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贪官并非和珅,此人留下巨额遗产,后代至今都是亿万富翁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清朝大贪官和珅是如今家喻户晓的人物,据传他在被抄家时所抄出来的银两,相当于当时清朝十几年的财政收入。

如此后世便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然而和珅却并不是清朝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有个人远比和珅更能敛财,而且最终得到了善终,给后代留下千亿财富。

即便到了今天,他的后代中仍然有亿万富翁。他就是“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

李鸿章传奇发迹史

李鸿章的发迹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世传承,又有贵人提携,偏偏他还赶上了时运。

这如此复杂的一系列事件下来,李鸿章才实现了从一个耕读家庭之子转身成为“晚清第一重臣”的华丽蜕变。

李鸿章家族世代居于安徽合肥,而且世代都是以耕读为主,却都无法取得功名,不过好在家中有一些田产,用心经营也能在当时小有家资。

李鸿章家族真正的崛起,要从他的父亲李文安说起。

1839年,已经年近四十的李文安终于中了进士,后在刑部任职。虽然李文安本人并没有太大的名气和才华,但他却有常人所不及的识人之明。

这一次的科考中,与李文安同时中进士的还有一人,名曰曾国藩。这种关系在当时被称为“同年”,这是一种非常微妙又极其重要的人际关系。

当时曾国藩也仅仅是个普通的京官,但李文安却看准此人今后必定大有作为,于是赶忙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李瀚章和李鸿章拜他为师,跟随其学习“经世之学”。

李鸿章拜曾国藩为师的时候刚刚成年,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而深得曾国藩的喜爱,并对其倾囊相授。

得到曾国藩调教的李鸿章,年仅二十一岁就中了举人,然后又过了三年中了进士,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青年才俊。

李鸿章最初与曾国藩一样,都在翰林院任职,但李鸿章却有更大的抱负。

不久之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廷在南方的统治几乎瓦解,不得已便同意汉族官员回乡举办团练,以此对抗太平军。

曾国藩最先回乡,凭借其良好的声望很快拉起了一支队伍,名为湘军。

湘军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廷方面最主要的抵抗力量,曾数次击败过太平军。

李鸿章此时也动起了心思,并随即回到老家安徽主持团练。但其年纪尚轻,又无实战经验,虽统兵有方,但最终不是太平军的对手。

不得已的情况下,李鸿章选择再次投奔恩师曾国藩。

曾国藩当时也正是用人之际,得知自己的得意门生前来投奔,自然是非常高兴,让李鸿章做了自己的幕僚。

曾国藩作战老道稳重,故而时刻犹豫不决,但李鸿章则处事果断,见解独到,这一对师生可以说相得益彰。

随着太平军内部的变化,湘军逐渐由守转攻。

在曾国藩的授意下,李鸿章再次回到安徽举行团练,这次曾国藩还特别调拨三千安徽籍湘军随李鸿章一并前往安徽。

有了曾国藩相助,李鸿章的军队一步步成长为足以和湘军并驾齐驱的淮军。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李鸿章的淮军主要活跃在上海一带,利用上海独特的优势,聘请外国人担任军事教练,并装备外国武器,这也就是中国军制改革的开端。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李鸿章的淮军已经成为七万余人的虎狼之师。

之后淮军还平定了连满清八旗军和曾国藩的湘军都难以平定的捻军起义,这让整个朝廷都对李鸿章刮目相看,李鸿章的地位也足以和曾国藩比肩。

而真正让李鸿章彻底超越曾国藩的,是1870年发生的天津教案。

当时天津有一法国天主教育婴堂,这里收留的中国儿童出现大批死亡现象,使天津民众与法国领事馆出现直接冲突。

在这时曾国藩主张重判肇事者、发配相应官员并赔偿法国银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甚至清廷高层都对此颇有怨言。

迫于舆论压力,曾国藩离任直隶总督,而李鸿章则出面再次与洋人调解。

李鸿章当年在上海时多与洋人打交道,故而对洋人的诉求有所了解。

在他的交涉下,洋人对这次的赔偿做出了让步,朝廷的脸面得以保全,李鸿章借此直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且在这个位置上长达三十年。

而这三十年里,位高权重的李鸿章发财门路更是多到数不胜数。

赚钱的门路何其多

李鸿章及其家族的财路,自李鸿章成为北洋大臣后算是彻底打开了。

这时的李鸿章不仅掌握着京畿一带所有军政大权,手中更是掌握着淮军这样当时中国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其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有了如此大的权势,要发财简直是易如反掌。

首先淮军就是李鸿章发财的门路之一。早在镇压太平军时,李鸿章就多次纵容淮军洗劫民财。

毕竟在那个年代,若非升官发财,谁又肯以命相搏?

