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在杀掉夏侯渊之后,才逐渐明白,关羽不喜欢自己的原因

前言

三国时代,群雄逐鹿,英才辈出。在蜀汉旗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猛将并称“五虎上将”。然则其中,却有一人不甚与众不同,不仅老迈,似乎也不很善战,可偏偏立下赫赫战功,屡建奇勋。只是这位老将军似乎始终无法获得关羽的赏识,那就是——黄忠。

黄忠为何总不受关羽赏识?难道他当真如许多人所说,不过是“唯唯诺诺”之辈无甚建树?抑或是关羽本就对他有所偏见?当黄忠斩下夏侯渊首级的那一刻,他是否也终于明白关羽不待见他的真正原因?

投靠刘备,立下汗马功劳

黄忠,荆州南阳人,一生跌宕起伏,几度投靠。建安十三年,曹操伐荆州,黄忠跟随刘表。当时黄忠心绪复杂,他本不愿背叛主家刘表,奈何大势已去。后来在曹操占领荆州的战役中,刘表投降,黄忠则为韩玄所部。

次年,见曹操日益强大,蜀汉联合东吴伐曹。龚都之战中,黄忠随韩玄降于蜀汉军。黄忠心中暗想。几度投靠,似乎已成了生存的必然选择。他见刘备善待投降者,遂下定决心追随。入蜀后不久,刘备便命关羽等人伐长沙。黄忠亦有跟随。“莫非刘备猜忌我?”黄忠心中忐忑。虽已归顺刘备,但毕竟几易其主,难免有疑虑。

只是这次远征中,黄忠并未被刘备疑心,反倒立下汗马功劳。起初关羽极不看好这位老将,甚至公开质疑他的实力。两人曾大战数十合不分胜负,这让关羽颇为尴尬。而韩玄亦见势不妙,商议后与黄忠投降刘备。

投降刘备后,黄忠更加倾心追随。建安十八年,刘备讨伐刘璋,夺取益州。黄忠在此役中力战有功,为此被封为“讨虏将军”。

自此,老当益壮的黄忠在蜀汉军中一路上升,不久便与关羽等并称“五虎上将”。这让关羽颇为不满,甚至出言称“不欲与老人为伍”。所幸群臣劝阻,关羽这才咽下了这口气。

夺得汉中,斩下夏侯渊

建安二十年,刘备决心夺取汉中。此战对蜀汉而言至关重要。只因占领汉中,可以稳固巴蜀之地,从而积蓄实力对抗曹操。然而此举势必会激怒曹操派兵前来讨伐。果不其然,曹操遣夏侯渊前来援救汉中守军,此次救援军势甚为强大。

“此次敌军实力强大,势必会是一场殊死搏斗。”刘备暗自揣测。为防备失利,特意令黄忠前去支援汉中战场。 黄忠接令后,亦明白此战的重要性。他决定与关羽暂时携手同心协力,务必将汉中据为己有。毕竟这也关系到蜀国未来的前途命运。

然而两人之间的矛盾并未因此有所化解。相反的,汉中战场上的种种,更加重了他们之间的嫌隙。黄忠行军比关羽更为谨慎,遇敌不轻易出击。这让性急的关羽很是不满。“我等兵力弱小,奈何你与敌人僵持不下!只有速战速决才是上策!”关羽对黄忠颇有微词。关羽认为黄忠过于畏惧小心翼翼,并不象个将领。

终于在定军山下,黄忠迎战夏侯渊军。只见夏侯渊大呼小叫,左冲右突,来势汹汹。曹军士气高昂,毕竟援军才到,人还很充足。然而黄忠丝毫不为所动,只管坚守阵地,就是不出战。

这让夏侯渊大怒,曹军将士也直呼黄忠不打直书。然而黄忠就是不上当。夏侯渊在山下疲于奔命试图引诱黄忠,可黄忠依然我行我素。

渐渐的,曹军也有些气馁。军心渐渐涣散,士气也不如先前高昂。夏侯渊本想速战速决,现在反倒陷入与黄忠的消耗战中。双方僵持不下。

就在这时,黄忠眼见敌军已然疲惫不堪,猛然命军士杀下山来。夏侯渊猝不及防,还未反应过来,黄忠已经冲到面前,一刀斩断其项上人头。

主帅惨死,曹军顿时人心涣散。蜀军抓住时机,一举击溃溃败的曹军。此战功劳最大者,非黄忠莫属。黄忠因此再受封为“征西大将军”。

然而即便建此大功,黄忠似乎仍旧没能获得关羽的认可,不如说关羽反倒更加不满他。在关羽看来,黄忠小题大做,致使汉中之围日益延长。还是自己当机立断,才将敌军一举歼灭。

被封后将军,关羽再度不满

年复一年,刘备已定蜀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此时正是实行官爵体系,封赏勋臣之时。黄忠亦因往年功劳再受嘉奖,拜为“后将军”。然而这一次,关羽的不满再度高涨起来。

