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岁“最长寿院士”贝时璋:四大养生“秘方”,百年福寿安康

贝时璋是中国科学院“最长寿院士”,他活到了107岁的高寿之年!


98岁以前,除了体检,他没有进过医院。


100岁时,他依旧思路清晰、精神奕奕。


因此,很多人询问他长寿的秘诀。


关于养生之道,贝时璋生前总结了四条:


宽厚待人,淡泊名利,饮食清淡,适当运动。


那么,这四大养生“秘方”具体是怎么形成和体现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贝时璋的人生——

01 宽厚待人


贝时璋是浙江镇海憩桥镇人,生于1903年。


憩桥镇是一个离海十几里的贫穷小镇,贝家祖上都是渔民。


在憩桥镇老家的时候,母亲陈阿花常对贝时璋说:


“做男人要赡老养小,所以男孩子要勤快些。”


因此,她从小就教儿子抹桌子、扫地、结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她还要求儿子放学回家,一定要结三行渔网才能吃饭。


陈阿花从不与人争执,人缘非常好。


邻居有事找她,她都乐意帮忙。


她总是把一句挂在嘴边:


“人家找你帮忙,是看得起你,能帮人时一定要帮,人家才会尊重你,你有了困难才会有别人来帮助你。”


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容厚道,让贝时璋铭记于心。


晚年,贝时璋的四个子女,两个在北京,两个在外地——


大女儿贝濂是医学教授;


小女儿贝诚是土木工程师;


大儿子贝丰是地质学教授;


小儿子贝德是电子学高级工程师。


他们也都70、80岁了,照顾父亲力不从心,便给父亲安排好保姆,并经常过来看望。


虽然有保姆照顾,但贝时璋主张“尽量自理,尽量减少别人的负担”。


他早上5点半就起床,一起床,就先整理自己的卧室兼工作室,收拾床,抹桌椅。


他常年坚持洗自己的内衣裤、袜子、手帕和抹布。


2004年,在贝家工作几十年的保姆李妈70岁了,李妈的儿子决定把母亲接回老家养老。


临走前,贝时璋落泪,他真诚地对李妈说:


“你在我家几十年,我们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你对我们帮助很大,我很是感谢。你要回家了,我给你拿3万块钱,做你的养老钱。再拿上2000元作为你们母子两个人的路费。你儿子专程来接你回家养老,是他的孝心,是你的福气,希望你能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这场面,让李妈母子十分感动。

02 淡泊名利


父亲贝庆扬也对贝时璋影响极深,他早年不满足于当一个渔民,只身前往上海闯荡,在京货店当了伙计。


当伙计的时候,他学会了读书、写字、打算盘。


后来,他经人介绍,在德国人开办的乾泰洋行当了一名中国账房。


因为尝到知识改变命运的甜头,以及和德国人长期相处,贝庆扬萌生出培养儿子读书、乃至去德国留学的想法。


陈阿花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却高瞻远瞩:


“家境再贫寒,我们也要让儿子读书!”


就这样,夫妇俩以贫穷之家,毅然举巨债送子求学。


贝时璋小小年纪就离开家乡,跟着父亲前往汉口、上海读书。


他先是考入德国人办的中学——德华中学,后是考取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在求学的道路上,他连连跳级,以4年小学、4年半中学和两年预科,一共用了10年半,拿到了大学预科文凭。


1921年,刚刚满18岁的贝时璋,在父母的支持下,踏上了赴德国的自费留学之路。


八年后,他获得德国图宾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成为家族里第一个博士!


1930年,贝时璋学成归国,此后在浙江大学教书20多年,历任副教授、教授、生物学系主任。


从1958年至1983年,贝时璋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开创了我国生物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为我国生命科学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正是父母的全力支持,给了贝时璋一个光辉灿烂的人生。

贝时璋在浙大20多年,手把手地指导了很多学生的研究工作。


但是,为了激励后继学者,在那些发表论文上,他往往不署名字。


他与世无争,不慕名利,只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因而总能保持心态平和。


“对科学家来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待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或是待在图书馆里看书。”

从80岁起,贝时璋就不再担任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所长了,本该颐养天年、享享清福。


但是,他每天早上7点15分准时进研究室。


直到1995年,贝时璋91岁的妻子程亦明去世。


程亦明是江苏吴县人,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生物学系,后来成为一名中学老师。


两人于1931年结婚,婚后程亦明养育子女、侍奉老人、操持家务,无怨无悔地支撑贝时璋成为一代宗师和著名科学家。

夫妇二人性格互补——


程亦明脾气急,有时免不了着急上火。


但贝时璋脾气好,总是让着妻子,从不回嘴。


因此,两人吵不起来。


儿媳朱蔓萝说:


“我嫁过来30年,就没见过父母吵过架。”


相濡以沫64年的妻子去世,这对贝时璋是个巨大的打击。


从那以后,他不能再去实验室,改在家里上班。

在家里,贝时璋每天仍然坚持工作三个小时,看书、做笔记、写文章等。


哪怕进入百岁高龄之后,他依然关注着科学的研究进展,依然在努力推进科学的发展。


对此,贝时璋的孙女贝泠说:


“爷爷因为高寿,许多人都询问过他长寿的秘诀。其实,在我看来,爷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个性,结合着对科学和真理的执着追求,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长寿良药。

03饮食清淡


在吃的方面,贝时璋饮食清淡、不挑食。


荤素搭配,讲究营养和热量,注意卫生。


除了一日三餐,基本不吃零食,从不吃补品。


他家吃饭每人两双筷子,其中一双专门用来往个人碗里夹菜。


因此,他家的人从来不得肠胃病。


在穿上面,贝时璋跟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一样,安于清贫,对物质要求很低。


他一件冬衣可以穿十多年,破损的地方补一补接着穿。


他不肯换新的,总说:


“新的哪有旧的舒服?”

04 适当运动


因为不去实验室上班、走路少了,贝时璋就在家里绕圈,每天坚持走3000步。


他还编了一套操,按摩手脚、头部,活动身体各个关节,每天练习两次。


得益于常年的锻炼,贝时璋一生没有生过大病,98岁之前没有住过医院。


到了103岁,他走路还不用人搀扶,跟人握手时还那么有劲。


到了106岁,他走路吃力,这才坐上了轮椅。


2009年10月29日,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贝时璋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


贝时璋曾说:


“我的一生,心平气和,与世无争,少享受,多奉献;把母亲勤劳节俭、为人宽容厚道的教导,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坚定意志,排除一切困难,继续奋斗终生,希望21世纪成为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的世纪。”


他的老年生活,做到了工作生活有规律饮食起居有条理家庭幸福子女孝顺总是保持心态平和,这正是他长寿的保证!


参考书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贝时璋传》——王谷岩


#看见人间百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中国科学院   安康   生物物理学   长寿   福寿   德国   德国人   院士   生物学   清淡   秘方   儿子   父亲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