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千年沙漠,减少黄河年输沙量4亿吨,中国人种起树来有多狠?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西伯利亚大仓鼠

编辑|t


引言

环境问题的治理一直都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环境问题是破坏容易修复难,所以很多大规模的环境灾难一旦爆发,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挽回的余地。


其中,土地沙漠化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很多国家都受到土地沙漠化的困扰,但是从根本上逆转了土地沙漠化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中国利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将几百年来不断扩张的毛乌素沙漠变成了历史。现在,毛乌素沙漠面积已经缩减了百分之九十。


(沙漠)

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沙化面积减少也带来了一系列积极影响,例如黄河输沙量因此大幅度下降,水患防治的难度显著降低。


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和坚持到底的毅力,环境问题是可以得到根本性地解决的。

一、不断向外吞噬的毛乌素沙漠

根据现存史料,毛乌素沙漠的所在地在战国时期,还并没有出现严重的沙化。到了秦汉时期,该地区就已经开始有人类长期定居的迹象,并逐步从农业区变为牧业区。


(唐初期昭武九姓的具体位置)

毛乌素沙漠所在的鄂尔多斯高原的地质情况比较特殊,它的浅层地表基本上都是沙砾,这种结构极易被破坏。草场的地表环境被破坏之后,很快就会形成荒漠化。


牧民则会辗转到下一个草场,重复带有破坏性的放牧行为。因此,唐初期昭武九姓在该地区的无节制无规律的放牧,让毛乌素沙漠开始逐步向东南地区扩张。

从宋代到明代,毛乌素的扩张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最后明朝廷为此专门设置了一项国家经费“扒沙”。所谓的“扒沙”指的就是用人力,将被沙子埋起来的长城城墙挖起来。


可见,在明朝末年毛乌素沙漠已经扩张到长城附近,而且长城附近的土地沙化现象也十分严重,导致“扒沙”费用居然成为了朝廷的一项重要的财政负担。


(被黄沙掩盖的长城)

清朝因为是少数民族王朝,且和蒙古各部关系良好,所以就直接将被沙子埋掉的长城废弃了。民国时期,国家正值生死存亡的关头,对于毛乌素沙漠环境以及沙化治理问题没有过多地关注。


新中国成立之后,长城附近的诸多城市基本上,都已经处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随时有可能被沙漠所吞噬。事实上,这片区域在清朝刚建立的时候还有大片的树林。


不过一两百年的时间,这片树林就被沙漠彻底破坏。20世纪50年代,毛乌素沙漠所在的乌审旗面积为11645平方公里,其中有28%被毛乌素沙漠占据。国内40%的强度沙化土地都在该地区。


(未被治理的毛乌素沙漠)

并且,这个面积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不断挤占当地民众本就十分有限的生活空间。如果再不对其进行治理,我国的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将会相继出现严重沙漠化的问题。


所以,毛乌素沙漠所具有的强大的吞噬性,是我国下定决心治理它的关键。通过人为的行动去逆转土地荒漠化。

二、从被动防守到主动进攻

我国对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被动防守,也就是控制住毛乌素沙漠的外围,使其面积不再外扩。第二阶段,是通过科学方法,逐步缩小毛乌素沙漠的面积。


(移动的沙丘)

这两个目标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耗费了几代人的精力和血汗。想要沙漠不再继续扩张,最先要做的就是将流动的沙丘固定下来。


治理土地沙漠化本质上就是通过种植植物,努力恢复生态环境。但是在沙丘上种树难度非常大。栽种下去的树苗难以固定,很容易就被大风连根拔起。草方格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根据相关研究,沙丘的移动本质上,是其表层约15CM的沙土层,在风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只要将这层沙土固定住,就相当于稳住了沙漠扩张的脚步。


(草方格)

草方格其实就是简易版的挡沙墙,它的优势在于只需要使用秸秆和沙蒿,成本相对较低但是效果非常显著。草方格的内部还可以栽种柳树,等到柳树发芽长成之后,沙丘就会被彻底固定下来。


