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驾崩当晚,雍正没急着固权,先除掉了侍奉康熙60年的心腹

康熙皇帝膝下育有24个皇子,其中有9个参与皇位争夺,也就是著名的“九子夺嫡”。

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驾崩,帝王家最是薄情,面对父亲的离世,他的九个儿子并没有多么哀恸,而是虎视眈眈的觊觎父亲留下的皇位。

对于皇帝之位,四皇子胤禛似乎早有胜算,看着兄弟们为此争得头破血流,他却云淡风轻的登上皇帝之位。

但他上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拉拢权臣,而是除掉侍奉先帝六十余年的老太监,这是为何?

老谋深算,杀鸡儆猴

作为侍奉老皇帝61年的忠臣,赵昌在朝中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像他这样的大红人,本该可以在高位上安享晚年,却只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而对于康熙手刃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太监这件事,后人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康熙帝是否真的有意立四阿哥胤禛继位,仍然是一个无解谜题。

毕竟,如果他真的早有打算让胤禛登上储君之位,为何在之前却没有任何表示,也并没有颁布圣旨,而是在临死前通过一句口谕传达呢?

那么,有没有可能,康熙想立的储君其实根本不是胤禛,而这口谕遭到了旁人的篡改,才让皇位落到了雍正身上?

我们不得而知,但作为康熙心腹的赵昌一定知道,所以,只有可能赵昌手上有什么对雍正不利的把柄,才让雍正如此急切想要了他的性命。

也有人说,赵昌曾为二皇子胤礽的儿子做过一个小玩具,证明赵昌曾与胤礽有过勾结。

而胤礽作为雍正早期最大的敌人,自然是雍正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才要杀了赵昌,以免其威胁自己的皇位。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六十年的朝夕相处,赵昌手里都一定存有康熙帝的种种秘密,为了给所有人一个下马威,也为了保全自己的皇位,雍正以三个罪名处死赵昌。

其一,是赵昌滥用职权,在位期间贪污国库五千两白银;其二,是赵昌结党营私,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做火镰供其玩耍;其三,是赵昌偷偷安插眼线,在暗处监视皇子。

前两条罪名还算是有迹可循,但第三条监视皇子的罪名,恐怕却是平白杜撰出来的。

毕竟,作为太监的赵昌有何理由安插眼线监视皇子呢?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奉先帝康熙的命令行事。

作为老谋深算的老狐狸,雍正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他着手处死赵昌,也是他巩固权力的另一种方式。

千古一帝,丰功伟绩

康熙帝,即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共61年,也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

康熙帝自年幼时便才智过人,十分勤奋好学,他的才干与其他皇子相比遥遥领先,但虽然如此,按照皇家的继承制,作为三皇子的康熙本来是无缘储君之位的。

顺治十八年,天花肆虐,二十四岁的顺治帝不幸感染天花,病卧在床,他不得不开始考虑立储之事。

康熙年幼时也曾感染过天花,但他并不像其他人那般痛不欲生,而是凭着超强的免疫力迅速恢复了,因此,他被众人认为是“天选之子”,将来必担大任。

再加上,此时顺治帝的大皇子已经离世,二皇子对皇位并无争抢之意,于是,储君的身份自然给到了三皇子康熙身上。

在康熙八岁那年,父亲顺治帝病逝,年幼的他便登上皇帝的位置。

但八岁的康熙总归有些稚嫩,孝庄太皇太后担心他难以掌握大权,便指定四位大臣辅佐他料理政事。

这四位大臣分别是索尼、鳌拜、苏克萨哈以及遏必隆。但他们四个的立场并不一致,尤其是鳌拜与苏克萨哈,更是水火不容,想要致对方于死地。

索尼虽然资历深厚,德高望重,但到底太过年迈,遏必隆又与鳌拜两人勾结,处处与苏克萨哈针锋相对,搅出许多风雨。

不得不说,早年的鳌拜确实算得上是一位忠臣,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但康熙继位以后,鳌拜早就已利欲熏心,每时每刻都惦记着篡位。

康熙六年,苏克萨哈遭鳌拜一党杀害,至此,鳌拜在朝中权势滔天,几乎没有人制得住他。

康熙帝虽然年幼,但既然能登上皇帝之位,到底也不是什么软柿子。

在他16岁那年,设计传唤鳌拜入宫,随便寻了个由头将其擒拿,顺便肃清了鳌拜的其他党羽。

夺回自己的权利之后,康熙帝开始稳固朝纲。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造反,仅凭四个月时间攻占了湘、桂、闽、川、滇、黔等六省。

但就在吴三桂打算大展宏图之时,他的两位“盟友”却背叛了他,向康熙帝投了降。

孤军奋战的吴三桂很快就坚持不住,还没等康熙帝亲自出手杀他,就自己积郁而终。

九子夺嫡,骨肉相残

参与皇位争夺的这九位皇子,可谓是各有各的手腕。

他们大致分为五个党派,分别是大阿哥党、太子党、三阿哥党、四阿哥党及八阿哥党。

赫舍里氏是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为他诞下二皇子胤礽后早早病逝,带着对赫舍里氏的抱憾与不舍,康熙十四年,年仅两岁的二皇子胤礽被立为太子。

但长大后,野心勃勃的胤礽开始背地里结党营私,这让康熙帝感到十分心寒,在康熙四十七年下令废黜太子。

自此,九子夺嫡正式展开角逐。

大皇子胤褆是庶出,幼时不得康熙帝喜爱,虽然武略尚佳,但缺少计谋。

他与二皇子胤礽作为最年长的两位皇子,自然处处较劲,是最明显的竞争对手。

胤褆自知无缘储君之位后,转而投靠八皇子胤禩,并向父亲康熙帝进言,想要杀掉废太子胤礽。

此番行径让康熙帝大为寒心,索性下旨软禁胤褆。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恢复二皇子的储君身份,但胤礽并没有因为之前的废黜而吃一堑长一智,而是继续结党营私,包揽政权。

三年之后,二皇子胤礽再次遭到废黜,历经两立两废之后,胤礽俨然成为一位废人,落得个终身囚禁致死的结果。

此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转而投向八阿哥胤禩。

此后最激烈的战争,也就爆发在八皇子和四皇子之间。

当时,八阿哥胤禩的追随者众多,在朝中势力颇大,反观四阿哥胤禛,却从容平静,表现出一副没有野心的样子。

但八阿哥忘记了,康熙帝最厌朝臣结党,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拉拢,康熙帝决定出手干预。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帝亲手设计大名鼎鼎的“毙鹰事件”,借此削减八阿哥胤禩的势力,并宣布与他断绝父子关系。

曾经的八阿哥党羽也慢慢挪向十四阿哥胤禵身后,自此,十四皇子和四皇子展开最终对决。

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再度叛乱,十四子胤禵被封为大将军王,前往西北平复战乱。

取得出色战绩的十四阿哥正以为自己就要坐上储君的位置时,宫里却传来消息,康熙帝在只剩最后一口气时传口谕,命四阿哥胤禛继位。

四阿哥的胜利,在于其擅长韬光养晦,表面风平浪静,却总能在关键时一击制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雍正   康熙   皇帝   结党营私   阿哥   皇位   心腹   皇子   天花   年幼   太子   当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