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骨悚然!切个阑尾里面竟挤满活虫…医生:四川人千万不要这样吃!

很多大人小孩都有一个坏习惯总喜欢“咬指甲”可谓“屡教不改、屡禁不止”日前#5岁女童爱咬手指阑尾内全是寄生虫#上了微博热搜不少网友称有被吓到!!!


离断阑尾的那一刻

医生护士惊呆了

近日,5岁萱萱(化名)在玩耍时,突然感到脐周及右下腹一阵阵疼痛。没过多久,她开始呕吐、发热,父母赶紧带萱萱去当地医院检查。





来到临平区妇幼保健院,进一步完善检查后,小儿外科吴红军副主任医师以“急性阑尾炎”将萱萱收住入院,并为她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就在离断阑尾的那一刻,手术台上的所有医生、护士都惊呆了······


阑尾被切下的时候,阑尾腔内涌出了许多白色细条状虫体,还在不停地蠕动。那画面令人头皮发麻,无法直视……



经过孩子父母回忆才发现,原来萱萱有一个爱“咬指甲”的坏习惯,而且性子特别急,水果没洗就急着往嘴里塞,这或许就是导致肠道寄生虫病的原因。


莫与阑尾炎混淆

主要通过粪口传播

寄生虫性阑尾炎是指肠道寄生虫寄生或迷入阑尾腔或虫卵堆积,引起阑尾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吴红军介绍,寄生虫性阑尾炎的发病年龄在3-15岁,以女性居多,通过粪口传播,成虫爬行进入阑尾后造成堵塞引起阑尾炎,表现为右下腹疼痛、脐周阵发性绞痛、呕吐、腹胀、发热、出汗、便血及营养不良等。

蛔虫病、鞭虫病会引起阵发性脐周疼痛、消化不良、消瘦、发育缓慢、记忆力减退等;

蛲虫病会经常感觉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奇痒,以夜间为甚,睡眠不安、多梦等;

阿米巴肠病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次数逐渐增加,可达10余次,带血和黏液,有腥臭味。

病原不同,驱虫药物也不尽相同,需到正规医院查清病原后对症处理。

四川人更需要担心

这4种寄生虫!


事实上,太多种寄生虫病,都是吃出来的,四川人需要担心这4种:

蛔虫:四川人最容易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周凌云医生」介绍,四川人最为常见的便是“蛔虫”感染,究其原因,则是因为——“洗澡泡菜”。因为过短的腌制时间,让蛔虫虫卵无法被有效杀灭,因而食用后容易导致蛔虫感染。


肝吸虫:不要生吃淡水鱼虾


淡水鱼的寄生虫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华支睾吸虫”,即肝吸虫。

目前已证实的肝吸虫中间宿主:鲤鱼、草鱼、鳊鱼、鲫鱼、大头鱼、土鲮鱼等68种。

若人感染后,肝吸虫幼虫可游走进胆总管,虫体寄居于肝内胆管,在那里长期定居并发育为成虫,引起黄疸、胆管结石、胆管炎、肝炎甚至肝硬化胆管癌

绦虫:存在于生肉中


绦虫成虫寄居于人体小肠,长得很像扁扁的面条,还可以长到几米长,连绵成串。


绦虫幼虫主要寄生在猪牛羊身上,吃了没熟的、或者生的含有绦虫幼虫的牛肉羊肉,或者生吃了没有经过检疫的猪牛羊肉,容易感染绦虫。

姜片虫:水生植物

莲藕、荸荠、菱角、茭白等水生植物中也可能有寄生虫。


姜片虫传染的媒介主要是水生植物的根和茎,如果生吃水生植物就容易感染姜片虫。姜片虫可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和空肠,导致黏膜坏死、脱落、发生炎症、水肿或者溃疡,导致腹泻、腹痛、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出现营养不良、贫血、消瘦等,重症患者可致死。


远离寄生虫

做好这几步!


保证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周凌云医生表示,以下4点需重点关注:1、不生食和半生食肉类食品;2、在旅行途中即使再累再渴,不要直接饮用所谓清澈的山泉水。3、处理食材时,生熟案板一定要分开,避免交叉感染,新鲜瓜果一定要洗净后再食用,烹调时务必确保食物彻底烧熟煮透;4、不要冒险尝试猎奇的饮食习俗。如生食动物血液、内脏或食用野生老鼠、蛇肉的习惯……

避免蚊虫叮咬

虫媒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性很大。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蚊虫叮咬,可使用驱蚊水等驱蚊产品降低被叮咬的几率。如不慎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局部红肿,甚至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避免直接接触自然环境中的水源及土壤

在登山或者旅行途中,有不少游客喜欢直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比如进入野生水域游泳、在浅滩捕捞虾蟹等……殊不知,某些微小却充斥着“心机”的寄生虫,正从身上的皮肤、黏膜上悄悄钻入,然后随着血液漂流至“宜居之地”。有人就是因为游野泳呛水,导致阿米巴虫从鼻子进入颅内,最后死亡。


来源 成都商报四川名医(O3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阑尾   肝吸虫   绦虫   成虫   水生植物   幼虫   姜片   阑尾炎   蛔虫   寄生虫   毛骨悚然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