“唯唯诺诺,何足与人为将!”“不过是军中跟班,何德何能,配作后将军!”对于黄忠的新任命,关羽不仅明目张胆地表达不满,更进行人身攻击,语言极为伤人。

“我等立下身首异处国家存亡的功劳,被主公厚待才是理所应当。奈何区区跟班也要与我等比肩而立?”关羽的不满溢于言表。

言语之残酷、毫不掩饰的鄙夷,让黄忠无地自容。他记得多年前在长沙,关羽口出狂言,视自己如草芥。后来虽然战成平手,关羽仍旧耿耿于怀。而到了汉中,关羽更是对自己百般挑剔。如今自己身为老将军,荣誉加身,关羽的鄙夷却依然毫不掩饰。

“我到底得罪他何处?难不成我真的如此不堪?”黄忠百思不得其解。多年以来,关羽对自己的轻蔑始终无法消除,这已成为黄忠最大的心结。

明白关羽偏见的真相

直到那一战,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黄忠忽然醒悟过来。当他目睹夏侯渊左冲右突,丝毫没有主见,只会听从曹操调遣时,他明白了关羽不待见自己的真正原因,那就是自己与夏侯渊并无二致。

他和夏侯渊一样,都只是军中跟班,没有自己的主见,唯命是从。在关羽眼中,自己不过是军中跟班,都不足与之相比,又懦弱无能,只配“唯唯诺诺”。黄忠恍然大悟。多年来对于关羽的不解,这下终于释然。

然而黄忠也逐渐明白,自己和夏侯渊的性格,正是主家所需要的。刘备需要忠心耿耿之人,而非铁骨铮铮的猛将。在动荡的年代,忠心之士何其难得。这也是黄忠能够一路受重用的原因。

而关羽所不满的正是这一点。对于关羽而言,刘备眼中只有真正的英雄,才配作猛将。而黄忠这样唯命是从之人,就只配作军中跟班。所以当黄忠一路晋升,关羽自然很难平复自己的心绪。至此,黄忠终于明白这点,也就释怀了。他知道自己于关羽眼中或许永远也没办法翻身,但于刘备而言,自己则是最贴心的臣子。

复杂的三国人心,令人难测

当黄忠站在高山之巅回望那一战,忽然觉得人心实在复杂难测。心怀鬼胎的荆州群雄,明里暗里的尔虞我诈;命运多舛的老将军自己,几番改投,难保不被人诟病。

再到文长武短的主君刘备,一心要在乱世中谋一个立足之地;豪爽直率的关羽,看人有时却也偏执孤傲。

人心,实在难测。

自己能否获得他人的认可,抑或是活得体面?这在三国乱世,恐怕不由自己做主。但自己的忠心,却是唯一可以掌握的。

黄忠暗自揣测,主公刘备看人,比关羽要深远得多。自己能得到重用,恐怕也在主公的意料之中。他必知黄忠虽不似关羽那般豪迈,却是自己最心腹的臣子。

想到此处,黄忠不禁暗暗发笑。人生跌宕,他已历尽沧桑。管他关羽待我如何,我的忠心,主公自当明鉴。这就足够了。

结语:忠心之士实足珍贵

三国时代,英豪辈出,功勋之臣更不在少数。然则真心之士却实属难得。刘备作为乱世枭雄,自当深谙此理。

黄忠虽不似关羽那般英勇,却是忠心耿耿之人。他的谨慎老成,正是刘备所需要的。若无黄忠之辈,就难以在乱世中立足。

关羽或许永远也无法看透这一点。他只知强将,而非识人之明。但刘备比他通透得多。忠臣,固然可贵。而识人明察之君,乃是立国之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蜀汉   建安   夏侯   汉中   荆州   主公   跟班   军中   忠心   将军   原因   黄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