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骨伤科中,老年髋部骨折快速诊疗的方法有哪些?

老年骸部骨折,主要指发生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高消费等特点。

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变差,骨骼抗张力、抗压力减弱,一旦遭遇摔倒、轻微外力撞击等低能量损伤即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骸部骨折便是临床最常见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因其骨折部位的特殊性及高龄患者身体条件的特殊性,受伤后患者常失去站立、行走功能,需长期卧床,易于发生肺部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卧床并发症而导致较高的病死率,故被人们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进一步发展,老年骸部骨折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同时更是医学领域一大难题,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的共同努力协同解决。

为解决这一难题,改善老年骸部骨折患者的治疗预后,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不同研究,如针对老年骸部骨折手术操作的优化,骨折内固定器械、人工髓关节的材料及设计方面的改进,多项研究成果已经被应用于临床并产生良好作用。

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关注到老年髓部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诊疗流程问题上,提出了如“加速康复外科”、老年靛部骨折“绿色通道”等理念,更加重视骸部骨折后老年人机体的整体变化,重视发挥老年病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多学科的作用,综合治疗老年骸部骨折。

老年髓部骨折治疗方式共识

研究认为,到2050年全球髓部骨折发生人数将可达625万,美国每年平均发生髓部骨折约35万例,其中有90%以上是年龄65岁的老人;英国每年约有8万例髓部骨折发生,每年在髓部骨折上的治疗费用可高达20亿英镑。

在我国,每年发生老年髓部骨折的患者接近100万人次,并且仍在以较快的速度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社会医疗负担也正在持续增加。

老年髓部骨折患者多为高龄,自身身体条件较差,且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全身整体情况复杂,研究显示约75%的老年髓部骨折患者的死因与其本身合并疾病相关。与同龄人相比,老年髓部骨折患者因自身合并疾病的存在,其病死风险增加约3倍。

同时,骨折发生后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的状态,易于导致多器官、多系统发生一系列相互作用、影响的病理生理过程,使老年骸部骨折患者的病情与治疗更加复杂。

基于老年骸部骨折患者病情的特殊性,传统保守替代治疗如骨牵引、丁字鞋等方式增加患者卧床时间,增加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欠佳。

大量临床研究证据表明,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治疗方式可帮助患者早期开始功能康复训练,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老年靛部骨折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已成为骨伤科医师临床共识,各国老年靛部骨折治疗指南均推荐手术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特别是手术器械、手术技术的发展,老年骸部骨折手术治疗获得了更好的疗效,但是因老年骨折患者自身情况的复杂性、特殊性,围手术期对患者的处理显得更加重要。

一项10年以上的随访研究表明,麻醉及手术对于老年骸部骨折患者来说,是严重的二次打击,可引起全身强烈的炎症反应,甚至诱发多器官、多系统功能障碍,威胁生命安全。

另外,由于老年骨折患者在生理、心理及认知水平的特殊性,导致其功能康复锻炼困难,活动能力恢复较差,骨折愈合较慢。

研究表明,老年骸部骨折患者术后致残率可高达50%,术后功能接近恢复至术前活动水平的不足1/3,超过一半以上的患者在术后需要长期借助辅助装备生活,约有25%的患者依靠长期家庭护理生存。

医疗水平的发展延长了人类的寿命,越来越多遭遇了骸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获得了比以往更好的疗效,也对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生存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患者及其家属,医院、社会层面都对骨伤科在老年骸部骨折的诊疗问题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与要求,希望能进一步改进发展,获得更佳疗效与预后。

中医骨伤科对髓部骨折的认识

中医骨伤科学历经几千年的沉淀,对人体骨折筋伤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独到的见解,以“简、便、廉、验”为突出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治疗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病因病机

中医称骸部骨为“肆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描述散关节为“耽骨之外向凹,形似臼,纳骸骨上端以为柞”。髓部骨折,属中医骨伤科学中“骨折病”的范畴,钟骨受伤多因跌倒、坠落等外伤所引起,表现为胯部疼痛、皮肉淤青。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描述其病因为“跌扑损伤,蹂垫挂蹬,枢机错努”。《正体类要》认为其病机演变为“肢体损于外,而气血伤于内,其营卫有所不贯,脏腑则由之不和”。

《金匾要略》中指出:“千般疚难,不越三条。”后世陈无择总结出中医病因“三因学说”,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老年骸部骨折的发病,除了外伤这一直接诱因,更与老年人自身机体虚弱有关。《素问‘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则邪不能独伤人。”由于老年人体内部变化而导致老年骸部骨折发生的因素,即为其发病之内因。

中医骨伤科学认为,老年人多有肝肾、气血亏虚,筋骨失于濡养,故而骨松质脆,遭受轻微外力则可发生骨折。

朱胧在《类证活人书·腹痛门》中描述:“此老年,精气不足,髓枯骨痰,或久病之体,或病后虚人。”老年人体质虚弱,气血、肝肾亏虚于内,与现代医学认为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不谋而合,现代中医学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上多从“滋补肝肾之本”论治。

