地分享开展赛艇运动的心得体会。

“我从小就接触赛艇”

最近上海体育最热的话题,无疑就是2023上海赛艇公开赛(以下简称“上艇”)。前两年,这一上海自主品牌赛事可谓赚足了眼球,广受上海市民的喜爱和好评。今年赛事来到第三年,首次邀请国外参赛队就邀来了剑桥大学赛艇队、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赛艇队、澳大利亚国家赛艇队等高水平赛艇队。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赛艇对抗赛迄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不但被看作是现代赛艇运动的起源,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现代体育比赛,两所学校也是英国赛艇奥运冠军的摇篮之一。在他们的介绍过程中,赛艇运动开展的关键因素,记者归纳为三点:参与的门槛要低;学校的支持大;比赛的数量多。

“我从小就接触赛艇,我们玩赛艇或是在学校,或是加入俱乐部,或是跟家里人”“大量的学校都有赛艇队,特别是大学,学校里每个学院几乎都有队伍,校队再从中选拔……”几位剑桥大学赛艇队的队员分享道。

这听起来有些“凡尔赛”,毕竟要实现这些,确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比如英国自然水系发达,也有总长度一度达到6000多公里的极其发达的人工运河水系,这决定了船运一度是英国重要的交通方式。此外,赛艇传统在民间的形成,不但基于自然条件,也基于一定的历史背景。早在17世纪,泰晤士河的船工们为了让日常的劳作多些乐趣,就常常打赌谁先可以划到目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随意的赌局也变成了正式的划船比赛。所以在赛艇传入中国的前100年,这项运动几乎是外国人的专利,中国人只是“看客”。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开始真正成为赛艇运动的掌舵人。

“让大家都有机会试一次”

“怎么普及?我认为要尽可能让大家都有机会试一次!”剑桥大学赛艇队的教练这样说。从“底子”来看,中国赛艇确实没法和英国相提并论,但不意味着普及和推广这项运动,就无从下手。至少从自然条件来看,中国赛艇就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当然,我国地大,由于自然风貌存在差异,国内有的高校有优势,也有一些高校略显“先天不足”。比如中山大学赛艇队,学校自己就有一条能够承载赛艇运动的河道,训练就在学校里,开展起来很方便。北京大学赛艇队对此就很羡慕,“虽然咱们校内有一个湖,但不够条件开展赛艇,所以每次训练要驱车4个小时来回,也就周末能下水练。”

从这点上看,上海无疑具备优势。上海依水而生,因水而兴。上海能够成为中国赛艇运动的发源地和发展重镇,这也是前提之一。当天参加交流会的上海交大、上海同济等高校赛艇队,临校就有河道,开展训练较为便利。而随着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卓有成效,以及黄浦江与苏州河岸线的先后贯通开放,上海的“一江一河”也开始为赛艇运动创造了绝佳的舞台。当人们能近距离拥抱的碧波荡漾的水域越来越多,欣赏和参与水上运动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但就目前来说,上海还没充分利用好这样的“天然优势”:开展赛艇运动的学校数量还不多,同时也需要更多门槛低、方便学生群体参与的赛艇赛事。在两支英国高校队伍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英国很多大学都有赛艇队,英国赛艇协会命名的十家“高水平俱乐部”里,有七家是大学俱乐部。除了牛津剑桥对抗赛之外,英国的大学赛艇比赛很多,仅双边性质的校际对抗赛就有十多个,其中包括达勒姆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的“北英格兰对抗赛”、爱丁堡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的“苏格兰对抗赛”、都柏林三一学院和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爱尔兰对抗赛”、斯旺西大学和加迪夫大学的“威尔士对抗赛”等等。

正视差距,找到规律

如何降低这项运动的参与门槛,创造让更多市民参与赛艇的机会?上海的体育管理者,“上艇”的办赛方等等都在行动中——可以很确定地说,“上艇”只是一个开始,“小上艇们”正徐徐划来。

本次“上艇”,剑桥大学赛艇队、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赛艇队并非和国内高校赛艇队分在一个组别——他们和澳大利亚国家赛艇队等国际顶尖赛艇好手,以及拥有部分国家队队员的上海、山东、江苏等国内强队,被分在精英组,而非高校组比赛。这也说明,当下中国高校赛艇队的水平,还远远不足以和“牛剑”抗衡。但这也正是这场交流会的意义——正视差距,找到规律,借鉴成功的做法,加速赛艇运动的开展。

当天的交流会上,有一个插曲让记者颇为振奋。同济大学赛艇队的一位队员,以非常友好的方式,向西安交通大学赛艇队下了“挑战书”,“咱们两支队伍的竞争,就有‘牛剑对抗’的感觉。”这位小队员显然已经感受到“牛剑对抗赛”这样的校际双边比赛,具有的独有魅力——在许多“一家欢喜百家愁”的体育竞赛中,个别参赛队往往并不太怕输,但如果是“一家欢喜一家愁”的双边比赛,无论从体育的教育意义,还是从学校体育的角度看,都具有的价值。我们常说的“挫折教育”,通过一场赛艇比赛,让孩子们终身受益。

栏目主编:陈华

来源:作者:姚勤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赛艇   剑桥大学   同济大学   牛津   英国   上海   对抗赛   中国高校   差距   高校   学校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