沙丘不再移动,就意味着毛乌素沙漠没有继续外扩。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中国人民打赢了这场对沙漠的防守战,当地自然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接下来,在这场对自然的战斗中,人类第一次占据了主导权,开始主动向沙漠进攻。想要防沙治沙,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种树,而且种树的方法必须科学。


(樟子松)


毛乌素沙漠的樟子松防护林,原本是东北地区的林木品种,在该地经过多年的试验和改良之后,在防风固沙领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历经二十多年才成熟的飞播治沙技术,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的治沙效率。


从20世纪5、60年代开始,乌审旗为了治沙工作专门成立了国营林场、治沙站等官方组织机构,在村集体成立了村社林场。除此之外,还涌现出了很多个人的治沙群体。从政府、集体到个人拧成一股绳,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到了8、90年代,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之前栽种的林木也已经开始逐步长成。这时候就要考虑治沙工作的可持续性。


(毛乌素沙漠治理前后对比)


此时,毛乌素沙漠的扩张态势已经被基本遏制,治沙工作的紧迫性大大减缓。没有了生存压力的威胁,民众需要有新的治沙动力,驱使他们继续和沙漠作斗争。这个动力就是对更好生活的渴望。


因为自然环境恶劣,毛乌素沙漠的周边地区,基本上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以政府出台了“谁造谁有、允许继承、长期不变”的政策,让防风固沙的林木成为可以所有、继承的有价值的财产。

事实也证明,确实有人在治沙种树的基础上发展农业,并以此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曾经获得全国三八绿色奖章的殷玉珍,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她从19岁嫁到乌审旗开始,就下定决心要种树防沙,不能一直被沙漠欺负。


(殷玉珍和她的玉珍生态园)

她的“玉珍生态园”已经让农作物的治沙效应和经济价值,达到了相对平衡的状态。“玉珍生态园”表明原本是净投入的治沙工作,目前已经步入良性循环的状态,能够为当地民众带来经济收益。


毛乌素沙漠从原本的吞噬人类生存空间的“恶魔”,逐步演变成了人类财富的来源。中国也真正在防沙治沙领域,实现了从被动防守到主动进攻跨越。


陕西林业局2020年,对外公布的沙化土地治理率为93.24%,这意味着陕西省境内的毛乌素沙漠彻底成为历史。整片地区森林覆盖率为41%,用绿色围墙彻底阻断了毛乌素沙漠继续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张的脚步。

(毛乌素沙漠治理)

三、毛乌素沙漠的成功治理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让陕西、内蒙古和宁夏地区的民众拥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上述地区均有大量民众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这两种行业都需要有充足且高质量的土地。否则庄稼种不出来,牛羊也没法长得肥壮。


无序且过度地耕作和放牧,也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直接原因。在毛乌素沙漠未被治理的时候,这些地区的民众几乎时时都在遭受风沙的侵袭。有的时候就算白天,也需要在屋里点灯,才能看见人影。


而且,沙尘暴的影响范围非常大,每年一到春秋两季就会有大规模的沙尘暴,袭击河北甚至是首都北京。所以,毛乌素沙漠治理最直观的好处,就是让民众尤其是沙漠周边的民众,拥有了不再被沙尘侵扰的生活。

(沙尘暴天气)


其次,是让当地民众拥有了更多的收入。治理沙漠的最终目的是让它变废为宝。现在的毛乌素沙漠早已成为“塞上江南”,很多地区的耕地和草场已经陆续恢复,可以继续进行农业生产。


仅榆林市新增的耕地面积,就达到160万亩之多。剩余的尚未被治理的毛乌素沙漠,已经成了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的一个自然景观,用其存在证明这片土地所经历的一切。


殷玉珍的“玉珍生态园”内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并采用有机种植的方式让自家的农产品卖上了高价。现在,“玉珍生态园”一年的收入能够达到上百万之多

(宁夏的塞上江南)