当时的军队中,历来就有将“战利品”上交的传统,下面官兵洗劫而来的财物,经过层层上交,最终自然就落到了李鸿章的手中。

如此一来,李鸿章就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这在当时是惯例,就连以“半个圣人”自居的曾国藩也没从中少拿好处。

李鸿章就任北洋大臣后,为迎合时局变化,提出了兴办洋务“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并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

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正在李鸿章的带领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化的企业,并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北洋水师。

只是在这其中,李鸿章同样没有少赚。

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等军工企业自不必多说,李鸿章还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电报总局、天津电报总局等民用企业。

且在诸多的民用企业中,李鸿章都入了股份。

在诸多企业中,轮船招商局是最赚钱的企业之一,它的出现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航运上的论断,甚至一度挤垮了英美合资的旗昌公司。

发展到后期,这些企业都成为官府独家经营,李鸿章及其家族再次大赚特赚,甚至可以说这些民用企业才是李鸿章财富的主要来源。

随着财富的积累,李鸿章选择大肆购买田宅、商铺等不动产,尤其是在老家合肥,李鸿章及其家族几乎买断了合肥一半的商铺。

此外在整个安徽境内,李鸿章及其家族购置的田产也是不计其数。

如此一来,李鸿章家族便有了源源不断的财产进项,每年的地租和房租加起来就有百万两之巨。

在当时还流传一句话“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便是李鸿章家族势力之庞大。

另一方面,李鸿章毕竟是位高权重,希望通过他来实现晋升的官员也是不计其数,其中产生的灰色收入也是一大笔财富来源。

晚清时期,能如同李鸿章这样位极人臣同时又赚的盆满钵满的封疆大吏,实属就此一人!

但是,李鸿章在享受着巨量财富的同时,也在背负着无数的骂名。

在财富与骂名中沉沦

李鸿章的骂名,自然是来源于他所亲笔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他主张进行洋务运动,让古老的中国一只脚迈进了近代化的大门,但洋务运动就好似一场大梦,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被无情摧毁。

当新式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时,便已经注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作为洋务派的领袖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自然要第一时间被推出来与日本和谈。

李鸿章带着耻辱前往日本,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日本居然狂妄的要求清政府赔偿其3亿两白银,并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岛等领土。

如此无理要求,自近代开始以来是闻所未闻,对此李鸿章自然不能接受。

但当时的清廷作为战败国,哪里有谈判的筹码?最后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清廷无力抵抗列强的侵略,唯一的对策就是拉拢其他列强入局,在周旋之中最大程度的保全自身。

基于这样的考虑,李鸿章决定,拉拢俄国来共同对付日本。

1895年与日本媾和后不久,李鸿章便率领使团前往莫斯科。沙皇俄国对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觊觎已久,只是一直遭到中国的殊死抵抗。

而今日本逼迫中国割让辽东半岛,严重侵犯了沙俄的权益,故而李鸿章断定沙俄一定不会同意。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次去莫斯科竟也能捞到好处。

李鸿章来到沙俄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中俄两国签订了一份《中俄密约》。

协约明确规定,若日本进攻中俄任何一方,两国需共同还击,并且在开战时,中国所有的口岸都要向沙俄开放。

这份协约看似是中俄联合抗敌,但实际上却给沙俄进入中国东北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沙俄的势力也因此得以在中国东北地区层层渗透。

根据当时沙俄外交部副司长沃尔夫的回忆,李鸿章在离开莫斯科的时候,兜里除了装着《中俄密约》,还有沙俄政府送出的200万卢布。

关于李鸿章在《中俄密约》签订期间,拿了沙俄政府一大笔钱之事,总体上是相对可信的。

因为提供佐证的不仅有沃尔夫,还有当时的一位机要文书罗曼诺夫,他在后来写成的著作《沙俄侵略满洲史》中也提到沙俄曾想收买李鸿章的事情。

此时的李鸿章已经是垂垂老矣,他奋斗大半生也没有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大愿,反而在时代的浮沉中收获了一身的骂名。

他积累下来的财富固然可以传给子孙,但这份骂名也同样伴随着子孙后代挥之不去。

1901年,《辛丑条约》依然由李鸿章签订,不久之后李鸿章就去世,留下的巨量家财也被其家族瓜分。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其后代中仍然不乏富豪名人。

子孙后代不乏富豪

根据“近代留学之父”也是李鸿章好友的容闳统计,李鸿章去世后私产在4000万两白银以上,此外还有一些不动产没有统计进去,李鸿章的财富只多不少。

图源网络

单就此一点,他的财富就已经超过了清朝巨贪和珅。

李鸿章去世后,清帝国也到了风雨飘摇的境地,李氏家族在后来的时局变动下四分五裂,他们背负着骂名,手拿着财富在乱世中犹如飞絮般不知所措。

然而在李鸿章后人中,也有人利用分到的家产,秉持好学上进的家风而开拓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如今的李家后代中,李道增是在学界地位颇高的一人。

他是李鸿章之弟李鹤章的五世孙,曾任清华大学首任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此外还有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三兄弟,他们都是李鸿章六弟李昭庆的四世孙。

其中李家昶和李家景兄弟早年随父母来到香港,凭借手中的几十美金白手起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而成长为著名实业家。

李家曙则是在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创业,从香港到新加坡,金融、纺织、采矿等产业都有所涉及,终成亿万富豪。

李鸿章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一个家族的繁盛,但同时又让家族的人因他而背负骂名。但以当时的时局来看,李鸿章所做之事无不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限制。

真正的罪恶在于那个旧社会本身,只可惜李鸿章到最后也没能悟到这一点。至于他的财富,也很快被其后代挥霍一空,最终还是依靠优秀的家风才东山再起。

由此可见,留给儿孙万贯家财,倒不及留下一份优秀的家学更能让后人受益。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太平军   沙俄   太平天国   北洋   湘军   骂名   日本   贪官   清朝   中国   巨额   后代   遗产   家族   财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