辨证治疗

中医骨伤科学针对老年散部骨折发生的病因病机,以传统中医八纲辨证为主,营卫、气血、脏腑、经络辨证为辅,提出中医骨折治疗三期辨证理论。

在“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治疗原则指导下,既遵循“整体观念”注重老年骸部骨折患者的全身情况,也重视个体化、局部化治疗,即局部辨证、整体治疗,采用中医中药内服、外用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骨折初期

一般指骨折伤后1-2周内,伤处局部痪肿疼痛明显,且骨折端易于发生再移位,筋骨脉络可反复损伤,气血受损,气滞血痕为主要病理表现,治法当以活血化癖、消肿止痛为主,采用“下”法、“消”法、“清”法等治疗。

如攻下逐痕法、行气活血法、清热解毒法、凉血止血法等,代表方剂分别有:桃核承气汤、桃红四物汤、犀角地黄汤、小蓟饮子等,但临床施治更应重视老年骸部骨折患者自身体质情况及合并基础疾病的特点,辨证使用。

骨折中期

一般指骨折伤后3-4周内,此时伤处痕肿较前消退,疼痛明显缓解,骨折端原始骨痴开始形成,渐趋稳定,但局部癖血未去,疲肿虽消未尽,筋骨虽连未坚,治法当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

采用“和”法、“续”法治疗,如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等,代表方剂分别有:和营止痛汤、新伤续断汤、活血舒筋汤等。

骨折晚期

一般指骨折伤后1月以后,此时疲肿己消,筋骨未坚,肢体功能尚未恢复,脏腑气血虽趋于平和,但更需要补益气血来促进骨折修复重建,治法以强筋壮骨、补益气血肝肾为主。

采用“补”法、“温”法等治疗,如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温经通络法等,代表方剂有:参等白术散、十全大补汤、壮筋养血汤、麻桂温经汤等。

外治法

中医骨伤科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可在骨折早期根据骨折不同类型使用而整复移位的骨折端,恢复其对位对线,减轻局部癖肿疼痛,利于骨折修复重建。

“内外兼治”,配合中药汤剂内服调理全身脏腑、气血,中医中药的局部外用,可更快达到行气祛痕、消肿止痛的功效,如五味双柏散、狗皮膏等中医骨伤科著名外用方剂,临床疗效显著。

骨折中后期,疲肿渐消,疼痛减轻,则可开始中医骨伤科练功法,也称为“导引”,意即指导患者功能康复锻炼。练功应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以健肢带动患肢,协调进行,循序渐进,最重要的是根据患者及骨折部位的不同,个体化治疗,树立患者康复的信心。

传统练功方式如大小云手、飞燕式、拱桥、蹬车等目前临床仍有广泛应用,可帮助骨折筋伤患者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人体骨折、筋伤等疾病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内服外用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但是在老年骸部骨折这一具体病症的治疗上,受到国家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骨伤科学在手术治疗方面未有长足发展,在医疗技术发展的今天,手术治疗己成为老年骸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传统中医骨伤科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增加了病死率。

中医骨伤科学应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将自身优势与现代手术治疗相结合,开拓出属于中医骨伤科的现代手术治疗方式,将骨折三期辨证与现代手术治疗对骨折患者全身情况的改变相结合,更加科学辨证。

运用中医中药整体调理老年骨折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的身体状沉、脏腑气血;将练功法与现代功能锻炼仪器设备相结合,促进术后患者功能康复。强强联合,使老年骸部骨折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在中国社会,乃至世界范围内,社会老龄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老年人群在社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是由于老年人群身体机能水平的下降,一旦发生骸部骨折等疾病的打击,必将在短时间内极大限制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需要其他家人、朋友甚至社会的帮助,付出更多时间、精力、金钱来弥补老年患者的这次疾病,这一系列连锁消耗正在不断增加。

老年髓部骨折己经不单是一个医学难题,更是一个社会经济学难题,需要从不同角度探索更加高效、合理、经济的治疗模式来解决这一热点难题。

老年髓部骨折患者,身体机能老化,免疫能力下降,且常有复杂的内科合并疾病,发生骸部骨折后更带来心理、精神方面的变化。

老年骨折患者生理、心理及认知水平的特殊性,使髓部骨折己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骨伤科系统的疾病,其治疗涉及骨折、内科基础病、手术麻醉、功能康复、精神心理等多个学科,以往单纯依靠骨伤科医师的治疗模式已经不再合适。

多学科、多层次的“全面老年疾病评估”系统模式被更多地认识与发展。“老年骨科病房”、以骨科为主的多学科合作治疗系统等老年髓部骨折治疗新模式在国内外展开研究实践,重点关注治疗时效性的“快速通道”、“绿色通道”理念贯彻其中。

其本质即是通过将骨科、老年病科、麻醉、康复及医技影像等科室力量集中,高效制定老年骸部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总体诊疗方案,通过减少不同职能科室分别处理各自问题的时间,谋求老年骸部骨折患者更好的治疗效果,更少的消费支出,达到经济合理而又高效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老年   中医   脏腑   气血   术后   患者   手术   疾病   发生   快速   功能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