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植物都属于生产资料,当生产资料增加的时候,使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劳动者,必然会获得更多的收益。环境改善之后,农作物和家畜家禽也不会再遭受风沙的侵袭,当地民众的日子必然还是越过越好。


再次,毛乌素沙漠的治理有助于我国的水文治理。众所周知,长江和黄河的治理问题已经困扰了我们上千年之久。其中,黄河泛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被冲入黄河,导致黄河河床抬高。


河床越高基础水位就越高,一旦出现降水稍微多一点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决口一类的险情。这些泥沙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毛乌素沙漠,水土流失也是土地沙漠化的负面影响之一。

(严重水土流失地貌)


因为毛乌素沙漠百分之八十的地区已经得到有效治理,让黄河的年输沙量减少了4亿吨左右,这大幅度缓解了黄河的输沙压力。

四、为什么毛乌素沙漠治理能够成功

毛乌素沙漠之所以能够治理成功,只要是因为以下原因:一是多方协同治理的体制优势。沙漠治理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大工程,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或者依靠私人单打独斗,都很难达成理想效果。


私人组织的力量相对比较弱小,也缺乏足够的组织性,很难取得建设性的成果,且行动是否持续完全依靠个人意志随机性太强。但是只是依靠政府力量,无疑会给财政、人力等带来很大的负担。


(参与治沙工程的民众)

因为政府所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让政府、集体和个人三种不同类型的组织通力合作,是最好的治沙方式。官方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同时给予足够的科技扶持和资源扶持。


同时,又通过出台政策让民众成为治沙植树的第一受益人,以此来提升群众参与治沙活动的能动性。让沙漠治理工作彻底成为一项,能够为当地民众带来益处的长期工程。


二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治沙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曾经有人说过,东西方文明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文明在遇到灾难的时候会选择逃跑,东方人则会选择与灾难抗争。


(大禹治水)

同样是遇到毁天灭地的大洪水,西方人选择建造诺亚方舟,东方人则选择大禹治水。在毛乌素沙漠治理成功之前,如此大规模且成功的沙漠治理工程凤毛麟角。


生活在乌审旗的老百姓,面对沙漠展现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毅力。他们扎根在这里,一代代人在沙土中摸爬滚打,用一棵棵树苗筑起了绿色长城。


在此过程中,无数的治沙模范纷纷涌现。现在仍然在毛乌素沙漠地区进行治沙造林工作的人,很多都是初代治沙人的儿女或是孙辈。这项工作真的就像愚公移山那样,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沙漠降水)

三、西北地区近几年的气候有利于植被的恢复。毛乌素沙漠属于半干旱地区,每年平均降水量在200-450毫米之间。但是近几年,该地区无论是气温还是降水量都有了显著地提升。

更高的气温和更多的降水更加有利于植物的生存,这种趋势在进入21世纪之后变得更加明显。该地区2016年和2017年的年降水量分别达到了583毫米和637毫米,可以说是该地区年降水量的最高纪录。


该数据和毛乌素沙漠的平均降水量数值相比差距明显,说明虽然该地区的降水量处于波动状态,但是其波动的态势整体是向上的。

综上所述,毛乌素沙漠的治理成功,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如果没有国家和群众几十年来的不断努力,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就不会出现。


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沙漠治理,也是人类对自然灾害的一次胜利。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沙漠治理是可行且能够成功的。环境问题必须要进行积极治理,搁置、放置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参考资料

董雯,赵景波.毛乌素沙地的形成与治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4(4):5.

任正.浅谈毛乌素沙漠地带植被恢复技术[J].科学时代, 2015, 000(013):177-177.

人民网.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人沙和谐”

毛乌素沙地是这样变绿的(深度观察).[OL].2020.12.02.

人民日报.三个阶段、七种模式——毛乌素沙地治理的绿色乌审实践.[OL].2023.06.0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黄河   沙土   乌审旗   沙漠   降水量   长城   沙丘   人种   中国   民众   千年   土地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